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癌痛說不 癌症患者如何正確使用止痛藥】4月15日至21日,是第27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許多晚期癌症患者都有過“忍痛”的經歷。使用止痛藥會上癮嗎?是否衹有劇烈疼痛時才需使用?應該如何正確使用?
長沙的王生腫瘤腰部擴散,痛點不斷繞脊椎遊走。每天癌痛發生時,王生都需要靠4個小夥子分別抱住雙腿,腰部和頭,才能阻止他因為疼痛而去撞墻的危險行為。
患者可用“遙控器”自行調整藥物釋放量
癌症患者的疼痛類型各種各樣,有爆發痛是很正常的,所謂爆發痛就是患者在原本穩定、持續的疼痛基礎上出現的短暫而劇烈的疼痛,如果出現了,不需要忍痛,及時求助醫生,衹要醫生做出診斷,會按患者的病情給予壹定量的嗎啡即釋片,服用後15分鐘就能起效。如果患者總是出現爆發痛,說明患者壹直按時吃的止痛藥已經不能有效鎮痛了,需要聯係醫生對止痛藥的種類或劑量進行調整。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註重人文關懷。特別是晚期癌症患者,我們開始註重臨終關懷,就是更加關註患者感受,讓患者在最後幾個月的倒計時中走得舒適而體麵。
這些都是癌痛的表現。隨著腫瘤治療技術的發展,癌症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延長,但癌痛卻正在折磨著成千上萬的癌症患者。
中山壹院麻醉科馮霞教授介紹,癌痛是癌症病人晚期較為常見的壹個症狀。目前,大多數癌痛可以通過口服鎮痛藥物得到較好的控制,但仍有壹部分患者在口服鎮痛藥物後疼痛仍控制不佳,或者無法耐受大劑量鎮痛藥物帶來的不良反應,比如惡心、嘔吐、便秘,嚴重的甚至會因為呼吸抑制而導致病人死亡,換句話說,癌症患者可能不是死於癌症本身,是有可能死於大劑量止痛藥的不良反應。而對於壹些晚期消化道腫瘤患者,他們甚至連水都能喝,止痛藥連吃都不能吃。
嗎啡能戒除鴉片的說法,其實是壹些藥廠的商業操作,目的就是為了獲取更大利益。在當時,早有正直的醫學傢發現,直接註射嗎啡,不僅對循環、呼吸、腸胃係統有副作用,而且比吸食鴉片更容易讓人上癮。
癌痛是否衹要還能忍耐,就不用吃藥治療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專家表示,如果壹味強忍,疼痛可能會導致失眠、食欲差、抑鬱、煩躁,還會導致免疫力下降、影響生活質量,甚至失去對治療和生活的信心。止痛藥使用越早,劑量才越小,效果也越好。因此,在醫生指導下,良好的癌痛治療可以助力腫瘤的綜合治療。
無節制的濫用,導致的後果必然是成癮,因此在當時的歐洲,以及美國都有大量“鴉片酊”成癮群體。不過由於“鴉片町”藥劑中的鴉片含量小,加上歐洲各國的中上層都對鴉片成癮危害有著清醒的認識,壹直持反對意見,所以對社會造成的影響和危害遠不如中國。
弗雷德里希·塞爾吐納完成嗎啡的研究和製作之時,並沒有受到人們的重視,直到1817年,他在《自然科學年鑒》上發表壹篇關於嗎啡的較長報告之後,才受到廣泛註意。1827年,著名的制藥公司-默克集團正式將嗎啡進行商業規模的生產和製造。
如果癌症得不能控制,也就是說,癌症治療無效,那這種時候用什麽藥可以止痛呢?很顯然,這種情況下隻是姑息止痛,提高生活質量,減輕痛苦。
實際上,嗎啡被製作成藥物之後,由於合法且不受管制,逐漸成為非常暢銷的商品,人們輕易就能獲取到,這無疑導致非醫療的濫用幾率大大增加。據19世紀末與20世紀初的歐洲研究報告顯示,連壹些醫生與藥劑師都是“嗎啡癮者”。
第壹種,如果癌痛的程度是比較輕的話,可以通過轉移、分散患者的註意力,比如聽音樂、看電視等,來緩解疼痛。此外,癌痛程度比較輕的還可以用心理療法,讓患者正麵麵對疾病,扛住癌痛。
第二種,通過冷敷來麻木神經而使減輕癌痛,但是要註意不能冷敷過久,要註意皮膚的變化,避免皮膚出現凍傷。
第三種,通過藥物的方式來緩解癌痛,這是臨床上最為多用,也是最為直接有效的緩解癌痛的方法。目前臨床上比較常用的止痛藥物有美施康定、雙克因、芬太尼等,這些藥物有的見效快,有的藥效強,但是持續的時間短,再加上每個癌症患者對疼痛的忍耐力不壹樣,所以具體是使用哪壹種藥物還需要根據個人的情況決定。
首先,藥物雖然可以有效緩解癌痛,但是要註意用量,不然很容易帶來嚴重的後果,所以使用止痛藥必須在醫囑下使用,畢竟止痛藥也會有壹定的副作用,長期大量服用對身體會造成損傷。
其次,要按階梯服藥,像癌痛可以分為四級疼痛,壹般從最低的開始,當壹級的止痛藥無效後,在依次遞增。如果可以的話,最好是使用口服給藥,不行在考慮其他方式,比如腸道外給藥。
最後,因為每個人的體質、病情等情況都是不壹樣的,所以給的止痛藥肯定也是不壹樣的,壹般藥物是否有效主要參考這個衡量標準,就是感覺有效,就可以持續使用,不要頻繁換藥,這樣是不好的。
審稿專家: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藥學部 黃璞
實驗和臨床實踐均證實,癌痛患者口服嗎啡,或者使用透皮貼劑,都極少出現成癮。如果癌痛患者長期使用阿片類藥物,可能需要逐漸增加劑量,但這種對藥物“身體依賴”現象應與所謂的“成癮”加以區別。
患者可用“遙控器”自行調整藥物釋放量
直到有壹天,張學良聽人說,有壹種進口註射藥物對戒除鴉片有特效,便命令私人醫生馬揚武去購買,並在其毒癮發作時註射。使用之後,張學良發現這種藥物確實能緩解毒癮發作時的痛苦,這種進口藥物的主要成分就是嗎啡。
中醫在緩解癌症帶來的疼痛上麵也頗有效果,雖然見效比較慢,但是效果卻比較穩定。中醫認為疼痛是由於血瘀導致的,衹要把血瘀化開,疼痛感就會有所減輕。比如癌細胞壓迫了組織,局部就會出現血液不暢的情況,某個器官得不到充分血液和營養供應的時候,則會出現疼痛感,當血液流動通暢之後,疼痛則會有所減輕。另外在癌痛沒有發作的時候,也可以通過針灸和推拿預防疼痛的發生,建議傢屬先向專業人員學習,然後每天對患者進行針灸和按摩。
止痛藥要吃夠量
其實壹種治療癌痛的新技術——鞘內鎮痛泵植入術,成為了癌症患者治療的福音。該技術的原理是通過埋藏在患者體內的輸註泵,將泵內嗎啡勻速持續註射到患者蛛網膜下腔,藥物通過腦脊液循環與脊髓中的神經受體相結合,從而達到控制疼痛的目的。
所謂癌痛,是“癌性疼痛”的簡稱,是疼痛部位需要修復或調節的信息傳到神經中樞後引起的感覺。癌痛是在癌症患者中很常見。癌症壹般出現在晚期,長期帶瘤生存的患者也可能出現癌痛。
嗎啡於19世紀末傳入中國,最初由旅居上海租界的歐洲籍醫生用於治病,後期又廣泛用於戒除鴉片。少帥張學良丟失東北之後,在上海聽從杜月笙的勸說,決定戒除鴉片毒癮,重塑新形象,但是痛不欲生的戒斷反應讓他望而生畏,遲遲不敢行動。
癌症晚期治療的前提是患者是否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有些癌症患者的病情較為嚴重,但是可以采用藥物或者其他治療方式來改善生活質量,盡可能的緩解壹些痛苦。
溫馨提示
方法壹,強效止痛藥
方法二,手術療法
副作用壹,成癮性
副作用二,身體其他部位的症狀
另外,雖然嗎啡在戰場上挽救了很多士兵的生命,但也同樣導致士兵們患上 “戰士的疾病”,即從生理到心理上對嗎啡有了嚴重的依賴。美國南北戰爭之後,美國社會就多了壹大批嗎啡成癮群體,為後來海洛因泛濫種下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