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t重度炎癥是指什麽(慢性炎癥會發展癌症嗎)

2023-05-17 18:06:56
腫瘤網 > 腫瘤治療方法 > tct重度炎癥是指什麽(慢性炎癥會發展癌症嗎)

  “醫生,我的宮頸癌篩查報告單出來了,這些復雜的結果我也看不清,我到底是得宮頸癌嗎?”

  近幾年隨著 HPV疫苗大火,大傢對宮頸癌的防治意識逐漸加深,但拿到HPV、 TCT (宮頸脫落細胞學)報告單時,卻是滿臉問號「 HSIL」「 HPV陽性」這些令人頭昏眼花的診斷究竟代表什麽?

  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可能引起生殖器皰疹,這是壹種較常見的性傳播疾病。

沒想到壹晃眼二十多年就過去了,她的傷口居然還在,大約雞蛋大小的傷口長滿了老化水腫的肉芽。在兒子上大學家庭經濟變好之後,劉阿姨才到醫院進行了正式的檢查,結果讓壹傢人全懵了。病理結果提示“右足跟鱗狀細胞癌”,也就是癌症。

  我在網上查了這件很可怕的事!

  醫生建議:應做陰道鏡檢查+頸管診刮術+HPV檢測+子宮內膜診刮。

  醫生建議:建議做陰道鏡檢查,必要時做宮頸活檢。妊娠期婦女如果不能接受陰道鏡檢查可推遲到產後處理,21-24歲的女性則可選擇宮頸細胞學檢查隨訪。

  ⑥AGC(非典型腺細胞)

如果HPV陰性,但是TCT顯示是ASC-US,那麽,考驗心理素質的時候來了。國外說可以3年之後復查。不過很多人是會比較緊張和關註自己的身體,這種情況下,可以6-12個月後復查。甚至有些老是流血情況看起來不好的患者,也可以綜合評估,要不要直接做陰道鏡。

《脂質研究雜誌》中的壹項小鼠試驗研究發現,高質飲食可刺激小腸中細胞的應激反應,引起某種免疫分子產生。

TCT目前在國內推薦從21歲(當然是針對有性生活的女性)開始篩查。

  年齡大於65歲、曾做過上述檢查且結果正常者可不再繼續接受常規篩查。

除了炎癥細胞沒什麽特殊性,從ASC-US開始,就屬於有問題了。

  21-29歲的女性應該每3年接受宮頸塗片檢查,結果異常者建議接受HPV檢測。

  ④LSIL(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

牠的特點是特異性好但是敏感性差點。簡單來說,就是,如果牠檢查出問題,那麽宮頸實際有問題的概率就比較大,但是很多情況下有問題的患者可能TCT也沒篩出來。為嘛呢?因為刷宮頸細胞的時候,無法保證壹定能刷到病變的細胞。這個時候還要結合HPV。

最要要提醒的是,並不是發生炎癥反應就意味著會“癌變”。雖然炎癥與癌症雖存在聯係,但衹要嚴格控炎,炎癥也是修復身體的“利器”。所以從日常生活做起,遠離慢性炎癥的生活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慢性炎癥很可能會加速癌症的發展進程,尤其是以下幾類與消化係統有關的炎癥,壹旦發現,壹定要及時幹預。

炎癥,不是指壹種特定的疾病,而是壹類發生於機體的病理過程的統稱,也是機體為了消除因損傷而產生的壞死組織和感染的壹種免疫反應。從炎癥的發生機制來看,適度的炎癥對人體是有益的,但是慢性低度炎癥卻是隱形的“健康殺手”。

  致病類型:高危型HPV的持續感染(即同壹患者間隔6~12個月,兩次或兩次以上陰道宮頸檢樣顯示同種類型的HPV感染 )提示引起HSIL及子宮頸癌、普通型外陰鱗狀上皮內瘤變及外陰癌、陰道上皮內瘤變及陰道癌等病變的風險增大。

1863年,壹位叫魯道夫.維爾肖(Rudolf Virchow)的德國病理學傢觀察到,腫瘤內竟然存在炎癥細胞。並假設:當人體的受傷時,損傷部位中的細胞會增強,促進血管和相關組織重新長出;同時炎癥細胞在傷口集聚,及時清除傷口“異物”,而正是這種細胞增殖,導致了癌症的癌症的發生。他把癌症比作“壹個無法愈合的傷口”,後來出版了《細胞病理學》,被譽為“病理學之父”

  其中“惡中之花”當屬 HPV16 和 HPV18具有較強的致癌能力

  
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6/68/82等。

  醫生建議:不需要特殊治療,推薦加做HPV檢測聯合確定。

  TCT報告單的其他項目怎麽看?

如果ASC-US卻HPV陰性,可以隨訪,6個月-12個月後再復查。

以國內來說,目前是這樣推薦的:

  醫生,標本寫了“滿意”,為什麽還要治療?

  ④篩查不宜過於頻繁。有些女性朋友每隔幾個星期就要做壹次復查,看到結果變成了“陰性”就非常高興,但這很可能是不准確的。宮頸上皮由很多層細胞組成,自內向外生長。想象壹下,如果最底層的細胞病變,也需要大約2個月的時間才能到達表層,此時的檢查結果才是可靠的。

如果HPV陰性,TCT也沒事,定期查體。

萎縮性胃炎是壹種可逆轉損傷,壹定要及時對癥治療,根據患者增生或化生的輕重,壹般需要每年1-2或每6個月安排壹次定期的內鏡、病理活檢。

醫學調查發現,肝癌患者中50%%-80%和乙肝病毒有關,25%和丙肝病毒有關,其中25%-40%的肝炎患者最終會發展為更嚴重的肝硬化或肝癌。通常來說,早期的肝炎患者沒有特異性的症狀,中晚期患者當腫瘤侵犯肝臟被膜時才會引發疼痛。

此外,慢性低度炎癥除了會引起肝炎、腎炎、胃炎、關節炎等炎癥風險外,還可能會造成骨骼損傷、心血管損傷、代謝異常等情況,增加了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骨類疾病的風險。

預防肝炎首先要戒酒,其次肝癌傢族史、肝病史、長期飲酒人士、乙丙肝炎等高危人群要做好定期檢查。最後盡早接種乙肝疫苗,肝炎患者要及時醫治,如果計劃生育要註意母嬰阻斷。

  ③黴菌感染、滴蟲感染

作者:admin | 分類:腫瘤治療方法 | 瀏覽:75 | 迴響: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