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疾病死亡率(婦科癌症死亡率最高的)

2023-06-11 21:45:15
腫瘤網 > 腫瘤治療方法 > 婦科疾病死亡率(婦科癌症死亡率最高的)

對於女性來說,子宮和卵巢是十分重要的兩個器官,若是子宮和卵巢受損,那麽女性必然會患上壹些婦科疾病,嚴重時甚至容易患上婦科性惡性腫瘤,危害生命的健康。

尤其在女性進入更年期之後,隨著子宮和卵巢的衰老,子宮和卵巢對女性的保護會有所降低,這時就會導致壹些疾病找上門來,比如腎結石引起器官的癌變。

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USPSTF)在2018年發布的宮頸癌篩查指南規定:(美國) 21歲開始宮頸癌篩查,無論性生活從何時開始。我國醫學界專家普遍認為, 21歲以上有性生活的女性,或有性生活3年後才開始宮頸癌篩查。不建議21歲之前開始篩查,因為21歲以下患宮頸癌的危險極低(HIV感染者除外),可能導致過度治療。

壹個是《送我上青雲》的姚晨。

目前,卵巢癌的治療手段首選手術切除,先切除體內原發竈、轉移竈腫瘤,再對那些微小的和肉眼看不到的殘余腫瘤細胞進行化療。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靶向藥物不斷更新,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卵巢癌的“稱號”和“簡歷”都會成為歷史。

答案就是,體檢並不能發現所有早期癌症,尤其是壹些會遺傳的癌症。

當腫瘤向周圍組織浸潤時或者已經壓迫至神經後,引發腹痛坐骨神經痛或者腰痛;當腫瘤壓迫盆腔靜脈後,臨床表現為下肢浮腫;若癌組織破壞雙側卵巢後,可引發月經失調或者閉經

卵巢癌並不是婦科腫瘤中發病率最高的癌種,卻是死亡率最高的婦科腫瘤,甚至被稱為婦科死亡第壹癌。中國每年約有5.2萬名女性被確診為卵巢癌,約2.2萬人死於卵巢癌。

1、子宮內膜癌

2、卵巢癌

3、宮頸癌

借助於互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高科技手段,專家可應用互聯網技術遠程讀圖,在診斷端共享優質的專家讀圖資源,提昇篩查質量與診斷效能。此外,還可以利用人工智能預讀輔助診斷,通過大數據提取更有用的信息,提供自動化、精確和及時的洞見,降低漏診、誤診,尤其是當醫生工作量很大的時候。

與遺傳相關的婦科腫瘤常呈現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特徵,所以壹般規律為,父母雙方如果有壹方攜帶致病基因,其子女中約有50%的患病概率,而且遺傳與性別無關,男女發病概率沒有差異,在連續幾代中都會存在。

生秀傑開展卵巢癌講座

在卵巢癌的本土創新藥方麵,我國臨床研究水平和能力㛑顯著提高。今年2月,由多位中國婦科腫瘤專家牽頭獨立設計完成,並獲得國傢“十三五”“重大新藥創制”重大科技專項支持的尼拉帕利全國多中心III期臨床研究NORA成果,正式刊載於國際知名權威醫學期刊《腫瘤學年鑒(Annals of oncology)》,該研究不僅驗證了尼拉帕利在中國鉑敏感復發卵巢癌患者維持治療中的療效,同時探索了中國患者個體化起始劑量應用尼拉帕利的科學性,被視為國際上卵巢癌維持治療的標準臨床實踐,也證實了個體化起始劑量更加適合中國卵巢癌患者,為中國晚期卵巢癌患者提供更加精準、更加個體化、更加有效的治療選擇。

卵巢癌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麵臨四大難題

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發布的《中國早期乳腺癌外科診療現況》顯示,保乳手術僅占所有乳腺癌手術的22%。這意味著,近8成中國乳腺癌患者被切除了乳房。

對這種高復發率的疾病來說,維持治療的意義不言而喻。“牠可以顯著推遲復發時間,延長患者無進展生存期,並有望延長患者總生存時間、改善生存質量。”周琦告訴記者,當前卵巢癌部分創新靶向藥物已納入國傢醫保,也在壹定程度上減輕了患者負擔。“這能幫助更多患者堅持規範診療,改善生存和生活質量。”

審核:國傢健康科普專家庫專家

卵巢癌的日常護理?

由於術後會出現氣血兩虛,脾胃不振,既有營養物質缺乏,又有機體功能障礙,所以卵巢癌患者要註意適當補充營養,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除了牛奶、雞蛋,應多吃新鮮蔬菜、水果,補充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另外,術後尚應註意多服養身調經、滋補肝腎之品,比如香蕉、檸檬、桂圓、葡萄、核桃、桑椹、黑芝麻、西瓜、冬瓜、黑木耳、 米粥、淮山粉、蓮藕等等。

“未來希望通過維持治療聯合其他創新治療手段,卵巢癌患者能像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人壹樣獲得長期生存。” 潘淩亞教授對此充滿期待。(記者 王凱)

“總體來說,HPV的感染率很高,但90%的女性在感染之後,都會在1-2年內通過自身的免疫功能清除掉,剩下5%-10%左右的女性,就成為HPV持續感染。” 曾朝陽主任告訴家庭醫生在線編輯,即使是HPV持續感染,也不代表在感染之後,馬上就會轉變或進展成宮頸癌,也需要很長的壹段時間,並且也需要在其他壹些綜合因素的作用下,才有可能進展成為宮頸癌。若是及早註意到了,及時調整行為習慣,消除不良因素的影響,也可能不會患宮頸癌。因此,被感染HPV後演變成宮頸癌的人數還是比較少的,幾率相對較低,即HPV感染後,或是持續感染,也不等於壹定會得宮頸癌。

生理性卵巢囊腫通常是指在卵巢囊腫中的非腫瘤性卵巢囊腫,大多是卵巢的功能性囊腫,包括卵泡囊腫、黃體囊腫、黃素囊腫、炎癥性卵巢囊腫、多囊卵巢以及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即卵巢巧克力囊腫)等。

據國傢癌症中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卵巢癌新發病例為52000多例/每年,而死亡病例則高達30000多例/每年!從上麵的數據可以看出,卵巢癌的發病率不高,但是病死率那可是相當的高,這就是牠的稱號--婦癌之王的由來。

反復出現的腹脹、腹痛或是不想吃東西,不要總覺得是胃腸道疾病,尤其是在用藥後無任何改善後盡快到婦科查壹下。

除了BRCA基因,與遺傳相關的還有Lynch syndrome。潘淩亞表示,這主要是錯配修復基因發生問題,這個基因突變主要與結直腸癌和子宮內膜癌相關。“如果患者攜帶這個基因,罹患結直腸癌和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大概有10%。醫學上把有這兩個傢族史的患者都認為是發病高危人群。”潘淩亞說,所以首先要做好對這類高危人群的檢測、篩查和預防。

生秀傑開展卵巢癌講座

今年1月以來,廣醫三院聯合愛心公益基金,曾發起“卵巢癌免費基因檢測”公益活動,為30多位卵巢癌高危人群進行了免費基因檢測,基因檢測結果將為後續治療提供參考。

接種HPV疫苗勿糾結幾價 成年女性接種也可獲益

卵巢癌的死亡率居婦科惡性腫瘤之首

同屬婦科三大癌症,乳腺癌和宮頸癌早已被納入全國性的“兩癌篩查”項目,但卵巢癌在全世界範圍均沒有有效的早期篩查手段。

與此同時,周琦也透露,為了提高宮頸癌的治療效果,當前壹種將免疫治療與放化療的聯合療法正在探索中。“‘兩法’聯用不僅有助於激活免疫係統,還可以減少放化療劑量,減輕不良反應。”周琦表示,目前,我國多項包含免疫治療的聯合療法的臨床試驗正在開展,聯合療法未來會給大多數宮頸癌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儘管已經明確患者可以從使用PARP抑制劑的維持治療中獲益,但2018年國外壹項真實世界數據顯示,衹有不到40%的卵巢癌患者接受了維持治療。“事實上,目前在國內已經接受維持治療的卵巢癌患者比例更低,” 陳小祥教授指出,這壹情況來源於患者的理唸尚未跟上醫學共識,讓壹個CT掃描都看不到病竈的患者吃藥做維持治療,患者可能會存在抵抗和僥幸心理,覺得復發不壹定會攤到自己身上;二來是經濟負擔,維持治療需要長期吃藥,對患者的經濟壓力也是很重的。

作者:admin | 分類:腫瘤治療方法 | 瀏覽:76 | 迴響: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