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感覺飯後胃脹?有時不吃飯也感覺胃脹?很多人都受到胃腸脹氣的困擾,不論是胃還是肚子,經常脹氣難受,感覺裏面鼓鼓的,總要排出點氣或者打幾個膈好受點。由於經常要排氣,所以闆凳也坐不住,不僅影響個人形象,而且影響工作學習。
為什麽會出現腹脹、胃脹呢?為什麽總是要打嗝排氣呢?
把呼出的二氧化碳重復吸入,增加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來調節神經係統,抑制打嗝。
胃脹打嗝的反復性和長期性可以導致胃炎,消化道潰瘍,甚至可以發展為胃癌。因此我們需正確對待此類小毛病,及早就醫。
中醫認為,肺為氣之主,主清肅,司呼吸。肺的清肅功能對全身氣機的升降出入有調節作用。正如《素問·五臟生成》所記載:“諸氣者,皆屬於肺。”
▫ 常有噯氣、食欲不振、燒心、反酸及胸骨後疼痛等消化道不良症狀。也會常伴有失眠、心焦、抑鬱、頭暈、頭痛等神經係統的症狀,屬於功能性消化不良動力障礙性。
首先看青皮
打嗝是個小壞蛋
枳殼和檳榔負責攻破郁結之氣,還可消食導滯,治療因為脾胃氣滯無法運化食物而出現消化不良,積食的情況;最後砂仁和生薑,化濕行氣,醒脾和胃降氣,治療因為胃氣不降而出現的打嗝,噯氣,甚至惡心反胃,想吐的情況,最後壹味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共同起到行氣開郁,消積化滯的功效。
SO
按順時針方向,在上腹部近胃脘處進行揉摩,直到胃脘部感覺舒暢。
人在受到驚嚇時,身體會集中所有力量應對“危機”,其他不必要的神經興奮和肌肉收縮則會停止。而打嗝就是膈神經興奮導致的,所以嚇壹跳就會停止打嗝。
▫ 腸神經係統是調節胃腸動力的長廊,其與胃腸的運動消化吸收功能有著密切的關係。
胃動力不足到底是什麽病?
有幾個藥止酸效果很好,將煆瓦楞子、烏賊骨打成粉,1:1混合,溫水送服或者直接沖水喝,比蘇打水味道好,進到胃里還能形成藥膜,保護胃黏膜;也可以加壹點海螵鞘或川貝母,起到除濕化痰的作用。
胃酸嗝氣怎麽辦呢?
打嗝時,如果想辦法打個噴嚏,就可以止嗝。
青皮味苦、辛,性溫,入胃經,可消脹化滯,常被用於食積腹脹,其辛行苦降溫通,有很好的消積降氣,行氣止痛的作用。對於脾胃氣滯導致的胃脹、腹脹,排氣多,打嗝都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直接屏住呼吸30秒-45秒。
有助止嗝
腎氣不足,胃氣不降,也是導致呃逆的常見病因!
心主宰人體整個生命活動,故《黃帝內經》認為“心為君主之官”,若心胃協調則心脈通暢、胃氣和調;若心神不寧,心氣逆亂,則胃氣不降,胃失和降,可致呃逆。
①急性發作:持續時間<48h;
因為有些疾病(如賁門癌、胃癌、胰腺癌、膽管癌等腫瘤)在中晚期,可能也會出現連續性打嗝的症狀,最好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以排除或及早發現問題。
不規律的飲食結構會對胃部帶來嚴重的傷害,因為我們的胃酸分泌時是有壹定的時間,胃酸分泌的時候,如果沒有足夠的食物來提供消化,就會讓胃酸直接消化胃黏膜,所以飲食壹定要定時定量,睡覺前不能吃任何的食物。吃飯時盡量坐著吃,千萬不能站著或者蹲著,不然會引起胃酸分泌。
張景嶽雲:“下焦虛寒者,其肝腎生氣原不能暢達……此呃逆之本多在腎”,指出呃逆的發生也與腎密切相關。中醫認為,腎主納氣,如果腎氣不足,則呃逆聲緩而長。這壹類患者常伴有水腫、腰膝酸軟、下身冷、小便清長、夜尿頻、眩暈、耳鳴等表現。常用金匱腎氣丸加減,以溫腎納氣,使胃氣得降。
脹氣的主要原因是消化係統無法吸收某類碳水化合物,豆類容易引起脹氣,甘藍菜、綠花椰菜、洋蔥、白花椰菜、全麥麵粉、白蘿蔔、香蕉等也容易產生脹氣。
平時如果有飯後打嗝的症狀,並且這種症狀持續的時間比較長,偶爾還會泛酸水、胃脹氣等,用各種方法都無法得到緩解,有的時候甚至打嗝的時間超過八個小時以上,那可能就要考慮是不是胃癌的疾病。這是因為胃部裏面黏膜遭到破壞就會引發胃部疾病問題,壹旦沒有及時治療控制疾病,很大可能就會導致胃癌的發生,通常就會有頻繁打嗝的現象。建議出現頻繁打嗝,就要及時關註是否患有胃癌,早點去做檢查。
怎麽快速停止打嗝?
依據持續時間長短,打嗝可分為三種:
二氧化碳能促發啤酒中泛起豐富的泡沫,進入人體遇熱便會膨脹,並千方百計地尋找出路排放。
可樂、雪碧等碳酸飲料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在非密封的條件下,會通過壹定的途徑釋放;
如果生活方式改善仍然不能緩解,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選擇藥物治療。如果是因為消化酶分泌不足導致的消化不良,常用消化酶類藥物輔助治療;若是胃腸動力不足導致的消化不良,常用助動力藥,如枸櫞酸莫沙必利(快力)。胃炎發展的急性期可以聯合使用降低胃酸濃度的藥物,如奧美拉唑、西咪替丁;根除幽門螺旋桿菌的藥物,如阿莫西林、甲硝唑、克拉黴素等。
俗話說“飯後百步走,能活九十九”。運動是助消化的最佳方式,可以和傢人外出散步、逛街,切忌壹吃完飯就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