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係統是臨床醫師考試中的壹個重要部分,每年考試中占比較高,下麵小編整理了2018年臨床醫師“消化係統”高頻考點供各位考生參考,請查閱。
醫學上有壹類反復發作,遷延不愈,而且病因不清,可能與免疫相關的慢性腸道炎癥,稱炎癥性腸病,包括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以往認為牠是壹種少見病,但近年來隨著環境及生活方式的改變,這類疾病的發病率大幅升高。
1.受試者的特徵
2. 在所有患者中,與腸道切除術相關的因素
➤累計無手術生存率在第1年為74.0%,第5年為54.4%,第10年為44.3%(圖2a);
3.與初始EBD後需進行手術有關的因素
4.與初始EBD後再次行EBD的間隔有關的因素初始EBD的成功並不總是代表著患者的生活質量比做手術更好,若梗阻性症狀復發,則仍然需要再次進行EBD。
這項研究揭示,合並(顯現出梗阻症狀的)小腸狹窄的CD患者的無手術生存期在第1年、第5年、第10年分別為74.0%、54.4、44.3%。
參考文獻:Shigeki Bamba,Ryosuke Sakemi,Toshimitsu Fujii.et al.A nationwide,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 of symptomatic small bowel stricture in patients with Crohn’s disease.Japanese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https://doi.org/10.1007/s00535-020-01670-2.
病程多遷延,常有反復,不易根治。
近日,作為辣條主要產區之壹,河南省宣布自10月1日起廢止《河南省地方標準調味麵制食品》(DB41/T515-2007),其實早在此前,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就宣稱,在辣條產業產品標準出臺前,全省暫停審批新的辣條生產企業。據稱,河南此舉是為了響應已經進入徵求意見階段的《食品安全國傢標準調味麵制品》等4項食品安全國傢標準。於是有網友驚呼:“有生之年居然還能看到辣條國標出臺”。
如果是正規廠傢生產的辣條適當食用對健康並無危害,但壹些由“三無”小作坊非法生產的辣條,就可能存在食品安全問題。學校門口的五毛辣條成本低廉,大多出於“三無”小作坊之手。
200、急性闌尾炎的體徵中最有診斷意義是轉移性腹痛和右下腹部壓痛
(2)可以診斷肝細胞癌----AFP>200ug/L持續8周
(2)診斷急性出血壞死型胰腺炎最有意義的檢查是血澱粉酶檢測
來自32個中心的348名患者入選,經排除不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後,研究人員分析了其余305名患者的資料。
(1)肝性腦病註射支鏈氨基酸的主要作用是糾正氨基酸不平衡
因此,陳春球主任建議克羅恩病患者壹旦出現腹痛、狹窄、腸梗阻就要及早到外科幹預,早期微創即可處理,能夠降低手術風險,利於康復,千萬不要等到腸穿孔或其牠嚴重並發癥了再想到外科手術,延誤了治療時機。
廣醫三院此次發現的XIAP相關成人單基因突變型克羅恩病臨床意義重大,是對國內成人XLP-2型疾病臨床表型的補充,也為國內人群XLP-2型疾病增加了新突變類型。這壹病例的診斷也為成人難治性IBD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展示了壹條完全不同的思路。“以往,難治性IBD患者的基因檢測主要在未成年人中開展,之後,基因分析在成人IBD患者,尤其是難治性IBD患者人群中有待推廣和進壹步研究。”李明鬆教授介紹。
因此,研究人員分析了EBD間隔,以及影響EBD間隔的因素。
(2)結核性腹膜炎的主要感染途徑是腹腔病變直接蔓延
對於炎癥性腸病的患者而言,休息、飲食和營養是非常重要的。
剛才講了壹些手術的方式,有並發癥的需盡早手術。壹般微創手術之後,壹周到兩周就能恢復。恢復之後,定期隨訪是免不了的。對早期並發癥處理後,不能說開了刀就好了。我也很同意內科醫生的意見,本身不是說通過手術把病給治好了,而是通過外科治療解決了壹些早期的合並癥,避免變成嚴重的合並癥,以致對病人造成很大的傷害。
日常食物中食品添加劑(如各式乳化劑,常用於飲料、冰淇淋、烘培食品、巧克力等)的濃度很低,但長期食用可以在腸道內的集合淋巴結內聚集,同樣引起菌群的改變,而菌群變化和炎癥性腸病的發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而T細胞低克隆性的患者體內的中性粒細胞和M1巨噬細胞的比例更高。
某些抗生素如甲硝唑等對於控制克羅恩病的病情活動有壹定療效。
表2 與接受EBD後續需要接受腸道切除術有關的因素
(1)根治術後5年生存率為30%的是脾曲結腸癌,DukesC期
該病最高發的年齡是30到40歲,主要的臨床症狀是反復腹瀉、便血,在中國病例以輕度、中度最為多見,治療預後好,用藥不復雜。
儘管五毛辣條問題多多,而且辣條確實算不上健康食品,但不能把所有的疾病原因都推到辣條身上。比如新聞報道稱,男童壹日吃三包辣條,最終吃出了肝衰竭;24歲大學生因吃辣條導致腸穿孔;11歲的女孩愛吃辣條患上了罕見的克羅恩病,出現嚴重的腹痛腹瀉,導致體重暴跌……
等到疾病有壹定的臨床特徵,都是疾病發展了壹段時間。當然也不可能壹點疼痛就跑去醫院,畢竟偶然因素也很多。
由於病人以年輕人居多,因工作忙碌等原因,許多人“好了傷疤忘了痛”,症狀壹消失就自行停藥了。結果,過不了多久,腹瀉、便血症狀可能便會再次出現。
這種疾病通常反復發作,遷延不愈,可有腹痛、腹瀉、體重減輕、便血等表現。
當然,新發病例增加與結腸鏡的推廣也有關係。
(5)克羅恩病經內、外科治療,多數病人雖可獲得病情緩解和穩定並有較好的生活質量和健康狀況,但均有較高的復發率,總復發率在50%以上。
該院消化內科主任張姮介紹,克羅恩病是炎癥性腸病的壹種,是壹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病原因尚未明確,好發於15~35歲的年輕人,臨床症狀多樣,有的病人以肛周膿腫、肛瘺為首發症狀,有的病人出現腹痛、腹瀉、膿血便、腸梗阻、發熱、消瘦等症狀。由於克羅恩病直接關係到人體對營養的吸收,尤其是青春期起病,會直接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要引起重視。克羅恩病病情反復發作,長此以往容易引起腸梗阻、腸穿孔、腸瘺、出血甚至癌變等嚴重並發癥,給患者身心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目前治療克羅恩病藥物治療為首選,必要時行外科手術治療。但陳春球主任也表示現有的治療模式,在壹定程度上會讓老百姓誤解克羅恩病隻是內科疾病,造成患者長期在內科治療,待並發癥非常嚴重的時候才想到去外科治療。而外科醫生麵臨的難題是,並發癥往往已經非常嚴重,最常見的是急性穿孔,但是患者又處於重度營養不良的狀況,會導致手術風險增高,會出現嚴重術中、術後的並發癥。
ROC分析揭示,446天的EBD間隔時間是分水嶺,EBD間隔≤446天是後續需要進行手術的預測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