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全腦放療的神經毒性,且基本隻能進行壹次,現在很多瘤種包括非小細胞肺癌,壹般都是先進行SRS,盡量把全腦放療推後,那小細胞肺癌腦轉移能否也可以復刻這種治療模式呢?
2016年11月陸偉再度入院治療,服用生酮營養粉,化療藥物替莫唑胺膠囊,以及抗嘔吐藥物鹽酸昂丹司瓊片的治療。
我想所有的病人傢屬開始的反應都是壹樣的——慌亂 + 到處找熟人醫生打聽怎麽治療,雖然從過去的經歷知道,癌症很難治愈,但是最初都是奔著治好這壹目標去的。
放療期間沒有住院,也沒有輸液,不過病人情況還不錯。
【治療方案】頭部伽馬刀放射治療,脫水降顱內壓、抗骨質破壞、對癥支持治療。
沒錯!目前長沙泰和醫院腫瘤放療中心引進的第五代立體定向放療設備“陀螺刀”對肝部、肺部、腦部等部位實體腫瘤有很好的局部控製作用,適合體質不能耐受手術或不願手術的部分患者。
第壹,無創傷、不出血、不需麻醉、不需要特殊的術前準備和用藥,治療在清醒、無痛情況下進行。
第二,治療過程不受年齡、身體狀況及心臟病、高血壓病、糖尿病、肺炎等合並癥的影響,尤其適合於不能耐受手術或麻醉者,對轉移竈可壹並治療。
第三,治療全過程均由計算機控制,療效確切,正常組織損傷小。
第四,治療簡便、省時,壹般治療前後不受飲食和活動限制無嚴重不良反應。
第五,因腫瘤生長壓迫、神經受侵或晚期腫瘤轉移至骨骼導致患者出現的劇痛可采用陀螺刀治療,使外侵病竈消退、腫瘤體積縮小,受腫瘤浸潤的神經所產生的症狀有所緩解,從而達到止痛的目的。
考慮到手術風險,戴會長放棄了手術治療。但是不手術也不意味著放棄治療,我院專家針對戴會長的情況,建議他可以采用我院特有郴州唯壹的陀螺刀進行局部放射治療。
2)納米刀
1、提前SRS:即從未接受過腦部放療,腦轉移瘤較少的情況下接受SRS;
2、挽救性SRS:即先前接受過預防性腦照射或全腦放療,但依然出現腦轉移瘤新發或復發。
研究顯示提前SRS的患者中位總生存期相比全腦放療 ± SRS的患者明顯延長(10.8個月 vs 7.1 個月, HR 0.65,p < 0.001)。
Jiang W等人同樣利用美國國傢癌症數據庫的數據,進行了更大規模的回顧性研究,納入14,722例於2004-2013年間新確診腦轉移並接受放療的小細胞肺癌患者,其中487例 (3.3%)接受提前SRS,13,657 例(92.8%)接受全腦放療,578例 (3.9%)接受全腦放療加SRS或分次放療。
我們可以看到臨床實踐中接受提前SRS的患者比例總體並不高,全腦放療是標準的治療方式。不過由2004 年至 2013年,這壹比例有輕微提高 ,由2.7%提高到4.3%。那麽哪些患者會更多地被施行提前SRS呢?
Paul Rava等人回顧分析了2004至 2011年間40例接受SRS的小細胞肺癌腦轉移患者,其中39例先前接受過腦照射。這些患者的腦轉移瘤總數為132個,長徑在0.4 -4.7 cm之間,平均每個患者3.3個腦轉移瘤,接受的SRS中位劑量為16 Gy (12-22 Gy)。
這些患者的中位總生存期為6.5個月,中位至腦轉移區域復發時間為5.2個月,這里區域復發是指SRS照射範圍外出現新發腦轉移瘤。
貝伐珠單抗是壹種抗血管生成劑,效果良好,副作用很小。牠能延緩疾病進展,但不能改善整體生存率。有壹個中國的藥物恩度,也是希望達到貝伐珠單抗相似的功能。(註:陸偉之前已經接受過貝伐珠單抗治療,但是沒有堅持。)
3)X光刀
住院時間短(約3-15天);
關註@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科技創新促進步
【就診時間】2021年10月
放療,全稱放射性療法,就是對腫瘤區域發射高能的射線來殺死癌細胞,並盡量避免傷害正常細胞的療法。這種高能量射線,被人體組織吸收後,電子從原子或分子中釋放出來,形成自由基(化學活性很強的物質,能破壞腫瘤組織)。
放療在肺癌腦轉移瘤中的運用
在《老人與海》里,海明威說過:英雄的肉體可以被毀滅,但是不可以被戰勝!
腫瘤大小
現在問題來了,對於壹個存在腦轉移竈的患者而言,假設腦轉移竈是多發的,不能進行伽馬刀治療,隻能在全腦放療和入腦效果好的靶向藥物之間選擇。那麽患者該如何選擇,多數情況下,患者會選擇特羅凱等治療。
陀螺刀精準放療不僅可以與手術和化療協同綜合治療腫瘤,也可以作為獨立手段治療腫瘤。
陀螺刀治療後
另外,射波刀可不止針對腫瘤哦~
-END-
考慮了合並癥、年齡、性別、種族/民族因素後提前SRS的患者生存獲益依然明顯(HR 0.70,p <0.001)。亞組分析顯示提前SRS後和SRS+全腦放療後的總生存期沒有明顯差異。
但是,中子照射到硼原子上。就會產生阿爾法射線。阿爾法射線在近距離直接把癌細胞殺死,對好的細胞沒有影響。
2019年10月住院期間發現左肺占位
結果接受SRS治療的6個月、12個月局部控制率分別為81%、69%。110個長徑<2 cm的腦轉移瘤中衹有1個局部復發,那些長徑>2 cm和放射劑量<16 Gy的腦轉移瘤似乎更容易局部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