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癌症病人來說,發熱有可能代表著病情進展,腫瘤擴散。惡性腫瘤病人發熱見於兩種情況:惡性腫瘤本身引起的發熱和惡性腫瘤伴發感染所引起的發熱,極少數病人可能出現藥物熱。其中,惡性腫瘤引起的發熱也就是癌性發熱,是壹種非常不好的現象。
癌性發熱常為癌症進展期表現,提示患者預後不良。多表現為持續低熱,壹般不超過39℃,午後開始體溫升高,可自行退熱,如此反復,抗生素治療效果不佳。壹般認為,癌性發熱是由於腫瘤快速增長,組織壞死而致吸收熱。長期低熱對患者身體消耗極大,患者體力下降,食欲減退,身體素質快速下降,免疫力減退,惡性循環,更加速腫瘤增長,加速患者死亡。因此,有效控制癌性發熱對患者生存很有意義,但是晚期患者經過多個療程治療,多處於耐藥狀態,此時用抗腫瘤治療反而會損害身體,加速死亡。非甾體類解熱鎮痛藥此時多應用於臨床,但是此類藥物易損傷脾胃,且患者用後往往大汗淋漓,傷陰耗氣,正氣亦虛。
發燒能幫助抗癌。現在我們回到癌症患者本身,對於發燒這個不良反應是不是不再那麽痛恨了?發燒代表著我們的身體正在拚盡全力與癌細胞做鬥爭,隻是被狡猾的癌細胞耍的團團轉。
但是,癌症患者則不相同,出現發熱需要引起重視!
·感染髮熱
①“管子”感染
治療宜采用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方法。
這是壹種什麽思想?這種思想聽上去很有道理,壹切的罪過都是癌細胞的!是的,沒有癌細胞也許就不會有這種結果,但是有了癌細胞就壹定得有這種結果嗎?不是的,真的不是的!為什麽不去和那些沒有出現這種現象的患者進行比較呢?壹比較不就出結果了嗎?不就知道原因了嗎?但是沒人去比較,認為這是癌症的必然。
同時,患者的衣物應保持乾燥狀態、床上用品需要及時更換和清洗。在發熱階段,患者適合吃壹些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特別是要註意蛋白質、維生素和水分的補充。
儘管癌性發熱是大多癌症患者會麵臨的情況,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可以忽視。發熱是人體對抗疾病的生理性防禦反應,可引起體內白細胞增加,抗體生成活躍,肝臟解毒功能增強,物質代謝速度加快,抵抗力壹定程度上增加,但是過高或持續高熱均可導致免疫功能紊亂。此外,發熱患者由於體溫高,患者常有全身不適,乏力感,有些患者伴有自汗盜汗、精神不振、納差等症狀。因此,當出現癌性發熱時,應及時進行治療。
在醫生來查房的時候,相信不管是患者自己,還是病人的傢屬,基本上都被問過這個問題,就是患者有沒有發燒,熱不熱,跟普通人比起來,癌症患者更容易出現發燒的現象,這是什麽原因呢?
又如,在治療過程中因為藥物的消化道毒性導致胃腸功能紊亂,或黏膜的屏障功能不足,不僅會有腹瀉便秘的問題,還容易引起消化道感染。
晚期的患者由於長期被腫瘤所消耗,體內內環境失調、電解質紊亂、營養不良,多種問題下,也會有不明原因的發燒表現。另外,有些患者在輸血或輸註白蛋白後也有發熱,是壹種極其微弱的排異反應。
感染可分為細菌感染和各種導管導致的感染。癌症患者的體質相對較弱,營養吸收得不夠多,再加上癌症的侵略性比較強,以及各種治療方式,就會讓身體免疫力下降,在此情況,如果平日里不做好護理工作,就容易發生細菌感染。
艾灸可祛除體內陰寒病邪,恢復陽氣。不妨尋找專業的中醫治療機構,艾灸暖身的穴位,對“寒性”體質有很好的改善。
根據臨床掌握的資料來看,癌症之所以引起癌性發熱,主要和腫瘤本身可產生內源性致熱源有關,比如腫瘤內白細胞浸潤、惡性癌細胞釋放出抗原物質引發免疫性發熱等。而且,癌腫還可能會分泌某些活性物質,刺激身體發熱。
如果全身上下都檢查過了,沒有發現感染,也可以考慮暫時居傢觀察,尤其是新冠疫情的情況下,盡量降低返院的頻率。
發熱是有很多種情況,不壹定就是癌細胞發燒了轉移,所以癌症患者在出現發熱現象時,也不要胡思亂想,給自己心理壓力,不要猜來猜去的,也不要自己隨便當成普通的感冒發燒來處理,正確的做法就是找醫生來給自己檢查壹下,看壹下到底是哪種情況導致的發熱,找對病因再對癥下藥,可以避免患者出現反復發熱的現象。
癌症病人壹旦出現癌性發熱要格外關註,綜合判斷發熱原因,除了常規退熱外,要對因治療,如果晚期病人反復低熱,壹般考慮病情進展引起腫瘤性發熱。比如惡性淋巴瘤如果出現發熱、盜汗、體重下降等症狀,提示預後較差。很多情況下已經是廣泛轉移的徵象。
癌性發熱患者臨床可見氣虛、陰虛、痰熱等症狀,癌性發熱以“毒”、“瘀”為中心,結合其他症狀,綜合辨證施治。即便如此,癌性發熱作為腫瘤晚期症狀,離不開腫瘤的基本病因病機。中醫認為,腫瘤的發病是在各種內因、外因的作用下,氣機郁滯,最後成瘀成毒結為硬塊。治病必求於本,腫瘤各期治療壹定不能離開“毒”、“瘀”的範疇。臨床中常見到癌性發熱的患者多麵色晦暗無光澤、甚則肌膚甲錯,舌暗紅、苔厚膩,這些都是“毒”、“瘀”的明證。癌性發熱患者往往症狀繁多,辨證復雜,容易重視其牠症狀而忽視了“毒”、“瘀”的潛在表現。
從中醫學的角度來說,癌性發熱屬內傷發熱,通常在明確患者的病因病機後,根據患者的情況,針對性的采用益氣養血、甘溫除熱、疏肝解郁、滋陰清熱、活血散結、解毒清熱等治法。還可以配合解熱鎮痛類的藥物,使退熱快而作用持久,同時可改善全身情況及精神狀態。飲食上可以吃點百合、銀耳、蓮子等性涼之品做羹湯為輔食,可幫助緩解病情。同時,中醫在治療癌症發熱的同時,也可有效殺滅癌細胞,改變身體癌症存在和發展的土壤,從根本上改變患者的發熱情況。
發熱是有很多種情況,不壹定就是癌細胞發燒了轉移,所以癌症患者在出現發熱現象時,也不要胡思亂想,給自己心理壓力,不要猜來猜去的,也不要自己隨便當成普通的感冒發燒來處理,正確的做法就是喊醫生來給自己檢查壹下,看壹下到底是哪種情況導致的發熱,找對病因再對癥下藥,可以避免患者出現反復發熱的現象。
這個看似簡單的結論,實際上科學家們花了不少精力才搞清楚其中的原理。近日,由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免疫生物學和表觀遺傳學研究所的Erika L. Pearce教授的研究團隊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PNAS》中發布了壹篇論文,證實了發燒將增強CD8+效應T細胞的線粒體質量和代謝活動,上調線粒體翻譯能力,從而使這類細胞的抗腫瘤能力顯著增強。
中性粒細胞降低性發熱發生的概率與中性粒細胞降低的時長相關,也就是說,降低的時間越長,發燒的概率就越大,越嚴重。
腫瘤患者常常會用到壹些特殊的藥物,如博來黴素、順鉑、幹擾素、白介素、唑來膦酸等等,這類藥物常見副作用就有發熱。還有輸血及血制品有關的致熱原性反應也會導致發熱,比如輸註白蛋白,輸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