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胃癌的患病率在逐年升高,甚至有些年輕人,也在花樣年華得上了胃癌。
其實,癌症並不是那麽可怕,可怕的是發現的時候已經是晚期。
柳葉刀雜誌發表的壹份研究報告顯示,在全球許多地區,胃癌是導致人口發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重要原因,並且每年胃癌的發生和死亡的總數都在上漲。
1.先將羊肉切成大塊,切好後放入大碗中,加入適量的清水,壹勺食鹽,用手抓勻,浸泡壹個小時,泡出血水和臟東西,然後再把羊肉清洗壹下,放入盆里。
幽門螺桿菌感染者。
俗話說三分靠治七分靠養,建議胃病患者要盡快遵醫囑對癥用藥治療,不要濫用藥物。對於經常復發的胃病,壹定要做好及時治療並做好日常護理,那應該怎麽護理呢?
如果息肉體積較大、數量較大,或者位置特殊(位於賁門或者幽門的位置),或有糜爛滲血等情況,就可能會出現腹痛、吞嚥不暢、腹脹、黑便、貧血等症狀。
胃息肉的直徑多數為幾毫米,有時可見直徑大於 1 厘米的,直徑數厘米的息肉很少見。
重口味習慣不可取;如果日常喜食腌臘、煎炸、辛辣制品,都應該改正,因為這些都是誘發大腸癌的重要因素。因此預防大腸癌,要註意膳食平衡,多食新鮮瓜果蔬菜等富含維生素和纖維素的食物,以促進胃腸蠕動,預防大腸癌發生。
黑便或大便潛血陽性如果在沒有進食血豆腐,吃鉍劑等藥物的情況下出現了大便發黑,就應盡早來醫院檢查。乏力、消瘦及貧血這是另壹組常見而又不特異的胃癌症狀。病人常常因食欲減退,消化道失血而出現疲乏軟弱等表現。
胃部的癌症腫瘤組織表面出現的潰瘍會造成流血,這些血液在腸道內被氧化之後,血液的顏色就會變黑。
三分之壹的癌症可以運用現有的醫療措施延長生命、減輕痛苦、改善生活質量。
腺瘤性息肉在胃息肉所占比例較低,大多數胃息肉是癌變風險比較低的胃底腺息肉或增生性息肉,且部分息肉可能在治療胃炎或根除幽門螺桿菌後自己就消失了。
在胃疼、胃區不適或消化道不適的時候,應該及時去醫院消化科做胃鏡或實驗室檢查,搞清病因。而那些生活無規律、工作緊張繁忙,且長期吃腌制品或發黴食物的人,更應及時體檢,定期進行排查。
胃癌晚期 約50%患者可在2-3個月內下降3-5公斤
壹、我們的胃為什麽會生癌
我們的胃,是外界食物進入人體的“第壹站”。所以絕大多數的胃部疾病,都與飲食相關,其實也可以簡單地理解為——胃病都是吃出來的。比如說經常吃刺激性過強、過於堅硬、難以消化等傷胃的食物,就會直接刺激胃壁,造成胃壁損傷。
二、什麽樣的胃痛可能與胃癌相關
1、消瘦乏力:經常胃痛,並且進食很少,容易出現飽脹感,食欲減退,短時間內體重大幅下降。
2、黑便:胃痛時出現黑色或是柏油狀的糞便,表明胃部有出血。
3、反跳痛:用手壓住上腹部,突然擡起時會引發疼痛,說明可能有腹膜刺激症狀。
4、放射痛:胃痛劇烈,並且疼痛向腰背部放射,說明胃周圍的神經、淋巴組織可能受到累及。
5、惡心嘔吐:經常胃痛,還伴有惡心嘔吐,說明胃部可能有梗阻或胃功能紊亂。
三、危險人群進行早期篩查
1、生活在胃癌高發地區。
2、感染幽門螺桿菌。
3、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後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胃的癌前疾病。
4、傢族中有胃腸腫瘤病史。
5、存在攝入高鹽、腌制飲食、吸煙、重度飲酒等胃癌相關高危因素。
四、健康飲食是預防胃癌的根本方法
胃病患者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黑便,或者有嚴重貧血現象出現,很可能是在提示胃病發生了癌變。
……
為關愛廣大胃腸/肛腸病患者,積極響應與深入踐行健康中國2030戰略,全國早期胃癌篩查應用協作單位發起——2019冬季大型胃腸/肛腸醫生聯合會診活動。
1、抽煙喝酒
2、飲食不規律
3、熬夜
4、壓力負荷
5、濫用藥物
胃癌早期的信號之壹,是疼痛規律改變。胃炎患者出現胃痛原本是比較有規律的,比如飯後疼痛、夜間疼痛等,當發展成胃癌時,胃痛就變得沒有規律,有時候疼痛還會無故消失,但是不久又出現,吃胃藥也無濟於事。
胃癌早期的信號之二,是消化不良。具體表現為上腹部脹痛、惡心、嘔吐、噯氣、泛酸等,與胃炎、胃潰瘍的症狀相似,嚴重者還會出現消化道出血,導致便血等。
胃癌的早期信號之三,是不明原因的消瘦。沒有刻意減肥,體重下降速度卻很快,這是因為癌細胞在體內需要消耗大量的營養物質,再加上消化道不適,導致食欲不振,患者就會缺乏營養,使體重快速減輕。
[1]《胃癌離我們並不遠 年輕人更應該警惕》.央視網 .2019-12-06.
[2]《九個問題認清胃癌 3類人最易被胃癌盯上》.生命時報. 2016-03-28.
[3]《胃癌早期無聲無息 胃鏡檢查可盡早發現胃癌》.央視網 .2019-12-06.
大便隱血試驗:
(2)上腹部疼痛:胃癌患者的早期症狀可能還會有壹些上腹疼痛的感覺,常表現為持續性的腹痛。若癌症侵犯神經,則會引起相應部位的疼痛。這種疼痛在進食時更加明顯,通常進食少量食物就有飽脹的感覺,食欲減退,而且常伴有暖氣和惡心。
適當的運動有助於促進腸胃蠕動,增強免疫力,衹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並堅持下去就可以。
提示:若腹脹,同時還伴隨惡心、嘔吐、嘔血、吞嚥困難、納差、黑便、消瘦、腹部包塊等症狀,則可能是胃癌,建議及時去醫院檢查。
還能享受57元檢查57項等
腺瘤性息肉可能跟幽門螺桿菌感染、萎縮性胃炎、腸化生存在壹定相關性,最好進行內鏡下切除,並建議術後定期做胃鏡復查,監測時間 3 ~ 5 年。
第壹個階段是慢性非萎縮性胃炎,也就是淺表性胃炎,通常,功能性的消化不良或者非潰瘍性的消化不良,都會引發淺表性胃炎,其發病普遍,也並非真正的慢性炎癥問題。出現這種現象,隻是胃在告誡妳,飲食結構可能需要調整了。
第二階段是慢性萎縮性胃炎,胃部每天都在運轉,其自身的耗損再加上飲食結構以及幽門螺桿菌的影響,炎癥問題就會緩慢的積累。尤其隨著年齡的增加、機體衰老,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展也會跟進。通常,慢性萎縮性胃炎發展為胃上皮原位癌的概率較高。
第三個階段是腸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這個過程是癌變的前奏曲,炎癥問題的反復發作,最終使得胃粘膜處於反復的受損和修復過程,最終導致胃粘膜長出了腸道內才該出現的細胞,這就是腸上皮化生。
第四個階段就是胃浸潤癌,前三步的積累,最終導致了最後壹步的出現。若是能早發現,即便到了這壹步也能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
1.規範治療,謹慎用藥
2.合理飲食,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
3.註意飲食衛生,預防幽門螺桿菌
4.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態
[1]《慢性胃炎來勢洶洶,100位患者中有1至3位最終發展成胃癌,如何阻止?》.文匯網.2020.12.16
[2]《阻斷胃炎到胃癌的關鍵》.醫學界.2019.2.22
[3]《85%是中晚期!難道胃癌來臨,就沒有任何徵兆?》.醫學界.202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