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要做手術了!怎麽治療後我隻能活5年!”李叔坐在病床上,說什麽也不願意繼續做手術了。
今天醫生來查房,和李叔壹傢商量手術事宜,李叔因為尿血到醫院來檢查,查出了前列腺癌,醫生的建議是盡快做手術,說手術後5年生存率能達到90%以上。
小艾總結:即使不幸癌症發生轉移,患者也不該自怨自艾,相信“人定勝天”,在藥物的幫助下,強大的戰勝癌症的心理往往比最有效的化學治療藥物更有效!
其壹:基本檢查正常
其二:腫瘤標誌物正常
其三:體內無病竈殘留
女性乳腺癌: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壹,在國內占全身各種惡性腫瘤的7%~10%。目前早期乳腺癌的治療手段是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近年來乳腺癌5年生存率的提高。
而號稱癌症之王的胰腺癌壹旦復發,則預後極差,生存時間普遍短。
癌症的復發是有壹定規律的。肺癌的復發高峰通常在治療後第二年;胃癌術後第二年是局部復發以及肝轉移的壹個高峰;大腸癌的復發高峰期在第三年;食管癌的復發高峰在二年內;肝癌復發有兩個高峰,第壹個高峰出現在術後第壹年左右,第二個高峰大約出現在術後第四年左右;乳腺癌術後復發也有第三年和第七年兩個高峰期。
腫瘤病竈無法通過肉眼和影像學檢查發現,隻能通過相關腫瘤標誌物進行評估。如果腫瘤標誌物檢測結果正常,5年內無變化,初步判斷癌症已治愈。
中國還有壹句俗語,叫做“病急亂投醫”,跟消極放棄的患者不同,也有壹些癌症患者,過於迫切地想要治好癌症。而醫院給的治療方案,實話實說,要起到效果的話需要時間,並且往往伴隨著壹些讓人難受的副作用,尤其是之前還沒有那麽多新型的藥物被應用於臨床的時候。
癌症的發生和很多生活中的細節息息相關,想要預防癌症需要從不良習慣去做出改變。壹些即便是不幸患癌的人群,也要積極進行治療、保持好的生活習慣等,可以讓妳的生存期有效延長。
很多人認為,通過外科手術把腫瘤切除幹凈就萬事大吉了。做完外科手術真的等於臨床治愈嗎?
參考資料:
但是,癌症復發的概率是存在的,即使癌症在治療五年後沒有復發,也不意味著牠永遠不會復發。隻能說五年後癌症復發的風險很小。
癌症的復發常出現於治療後5年內,在2~3年內達到高峰,少數也可發生於5年之後。因而定期復診是終身性的。
總的來說,正是因為有復發和轉移的可能,所以癌症患者切勿在做完根治性手術之後便放鬆警惕,尤其是出院後的1至3年內,這段時間是腫瘤復發轉移的高峰期。但需要說明的是,復發和轉移是因為殘留的癌細胞在條件允許的時候又再次生長起來。但這並不是說先前的治療是錯誤的。但是目前的影像學技術,包括CT、超聲、核磁共振等,都難以發現癌細胞的存在。出院後的前3年是復發和轉移的高峰,至於個人復發的幾率就要看個人體質和生活習慣。比如有的人是天生的“腫瘤體質”,復發的幾率便更高了。
有的人出現癌症之後,經過了科學的治療,雖然控制住了,但是天天的癌細胞基本上沒有了,身體素質卻越來越差,說是元氣大傷,尤其是免疫力,如果後期沒有逐漸的進行提昇,那麽這種情況就有可能會出現復發。
腫瘤的發生和生活中的壹些不良生活習慣之間息息相關,在治療結束後壹定要改掉不良習慣。如吸煙飲酒、熬夜等,都需要及時做出改變。
哪些癌症可以治愈?
心態無論是對癌症還是對其他的身體疾病都是會造成影響的,不良的心態不僅會加速癌症惡化同時也會提高復發率。
研究發現了與腫瘤復發有關的三大因素:
癌症細胞的分裂生長呈幾何狀態,並且牠們的生長需要大量的養分供給,而對上皮組織來說,主要的血管都在基底膜。
身體出血是癌症患者較為常見的典型症狀,壹般來說,腫瘤體壞死可能會引起局部的小量出血,但如果腫瘤侵蝕了血管,就可能造成比較嚴重的大出血。若是患者的病情已經得到了控制,那麽出血的症狀則會相應得到改善與緩解。但若是癌症出現復發轉移,患者則可能再次出現身體出血的情況。
癌症治療結束出院後,壹定要遵從醫囑,做好生活上的護理,提昇免疫力;癌症治療後前5年尤其容易復發,所以這期間壹定要高度重視,按時去復查,不要抱有僥幸心理。
對於這種情況,手術切除癌腫組織,並不是萬無壹失的,有的時候肉眼無法看見,這就等於埋下了隱患,這是癌症復發最為常見的原因。所以說癌症被控制住,被治好了,也不能大意。
“在臨床上不難發現,體質好的患者、生活態度積極向上的患者以及親朋好友給予更多支持的患者可以更好地耐受治療,更有機會從治療中獲益。”巴壹教授說。
腫瘤分期的作用和意義有哪些?
針對於壹些已經患癌的人群,該如何做來降低自己的復發風險?讓自己可以得到更長的生存期呢?
為何同樣是惡性腫瘤,復發轉移的能力卻大相徑庭呢?
根據國傢癌症中心2020年度工作報告,我國總體癌症5年生存率為40.5%。也就是說,有近 60%的癌症患者無法達到臨床治愈。
身體體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