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 註意四個禁忌南方醫科大學腫瘤中心 吳劍鵬 吳佳儀
目前被發現的惡性腫瘤越來越多,其分類也越來越細,相應的治療方法也越來越多樣化。我們中心的肺癌內科首席專家李金瀚教授通過40余年的醫學研究和臨床實踐對肺癌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感悟頗多。
祈福醫院采用的熱療設備,是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方法,能夠協同電場效應與熱效應,局部定位腫塊,在納米範圍內釋放能量被癌細胞吸收,不擴大受熱體積,吸收的熱量僅用於破壞腫瘤組織。
關於針灸相關的臨床試驗,專家認為,未來的試驗應將癌症疼痛的亞型明確地定義為入選標準,並實施更嚴格的研究設計,減少試驗設計導致的偏倚,為針灸治療對癌痛的幹預效果提供更具說服力的科學證據。
參考文獻
與傳統的放化療、靶向治療相比,“維C+熱療”治療過程中患者不會出現嘔吐、腹瀉、脫發等不良反應,耐受情況好,治療過程更“舒適”。
癌症治療的缺憾:難以全麵治療覆蓋的癌痛
臨床研究PEACE:針灸療法減輕患者疼痛評分,大幅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因此區主任認為,應該對腫瘤患者采用“慢病管理模式”,對術後、化療後的患者進行主動幹預,包括放化療結束後給患者制定像大劑量維生素C、槲寄生多肽、深部熱療、三氧治療等增強免疫功能的治療方案,殺滅體內殘存的癌細胞;化療期間采用針灸、營養、中醫中藥等輔助治療手段,幫助患者更快過渡到下壹個階段。
在電針治療組,臨床治療由專業醫師(具有5年以上腫瘤學經驗的職業針灸師)采用半固定穴位處方方式,分別在疼痛部分和其他部位各選取4個穴位,針刺得氣後,選取4個穴位用2Hz電量刺激,留針30分鐘。
在我們認知里,癌症是種“絕癥”,患上後隔不了多久就會因此喪失生命,但現代醫學發展到今天,癌症已經被公認為可以作為壹項“慢性病”與患者長期共存,前提條件是早發現。
所有患者按照2:2:1的比例隨機分配至電針組(145例)、耳針組(143例)和常規治療組(72例)。3組患者的情況相似,患者平均年齡為62.1歲,女性占69.7%(251例),患者疼痛評分平均為5.2分,平均疼痛持續時間為5.3年。
臨床結果:從實驗開始到第十二周評估時間截止,電針治療的止痛效果要優於常規治療,患者疼痛評分相較常規治療可降低1.9分;耳針治療的止痛效果同樣優於常規治療,患者的疼痛評分降低1.6分。
研究人員表示,薈萃分析的局限性包括所納入的研究中固有的特徵,如針灸類型不壹致和治療方案的選擇和檢測偏倚等; 並且無法鑒定放、化療誘導的疼痛的任何顯著緩解因素,激素治療引起的疼痛相關的研究僅有3項,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試驗結果出現壹定的偏倚,可能能夠解釋針灸為何對放、化療及激素治療相關疼痛療效欠佳。
Bing博士說,針灸可能會繼續在主要癌症中心使用。 她說:“未來需要更嚴格的研究來研究疼痛機制,進壹步提供有效性證據,探討針灸服務如何整合到癌症護理中。”
而常規治療組則為標準疼痛管理手段,包括止痛藥,理療和皮質醇等。
這不,前幾天小九兩位朋友就此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相信中醫藥博大精深的,覺得西醫放化療那套隻會損害人體免疫係統。堅信現代醫學的認為,看中醫喝中藥都是安慰劑效應。
2018年年底,82歲的郭阿婆因為腹痛難忍去醫院檢查,結果查出有直徑約8公分的胰腺巨大腫瘤,後經過病理確診為晚期胰腺惡性腫瘤,已無法手術切除。郭阿婆慕名來到嶽陽醫院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
值得註意的是,射頻深部熱療與桑拿、艾條等方式大不同,深部熱療能穿透15cm以下深部組織,表皮沒有熱感,聚集能量較高,使其聚集在腫瘤組織內發揮作用。因此與“高溫消毒”不可相提並論,而“烙鐵燙癌”等偏方更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