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病理切片要多少錢(毛竹切片機多少錢壹臺)

2023-06-02 05:36:45
腫瘤網 > 腫瘤治療方法 > 癌症的病理切片要多少錢(毛竹切片機多少錢壹臺)

案情介紹

2015年4月28日,原告到被告處住院,做病理檢查,入院診斷為:頸部腫物。2015年5月4日病理檢查結果為:(左側頸部)慢性化膿性炎癥較多,組織細胞及嗜酸性粒細胞反應性增生。2015年5月7日,原告父親到被告處借病理切片及蠟塊,當天到北京協和醫院檢查。2015年5月14日,北京協和醫院病理會診報告診斷為:(頸部)霍奇金淋巴瘤(混合細胞型)。2015年5月18日原告從被告醫院出院,出院診斷為為頸部淋巴結炎。2015年5月19日,原告到北京協和醫院住院治療,診斷為:霍奇金淋巴瘤(混合細胞型,B組);扁桃體切除術後;闌尾切除術後。自此之後至目前,原告為治療上述疾病,在北京協和醫院住院20次,在人民解放軍總醫院住院58次,共計住院275天。

醫生的醫生

7月2日上午8:40左右,馬進倉走進新華醫院,當天馬榮的姑姑(即馬進倉的姐姐)結束化療出院,父親馬進倉入院,就住在姑姑同壹張病床上,位於新華醫院骨外科住院樓十層。

病理醫生被稱作“醫生的醫生”,他們在多學科會診(MDT)中時常充當最後法官的角色。病理診斷的準確性直接影響臨床科室的診療質量。

但是,癌胚抗原衹有在超過了正常值很高,才有臨床意義,對於輕微的異常值,不能說明什麽問題,況且,癌症的診斷也是自有其“金標準”:病理診斷。

談東風早年師從中國病理學奠基人伍忠弼教授,1987年在國內完成了碩士和博士學業,後又遠赴美國多所著名醫學院校和機構深造,1998年獲得美國病理學醫生證書。經歷過中美兩國病理學的專業教育和培訓,談東風對於中美兩國在病理方麵的差異有著切身的體會。他告訴健康界(以下為談東風教授采訪的實錄):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當時的中西方病理的差距並不大,而且那時中國比蘇聯還要領先,壹些衛生部重點醫院的病理科水平和歐洲旗鼓相當。

從馬進倉入院到接受NGS基因測序,不超過1小時。

2013年11月,徐以兵正式回國,被浙江大學聘為轉化醫學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據官方公開信息介紹:徐以兵博士是國際NK免疫治療領域,特別是NK細胞擴增技術方麵的領軍人物之壹。

升白針分“長效”和“短效”兩種,短效升白針上市時間久,價格相對便宜,目前每針100元左右,但使用頻率高,每天壹針,通常要連用5~7天。壹針劑量為3mg的長效升白針價格不到2000元,6mg劑量裝的每針要3000多塊,“藥效”長達14天,甚至21天。

“NK治療到底合不合法?打過NK針後真的會像陸巍醫生說的那樣有效嗎?如果不合法、無效,作為大醫院的醫生為什麽要對患者說這樣的話?出於對大醫院的信任,我們才從青海大老遠跑到上海治療。我隻希望這件事調查清楚,不要冤枉壹個好醫生,也不要放過壹個壞醫生。”馬榮在接受采訪時說,這是她最後的訴求。

才能保障醫生在超指南

在顯微照相室,李漣漪向記者介紹了他們拍照的儀器,“這幾臺設備就是我們用來拍照的顯微鏡,壹般放大到500倍-1500倍。有壹臺顯微鏡可以放大到2000倍,但會發生衍射現象,不會放大到2000倍。”李漣漪坐在凳子上,打開電腦,點開壹張張精美的種子微觀照片。他用鼠標指著壹張照片,說:“這是葫蘆科的種子,兩邊有兩個氣室,胚在中間。葫蘆科的很多種子都有這個特徵。”

“‘快速標本’指的是術中快速病理診斷切片,根據2015年出臺的質控標準,單例標本必須在接收後30分鐘內出具診斷報告,整個流程可以說是‘分秒必爭’。這個語音廣播是我們科室重要的信息溝通渠道,在病理科的任何角落都能聽到廣播。”聶秀解釋說。

馬榮也沒想到,去上海新華醫院的就醫進度會這麽快。

魏則西死後,細胞療法仍在江湖行走

但是,美國的情況則大不相同,美國除了對物價成本有考量以外,會更加重視技術成本(professional component)。技術成本要占病理收入的百分之八十,耗材約占百分之二十。因此,在中國這樣的邏輯就會導致另壹個尷尬的現象:

首先,要本科畢業,經過美國醫學學會認證,外籍的醫生也可以申請考試。如1991年,美國認可的八所中國學校,就有資格報考美國的醫生準入。準入考完後,才有資格申請做住院醫。住院醫壹般要做四年,然後再做專科,最後還要進行專科的考試,拿到專科證書後,才能申請壹個最低級的醫生工作,就可以行醫了。行醫初期,需要在高年資的醫生的把關和指導。有這樣的基礎後,才能談到病理報告的審核。

中國人口基數龐大,壹些大醫院的門診量動輒上萬,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的病例診斷量就比美國大。目前,美國以預防醫學為主,比如50歲以後,幾乎每個人都做胃鏡和腸鏡。做超聲的話,如果有乳腺陰影和鈣化,都會做細針穿刺,大量的微創取材,導致美國的病理標本量十分大。雖然病理量大,但美國的病理醫生更多,分攤下來,病理醫生平均看的片子要比中國少。目前,美國註冊的病理醫生約2.8萬,再加上退休的,國外兼職的等醫生,美國的病理醫生比較充裕。比如我所在的MD安德森,是全美最大的腫瘤治療中心,我們專科資深病理醫生就100多位。而在中國的壹個省里(北上廣除外),有10個人能夠獨立發報告的,平均就兩三傢醫院。

在優秀的病理醫生十年以上培養期“遠水解不了近火”的境遇之下,這些思路或許是解決全國範圍內病理醫生極度短缺現實的壹些“緩兵之策”。

前述北京乳腺腫瘤內科主任醫師曾將壹份樣品送檢兩傢基因檢測公司,得出彼此矛盾的結果。2015年起,國傢衛健康委臨床檢驗中心每年開展腫瘤診斷與治療NGS室間質評,由實驗室自主報名參加。2019年,全國有146個實驗室參加質評,126傢實驗室回報結果,滿分53傢,滿分通過率僅為42%。

2008年,通過房地產起傢的浙江中贏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忠福,從中科院壹位教授那裏聽說了徐以兵的NK細胞擴增技術,認為背後隱藏著巨大商機,於是立刻赴美,與徐詳談,最終決心把這項技術帶回國,從實驗室推向市場。

患方觀點

即便通過測序發現基因突變,也未必直接能指導腫瘤救治。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消化腫瘤內科主任沈琳在兩年前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她的患者中有80%都會拿著基因檢測報告來就醫,其中有人會帶著好幾本檢測報告,但這些報告在消化道腫瘤領域臨床價值很小。“非小細胞肺癌、淋巴瘤、乳腺癌都有特定的基因突變,但胃腸腫瘤沒有,基因突變導致癌症的相關性還沒有被充分證實,二代測序對於未知腫瘤還在研究階段”。

作者:admin | 分類:腫瘤治療方法 | 瀏覽:81 | 迴響: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