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惡性腫瘤。在腸道發生癌症的時候,許多症狀都會出現,因此留意到腸癌的信號需要馬上展開治療,通過合理的方式控制局部癌變的發展,否則腸癌嚴重有可能會威脅患者生命健康。那麽,排便時有哪些症狀,有可能是腸癌引起的呢?
妳註意觀察自己大便了嗎?排完大便之後,很多人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根本沒有留意大便是否正常,但是妳可能不知道的是,有些大便,其實已經發出報警信號,壹旦忽視,疾病可能會不斷進展。
想順暢地“便便”,最好做到這3點
以下幾種大便反常,當心就是癌症報答的信號:
同時,在細菌的作用下,會腐敗、發酵,不斷產生各種毒素和氣體,引起腹脹、排便不爽、大便黏膩、黏馬桶、不好沖。
白露後,進入秋季,早晚溫差開始出現變化。每年的10月—12月都是秋季腹瀉的高發之際。在這壹時間段,有什麽預防腹瀉的方法呢?
而如果近期大便排出時,都呈現出了細條、扁條狀,大便和之前對比明顯變細了,且出現了里急後重感,這就可能是大腸癌到來的信號。
其中,大腸癌也是影響因素之壹。壹旦發生以下的幾個症狀,最好及時到醫院檢查:
對比自己過去的大便習慣,有明顯改變,部分人可能出現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瀉,甚至可能致排出壹些粘液、血液,且有排不盡的感覺。
尤其是伴隨長期上腹部不適、黃疸、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等,就要當心是胰腺癌的可能性。
很多人常常覺得自己年輕離癌症就很遙遠,殊不知正是這種無所謂的態度壹步壹步地作出了癌症,醫生告訴劉先生壹年前的大便異常其實就已經提醒他趕快檢查,有可能那個時候還不是癌症,有可能隻是息肉而已。可惜人生沒有如果,劉先生已經回不到壹年前提醒自己。
健康人的大便應該是黃褐色或者黃色的,有時也會因為進食食物的特性而發生輕微的改變,但不會太深也不會太淺。
鄭朝旭表示,如果這種改變又找不到明顯的什麽原因,而且伴隨明顯的腸鳴或腹痛、腹脹等症狀,就要考慮到腸癌的可能。
當然吃完就像排便,也可能是腸道某些疾病引起,比如腸易激、腸道炎癥等,都會使腸道比較敏感,容易受到刺激,從而增加排便次數。
胃癌的出現直接影響胃部的消化能力,導致營養吸收障礙,且癌細胞的生長也需要持續不斷地營養,這個時候患者體內營養源嚴重不足,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體重下降。
研究發現,體重肥胖或超重者,發現胰腺癌的風險要比普通人群更高。脂肪過剩會增加胰腺負擔,從而更容易引起胰腺炎發生。
今天健康君就來說壹說,“這些年被我們忽視了的便便”問題~
1、調整生活習慣
2、飲食調節
3、積極診治
4、精神放鬆
攝入食物後,食物會隨著食道流入胃部,對胃粘膜造成刺激,每個人的胃粘膜不壹樣,敏感性也不壹樣,有些胃部較為敏感,反射反應強,釋放的溶解物質較多,就會刺激腸道蠕動,幫助消化。
正常的大便條呈圓柱形,但腫瘤突出在腸腔內,壓迫糞便,就會排出細條形狀的大便,隨著腫瘤變大,大便也可呈現扁條狀、槽溝狀等。
可能很多人都會遇到大便不成形的情況,於是就擔心是不是得癌了,其實不必過於擔心,大便不成形隻是壹種臨床症狀, 並不是導致癌變的原因。
總之,腸癌的防治需要我們註意飲食習慣,同時要知道,早期腸癌早期症狀都是不典型的,要更多註意去做篩查,才能真正做到腸癌的早防早治。
當腫瘤生長到壹定程度,會刺激腸道增加分泌粘液,即可出現大便次數增加,大便粘稠、不易沖走等症狀;
因為腸癌早期症狀非常不明顯,所以最好在沒有症狀的時候就把牠揪出來。無論是普通人也好,高危人群也罷,都要堅持定期檢查,尤其是50歲以後,每1年做壹次大便隱血試驗/大便免疫化學檢驗,每3年做壹次大便DNA檢查,5年做壹次乙狀結腸鏡或者結腸造影,又或者CT結腸成像,每10年做壹次結腸鏡。
當然,大便有異常並不能說明就是癌症到來的信號,畢竟影響糞便形狀、顏色的因素有很多。
無論是腹瀉還是便秘,大便的顏色、形狀、頻率都在壹定程度上反映著腸道的健康狀況。所以有不少人在大便出現異常的時候,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腸癌。
對於已經出現排便異常的人群而言,在生活中做好這幾件事可起到不錯的改善效果。
正常人每天放屁的次數在四到六次,如果在排便的過程中總是大量產生氣體,而且這些氣體的臭味明顯,有可能是腸癌引發的表現。此時,腸道功能受損,消化能力降低,因此會產生更多的氣體,伴隨著明顯的臭味出現,這種異常的表現也要警惕腸癌。
在飲食結構上,每天需要吃夠至少12種的食物,且保證飲食的清淡,看看有沒有發生改變,如果沒有在生活上還出現了異常,就要去相關的醫院檢查下了。
當發現大便反復異常,壹定要引起重視,及時到醫院檢查,若發現有炎癥,需積極修正不良生活方式,配合治療,以免慢性惡化,無藥可救。
據說99%的人解大手之後,都會回頭看看自己的“作品”再沖掉。
1.大便顏色正常
2.大便成形
3.大便不費勁
1.便血
便血是大腸癌早期最典型且明顯的症狀之壹,但常常與痔瘡出血搞混,但兩者其實存在區別。
2.排便習慣改變
3.大便變形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副院長丁克峰表示,我國約80%的大腸癌患者在確診時已經是中晚期,治療難度大,預後差。因此早發現早治療尤為關鍵,尤其是以下4類高危人群:
[1]《問答:到底幾天大便壹次算正常》.健康時報.2019-10-12
[2]《八成以上腸癌患者是中晚期,防治需從篩查入手》.健康時報網.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