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鏡癌變報告(胃鏡活檢病理報告幾天)

2023-06-09 13:27:55
腫瘤網 > 腫瘤治療方法 > 胃鏡癌變報告(胃鏡活檢病理報告幾天)

值得壹提的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引起胃炎、胃潰瘍、胃癌等多種疾病的重要因素。進行胃鏡活檢,還可以快速發現患者是否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對下壹步治療同樣也有較大的幫助作用。

根據固有腺體減少的程度,萎縮可分為輕度、中度、重度。

那麽為什麽要進行活檢呢?到底做活檢有什麽意義呢?

根據對數以十萬計的胃潰瘍患者進行了多年的追蹤,發現其中約2%可能發生癌變。潰瘍癌變有壹個緩慢的過程,在癌變早期即尚未形成明顯腫塊等典型特徵時,往往僅有潰瘍邊緣粘膜顏色的輕微改變。如果此時對潰瘍周圍的胃粘膜做病理檢查,就能發現肉眼無法確定的早期胃癌。

不典型增生就是細胞增生的性質出現異常,包括細胞大小、形態、排列異常,粘液分泌減少,細胞核細胞漿比例減少,細胞核極向喪失,假多層,細胞核分裂象增多,非典型核分裂象等。分為輕中重三級。現在國際學界將不典型增生改稱上皮內瘤變,輕中度不典型增生歸入低級別上皮內瘤變,重度不典型增生則歸於高級別上皮內瘤變。

1.根據炎癥細胞的浸潤程度可將慢性胃炎分為輕、中、重度。

(2)中度,炎癥細胞較密集,超過粘膜層的1/3,達到2/3;

2.活動性炎癥是指慢性炎癥背景上有中性粒細胞浸潤。

(2)中度固有腺體數量減少,超過1/3,但不超過2/3;

(3)重度固有腺體數量減少超過2/3,僅殘留少數腺體,甚至完全消失。

1.腸化按照所占胃黏膜腺管的多少,可以分為輕度、中度、重度。

2.根據腸化的組織學形態和免疫組化染色可將腸化分為完全型、不完全型化生。多數認為不完全型腸化與胃癌關係密切,對估測胃癌的發生危險性有壹定的價值。因此,此類患者需要進壹步檢查、密切隨訪或選擇手術治療。

第壹,目前無法確認是否屬於癌症,需要進壹步明確;

第二,已經確定屬於癌症,為了確定癌細胞的來源、類型、分化程度、腫瘤分期等;

第三,便於發現微小轉移竈、找出病因、指導用藥等。

病理檢查,通俗地說,就是用顯微鏡看細胞,來判斷得了什麽病。

胃竇活檢就是這樣壹種用於胃部疾病診斷的方法,雖然該方法很可能會給患者帶來不適感。但是,其能夠準確的判斷出患者胃部的病變情況,並且能夠很好地做出相應的治療方案。與此同時,該檢查方法依然有需要進壹步改進的地方。

淺表性胃炎:是指胃粘膜淺層內有淋巴細胞或漿細胞為主的炎癥細胞浸潤,而深層的腺體正常。根據炎癥細胞浸潤程度,淺表性胃炎可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如伴有中性粒細胞浸潤,則有急性炎。

正確地解讀診斷報告就需要認為的加入壹些易於理解的專用術語,而常見的術語有以下:

淋巴濾泡:是指胃粘膜長期慢性炎癥出現的壹種淋巴組織反應性增生。正常情況下,胃粘膜內沒有淋巴組織。淋巴組織反復增生,可以發展為淋巴瘤,所以胃粘膜活檢中遇有淋巴濾泡,尤其是中老年人應引起臨床醫師註意。

上述的均為非腫瘤性病變,接著我們來了解壹下胃的上皮性腫瘤性病變,根據有無間質的浸潤主要分為兩種類型:異型增生和癌。我們首先來談談異型增生,異型增生為癌前病變,根據細胞異型程度和結構的異型程度分為兩種級別:低級別異型增生(又稱低級別上皮內瘤變),高級別異型增生(又稱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專科醫生綜合胃鏡所見及胃部活檢結果,做出下壹步診療計劃。目前可通過內鏡下對病變粘膜的剝離來達到治療的效果和阻止病變的進展。

通俗講就是胃粘膜上皮中出現腸上皮。萎縮進壹步可以轉變為腸化,萎縮和腸化可以同時存在,也可以單獨存在。腸化同屬於癌前病變,所以,需積極去除病因、定期復查

也稱上皮內瘤變,主要指上皮細胞異常增生。輕、中度不典型增生歸入低級別上皮內瘤變,重度不典型增生則歸於高級別上皮內瘤變。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為真正意義上的癌前病變,此類病變為良性病變,但因其轉變為癌的風險較高,所以需要短期內手術。低級別上皮內瘤變可以定期隨訪,必要時可以進行內鏡下切除;不論是低級別或高級別,經內鏡完整摘除或局部切除即可治愈,後期定期復查即可

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即異型增生,是較腸化更為嚴重的壹個病理變化,牠可以由慢性萎縮性胃炎直接發展而來,也可以經腸化發展而來,現已明確不典型增生是壹種癌前病變,故對其應該高度重視。新的WHO分類將不典型增生稱為上皮內瘤變,輕、中度不典型增生歸入低級別上皮內瘤變,重度不典型增生則歸於高級別上皮內瘤變。輕度不典型增生應每3-4個月復查壹次胃鏡,中度者2-3個月復查壹次,重度者則應盡早手術治療。

胃鏡又叫上消化道內視鏡,就是通過將這個胃鏡伸入到患者的胃中,然後觀察胃部的健康情況,從而做出直觀的判斷。活檢就是使用胃鏡進行切片檢查,從而進壹步對胃部疾病進行確診,而胃竇活檢就是使用胃鏡在胃竇部位進行切片檢查。

1.良性潰瘍多為圓形或橢圓形,邊緣光滑、整齊;惡性潰瘍外形多不規則。

2.良性潰瘍底部多平滑,有白苔或黃白苔覆蓋;惡性潰瘍底部可呈結節狀,凹凸不平,表面汙穢。

3.良性潰瘍周圍粘膜水腫範圍小,突入胃腔不深,形成邊緣光滑而對稱的充盈範圍大。

4.良性潰瘍的胃粘膜皺襞放射至潰瘍口部;惡性潰瘍沒有放射狀皺壁,或粘膜皺襞中斷。活組織檢查可提高診斷率。

4、也可判斷有無幽門螺桿菌感染

作者:admin | 分類:腫瘤治療方法 | 瀏覽:84 | 迴響: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