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調查顯示出現食道癌的病因有很多種,關鍵原因還是與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係,因為現在人們飲食習慣惡習比較多,所以給食道癌創造了有利條件。那麽如何防止食道癌的發生,首先應該了解食道癌的誘因和預防方法。
食道癌是怎麽來的?
當發現自己出現賁門癌症狀的時候,應該去醫院做什麽檢查呢?目前,早期賁門癌的診斷方法包括纖維胃鏡以及上消化道X線鋇餐造影。
此外,煙草中含有多環芳烴、苯丙芘、尼古丁等多種致癌物及自由基,這些致癌物和自由基到達賁門後可會損害賁門黏膜。酒精能抑制抗氧化劑和細胞保護酶的表達,刺激化學致癌物質及其代謝的吸收,引起炎癥反應,還可以直接損傷細胞間的緊密連接,引起賁門黏膜的損傷。這些都是賁門癌產生的高危因素。
T4 T4a 腫瘤侵透漿膜(原為T3)
上述就是關於賁門癌的病因的介紹,了解了賁門的病因以後,我們就要針對性的進行預防,那麽具體應該怎麽錯的,我們壹起接著來往下看吧!
病例 1
超聲檢查。賁門部超聲檢查可以發現賁門癌的位置、形態、大小、與周圍組織關係,以及癌腫侵潤食管深度及附近淋巴結是否腫大能顯示清楚,有助於賁門癌和食管癌的早期診斷。另外還可發現肝臟有無轉移。目前應用最多,最可靠的是內鏡超聲,內鏡超聲還能為腫瘤的分期提供非常準確的信息。
病理:胃底腺型胃癌(SM1)腺體形態不規則,見腺體異常分支及腺體間吻合,核圓稍大,部分細胞核極性紊亂。
另外,診斷也比較困難。胃腸道間質瘤在診斷上具有很大難度。牠生長在腹盆腔內,而腹盆腔的空間很大,所以在早期腫瘤體積較小時常無明顯症狀,很多患者的腫瘤是在常規體檢時偶然發現的。隨著瘤體的增大,病人常見的臨床症狀包括腹脹、腹痛、黑便和貧血,但這些症狀也多為非特異性,容易和大腸癌、胃癌、胃潰瘍等混淆,這就導致病人往往不能及時對癥治療。
賁門癌的病因復雜,與其牠腫瘤壹樣,病因不詳,可能與飲食因素、環境因素、遺傳因素以及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因素有關,與胃食管反流及食管裂孔疝可能有壹定關係。不典型增生是賁門癌的癌前病變。賁門癌具有明顯家庭聚集現象,傢族史陽性賁門癌患者平均發病年齡明顯小於傢族史陰性患者,提示遺傳因素在賁門癌發生過程中起壹定作用。
NBI
病竈局限於賁門粘膜層和粘膜下層、無淋巴結和遠處器官轉移的早期癌或重度不典型增生,癌腫直徑<1cm,病變局限且邊界清晰者,可行內鏡下粘膜切除術和內鏡粘膜下剝離術。內鏡下射頻消融可用於治療早期賁門癌、癌性狹窄及支架置入術後再梗阻,其療效快捷、安全、可靠。對賁門癌晚期已無法手術者,行內鏡下放置支架治療改善梗阻是壹種有效的姑息性治療手段。
這是賁門癌臨床表現中較典型的症狀,壹般出現此症狀說明腫瘤已侵及食管周徑2/3以上,常伴有食管周圍組織浸潤和淋巴結轉移,總趨勢是進行性加重,呈持續性。
Ⅳ期:無論腫瘤大小,有遠處轉移。
圖示賁門癌的位置
圖示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後的樣子。其中綠色箭頭所指範圍建議不能過長
部分早期賁門癌可表現為輕微的上消化道出血症狀,即黑便或持續大便隱血陽性。多見於息肉樣和潰瘍樣早期賁門癌,為病竈表面糜爛或癌腫侵犯毛細血管,引起長期少量出血所致。
X線鋇劑造影。是確診賁門癌的重要檢查方法,可了解賁門處的黏膜形態及連續程度。服用鋇餐後,在X線下可以觀察胃輪廓、胃粘膜形狀、蠕動情況、胃排空時間等。早期胃癌可表現為隆起型、糜爛型、凹陷型;進展期胃癌主要表現為蕈傘型、浸潤型、潰瘍型。目前應用逐漸減少。
2000年,世衛組織將賁門癌稱為食管-胃交界腺癌。這意味著,賁門癌出現的症狀與食管癌、胃癌有相似之處,但並非不可分辨。賁門癌的常見症狀,包括:
病例4
誘發賁門癌的因素很多,如何有效地預防賁門癌,在日常生活中必須註意以下幾點:
手術切除是首選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註
PET-CT檢查。為全身性檢查,可發現全身任何部位直徑大於5mm的轉移瘤,對賁門癌的臨床分期及治療決策有很大的幫助。
GA-FG特徵性內鏡表現為褪色調,腫瘤表面的血管擴張,黏膜下腫瘤樣外觀。日本的多項研究報告記載了內鏡確診的67例病變,其中褪色病變的頻率為,矢闆等為8/9,中川等為5/8,上山等為17/23,大原為22/27(例),總計52/67(77.6%)呈現褪色,這是本病的壹大特徵。另壹個內鏡特徵是腫瘤表面的血管擴張。關於血管擴張的觀察結果,按照之前的報告者的順序,7/9,7/8,13/23,22/27(例),總體為49/67(73.1%),可見頻率很高。但是血管擴張還可以見於癌、神經內分泌腫瘤、MALT淋巴瘤。因此腫瘤表面的血管擴張,並不是胃底腺型胃癌的特異之處,而是包含胃底腺型的黏膜深層~黏膜下層內增殖的病變中的特徵性表現。黏膜下腫瘤樣外觀也被認為是本病變的特徵,這是因為病變主要位於黏膜中層到深層中心,從表層黏膜與周邊黏膜相同的(正常)黏膜覆蓋的結果來看,可以認為是黏膜下腫瘤。黏膜下腫瘤意味著病變主要存在於黏膜下層,因此認為本病適合上皮下腫瘤的表達。NBI放大內鏡特徵:無明確的邊界,腺體開口擴大。窩間部擴大,缺乏不規則的微小血管。
72歲男性,發現賁門小彎的小Ⅱc病變和胃體上部前壁的表面血管擴張不明顯的白色小凹陷病變,活檢中懷疑是GA-FG,2個病變都行ESD,病理診斷為賁門部的Ⅱc為tub1,SM(400µm),胃體上部的病變為GA-FG,浸潤深度為SM(50µm)(Hp陰性,胃黏萎縮)。本例是白色凹陷,是看不到血管擴張的病變。
1、黏膜下腫瘤形態
2、白色調或褪色調
3、樹枝狀的血管擴張
4、背景黏膜多無Hp感染或者無萎縮
1、無明確的邊界
2、腺體開口擴大
3、窩間部擴大
4、缺乏不規則的微小血管
1.什麽樣的患者在息肉切除術後更可能出現遲發性出血?真實世界研究揭秘
2.2020 AGA臨床指南:嗜酸性食管炎的管理,12條關鍵建議速覽 | 指南共識
3.柳葉刀子刊:談食管癌的全球負擔及其治療方式的選擇 | 專家視角
4.盤點:難治性便秘的治療方式及其療效 | 壹文匯總
如果平時經常食用辛辣刺激、堅硬、過燙過冷的食物,對賁門的刺激性是很大的,很容易對其部位造成損傷,這時候如果沒有及時發現與處理,那麽,發生癌變的幾率也是很大的。
第二個病人,也是因為吃飯的吞嚥問題來的,壹個中年男性,他的主訴比較簡單,就是吃飯感覺有些困難,當地懷疑是食管炎。人很開朗,跟我們開著玩笑,做了鋇餐。
第壹個病人是賁門失弛緩癥,良性的。
第二個病人是食道癌,自然是惡性的。
下麵是第壹個病人的食道鋇餐圖,可以看到食道下段狹窄,像鳥嘴壹樣,上段的食道管腔擴張。
第二個病人的鋇餐圖如下:
首先這種病變在胃鏡下的形態學表現和我們常說的胃癌、胃淋巴瘤、胃息肉能直接區分開,因為牠生長源於固有肌層,而前麵提到的幾種疾病都是來源於胃的粘膜層。因此,粘膜下腫物的粘膜往往是和正常組織壹樣的,當然個別情況除外。
能夠手術的病例,手術治療是首選的治療方法,可以通過對病變的正確評估,選擇最合適的術式。早期的賁門癌部分也可以做近端胃切除,切除近端1/2或1/3的胃,還能保留壹部分胃,這個手術方式也有弊端,因為手術賁門切除之後,胃液容易反流到食管,也就是常說的術後胃食管反流綜合症,比如燒心、胸骨後疼痛,嚴重時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如果是中期賁門癌,現在國際上主流的手術方式還是根治性的全胃切除加標準的D2淋巴結清掃,根治度比較高,治療的方式比較標準,術後患者的生活質量會稍稍好壹些。手術治療術式主要包括傳統開腹手術、胸腹聯合手術、腹腔鏡下手術、胸腔鏡聯合腹腔鏡手術等手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