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季節交替,天氣變化,或某種病毒、細菌流行的時候,比較容易感冒,特別對於抵抗力弱的人,經常容易出現感冒的情況,今天這篇文章談談到底什麽情況算感冒,如何區分是哪種類型的感冒。
感冒是中醫的病名,指的是感受外邪後出現以發熱惡寒,咳嗽咳痰,鼻塞流涕,頭痛頭暈,肌肉酸痛,渾身乏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感冒多屬於西醫上呼吸道感染的範疇,是鼻腔、嚥部或喉部急性炎癥的總稱。感冒多數為病毒感染所致,少數是細菌感染所致,所以普通感冒壹般沒必要吃抗菌藥,如果血象等有明顯細菌感染表現者才建議加抗菌藥。
風寒感冒患者痰液壹般比較清稀,不會出現嚴重的濃痰。而風熱患者的痰液比較粘稠,經常會咳濃痰,而且流出的鼻涕也大不相同。風寒感冒患者的鼻涕類型和痰液相似,都比較清稀,而風熱感冒咳出的痰液壹般比較偏黃。
感冒發冷壹般是由於風寒,先是由於風吹受涼引起、風寒之邪外襲感冒然後導致發冷。通常還伴有鼻塞流涕、渾身酸痛、咳嗽有痰的症狀。由於風寒導致的感冒發冷,要註重保暖,多喝熱水。風寒感冒的起因是勞累加上受冷,因此感冒發熱的話要註意休息,避免吹風受凍加重風寒的症狀。感冒發冷要出汗才能盡快的治療,可以壹些喝紅糖老姜水,多休息、保暖出汗,千萬不能再吹風。
辨鼻,患者自覺鼻燥,所出之氣熱或鼻涕稠濁者為風熱;鼻無燥熱感或覺涼或鼻涕易出且清稀者為風寒。
如果癢,可能是風寒。
典型表現:多出現在炎熱的夏天,表現為發熱,輕微怕風,肢體酸重或疼痛,頭脹痛且沈重,咳嗽痰黏稠,鼻涕黏稠,心煩,口粘,或口渴但不想多喝水,胸悶腹脹滿,或伴惡心,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小便短赤,舌苔黃而膩,脈濡數。
典型表現:發熱明顯,略怕風或無怕風,頭脹痛,麵紅目赤,咳嗽痰黃黏稠,流黃色黏稠鼻涕,嚥喉乾燥或腫痛,口幹舌燥,喜歡喝涼水,大便正常或便秘,舌質紅,舌苔黃,脈浮數。
本文主要教大傢壹些感冒的常識和中醫對感冒的分型,具體如何用藥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特別是孕婦、哺乳期婦女、嬰幼兒、基礎病較多者,切勿自行用藥。
專家提示,患者也可通過自行辨識口氣等表徵來判斷感冒類型,辨證施治。
經過和中醫科老師學習,我又翻開了以前的中醫書,總結出來三點,可以很簡單的去區分風寒還有風熱感冒。
常用代表方:風寒表實證用麻黃湯或荊防敗毒散加減;風寒表虛證用桂枝湯加減;風寒兼內有寒飲咳喘明顯者,用小青龍湯加減;風寒表實重兼有煩躁者大青龍湯加減;頸項僵痛明顯者葛根湯或桂枝加葛根湯加減;頭痛明顯者川芎茶調散加減;外感風寒濕兼內有里熱者,九味羌活湯加減;外有風寒內有寒濕,胃腸道表現明顯者用藿香正氣散加減。
如果患有風熱感冒,在治療方麵要以疏風清熱為主。可以服用抗病毒口服液,比如闆藍根顆粒以及牛黃解毒片。還可以適當的吃壹些薄荷粥或者是桑菊薄荷飲,有著清熱解毒的作用。
常用代表方:風熱輕癥兼咳嗽者用桑菊飲加減;普通風熱感冒用銀翹散加減;風熱感冒兼咳喘明顯者用桑菊飲配合麻杏石甘湯加減。
1. 風寒感冒:
2. 風熱感冒:
3. 暑濕感冒:
4. 氣虛感冒:
5. 陰虛感冒:
壹般情況來講,在患有風寒感冒時,患者衹要做好生活當中的調理,比如多喝壹些溫熱水,並且註意身體保暖和休息,適當的吃壹些驅寒的食物,壹般不會引起明顯的發燒現象。
辨鼻,患者自覺鼻燥,所出之氣熱或鼻涕稠濁者為風熱;鼻無燥熱感或覺涼或鼻涕易出且清稀者為風寒。
1、起病的季節不同
2、出汗情況不同
3、痰液類型不同
1、感冒症狀的出現,多和免疫力低下有關。因此,平時生活中應該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例如水果和蔬菜,或者直接含服維生素C咀嚼片。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從而提高機體免疫能力,人也就不容易感冒。並且,要進行適量的運動,以增強體質。
2、生活中應該避免過度勞累,學會勞逸結合,讓身體處於放鬆自由的狀態。經常勞累過度容易影響免疫能力,還可能導致某些疾病的出現。
3、在呼吸道疾病高發季節,少去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防止交叉感染,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保持環境清潔和通風。
風熱感冒的症狀:
而風熱感冒壹般是由於自身內火旺盛,或者是受到風熱之邪,從而導致的壹種疾病,風熱感冒壹般發生在氣溫過度悶熱潮濕的節氣當中,比如夏季。
導致患上風寒感冒的原因,是由於身體受到寒涼之氣侵襲有關,比如過度吹空調,或突然淋雨或者是突然降溫,就會使人體遭受到寒氣的侵襲,從而引發感冒,壹般發生在秋冬季節以及氣溫突降的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