“醫生,我愛人在化療期間白細胞下降的很厲害,要不要停止化療啊?”
“醫生,為什麽化療期間白細胞數目下降了?是不是治療出了問題?有什麽辦法升白細胞嗎?”
II級血小闆減少(50-70×109/L):
出血風險仍然較小,若為口服化療,如口服卡培他濱或替吉奧,原則上需停藥,待血小闆恢復至75×109/L以上方可繼續化療,特殊情況為不影響化療療效,仍可繼續口服化療。但如果血小闆低於50×109/L,則需要立馬停藥。
與此同時,日常也要註重腳部的保健。對自己好壹點,鞋子要買合腳又舒適的。日常運動量要合理安排,不要頻繁地走路或跑步,也不要長時間站立或坐著。
以上3點便是肝癌早期會表現在雙腳上的症狀,也正是患者為察覺隱藏在這些症狀背後的危險,最終才導致肝癌病情越發嚴重,以至於患者隻能被死亡的恐懼籠罩。誠然,肝癌的確可怕,但肝癌卻並不是不可預防。
化療是利用化學藥物阻止癌症患者體內癌細胞的異常增殖、浸潤乃至轉移,並且可以起到殺死癌細胞的作用,然而這種“以毒攻毒”的治療手段,在壹定程度上也會對正常健康的細胞有損傷作用,除了會引起惡心嘔吐、食欲不振以及脫發等不適症狀,其實骨髓抑制也是化療最為常見的壹個副作用。
所以日常洗手的時候不是沾了水就行的,還要註意到我們的手腳的狀態,及時地發現不正常,然後癌症扼殺在搖籃里。當然,除了手腳,要是患上癌症,身體還會有其他的反應,可以看壹看,更好地發現癌症。
肺癌主要的肺外症狀包括哪些呢?
總之,大傢有腳後跟疼,千萬不能大意。如果排除了鞋子不合適、活動過度等因素後,腳後跟仍反反復復或持續長時間的疼痛,就要警惕疾病的可能,應盡快就醫,避免出現更嚴重的情況。
隨即,做氣管鏡活檢,確診為肺癌。
腳痛竟然是肺癌,嚇壞了王玉梅壹傢。
為什麽腳痛會是肺癌?
解讀壹肺癌轉移引發的肺外症狀
目前仍不知道哪種血小闆活性與惡性過程最相關。
張大伯“肺癌”診斷明確,那麽“腳痛”經骨密度掃描排除轉移,確診為“肺癌肺外表現”。
血液腫瘤中常見的白血病所致血小闆減少主要是由於骨髓中白細胞極度增生,充滿整個骨髓腔,使正常造血幹細胞受到損傷或生長抑制,表現為巨核細胞數量減少,造成血小闆生成減少。
結果,CT結果卻顯示秦大爺膝蓋關節處有個微小的腫物,進壹步檢查得知是肺癌引起的骨轉移,秦大爺最終被確診肺癌晚期。
•壹般升白針的用藥時間不應該少於三天,因為用藥時間太短作用不大且停藥後白細胞會降到最低數值,加重感染的風險。
I級血小闆減少( 75-100×109/L):
化療藥物影響:化療是治療中晚期惡性腫瘤的主要手段,但化療藥物大多具有無選擇性的殺傷作用,會影響骨髓功能,進而外周血中白細胞、中性粒細胞和血小闆減少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減少,化療引起的血小闆數量減少也稱腫瘤化療相關性血小闆減少癥。
很快,胸部CT結果出來了,肺癌指徵明顯!
骨髓遭受腫瘤侵犯:部分腫瘤(如白血病)可以直接影響骨髓的造血功能,導致血小闆數量減少。而壹些腫瘤在發生骨轉移後,也會侵犯骨髓,正常的造血組織被替代,引起血小闆生成減少。
抗血小闆治療能夠降低死亡風險
還有壹些其他因素,影響 CIT 的發生率,比如:對於 Ⅲ 期結腸癌病人、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發生 CIT 的概率較未感染者發生率顯著升高,而血型為 O 型血者 CIT 發生率較其牠血型者顯著升高。
總結:
為此腫瘤患者的整個疾病過程中,由於腫瘤本身和抗腫瘤治療導致的血小闆減少壹直是壹個令人頭疼的問題。
血小闆的生成主要在於骨髓,但是化療是壹種無差別攻擊的療法,通過服用化療藥物,血液可以將藥物帶到骨髓當中去,從而對骨髓也產生了影響,其實這雖然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但是這確實發生了,骨髓的造血能力降低,當然也會影響血小闆了。這也是化療最大的壹個副作用。
化療是化學藥物治療的簡稱,其治療是通過使用化學藥品殺滅癌細胞。化療是目前治療癌症最有效的手段之壹,和手術、放療壹起並稱癌症的三大治療手段。
1. 藥物種類及治療方式
表 1 中我們可以看到單藥卡鉑化療引起的 CIT 發生率為 81.8%,卡鉑聯合治療方案、吉西他濱聯合治療方案或紫杉醇聯合治療方案化療時 CIT 發生率分別為 58.2%、64.4% 和 59.3%。
2. 腫瘤類型
3. 其他因素
若血小闆低於10×109/L,通常需要輸註血小闆。同時,盡量臥床休息,避免磕絆,日常生活動作輕柔,避免皮膚與硬物接觸,避免做使腹腔壓力增加的動作,如咳嗽、下蹲、彎腰搬重物等,禁刺激、禁堅硬食物如酒、堅果、帶刺帶骨頭者等。
多項研究表明,接受化療的腫瘤患者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的風險比不接受化療的患者高3-5倍。反過來說,血小闆數量增多也可以影響化療的療效。
這個得根據血小闆具體數值及出血風險來評估!大傢可以根據血小闆減少的嚴重程度分級進行判斷:
“腳痛”和“肺癌”有什麽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