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壹直以來麵臨的困境,就在於兩點,壹個是治療,另壹個就是復發,這是最讓人頭疼的,癌症是個復雜的疾病,主要在於癌細胞是壹個聰明的主,牠不是壹成不變的。牠會隨著治療和身體環境,而做出相應的調整,所以,才會導致治療難。
現代的癌症治療是有了很大的突破,可是,想要根治癌症,仍然需要做很多的努力。但相比以前已經大有好轉,至少有很多患者實現了長久的帶癌生存。可是,對於癌症患者來說,並不會象其他疾病,治療後會放鬆很多,癌症患者還是要擔心復發。
答:少食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定期門診復查。
Q:1歲,男孩,未分化肉瘤,目前化療至第4療,B超結果顯示腫瘤表面明顯縮小,內部未見縮小。醫生建議截肢,請問這種情況下是否有其牠手術及治療方案?復發率高嗎?
⑤晚間睡眠不好或思慮過度,身心疲憊。
答:您好,術後至少行四個周期化療,如果CT發現有復發,請及時到醫院就診,以決定是否更改治療方案;可以配合中藥增強機體免疫力,如回生口服液,參芪扶正口服液等;飲食方麵沒有特別要求,盡量吃高蛋白高纖維含量食物,有助於術後身體恢復。
2023年3月24日,由中國醫師協會唯壹報紙《醫師報》社等主辦的醫療行業盛會“第八屆醫學傢年會(2023)”成功舉辦。賽生藥業(6600.HK)憑借通過創新滿足未來臨床需求的不懈耕耘與積極貢獻,從眾多參評企業中脫穎而出,榮獲“十大醫藥創新企業”獎項。
2023年1月,《膿毒癥免疫監測與治療專家共識》發表在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 (IF=34.915)雜誌上,胸腺法新為該共識唯壹推薦的膿毒癥免疫調節治療藥物。
神經母細胞瘤是嬰幼兒最常見的顱外實體腫瘤,占兒童惡性腫瘤的8%~10%,是目前威脅兒童生命的主要腫瘤之壹,其早期診斷困難、惡性度高、進展快,被稱為“兒童癌王”。且由於我國多數患兒在確診時已進展到中晚期,可選擇治療方案少、預後差、復發率高、長期生存率不足50%,存在著巨大的未被滿足的治療需求。
CRE是全球公共衛生領域的重大挑戰,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最需要新抗菌藥物的耐藥菌之壹,被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稱為“噩夢細菌”。CRE感染所致病死率高,但現有有效治療藥物少,已成臨床感染治療的棘手問題。
在序貫化療間隔時間的探討上,COG-AEWS0031試驗給出了很好的答案,將序貫間期由3周壓縮至2周後,在保持不良反應相同的前提下,生存率由65%提高至73%。因此在臨床治療過程中,相對於單次給藥強度,我們更強調序貫化療的給藥密度。
患者突然出現這樣的變化,確實很值得關註,至於是好事還是壞事,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壹概而論,是轉好還是病情發生其他變化,還需要綜合考慮,不能單靠身體表現去做判斷。
回顧這八次化療,總體雖然算順利,但小麻煩和坎坷也不少。主要得感謝老公細緻入微的照顧和大學老師推薦的中醫黃教授開的中藥。
選擇壹個專業的醫院和專業的醫生,並接受正規的治療,才能少走彎路。而堅持問診同壹個醫生,堅持復查也能夠讓醫生最佳了解自身的病情而給出最佳治療建議。
患者4:
Q:女孩,1歲,出生時就確診為嬰兒型纖維肉瘤,隔月肺部CT檢查發現結節,化療後原發竈和肺部竈均切除,術後病理結果為炎性結節,後送外院分子檢測發現轉移竈。手術後隔月又發現2個結節,增長緩慢,1年後發現4個2到3毫米的結節,放射科認為轉移竈復發的可能性大,但無法確認。孩子目前20月齡,已化療9次,結療1年。因肺部多發結節且微小,很難手術,請問下壹步該如何治療?是繼續觀察還是靶向藥物治療?
我們來看看壹例典型的醫療不良行為。這位醫生其實我寫過,很多人已經知曉,上海知名三甲醫院的普外科醫生L醫生。他和藹可親,說的話令很多患者覺得很有道理,但是很遺憾,實際上述隻是表現,行為敗壞和道德淪喪。治療的多位患者都是以賺取利益為首要目的。
癌症轉移途徑之壹就是骨轉移,在骨轉移時,身體也就會出現壹些疼痛,比較常見的疼痛表現就會有腰背疼痛、腿腳疼痛,還有人會出現頭痛或者腹痛,而這兩種疼痛,有可能是發生了種植轉移和腦轉移,不管是哪種轉移,如果癌症患者在治療後,出現了這些疼痛,就要放在心上,有可能是癌症復發的信號,需要早做檢查。
當然,盡可能地避開容易誘發癌症的壹些因素,也就會更加有益降低癌症復發率,對於復發這個問題,也是需要以平常心去看待,大不了再治療,再加倍努力的去對抗就好,要有打不死的小強精神,與癌症鬥爭到底,萬壹癌細胞消耗不起,被妳內耗了,那妳就算是勝利了,麵對癌症時,不要不做任何嘗試,就先放棄了。
除了心腦血管疾病,很多其他重大疾病的病程其實是比較緩慢的,不要有點什麽異常就疑神疑鬼,也有可能隻是內分泌失調、營養素缺乏等,經過適當調養就能恢復的小病,所以不主張動不動就去醫院,有了異樣,先註意休息、運動和營養,觀察壹段時間再說。
目前,有相當多的患者都是在西醫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想法找到中醫,甚至個別西醫也認為中醫不能治療癌症,不建議患者看中醫,這些都是對中醫治療腫瘤的現狀不了解所致,中醫治療腫瘤經過近30年的發展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使腫瘤治療的效果有了明顯的提高,中醫藥也在國際上產生了較強的影響。縱觀30年來的工作,主要在以下方麵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在開發新藥方麵,賽生藥業勇於“啃硬骨頭”。小細胞肺癌(SCLC)被稱為“內科醫生的噩夢”,由於緊迫的鉑類藥物耐藥性問題,患者尤其是末線患者往往隻能“聽天由命”。也因此,小細胞肺癌在全球範圍內存在著巨大未被滿足的需求,臨床亟需更多有效的治療選擇。
45歲那年是三喵(化名)從青年剛邁進中年的第壹年,迎接三喵的不是預期的幸福而至,而是突如其來的飛來之災。
壹、單發、3cm,不幸之下的幸運
毫無徵兆的,在確診乙肝後的第十個年頭,肝癌“如期而至”。
二、費盡兩年心思,這顆復發的腫瘤終於消失了
而這壹次,三喵已不再是第壹次遇見癌細胞時的驚慌失措,他能夠冷靜自如地對待了。可卻不知,這顆復發的腫瘤異常“頑強”,壹治就是兩年時間。
2018年初,開始對這顆腫瘤動手了,首次治療采用的是介入治療,可由於腫瘤的位置不好,在較為邊緣的位置,因而以失敗告終。經深思熟慮後,決定開始第二次嘗試——放療,可歷經了痛苦的壹個月放療,結果依然不見好轉。
安然無恙的時間總是在抗癌這段漫長的歷程中屬於短暫的壹刻,三喵在今年6月份再次發現復發了。這壹次,他依然狀態滿分。“我這壹次是在上海第七人民醫院做的消融,消融治療比以往的介入和放療都輕鬆多了,就衹有在醫生將器械拔出來的幾秒鐘里才有壹點疼痛的感覺,其他時候我都覺得我和正常人是壹樣的。”
三、抗癌6年,這3點經驗很重要
1、運動是提昇免疫力的最佳性價比
2、找壹傢靠譜的醫院堅持治療
3、豁達麵對肝癌這種“慢性病”
44 左下肺手術壹個月,現刀口處還發脹,麻木。心口處有時針棘壹樣,是否正常?
(2)何時可以停用靶向藥物?
(二)具有免疫增強作用,生物反應調節劑樣作用藥物,通過調節機體的陰陽氣血平衡,改善機體的生理病理狀態,而達到抑制腫瘤的目的。
局部復發指復發腫瘤的位置與原發腫瘤在同壹個部位或是與原發腫瘤位置非常接近。例如右上肺癌行手術治療後,右肺上葉附近又出現肺癌,這就屬於局部復發。而局部復發衹要沒有遠處轉移,明確復發隻在局部,是可以再次治療的。如可以在胸腔鏡下進行局部的復發腫瘤的切除,或進行局部的根治性放療。很多有再次獲得治愈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