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蛇舌草
【品種來源】茜草科耳草屬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全草。夏秋采集,洗凈,鮮用或曬乾。
內服、煎湯:每次15-30克;或入丸、散。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本方源於《中華腫瘤治療大成》,功能破瘀化痰,行瘀散結,適用於宮頸癌瘀毒盛者。
(三)非藥物療法
對於舊園地,也可采用自然更新繁殖,即在秋分前後,最後壹批收穫之時,留下零星成熟株,密度以1-2株/平方米為宜;或在原有野生白花蛇舌草的荒地規整為耕作園地時,可於成熟季節拔除園中雜草,待植株成熟後,其草籽自然散落,並於翌年自然萌發後管理。
內閉外脫證
《潮州誌·物產誌》:莖葉榨汁次服,治盲腸炎,又可治壹切腸病。
推薦方藥(3~6歲兒童用量):生炙麻黃各3g、炒苦杏仁6g、生石膏21g(先煎)、甘草6g、藿香6g、厚樸6g、蒼術6g、草果6g、清半夏6g、茯苓12g、生大黃3g(後下)、炒葶藶子6g。
(2)老年人預防方
內服、煎湯:每次6-15克。
[方十二]
(2)半夏抑制腺體分泌,另外還具有鎮吐、祛痰鎮咳、鎮靜催眠、降眼壓等作用。特別是與夏枯草配伍,具有很好的降低眼壓的作用。
3.中藥足浴
(3)白芍小劑量可促進胃蠕動,大劑量則可解痙止痛,其解痙的成分主要是芍藥苷。另外,其亦具有抗炎、鎮痛、調節免疫、保肝等作用。
豬苓:利尿最強
(2)補氣藥之黨參、黃芪對胃潰瘍有預防和治療作用。
黃芩:燥濕退黃很管用
現代農業:白花蛇舌草播種及采收技術
功用:養陰生津 疏風清熱
1.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緩消癥塊。主治婦人小腹宿有癥塊,按之痛,腹攣急。或經閉腹脹痛,白帶多等證,對子宮肌瘤有良好的治療作用,6g蜜九,1次1丸,1日1~2次,口服,溫水送服。
生於曠野、池塘邊、溝旁草叢中。分布於我國南部。
在常用的精索封閉及中西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白花蛇舌草(每日1兩煎服,壹般3~4周為壹療程,最長者服10周以上),可提高療效;特別對單純性副睪郁積癥效果更為明顯。初步觀察19例,均曾經多種治療,如精索封閉、理療、糜蛋白酶肌註、止痛劑、新針、中藥及抗菌素、激素等,其中6例曾做過輸精管吻合術,1例曾作壹側副睪切除,2例曾作過痛性結節切除,效果都不理想。經加用白花蛇舌草後,10例單純性郁積癥中有3例主要症狀基本消失,副睪變軟,觸痛減輕或消失;7例症狀好轉,副睪觸痛減輕;9例合並有精索、副睪炎癥者,其中6例好轉,3例無效。認為白花蛇舌草有抑制生精作用,能減輕副睪郁積,又能消除炎癥,故能收到治療效果。但對精索粘連及副睪有肉芽腫形成等病例,則療效不佳。
(2)心腦血管疾病者預防方
1.普通人群預防方
胃解痙藥主要是指抑制胃腸運動亢進的藥物,大部分為理氣藥。
9.應在中醫醫師辨證指導下使用。
推薦中成藥:養陰清肺丸。
2013年,網上流傳著壹張號稱“能包治多種癌症”的偏方,據了解,不管是腸癌還是肝癌、子宮癌,衹要服用了這個偏方,隻需要四五個小時就能起到神奇的效果。
人們服用中藥白花後,還能吸收豐富的抗氧化成分和壹些天然多糖,這些物質能清除身體內的自由基,而且能防止人體出現氧化反應,牠能增強人體各器官功能,並能延緩多種衰老症狀出現,牠能讓人體保持年輕健康狀態。
功用:益氣固表 疏風清熱
現代農業:白花蛇舌草播種及采收技術
說明:
另外,如藿香、吳茱萸、枇杷葉、竹茹、陳皮、砂仁、佛手等均具有和胃止嘔之功效。
中醫對hpv感染認識
(3)慢性呼吸疾病者預防方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活血止痛。用於腸癰(闌尾炎),瘡癤腫毒,濕熱黃疸,小便不利等癥;外用治瘡癤癰腫,毒蛇咬傷。
肌肉酸痛者,加羌活9g;痰多難咳者,加瓜蔞30g;熱毒重者,加金銀花15g、連翹15g、貫眾12g、桔梗12g;乏力明顯者,加西洋參6g,或太子參12g。
此外,白花蛇舌草還可以誘導腫瘤細胞雕亡,抑制其增殖和遷移的作用,以及調控相關信號通路,逆轉腫瘤對化療藥物的耐藥性。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濕。主肺熱喘咳;嚥喉腫痛;腸癰;癤腫瘡瘍;毒蛇咬傷;熱淋澀痛;水腫;痢疾;腸炎;濕熱黃疸;癌腫
大蒜200克,米醋500毫升,白糖適量。將大蒜去皮剝成瓣狀,洗凈瀝幹,裝人加有白糖的米醋中,浸泡1個月後即可服食。每次數粒,佐餐食用,但宜經常食用效果好。
治療鼻嚥癌、喉癌常與龍葵、石上柏、山豆根等配伍。
疫毒襲表證
4.重型
臨床表現:低熱或不發熱、微惡寒、乏力、頭身困重、肌肉酸痛、乾咳痰少、嚥痛、口幹不欲多飲、或伴有胸悶脘痞、無汗或汗出不暢、或見嘔惡納呆、便溏或大便粘滯不爽,舌淡紅、苔白厚膩或薄黃,脈滑數或濡。
來源本品為茜草科耳草屬植物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Oldenlandia diffusa (Willd.) Roxb.]的全草。夏秋采集,洗凈,鮮用或曬乾。
(1)濕毒郁肺證
桂枝9克,茯苓15克,丹皮12克,桃仁15克,赤芍12克,乳香、沒藥各6克,昆布、海藻各15克,鱉甲18克,小鋸鋸藤15克。
②治療闌尾炎
苗期期管理
(2)適當運動,運動有利於保持心情舒暢,強健體魄。
(1)毫針針刺取穴:列缺、合穀、大椎、風池、太溪、太淵、曲池、膏肓、肺俞、膈俞等。選以上穴位,針刺平補平瀉,留針30分鐘,每日1次。在街道、鄉鎮或社區、村衛生室由專業人員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