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刀治療癌症效果(山核桃樹皮治療癌症的偏方)

2023-06-05 07:44:54
腫瘤網 > 腫瘤治療方法 > 陀螺刀治療癌症效果(山核桃樹皮治療癌症的偏方)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硃萍 實習生 李佳英 北京報道 早在2013年,中國國傢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體部磁波刀用於子宮肌瘤治療。近年來,腦部“磁波刀”治療係統也正逐漸被國內接納、認可。去年2月,該治療係統獲中國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準用於治療藥物難治性特發性震顫和以震顫為主型的帕金森病。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和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等多傢醫院也引進該設備用於臨床治療。

據了解,腦部“磁波刀”療法是通過超聲波聚焦至靶點,能量聚集後達到壹定溫度使細胞變性,形成壹種“治療性的毀損”。近日,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主任、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功能神經外科創建人、北京功能神經外科研究所創建人李勇傑教授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腦部“磁波刀”具有三大優勢:無創、安全和高效。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無需開刀、無需全身麻醉,整個治療過程精準,消融點的大小範圍控制在2至5毫米,位置偏差控制在1毫米以內。

通過復查可以發現,戴會長肺部的病竈明顯消退呈瘢痕組織狀態改變,並且肺功能無明顯改變,對生活和工作也沒有影響,可以說治療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彭主任,我們又來看妳啦!”2021年1月,安仁縣的侯宏華與侯宏國(化名)兩兄弟來到了郴州市中醫醫院陀螺刀治療室彭穎主任的辦公室,這已經是他們兩兄弟每年前來例行復查的第十個年頭了。

2013年,哥哥侯宏國不幸也被檢查出右下肺肺癌,同年做了局部切除手術及四個療程的化療。到了第二年,侯宏國發現術後右下肺病竈復發。這壹次侯宏國和弟弟做了相同的選擇,來到了郴州市中醫醫院進行陀螺刀治療。通過壹療程的陀螺刀治療,可見右下肺明顯縮小形成局部疤痕組織。隨後侯宏國通過長期的中藥調理,在六年時間的每次復查中均未見癌症出現轉移或復發的情況。

就真能控制腫瘤?

殘留區域進壹步萎縮,考慮為疤痕組織形成

但癌症並非絕癥!

基於這壹問題,癌度與大傢壹起探討下肺癌腦轉移的處理方式和之前的研究數據。研究數據來自癌度引用的幾篇參考文獻,大傢可以下載來研讀。

現在問題來了,對於壹個存在腦轉移竈的患者而言,假設腦轉移竈是多發的,不能進行伽馬刀治療,隻能在全腦放療和入腦效果好的靶向藥物之間選擇。那麽患者該如何選擇,多數情況下,患者會選擇特羅凱等治療。

依據“磁波刀”治療的方向和範圍,常見的有體部磁波刀和腦部磁波刀兩種。前者主要運用於治療子宮肌瘤、骨轉移瘤和前列腺癌。

探索性分析顯示提前SRS的患者總生存期明顯優於接受全腦放療的患者(p < .001),尤其是沒有顱外轉移的患者獲益更明顯

馮曉彬認為,推動我國放射治療技術的發展,需要將基礎人才培養及醫院分科模式改革相結合。“人才隊伍建設需要從學校教育開始,增設介入放療專業,招收更多醫學物理和腫瘤學專業的學生,同時鼓勵學生去海外學習先進設備的使用等。”馮曉彬說。(代小佩)

我想所有的病人傢屬開始的反應都是壹樣的——慌亂 + 到處找熟人醫生打聽怎麽治療,雖然從過去的經歷知道,癌症很難治愈,但是最初都是奔著治好這壹目標去的。

內鏡下早期胃癌的診治

壹項匯總研究顯示,相比單獨使用厄洛替尼(特羅凱),在厄洛替尼治療後進行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全腦放療(WBR),患者的總生存期和無進展生存期都可以獲得改善。

2015年5月,陸偉出現右側肢體活動不利索,進行“聲動力”治療,治療後肢體活動較前好轉。但是,2015年11 月,陸偉右側肢體再次出現活動不利索,而且逐漸加重。陸偉接受了替莫唑胺化療,每28天壹個療程,每個療程里進行5次化療,總共進行了5療程化療。但是,頭顱MRI復查發現,病竈還在繼續增大。顯然,化療也沒有起什麽效果。

阮強博士

131名患者先使用EGFR TKI(厄洛替尼)治療,然後再進行伽馬刀,或者全腦放療,顱內無進展生存時間是17個月,總生存期為25個月。

王培滿查看了琚大爺的病情後,決定予以陀螺刀治療。聽說不用開顱手術,琚大爺和傢人欣然接受。經過數次陀螺刀精確治療後,琚大爺的病情日漸好轉,腦部的瘤體迅速縮小,約壹年後,復查核磁共振顯示腫瘤幾乎消失,治療前頻發的抽搐消除,基本恢復了正常的生活,隨訪4年也未見腫瘤復發。“對於像琚大爺這種巨大的腦腫瘤,如采取開顱手術,不僅患者要承受開顱的創傷,而且手術者無法憑直觀精確分辨部分病竈邊界,因此不可能將腫瘤徹底切除;此外手術還會刺激殘留腫瘤細胞的增長,術後患者還將承受放療帶來的副作用。而陀螺刀治療彌補了傳統治療方法的劣勢。”王培滿介紹說。

如復雜功能區的動靜脈畸形,療效較好。

十年磨壹劍,應該可以磨出壹把好劍!

立體定向、精確放療

供稿:放射科 劉永芳

答:因為如果5年內做2次達到劑量的放療會引起大腦炎癥,會死人的

自1980年首次報道以來,熱灌註化療技術從最初的灌註液加熱後直接灌入,逐漸發展為能實現精準溫度控制的腹腔熱灌註技術,治療設備的改進和臨床經驗的積累已經使腹腔熱灌註化療成為惡性腫瘤臨床治療壹種不可或缺的技術手段。

退休教師鐘某經多傢醫院確診為右肺中分化鱗癌,聽說中醫院新引進壹臺治療癌症的“神奇設備”,他和傢人便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來到中醫院。王培滿為他制定了綜合治療方案,先行陀螺刀治療13次,後配合中藥扶正抗癌,化療6周期後,進行CT復查時發現肺部病竈症狀完全消失。他感激地對王培滿說:“我在鬼門關轉悠了好久,感謝您把我拉了回來!”

參加會診的醫生,在討論了陸偉的病情後,開出了TTF穿戴設備的處方,同時也給了如下壹些建議:

這平均化十年時間才能搞出壹個來的藥物,治療腦膠質瘤的效果卻是很有限。

黎功主任: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放療科,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腫瘤放射治療專家,專攻肝癌放射治療,及放療聯合靶向治療,免疫治療。

再以X射線為基礎的各種刀為例,同樣是設備昂貴,但屬於加速器類型的放療設備,不涉及放射性管控問題,資金問題成為主要限制因素,所以不缺錢的民營醫院引進了很多的此類放療設備。

2014年,隨訪進行MRI檢查的時候, 發現了陸偉手術切掉腫瘤的地方,又有東西長出來了。陸偉選擇了中藥治療,但是再次檢查的時候,發現腫瘤長大了。

陀螺刀治療前病竈大小15.3X12.4mm

2020年1月8日治療兩個月後第壹次復查

第壹次復查殘留區域7X6mm

2020年4月13日5個月後第二次復查

第二次復查殘留區域5X3.4mm

如何盡快達到先進的技術設備與人的完美結合,解除廣大腫瘤患者的病痛,成為王培滿走馬上任後遇到的首要問題。他剋服重重困難,不負眾望,在我市率先開展了惡性腫瘤立體定向放療的新技術,填補了該項技術的空白。

陀螺刀是腫瘤放療中的SBRT放射治療,根據國外文獻研究,同時針對不能耐受手術的早、中期無淋巴結轉移肺癌患者,治療指南明確推薦進行SBRT可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絡NCCN非小細胞肺癌治療指南2020.3版)。

新技術普及還需爬坡過坎

作者:admin | 分類:腫瘤治療方法 | 瀏覽:83 | 迴響: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