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腫瘤發病率逐年上升,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壹種常見疾病 ,也是當今世界上死亡率極高的難治之癥。在疾病致死原因中,惡性腫瘤已居前兩位,約80%的惡性腫瘤患者發現時已屬中晚期,治療效果欠佳。即使能被早期診斷的惡性腫瘤在接受治療後,後期也由於癌病復發進展出現擴散和轉移 ,或者因為年老體弱 ,失去手術切除或放化療的機會,又都會逐漸進展成為晚期惡性腫瘤並死亡。因而,在積極倡導腫瘤防治“三早”(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原則同時,積極宣傳中醫藥參與腫瘤的治療作用有重大意義。
中醫藥治療不是僅僅在患者無藥可醫走投無路的最後選擇,中醫藥可以運用於腫瘤治療的全過程,區別隻是在不同的腫瘤階段中醫藥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在晚期腫瘤的治療中中醫藥是主要的治療方法,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同時能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減輕患者的痛苦,這個結論是中西醫腫瘤專家界達成的共識。
中藥不分貴賤,衹有適合自己的病症才最好。對於癌症患者,冬蟲夏草等昂貴的營養藥材,應在中醫的指導下服用。患癌期間,不建議大量服用貴重的補品,食用不當,反而會適得其反。
2.減毒增效作用:中醫藥與化療、與放療、與生物治療配合有減毒增效的作用。
目前,癌症的西醫治療不斷取得巨大的進展,越來越多的早期、中期癌症患者經過治療得到治愈,重新回歸社會。癌症已經不再是“死亡”的代名詞,而應作為壹種威脅人類健康的慢性病來對待。西醫在癌症的診斷方麵有著中醫無法相比的絕對的優勢。在很多常見的惡性腫瘤的治療中,僅用西醫治療就可以取得非常好的療效。目前,西醫是癌症治療的主流治療手段,患癌後必須首先需求西醫的診斷和治療,中醫治療是癌症治療的輔助手段。
目前,癌症的常規治療手段就是手術切除和放化療,即便是靶向藥和免疫療法,嚴格上來說也是化療的壹種延伸。
現如今,我國科學家團隊創新了提取技術,使得該中藥提取物更多地應用在臨床,從而救治更多癌症患者。
李金瀚認為,上述處方均需根據具體病情,運用辨證施治與辨病論治相結合的原則進行加減用藥。關於療程,視具體情況而定。
王炳霖不僅控制住了自己的病情,還堅持在中醫路上繼續深造。2015年,王炳霖在80歲的人生節點上,獲得了廣州中醫藥大學的博士學位。
無論是子宮癌還是卵巢癌,目前國際標準的治療方法仍是手術治療,然後根據病理分期及患者的個體情況規範選擇放療或化療。這個階段,中醫主要起壹個輔助治療的作用。圍手術期配合中藥益氣養血,可以促進術後恢復、減少感染和積液等並發癥的發生;化療期間配合中醫補氣血、調脾胃、養肝腎、通經絡,可防治化療藥物所致的骨髓抑制、消化道及周圍神經毒性等副作用;放療期間配合中藥清熱解毒、益氣養陰、健脾補腎,可防治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直腸炎等並發癥的發生。
服用黃連素,正是通過調節腸道菌群,達到治療糖尿病的目的。但是目前來說,還不能在臨床上進行應用。因為小檗堿不容易被腸道吸收,如果選擇口服黃連素的話,其中的有效成分衹有少量壹部分會進入人體,其余還是會被人體代謝出體外,所以醫學上對其是否能夠治療糖尿病,還存在諸多爭議。
無論中西醫,每種治療手段都有其嚴格的適應癥,比如手術壹般應用於早期腫瘤患者,靶向治療適合有靶點的腫瘤,中醫手段也有自己的適應癥。比如美國就有醫院將針灸作為整合醫學科的治療手段,主要是解決放化療的毒副反應,促進患者術後的康復。
中醫治療癌症具有較強的整體觀唸。腫瘤雖然是生長在身體的某壹局部,但實際上是壹種全身性疾病。對壹些癌症病人來說,局部治療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而中醫由於從整體觀唸出發,實施辨證論治,既考慮了局部的治療,又采取扶正培本的方法,對於改善患者的局部症狀和全身狀況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中醫治療也不影響勞動力。癌症患者在局部狀況好轉的同時,全身狀況也得到改善,能勝任日常的工作。
“以毒攻毒法”使用的大都是劇毒中藥,代表藥物有:全蠍、蜈蚣、斑蝥、蟾蜍、蛇莓、砒霜、生草烏、生川烏、喜樹、鴉膽子等。使用毒性中藥,壹是不能超出中國藥典規定的限量;二是不可久用,以防慢性中毒;三是要定時檢查肝、腎功能。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寧光教授,在實驗中證明:黃連素中的某些成分,對於治療糖尿病確實有很好的效果。這主要是因為其中含有的小檗堿成分,能夠清除腸道中的壹百多種壞細菌,而這些細菌與血糖濃度息息相關。
發病因素為痰、瘀、熱、毒、虛等,所以癌症的臨床表現千變萬化,但中醫主要會抓住牠的致病因素去治療。
中醫藥治療是手術、放化療、生物靶向治療的必要補充,中醫藥幹預惡性腫瘤介入越早患者受益越多。治腫瘤中醫藥有不可替代的優勢,中醫藥的優勢領域包括多個方麵:
癌症患者進入穩定期後,可接受維持治療,鞏固手術療效,預防疾病復發。而采用中藥“扶正與祛邪”相結合進行穩定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