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西醫放棄的癌症患者,最終卻被中醫神奇治愈?
美國癌症生物學博士李治中曾經分享過壹個案例,壹個9個月大的孩子,被查出神經母細胞瘤,因為腫瘤太大,醫生建議保守治療,幾乎等同於放棄治療。傢長將孩子帶回傢後,經過熟人推薦吃了壹種草藥,腫瘤居然消失了,壹年後復查,體內已經沒有癌細胞,之後順利活過了5年,依然健在。
癌症是不可治愈性疾病
哥哥弟弟先後患癌,雙雙康復
這句話,無論是對中醫還是西醫都是有偏見的,誰都無法否認,中醫和西醫都各有優點和缺點。人們之所以有這樣的偏見,就在於中西醫的理論體係是截然不同的。
中藥可以幫助手術後的腫瘤患者,改善自身抗癌免疫功能,對體質有增強作用。西醫治療後,配合服用中藥,可以幫助鞏固前期治療效果,防止殘余腫瘤細胞“捲土重來”,降低復發概率。
選擇中醫治療,也需要註重科學、規範。現在很多人存在壹種誤區,認為中醫就是針灸、拔罐,總是去尋求壹些“江湖神醫”或“神藥偏方”的幫助,在無係統可言的治療手段下,反而擾亂了身體機能,使得病情惡化。
以化療為例,牠主要是通過化學藥物來擊殺癌細胞,但因缺乏分辨“敵我”的能力,所以可能傷及正常細胞,從而引發壹些副作用。的確,我們不能否認化療副作用的客觀存在,但化療對癌症患者是利是弊,主要取決於使用是否合理,如果是子宮內膜癌、白血病、惡性淋巴瘤等對化療有著高敏感的癌症,經過規範化療,利顯然是大於弊的。所以,西醫既然作為現代癌症治療的主要手段,必然有其合理性與有效性,我們不能以偏概全,完全否認其作用。
不管是緩解腸胃不適、失眠、情緒不良,還是提昇各個器官的功能,中醫的宗旨都是盡快提高患者的免疫力,衹有器官功能增強了,有胃口,能吃能睡精神好了,才有希望在這場抗癌戰中獲勝。若免疫力不足,癌細胞不能被遏制,殘存的癌細胞有可能捲土重來。
研究人員認為,選擇使用補充或替代藥物作為癌症治療的患者更可能拒絕常規癌症治療中的某些療法,破壞了治療的係統性和完整性,正是他們的生存率低於隻接受係統常規治療患者的原因。
在飲食內攝入過量鹽分,會導致胃中保護性黏液的黏度下降,對於胃部的保護作用也會隨之下降。食物內的有害物質在進入胃部後會直接作用於胃黏膜,導致多種胃病的發生風險增加,發展到後期易演變成胃癌。
———不妨壹起來看看顧先生的抗癌故事
郁老在罹患晚期癌症後,竟然可以做到康復不復發,究竟是如何做到的?作為壹位醫生,也作為壹個病人,他也常在媒體上分享如何抗癌。
中醫能夠彌補西醫存在的各種不足,特別是對於癌症患者而言,中醫治療未必就比西醫差,千百年來的智慧結晶,自有其獨到之處。
中醫到底能不能治療癌症呢?起碼,單純用中醫治好癌症,並得到權威醫療機構認可的案例並不存在。簡單說,癌症是因為正常細胞出現基因突變,從而出現無限增殖的癌細胞,並最終形成惡性腫瘤。
但是,這些具有抗癌成分或具有壹些作用機制,並不能等同於抗癌藥物,否則,那豈不是生活中很多東西都能成抗癌藥了嗎?
但要註意的是,中醫看病講究“望、聞、問、切”四診合參來判斷病機和證候。假如患者不通過辨證,也不請教中醫師,自行采用中醫方法,那麽有的人吃了有效,有的人吃了沒效,還有的人吃了反而加重病情,因而選擇中醫治癌也需正規、專業。
故事講到這里,我想妳應該能看出點什麽了。
癌症是全人類都要麵臨的難關,如何攻剋癌症更是每壹個醫學工作者的心願。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在麵對癌症的時候,都顯得脆弱無力。對於癌症患者而言,比起中西醫的長短,能夠治好疾病才是他們最關心的地方。而在癌症的治療領域,中醫的不斷探索,或許能夠提供新的思路。
同時,這個數據也可以像砒霜的故事壹樣,是來自對真實世界實踐經驗的再分析、再整理(有時候這被冠上了壹個很牛的名詞,叫真實世界研究,real world study)。衹要是客觀全麵的數據,不管是誰收集的,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我們都可以接受。
從中醫角度出發,2種體質更易患癌
第二,發現癌症時已是中晚期的患者。對於癌症的治療,西醫的方式是直接的手術切除及對癌症組織部位進行放化療,但是到了中晚期才發現的癌症患者,往往已經發展較為嚴重,並且轉移情況常常不容樂觀,使用西醫這種精準直接的治療方法雖然能夠切除腫瘤組織本身,但治療過程中大多數患者都會有副作用,並且容易發生復發轉移,這個時候中醫藥治療優勢明顯。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的痛苦,延長患者的生存期,實現長期生存的目的。
第三,術後希望較迅速康復的患者。接受癌症手術後的患者,身體比較虛弱,這時可以服用中藥來使患者的身體加速康復。中醫認為手術對身體有損,尤其會造成氣血虛虧,中醫在這壹方麵就擅長為人體補充和調理氣血,使患者恢復得比較快。
第四,癌症治療過後想防止復發的患者。中醫認為腫瘤的發生與機體的微環境有很大關係,因此腫瘤治療不僅僅隻是針對腫瘤自身的消除,更能夠改變人體內容易促使腫瘤發生的微環境,從而能夠預防腫瘤復發。
參考資料:
很多腫瘤患者在中醫藥治療期間,除了主觀的治療感受以外,並不能判斷治療效果的好壞,而主觀的感受存在很大的偶然性,所以中醫在治療效果的判定上往往存在很大的不足,不像西醫那樣直觀的反應在化驗單或者是檢查報告上。所以在治療方麵,需要釆用西醫客觀的檢查手段評價中醫藥治療的效果,如果療效好則辨證和治療原則不變,如果療效不好,則重新進行辨證論治。具體可以通過以下的方式來體現:
(作者為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教授,著有《生命是什麽》、《上帝的手術刀》與《吃貨的生物學修養》。)
壹般來說,所謂的“江湖郎中”並沒有經過正規培訓,未能取得相應的行醫資格,缺乏行醫所必須具備的醫學知識;甚至有的醫生對壹些藥品使用劑量的限制都不了解,而隻是憑壹點壹知半解的醫術或所謂的“偏方”來混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