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令人頭疼的地方,就是牠會去而復返,且容易發生轉移,簡單來說,就是妳消除了這個地方的病竈,在妳以為安全的情況下,其實癌細胞已悄悄實現轉移,在另壹個地方生根發芽,繼續危害妳的身體。癌細胞的轉移能力是不容小覷的,有很多病人都關心這樣壹個問題,就是癌症轉移後還能活多久?到底治還是不治?
之所以現代醫學仍然無法攻剋癌症,其中壹個原因是癌症易復發轉移。據相關數據統計,70%~80%的癌症患者由於癌症復發和轉移而死亡。壹旦癌症復發或轉移,治療起來異常困難,患者身體變得異常虛弱,已經無法承受各種治療,從而降低生存質量。
目前根據衛健委的最新數據,我國癌症的總體5年生存率為40.5%,也就是說經過手術、放療、化療等治療後,有40.5%的患者在5年後依然存活。
往往很多肝癌惡性度較高,在早期的情況下雖然腫瘤不大,但可能已經出現了合並淋巴管、血管的轉移傾向,這種情況下即使手術將原有的病竈進行完整切除,仍然有其他部位癌細胞的轉移。癌細胞轉移到其他部位以後就會定植,定植後持續生長增殖,又重新形成新的轉移病竈,所以就導致了術後復發的情況。
還有會出現阻塞跡象。體內任何管腔內的腫瘤增大,都會引起管腔變化,最常見的是管腔狹窄,更有甚者會造成管腔阻塞。如食管內腫瘤增大,會造成進食時吞嚥困難、打噎甚至阻塞等;氣管和嚥喉腫瘤增大,會壓迫氣管和嚥喉部神經,從而出現氣短和聲音嘶啞、語不出聲的跡象。
正是基於這些研究,醫生們認為如果患者能獲得5年的“無病生存期”,那就可以認為是“臨床治愈”了。
定期復診是常見的有效預防癌症轉移的方法。特別是對初次治療後,明確沒有根治的病人,復診更為重要,這是跟蹤病情進展,針對性調整治療方案的有效手段。通常而言,術後第1年,應每隔三個月復查壹次;術後2年內,每六個月復查壹次;術後2年以上,每年做1~2次詳細的體檢和化驗檢查;術後超過5年,可考慮每1年復查壹次。
不論是哪種情況,同樣需要在5年之內,定期復查,防止復發,即使出現復發轉移也能早發現早治療。而對於初診即為晚期不可手術的腫瘤,有部分患者是可以通過藥物轉化治療,達到可手術的標準,同樣有機會達到根治,例如腸癌肝轉移,目前5年生存率達到30%-40%。另有壹些患者則進入到藥物長期的維持控制中,在兼顧患者生活質量的同時,控制腫瘤的發展,延長生存時間。
我國癌症中心2020年工作報告數據也側麵印證了這壹點:我國癌症總體生存率為40.5%,將近六成的倒在抗癌路上,其中遭遇復發、轉移占到了80%以上,是影響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癌症治療結束5年以上還會復發嗎?
除了這些因素以外,癌細胞“潛伏”是壹種尚無定論的說法:壹些癌細胞在經過抗癌治療後,進入了暫時的“休眠期”,這個休眠期較長(超過5年),即在5年內不生長,因此定期復查無法發現牠;5年後隨著治療影響的結束,牠又被重新喚醒、出現“復發”。
高毅 外壹科主任
癌友們要學會用科學的方法來預防癌症的復發,尤其是患有乳腺癌、宮頸癌、肝癌、胃癌以及肺癌的人。那怎麽來降低癌症的復發風險呢?
肝區疼痛:肝臟大部分位於上腹部,肝臟發生癌變的時候,癌細胞會侵襲肝臟包膜,上麵有神經,因此會有疼痛感。早期肝癌導致的肝區疼痛可能不會十分明顯,而且程度較輕,但是時間持續長,有可能反復發生。
為什麽癌症治療結束5年之後還會復發?
對於癌症患者來說,判斷癌症是否臨床治愈主要看患者能否撐過“5年生存期”,如果癌症患者在接受治療後可以存活5年,並且這5年內癌症沒有復發,那麽,癌症就可以算作是臨床治愈了。
患者要保持樂觀、平和的心態,出現負麵情緒要及時疏解,研究表明,良好的心態對於提高免疫力有很大幫助。
想要獲得較長的生存期,首先就是要預防復發和轉移。癌症治療結束後,患者在康復期間,壹定要遵循醫囑定期檢查。因為癌症雖然經過手術、放化療殺死癌細胞,但是誰也無法保證癌細胞是否轉移或者擴散。康復期間,稍不註意,癌症就會捲土重來。癌症復發和癌症早期症狀差不多,基本上是沒有症狀,所以,定期檢查發現復發及時治療很重要。
名醫推薦
如今可以采用放射物理學的方法來進行治療,對肝臟出現腫瘤的地方進行照射,采用局部定位照射的方法來避免癌症細胞的出現,讓肝癌的放療具有明顯的效果和作用,同時可以把副作用降到最低。
首先來看,癌細胞轉移有3個途徑,第壹個是淋巴轉移,人體內的淋巴組織較為豐富,可以說遍布全身,而淋巴組織也很容易被潛入,在人體免疫力不夠強大之下,就可能實現淋巴轉移了。第二個是血液轉移,血液與淋巴其實是差不多的,也是遍布全身,因為人體的運行需要充足的血液供應,臟腑的運行,也需要充足的血液供應,這就意味著癌細胞可以通過血液到達身體任何壹個地方,還是很危險的。第三個種植轉移,這種轉移方式不像上麵兩種,這個會有局限性,通常是以細胞脫落形成的種植轉移。
1.身體各項指標正常
2. 治療後5年內癌症沒有復發及轉移
3. 無癌症病竈
癌症多種多樣,而每壹種癌症都有轉移的可能,但並非所有癌症轉移後就不能被治愈,臨床發現,以下這幾種癌症轉移後也有很高的治愈率。
為什麽用5年作為區間?醫學統計顯示,癌症的復發和轉移有70%—80%,出現在抗癌後5年內,其中1—3年是高峰期。但超過了5年,癌症不是沒有復發的可能,隻是說復發的概率大大降低了。
作為首位出場的嘉賓,硃秀軒分享了肝膽腫瘤精準醫學和靶向治療的前景和進展。
1、為何臨床上會選擇“5年生存率”這個概唸,而不是1年或3年?
2、確診後的5年內,疾病是如何發展的?
3、 “5年生存率”或“5年內不復發”有怎樣的臨床意義?患者應該如何看待?
情緒的好壞對健康影響很大,作為癌症患者,更應有強大的內心。不少患者即使治療十分成功,也終日焦慮不安,生怕哪些癌症就復發了,這樣的心態對於病情恢復十分不利。
對於癌症患者而言,即便是臨床治愈後,也需要定期進行篩查,避免壹些“狡猾”的癌細胞在體內休眠。臨床上不同癌症的5年生存率也不同,有這五個特點的癌症患者,獲得臨床治愈的可能性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