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直腸癌術後肺轉移(脾腎虧虛,邪氣乖張),癥見直腸癌術後4年肺轉移麵色萎黃,神疲乏力,納食欠佳,眠可,大便稍幹,舌質淡紅,苔薄黃,脈沈細無力。
【方藥】:生黃芪,遠誌,太子參,生白術,茯苓,龍眼肉,炒棗仁,桑寄生,牛膝,桑椹,生地,鱉甲,浙貝母,淩霄花,雞內金,生麥芽,白花蛇舌草,九香蟲,草河車,百合,鼠婦,金蕎麥,川樸,炙甘草。
直腸癌遠處淋巴結轉移,比如鎖骨上淋巴結轉移或者腹主動脈旁淋巴結轉移。這些遠處淋巴結轉移明確後就是屬於晚期。開始沒有明顯的症狀,多數是因為偶爾觸摸發現或者從外觀可以看到進步腫大的結節或者腹盆CT發現腹主動脈旁淋巴結增大,伴有明顯強化。遠處淋巴結轉移,主要治療方案就是化療聯合靶向藥物治療,比如要是考慮聯合放療。
總結:現在的科技發達,但癌症依舊有人們無法攻破的地方,但並不代表我們無計可施,衹要在發現腫瘤時,多了解自身情況和積極麵對,定能做到最好的治療方案。
所以,平時多吃高纖維的食物如粗糧等,少吃煎炸食品,多鍛煉,養成良好的按時排泄習慣,都是遠離結直腸癌的好方法。
② 五年生存率,指患者經過綜合治療後,生存期在五年以上的患者人數比例。
直腸癌腹腔轉移,開始沒有症狀,隨著腹腔轉移加重,逐漸出現腹脹,排氣排便困難,甚至後期出現腹水,明顯影響進食。直腸癌腹腔轉移的預後不好,缺乏很有效的治療手段。
冠狀位切麵重建:
由於手術在腹腔鏡下進行,創傷較小,金先生原來的身體狀況也較好,所以沒過多久,金先生的生活又恢復了正常,除了定期要到醫院復查。
肝轉移
近年來,結直腸癌發病率逐年升高?肝臟轉移是結直腸癌最常見的轉移部位,也是結直腸癌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數據顯示約有20%-34%結直腸癌患者在確診時即合並有肝轉移(同時性肝轉移),而另15%-25%的患者將在結直腸癌原發竈根治術後發生肝轉移(異時性肝轉移),其中絕大多數(80%-90%)的肝轉移竈初無法獲得根治性切除?研究表明無法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於5%,而肝轉移竈能完全切除或通過其牠手段可以達到無明顯症狀的患者5年生存率可達30%-57%。
5個月後,病竈長大了:
似乎不是磨玻璃結節,更像壹個條片影。
二人誰也沒想到,這壹晃,就是十二年。
直腸癌是我們國傢常見的惡性腫瘤,比較容易發生遠處轉移,肺臟是第二大轉移部位,僅次於肝臟,最終有50%的直腸癌病人有肺部轉移,與其牠癌症肺轉移相比較,直腸癌肺轉移瘤生長相對較慢、生存時間要好壹點。單純性肺轉移情況不多,多合並有肝轉移,孤立肺轉移瘤的情況更少,資料顯示不足10%。
結腸癌肺轉移壹般情況下不會出現呼吸道症狀和體徵,腫瘤多在肺的周圍。上圖為直腸癌手術後病人,拒絕行輔助化療,2019.2月(術後1年)復查時發現肺多發轉移,沒有咳嗽、咳血絲、胸悶、氣短。到了2019.7月復查,肺轉移瘤明顯倍增,人還是沒什麽症狀,“好好的”。因此直腸癌肺轉移大多都是影像學檢查結合病史而診斷,轉移瘤邊界清晰,呈分葉狀或毛刺的實性或磨玻璃樣結節。
向東方: 廣東省中醫院芳村醫院婦科主任
我們再回到2017年,他發現肺部惡性腫瘤時。如果已經知道了是直腸癌的來源,該怎麽治療?答案依舊是“肺部腫瘤需要手術切除”。因為,那個時候是壹種“寡轉移”狀態。所謂“寡”轉移,也就是轉移的病竈很少,比較孤立,且較長時間處於穩定的狀態。
首先有兩個關鍵性的指標我們需要關註壹下,也就是和腫瘤預後相關的指標:
經過支氣管肺泡灌洗、右上葉支氣管刷洗和經支氣管穿刺證實為原發性肺腺癌,基因檢測發現了EGFR基因的19號外顯子缺失突變,同時伴有KRAS突變。
2014年7月,金先生接受了“腹腔鏡下左半結腸切除術”,術後接受了規範的輔助化療,整個過程都比較順利。
直腸癌最易發生的遠處轉移部位是肝臟,肝區疼痛、黃疸、腹水、低蛋白血癥等。肺轉移可能有咳嗽、咳血、氣短等。骨轉移發生率約5%-10%,以疼痛為主。還可能發生腦轉移、鎖骨上淋巴結轉移等。
也是不行的。
有部分患者會在術後發生炎癥,從而導致腫瘤發生轉移。
我們再看另壹個例子:
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腫瘤科緊跟學科發展方向,較早的成立了腫瘤微創治療亞專科,積極的開展各種腫瘤的微創介入治療,如腫瘤穿刺活檢、動脈栓塞化療、消化道支架置入、膽道支架置入、胃造瘺、微波消融、動脈藥盒置入、難治性癌痛鞘內鎮痛泵置入等。目前已完成各類腫瘤相關介入微創手術2000余例,療效顯著,安全可控,未見嚴重的不良反應。
掃碼可收看張茂營的短視頻。
多囊卵巢綜合徵是婦科常見疾病。其表現復雜多樣,有的患者可能表現為月經異常,有些表現為多毛、痤瘡,還有些表現為排卵障礙、不孕。多囊卵巢綜合徵的發病與遺傳等因素密切相關,但確切的病因還不清楚,因此缺乏根治的方法。治療上要根據患者的症狀、需求和代謝的變化來選擇個體化的方案。包括生活方式的幹預、月經周期的調整、高雄激素的治療、代謝的調整以及促進生育。此外,多囊卵巢綜合徵還會導致遠期高血壓、糖尿病和子宮內膜癌風險的增加,因此需要長期的健康管理。
那麽在發現腫瘤轉移,我們應該怎麽辦?要如何避免?
說起來有點繞,我們舉個例子:腸癌擴散到肺部後,我們觀察肺部的這些腫瘤細胞的形態,會發現,這些細胞其更像腸癌細胞,而不是肺癌細胞。
因此,診斷結直腸癌是否發生轉移的主要手段還是影像學,包括B超、CT、MRI、PET-CT等。其中B超與其他檢測相比,方便、快捷,沒有輻射,且對肝轉移特別敏感。但其缺點是精確度較低,隻能發現較大的轉移竈,因此僅用於結直腸癌轉移的初篩。
反復發作腹瀉腹痛
直腸癌肺轉移能手術切除的情況並不多,大多以藥物全身性治療為主,局部症狀明顯時可考慮放療、消融等辦法。化療仍是直腸癌全身治療的主要方法,可聯合抗血管生成藥物治療。對於基因分型是微衛星不穩定高表達患者,可以考慮免疫治療,費用有些大。
壹般病情越晚病人消瘦、乏力、惡心、嘔吐、低熱等症狀越明顯,而中期直腸癌這些症狀可能有,但多不明顯。
隨後進行的結腸鏡檢查顯示存在壞死的腫塊,活檢和病理報告為低分化腺癌,TTF1呈現彌漫性陽性,細胞角蛋白7等也為陽性,這些檢查結果確定了這個腫瘤仍是肺腺癌,患者的腸道腫瘤是肺癌轉移過來的。
傳統上,壹提到轉移,甚至是遠處轉移,外科醫生已經不願意“接手”了。而“寡轉移”的治療策略則大不同,就是需要外科醫生對轉移病竈進行手術切除,或者,“或者”可以讓介入科醫生進行“消融治療”,“甚至”可以讓放療科醫生“精確放療”。寡轉移是壹種短暫的平衡狀態,應該抓住機會,對其實施完整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