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第29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浙江啟動儀式在杭舉行。現場最新壹期的《2022浙江省腫瘤登記年報》(以下簡稱《2022年報》)數據發布,發病率前10位的最新癌譜新鮮出爐。
浙江省腫瘤醫院黨委書記、浙江省腫瘤防治辦公室主任程向東介紹,從《2022年報》來看,浙江省癌症發病率持續升高,但是死亡率基本不變,反映出浙江對癌症的防治水平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同時也說明浙江在防癌抗癌領域的社會負擔還是很重,並將持續相當長壹段時間。值得關註的是,在各年齡段中,80-84歲癌症發病率達到最高水平。
每年的4月15號到21號,是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省腫瘤防治辦發布的最新癌譜中,男性和女性癌症死亡排名第壹的都是肺癌。
根據浙江省14個 國傢級腫瘤登記地區上報的癌症發病與死亡資料,在我省最新的癌譜構成中,男性發病第壹位是肺癌,後麵依次為結直腸癌、胃癌、肝癌和前列腺癌。女性發病第壹位是甲狀腺癌,其次為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和胃癌。值得註意的是,男女性癌症死亡排名第壹的都是肺癌,分別占32.30%和22.99%。
專家提醒,預防肺癌,要註意生活與工作的環境,做好自我防護,養成不抽煙等良好的生活習慣。當前,個別癌症的發病率也呈明顯上升趨勢。其中,浙江結直腸癌中標發病率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6.56%,男性結直腸癌發病位居癌症譜的第二位,女性位於第四位。結直腸癌已經成為嚴重威脅我省居民健康的主要癌症。專家分析,這和江浙地區的飲食生活習慣有較大關係。
國科大腫瘤醫院黨委書記 程向東:“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飲食,生活習慣等等,第二個預防就是早發現早治療,三級預防就是規範地診斷,規範地治療,延長生存期,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
非常遺憾,患者失去了手術機會,開始口服靶向藥。然而不到半年,就傳來了他過世的消息。
非常遺憾,患者失去了手術機會,開始口服靶向藥。然而不到半年,就傳來了他過世的消息。
甲狀腺癌發病率增倍余
相比其他癌症,大多數甲狀腺癌發展緩慢,惡性程度低,死亡率低,個別患者陷入了查出甲狀腺結節甚至甲狀腺癌不予重視的誤區。事實上,對甲狀腺癌不管不顧同樣有高風險。去年,就有壹位男性患者,患甲狀腺癌不願手術,最後發生淋巴結轉移、肺轉移而去世。患者來自臺州,2020年在當地醫院體檢提示右側甲狀腺4b類結節,到我門診時是49歲。B超提示,他的甲狀腺結節已達4厘米,綜合多項影像學指標,高度懷疑是甲狀腺癌,且有淋巴結轉移。
和早期發現與否息息相關
吸煙是肺癌的主要風險因素
通過協會組織的專家講座,王曰華對癌症有了新的認識,病友之間的經驗交流讓他重拾希望。在傢人的精心照顧和陪伴以及協會的幫助下,王曰華漸漸康復。
李智教授強調了WHO新分類中分子診斷在中樞神經係統腫瘤中的重要作用,以彌漫型膠質瘤為例,講述了其特異分子遺傳性特徵,指出CDKN2A/B純合缺失,如獲得性CDKN2A/B純合缺失可在復發腫瘤中出現,還補充了IDH中其他和患者預後相關的分子變異等要點。總結了目前中樞神經係統病理診斷較前有了很大變化,反應出神經係統相關領域對疾病分子遺傳特徵和臨床表現認知水平的提高,整合診斷及分子報告是診斷的必要形式,衹有正確解讀分子變異準確分型,才能實現精準治療,改善患者預後。
參加此次義診,僅需下載海心抗癌APP,根據以下步驟進行報名即可。現在報名的患者,都能夠享受到視頻義診機會。
三個協作中心:
由於全國數據收集、整理和核查等需要時間,癌症數據報告通常有壹定延後。截至2019年8月31日,國傢癌症中心共收到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682個登記處提交的2016年腫瘤登記資料,其中地級及以上城市251個,縣和縣級市431個,以估計2016年中國惡性腫瘤流行特徵。最終,《2016年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以下簡稱“報告”)納入487個符合數據質控標準的登記處,共覆蓋人口3.8億人,其中城市人口1.92億人、農村人口1.88億人。
報告顯示,從發病例數看,肺癌位居我國惡性腫瘤發病首位,2016年,我國肺癌新發病例約82.81萬,是排名第2位的結直腸癌(40.8萬例)的2倍。胃癌、肝癌、女性乳腺癌分別位列第3—5名,發病率均超過30萬例。前5位惡性腫瘤發病約占全部新發病例的57.27%。排在第6—10位的為食管癌、甲狀腺癌、子宮頸癌、腦腫瘤、胰腺癌,發病數均超10萬例。消化道腫瘤如食管癌、胃癌和肝癌儘管當前仍然處於較高的發病率水平,但是已經顯示出快速下降的趨勢。
國傢衛健委發布的《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2020》顯示,2007—2017年全球15歲以上人群吸煙率降至19.2%,但2018年中國15歲以上人群吸煙率為26.6%,其中男性吸煙率超過50.5%。
劉喆介紹,氡氣體暴露是肺癌的第二大風險因素,也是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主要致癌物質之壹。此外,肺癌的風險因素還包括:傢族史和遺傳因素,長期接觸二手煙、石棉、某些特殊金屬(如砷、鉻、鎘等)、某些有機物質、輻射、空氣汙染、廚房油煙、汽車尾氣等。
不同性別癌症發病率存在壹定差異。報告指出,男性發病首位為肺癌,其次為肝癌、胃癌、結直腸癌和食管癌等;女性發病首位為乳腺癌,其次為肺癌、結直腸癌、甲狀腺癌和胃癌等。近10年來,女性人群甲狀腺癌的發病每年增幅超過20%,可能與當前惡性腫瘤診療水平和居民健康意識提高有關。但是,甲狀腺癌的死亡率在過去10年來維持較低的增幅,每年增幅約1.6%,說明當前的發病增加可能與過度診斷有關。
“近20年來,城市人口生活改善、高脂飲食、人口老齡化等是前列腺癌高發的誘因。”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杜鵬認為,隨著生活條件優化、年齡的增長使前列腺癌發病率明顯升高。此外,傢族遺傳因素、日常生活壓力大、情緒焦慮、吸煙、高脂飲食習慣等,都可能會引起前列腺癌。
存在地域性的差異?
形式、內容、服務創新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在氣候、環境、飲食習慣、生活方式等方麵存在較大差異,因此不同地區有不同的高發癌種。”劉喆說,例如胃癌發病率在甘肅省和青海省惡性腫瘤中排首位,“除遺傳因素外,胃癌及食管癌的發生主要與飲食習慣有關,比如暴飲暴食、食物較硬、生冷飲食、辛辣刺激類食物、腌制類食物等,容易刺激胃黏膜或食管黏膜,導致上皮細胞發生不可逆的突變,最終發展為癌症。”
2000年的壹項研究發現,日本人的結腸癌發病率遠低於美國人,但是在美國出生的日本裔人群中,結腸癌的發病率卻又顯著高於日本國內的同胞。
講述:徐誌遠 主任醫師浙江省腫瘤醫院胃外科副主任兼病區主任
惡性腫瘤病程痛苦,治療成本高,預後差,常讓人聞之色變。篩查工作可使壹批癌症高危人群及時發現早期病變並得到相應診治,大大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質量。因此,癌症的早期篩查、早診早治非常重要。“前期,我們制定了《關於城市癌症篩查》的實施方案,篩查按先到先得的原則分配名額,歡迎廣大老百姓前來篩查,今年在南湖街道、新豐鎮開展試點,明年將按計劃在其他鎮、街道推廣。”南湖區衛健局副局長姜晶靜表示。
“腸癌的死亡率與臨床分期密切相關,早期生存率很高,晚期迅速下降。因此,早診早治對降低發病率、死亡率尤為關鍵。”大腸外科副主任徐棟主任醫師說。
在癌症的年齡構成上,癌症發病率在0-34歲年齡段時處於較低水平,35歲後快速上升,在80-84歲年齡組發病率達到最高水平,85歲及以上年齡組的發病率有所下降。死亡率在0-49歲年齡段處於較低水平,50歲以後快速上升,在85歲及以上年齡組死亡率達到最高。
“肺癌高危人群開展肺癌篩查有益於早期發現肺癌,提高治愈率。”陳克能表示,高危人群肺癌篩查最有效的手段是低密度CT,推薦篩查周期每年壹次。高度懷疑中央型肺可結合痰細胞學檢查、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等提高檢出率。國內不同指南對高危人群定義的差別主要在患者年齡的下限、最低的吸煙包年數及其他風險因素的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