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脾胃病科副主任 孫 波
胃腸鏡是我們日常較熟悉的檢查,與之相比,大傢對超聲胃鏡就略顯陌生。但其實,牠的檢查範圍更深更廣。
①A型血相較於B型血,罹患胃癌的風險增加25%、結直腸癌風險增加22%;
因此,B超查出脂肪肝後,首先要明確是不是脂肪肝,脂肪肝類型,還要明確患者處於那壹個階段,其肝臟功能如何,有無全身合並癥,患者很有必要到消化內科作進壹步檢查。
在每個人的家庭中,都存在易引起癌症的危險因素,如傢人共同的不良飲食習慣、家庭成員過度飲酒、壹傢人餐具混用、家庭氛圍緊張、廚房不開抽油煙機等,這些習慣需要及時做出改變。
就拿最常見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來說,其不僅僅危害肝臟,進壹步發展為脂肪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而且可累及全身多個係統,增加心臟病、慢性腎病、糖尿病、結腸癌等發病風險,明顯增加死亡率。
A型相較於其他血型的人群,罹患腫瘤的風險更高,其中包括:
長期攝入煙酒,會導致身體罹患多種癌症的風險增加,包括肝癌、肺癌、食道癌、口腔癌等,想要預防癌症發生,戒煙限酒勢在必行。
在世界範圍內,公認的最健康的飲食模式為地中海飲食,是主要以果蔬、魚類、五穀雜糧、豆類以及橄欖油為主的模式。在烹飪方式的選擇上,以蒸、煮、炒為主,盡量少吃煎、炸、烤的食物,同時註意少油少鹽。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慢性腎病的獨立危險因素,有必要查腎功能。
仔細詢問患者飲酒史、過去用藥史尤其近3個月內用藥情況、有無乙肝丙肝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癥、減肥史、長期胃腸外營養史、平時生活方式(如運動、飲食)等等,可以基本上區分脂肪肝的類型。
查空腹血糖、餐後2小時血糖、糖化血紅蛋白,以明確有無糖尿病或糖耐量異常(這是糖尿病前期),因為糖尿病患者容易發生非酒精性脂肪肝,而且非酒精性脂肪肝本身也會加重糖尿病。
想要預防癌症,早期篩查也必不可少。不同癌症所需要做的篩查也不同,如胃鏡是診斷胃癌的“金標準”、腸鏡是檢查腸癌的主要措施、肝癌可通過甲胎蛋白以及超聲檢查確診等。
3.脂肪肝處於那個階段
癌症的發生,很多時候是由慢性感染逐漸演變而來的,如乙肝長期不幹預治療,可能會逐漸演變成肝硬化、肝癌,而幽門螺桿菌又十分容易通過家庭共餐進行傳染,如果家庭成員中有壹個人傳染,可能全傢都會遭殃。在日常,要積極預防慢性感染。如果是已經感染的情況,要註意積極幹預治療並定期隨訪。
7.肝穿刺活檢
此外,研究人員還調整了壹些其他會影響癌症發生的風險因素後發現,B型血人群罹患癌症的風險相對較低。特別是胃癌、膀胱癌、結直腸癌,B型血的患病率顯著降低。
除此之外,腎癌跟肥胖也有很大關係。很多人不註意平時的飲食,吃飯時間沒有規律、暴飲暴食,從而使身體變得越來越胖,就很容易患上腎癌。經常接觸金屬化學物質的人也容易患上腎癌,如果從事這方麵工作的人,最好做好相關的預防工作。
總之,B超查出脂肪肝後要進壹步做檢查,既要明確脂肪肝的原因,又要確定病情嚴重性,方可進壹步治療,作為普通人要記住體檢查出脂肪肝後要去消化內科就診。
③A型血相較於AB、O型血人群,罹患胰腺癌的風險增加了17%和15%。
參考資料:
②A型血相較於AB型血,罹患胃癌和結腸癌的風險分別增加了24%、22%;
對消化道腫瘤進行分期。胃腸道腫瘤侵犯深度越深,越容易出現淋巴結或遠處臟器轉移。超聲胃鏡頭端的高頻率超聲波探頭可以清晰地觀察到胃腸道腫瘤的侵犯深度。
據研究,單純性非酒精性脂肪肝在30 年內總死亡風險較對照組至少要高出71%!因此,必須對脂肪肝予以足夠重視!
血型是每個人都無法自行決定的事項,A型血的人群,註定和癌症“有緣”嗎?跟隨小艾壹起來了解這個問題。
今年國傢癌症中心編寫最新的防癌指南——《家庭防癌指南》,指出通過改變不良生活方式,我國約有45%的癌症可得到有效預防,小艾幫大傢歸納了壹些重要的措施,看起來都是小事,但是對於防癌來說意義重大。
因為發現得早,所以預後比較好。胃癌是壹個沈默的癌症,患者很難通過自身的症狀去發現早期胃癌,而我國80%-90%的胃癌壹確診就已經處於進展期,5年生存率低於30%。因為血型而引起警惕發現了早期胃癌,可以說胡教授很幸運。
壹般情況下,在排除病毒、藥物、飲酒等原因後就可以考慮非酒精性脂肪肝,就是“代謝相關性脂肪肝”,但要註意多種脂肪肝可以疊加,如:酒精性脂肪肝與非酒精性脂肪肝、乙肝與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與乙肝等等。
就拿臨床非常常見的胃癌舉例,發生胃癌和長期高鹽飲食、喝酒、遺傳等都有壹定聯係。不能簡單的將胃癌的發病原因和血型劃上等號,從而忽略壹些真正危險的因素。
6.上腹部CT
4.乙肝、丙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