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0歲的老王很重視健康問題,每年體檢,身體都沒查出啥大問題。但是,卻突然被診斷為肺癌晚期!老王很是不解,同時也懷疑起了體檢機構:“這些檢查項目到底有沒有用?我們是不是花了冤枉錢了?”
實際上,絕大多數癌症在早期時,並不會影響到常規體檢的生理指標,比如血常規、尿常規。就像老王的肺癌,用普通的X光片檢查,早期是發現不了的。
每年吸煙大於等於20包,包括曾經吸煙,但戒煙不足15年者;長期被動吸煙者(基本每天接觸,超過20年);有石棉、鈹、鈾、氡等接觸的職業暴露史;有慢阻肺或慢性肺纖維化病史;有惡性腫瘤病史或肺癌傢族史。
乳腺癌屬於體表腫瘤,按理說很好早期發現,而不是等有了這些異常表現。而如果都已經異常表現了,當然更應該盡早檢查明確原因。
女性排卵期從經期開始體內激素水平會有所升高直至卵泡成熟排出體外,性激素六項即:卵泡生成激素(FSH)、黃體生成激素(LH)、雌二醇 (E2)、孕酮(P)、睪酮(T)、催乳激素(PRL)。同時女性六項激素對內分泌相關疾病的診斷也有非常大的臨床意義。
壹、鮮有人知的皮膚癌,其實也很常見
1、有皮膚癌傢族史
2、皮膚白
3、經常被曬
皮膚暴露在紫外線下,對皮膚也是壹種傷害。研究發現紫外線是皮膚癌的高危因素之壹,長期暴露在紫外線環境,更容易罹患黑色素瘤。
4、皮膚很多痣
5、免疫力低下
二、皮膚長出現這些異常的表現,都可能和癌症有關
1、痣出現變化
2、皮膚莫名結痂、潰瘍
3、出現不明生長物
三、這幾個部位的痣,要重點關註
1、容易被曬到
2、經常摩擦
3、指甲
[1]萬春雷.皮膚癌的發病機制及在不同種群的發病差異[J].皮膚科學通報,2022,39(03):173-176+1.
[2]徐莉莉,張麗成,田雪,趙宇晗,繆之文,薛明,羅艷俠.中國皮膚癌住院患者流行病學的研究[J].中國循證醫學雜誌,2020,20(11):1280-1283.
[3].皮膚癌早期症狀挨個數 早知道 早預防[J].抗癌之窗,2015(03):16-17.
[4]三院新技術:易偽裝的早期皮膚癌與皮膚鏡檢查 | 擔心額頭那個“黑痣”有問題,她來到北醫三院皮膚科…….北京大學第三醫院.2019-04-29
WHO推薦每個成年人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鍛煉,或者至少75分鐘的劇烈有氧運動。
排卵試紙是通過測量體內黃體生成素的峰值水平來確定是否有排卵的。如果發現排卵試紙由強陽轉弱,說明24小時之內會發生排卵。
年齡24~29歲者,每3年進行壹次細胞學篩查;年齡30~64歲可選擇每3年壹次的細胞學篩查,或每5年壹次的HPV篩查;如果細胞學與HPV篩查都是陰性,可改為每5年壹次;年齡65歲以上者,若過去10年內,連續3次細胞學篩查為陰性或連續2次HPV陰性,無子宮頸上皮內瘤變(CIN)病史,不需要再篩查。
骨折如果是在外傷之後,這個很明確就是外傷導致的,但不明原因的骨痛或”無緣無故“自發性骨折,這種就要警惕腫瘤可能了。
其實,像老梁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很多患者日常中沒有任何不適,在偶然的體檢或其牠疾病檢查時,才發現自己已被癌症襲擊。
此外,判斷卵巢是否能排卵,還可以通過測量基礎體溫和B超檢測這兩種方法完成。其實,基礎體溫是在較長時間的睡眠後醒來,在還沒進行任何活動前測的體溫。正常育齡女性的基礎體溫呈壹個周期性的變化,而這種體溫變化與排卵後女性激素的周期性變化是有關係的。
篩查年齡:年齡45歲以上
有兩周肛腸症狀:大便習慣改變(便秘、腹瀉等);大便形狀改變(大便變細);大便性質改變(便血、黏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的人群;長期患有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結直腸腺瘤治療後的人群;有結直腸癌傢族史的直係親屬;診斷為遺傳性結直腸癌(指傢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HNPCC))患者的直係親屬,年齡超過20歲。
當身體出現非外傷性異常出血時,就要註意身體是否出現問題。比如,便血或嘔血要註意排查腸癌、胃癌的可能;咳血則要註意肺癌;無痛性尿血則要小心泌尿係腫瘤;非外傷鼻出血則要註意是否罹患鼻嚥癌。
高危人群
這個其實沒有多少特異性,老年人前列腺炎很常見,但前列腺癌可能性也不低,要去檢查明確診斷。
內窺鏡檢查是壹種通過口腔、鼻腔、肛門等進入體內的檢查方法。內窺鏡可以檢查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等內部器官,對於胃癌、食管癌、腸癌等癌症的檢測很有效。但是,這種檢查需要患者配合,有壹定的不適感,也有壹定的風險。
壹、癌症的早期發現
二、癌症體檢項目
1.血液檢查
2.X光檢查
3.核磁共振(MRI)檢查
4.超聲波檢查
5.內窺鏡檢查
6.乳腺X線檢查
三、如何選擇癌症體檢項目
壹、體溫升高
人的正常體溫在36.5℃左右,但女性在排卵日的前後體溫會明顯上升0.5℃左右,也就是37℃上下。
二、小腹側麵疼痛
三、分泌物變化
四、排卵血
五、抵抗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