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核:唐芹 中華醫學會科普專家委員會副秘書長,研究員
當妳知道了吸煙和癌症的交集不限於肺癌,大概會先想到和吸煙行為關係最直接的口腔癌。
有的人得了癌症不久就死了,但有極個別的癌症患者卻不治而愈了。這樣的情況很難讓人相信,卻確實存在,並上千個相關研究文檔可供查證。
口腔和口嚥部惡性腫瘤
資料圖:民眾正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東院門診樓內排隊掛號。中新社記者 殷立勤 攝
例如,胃癌發展有壹個大致的過程:正常胃黏膜→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化生、異型增生→胃癌。慢性萎縮性胃炎通過胃鏡及黏膜活檢可以確診,衹要在慢性期及時接受正規治療,通常不會癌變。
對於吸煙者而言,除上述的幾種癌症,喉癌、宮頸癌、胰腺癌、食管癌、鼻嚥癌等癌症的發生風險均比不吸煙群體更高。通常情況下,吸煙者的吸煙量越大,吸煙年限越長,癌症的發生風險也就越高。
總的來說,還是壹句話,“少抽總比多抽好,不抽總比抽要好。”
——哪些是導致癌症的可控因素?
圖3 吸煙者與不吸煙者患胃癌風險比較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臨床營養科夏朋濱表示,味精其實並不是化學品。牠是由穀物發酵而成的穀氨酸和鈉鹽結合製成的,製作過程和我們日常常用的醬油、醋之間有異曲同工之處,在安全性上是沒有問題的。
花生本身是壹個非常容易黴變的食物,如若在榨油之前沒有過濾掉黴變花生,會導致食用油內的致癌物黃曲黴素超標,食用黃曲黴素超標的食用油,易導致肝臟損傷,甚至誘發癌症發生。
儘管我國癌症高發,但是我們也在不斷前進。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公共衛生投入比重的增加,我國癌症治療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
煙草燃燒產生的煙霧中含有7000多種化學物質,其中至少69種致癌物。這些物質壹旦被吸入人體,就需要由肝來進行對牠們的轉化。隨著時間的延長,肝自然就會受到有毒物質的損害。
傢傢戶戶做飯都離不開調料,牠可以豐富食物的味道,提昇菜品的色度,激發食欲。但是很多人都對調料有很大的成見,尤其是味精,覺得很多有致癌風險,這是真的嗎?
印度深受宗教的影響,很多印度人都有宗教信仰,認為吸煙和喝酒會褻瀆宗教信仰。印度也禁止在公共場合吸煙喝酒,壹旦發現會被處以罰款。而且印度的香煙售價高昂,壹般人想要吸煙是按根來買。而在我國,擁有深厚的“酒文化”,吸煙和喝酒的人群比例高。
2020年,我國胃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均位列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的第3位。
肝是人體代謝和轉化化學物質的重要器官。在人體內,肝和有毒物質之間的展開的是壹場陣地戰,也是壹場持久戰。
該項研究首次報告了我國兒童青少年癌症最新發病率的綜合數據。結果顯示,2018—2020年,我國共有121145名兒童和青少年被診斷為癌症患兒。該項研究還發現,衛生服務可及性作為健康社會決定因素之壹,在我國兒童和青少年癌症發病率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並進壹步指出了改善我國兒童和青少年癌症現狀的幹預措施。
2018—2020年 我國兒童和青少年癌症平均發病率為126.48/百萬
該項研究結果顯示2018—2020年平均每年新發兒童和青少年癌症患者4.038萬名;三年平均總發病率為126.48/百萬;0—14歲兒童癌症的發病率為122.86/百萬,15—19歲青少年癌症的發病率為137.64/百萬。在兒童中,排名前三位的癌症依次為白血病(42.33/百萬)、中樞神經係統腫瘤(19.59/百萬)和淋巴瘤(11.54/百萬);而在青少年中,惡性上皮癌症和黑色素瘤位居第壹(30.39 /百萬)、其次是白血病(30.08/百萬)和中樞神經係統腫瘤(16.75/百萬)。
值得註意的是,在此之前局部的數據報告讓很多業內人士認為白血病新發患者占兒童腫瘤的50%甚至更高的比例,但這次的研究結果證明了:白血病占比約32%,淋巴瘤占比約9.7%,將近60%的患者是實體腫瘤患者,說明兒童實體腫瘤的流行病學負擔更是被低估了。
添加糖是指食物在生產過程中所添加的糖、糖漿,不包括天然含有的糖。日常常見的白砂糖、紅糖、蜂蜜、糖漿以及濃縮果汁等都屬於添加糖。
2020年,我國肝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分別位列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的第5位和第2位。
——癌症有“重男輕女”趨勢
關於癌症,妳需要了解這些知識!
但這樣仍不能說癌症就是絕癥,因為的確有很多人在治療之後,不再出現復發轉移,即便這樣的幾率壹直存在。
除了味精以外,廚房中還有壹些其他的調味品,也建議盡量少放,避免給健康帶來壹些不必要的風險。
而我國的經濟正在高速發展,在醫療衛生方麵的投入,2017年超過了GDP的6%,整體公共醫療水平明顯高於印度。但同時,現代人長期的壓力、熬夜、焦慮、暴飲暴食、久坐等等,都給身體健康造成了隱患。
雖然中國和印度都是人口大國,但是兩國在很多方麵都存在較大的差異,導致中國患癌率比印度高的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這幾個。
從上麵的數據來看,全球每新增100個癌症患者,就有21個是中國人。中國每天有超過1萬人確診癌症,每分鐘有7人確診。
中國肝癌發生存在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如果有乙肝病史伴肝硬化基礎,則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如伴有影像學發現可疑占位或甲胎蛋白升高,則可能是出現癌變。
腫瘤指標的升高通常並非癌症所致,最常見的原因是炎癥或者損傷等非腫瘤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