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新藥治療性乙肝疫苗HeberNasvac上市後,整體還需要改良,所以部分還在做臨床研究,正確獲得更為理想的針對乙肝表面抗原、核心抗原影響。在美國肝病研究學會(AASLD 2019)上,CIGB發表了該新藥研發進展情況,小番健康簡單介紹壹下,HeberNasvac在AASLD 2019上的部分試驗結果和數據。
小番健康提醒,目前治療性乙肝疫苗還需要改進,包括目前即將在國外上市的治療性乙肝疫苗HeberNasvac,別名為ABX203。簡單介紹壹下治療性乙肝疫苗的抗病毒藥物化學原理,牠是通過誘導特異性免疫應答,主動打破慢乙肝機體免疫耐受,以實現清除乙肝病毒效果。
乙肝新藥2020研發進展,基於治療性乙肝疫苗的代表新藥HeberNasvac已經進入第四期上市期。HeberNasvac也依然還有其他臨床試驗正在進行,CIGB,即古巴基因工程與生物技術中心自主研發的該乙肝新藥。
日本70名試驗者接受每隔兩周給藥HeberNasvac壹次,總共給藥十次。研究人員觀察到,在NAs組中,78.9%的CHB出現乙肝表面抗原水平下降,完成十次給藥後的六個月,乙肝表面抗原水平平均下降19.9%,38.5%CHB發生表面抗原血清學轉換,即表面抗原陰轉,並產生表面抗體。
接受NAs組共29人,其中2人實現功能性治愈,對無症狀慢性乙肝組觀察,實現表面抗原下降的CHB有85.2%,HBV-DNA下降有68.2%,3例持續獲得HBV-DNA陰轉。在無症狀慢性乙肝組,2例實現功能性治愈。基於該治療性乙肝疫苗臨床試驗中,經過NAs治療的慢乙肝患者,在使用HeberNasvac後,相比單用NAs,明顯在HBV-DNA、各項抗原都有持續下降。
此前,小番健康也介紹了許多全球創新藥基於治療性乙肝疫苗這項靶點,值得壹提的是,以前介紹的主要是DNA疫苗、DC疫苗,這兩種類型,今天介紹的由古巴基因工程與生物技術中心研發的治療性乙肝疫苗HeberNasvac是新靶點,屬於基因工程蛋白疫苗。HeberNasvac,還有壹個名稱是ABX203,是目前乙肝創新藥基於治療性乙肝疫苗的代表新藥。
小番健康結語:激活身體特異性免疫應答,是HeberNasvac的主要清除乙肝病毒機制,HeberNasvac是代表性乙肝創新藥,已經於全球進入第四期上市觀察階段。(截圖來源藥智數據庫)
慢乙肝免疫狀態決定了今後是否發病,這是目前乙肝治療創新藥研發難點。簡單的講,乙肝病毒進入身體後,由於身體缺少能夠識別乙肝病毒的免疫機制,導致病毒肆無忌憚的在肝細胞內復制。這項免疫機制具體指T細胞免疫應答,免疫健全的成人通過具備這項功能,但是,嬰幼兒、兒童、老年人往往不具備這種良好免疫應答。
治療性乙肝疫苗主要是針對激發慢乙肝體內免疫機制,主動打破這種身體不識別病毒狀態,進而實現科學理論上的清除乙肝病毒過程。相信看到這里,對HeberNasvac的乙肝創新藥靶點已有初步認識,國內現狀是,治療性乙肝疫苗單用效果不顯著,無法強效控制乙肝,所以,未來還需要增加改進HeberNasvac的臨床研究。
HeberNasvac在日本臨床試驗,試驗者共70人,41人是無活動性肝炎的慢性乙肝攜帶者,29人為經過核苷類藥物(NAs)治療的慢性乙肝患者,其中經NAs治療者年齡段為49-66歲,轉氨酶水平16-28U/L,乙肝表面抗原水平93-1942 IU /mL;無活動性肝炎組,年齡段為44-65歲,轉氨酶水平16-29 U/L,乙肝表面抗原水平267-3267 IU/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