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癌症是指某種或多種組織中惡性的細胞不斷增殖,最終形成腫瘤的壹類疾病,癌症可以發生在人體任何器官和組織,如乳腺癌、結腸癌、肺癌、胃癌等,牠通常會引起局部的疼痛、腫塊、潰瘍、出血等症狀,並可能擴散到其他組織和器官。
多數情況下癌症是由於基因變異、老化、環境汙染等因素的影響引起的,在早期,許多癌症是可以治愈的,如外科手術、放療、化療等方法,然而,壹些癌症發生在身體深處或侵犯身體的重要器官,通常比較難治療。
在癌症晚期比較常見的壹種治療方法就是中醫療法。這種方法的治療過程比較柔和,以免患者遭受到身體的痛苦。中藥治療除了限制癌細胞本身擴散以外,還會通過“扶正”提高患者低下的免疫能力,對改善身體虛弱有較為明顯的幫助。再通過“祛邪”,不同程度地抑制癌細胞繼續發展與轉移,讓病情得到控制。不但有助於延長生存時間,對於提高生存質量也有幫助。中醫無論對什麽疾病,嚮來講究的是“辨證治療、辨證用藥”,中藥處方更是根據每個人病情的不同、發展情況、時期,甚至是個人體質制定的。無論是腫瘤本身、還是放、化療等治療手段,都容易給患者帶來其牠“並發癥”,而中醫用藥的時候這些都是綜合考慮因素,在藥方上做適量的加減,不僅僅考慮到腫瘤本身,也會有效緩解其牠的“並發癥”。
如何預防癌症轉移?
再比如晚期患者伴隨著轉移,如果還是在淋巴結以及皮下轉移階段的話,那麽患者同樣不會有明顯的不舒服感覺。但是,這些現象比較少見,多數的患者隨著病情的進展,不舒服的感覺會逐漸加重。
多數情況下,癌症患者的症狀都會隨著病情的加重而逐步顯現出來。癌細胞本身就是對身體進行破壞,造成的破壞越大,症狀和感覺也就越明顯。儘管有的晚期癌症沒有什麽症狀,但也隻是暫時性階段性的,隨著癌症的持續發展最終必將會出現症狀,也不會壹直都沒有什麽反應。
癌症轉移的速度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腫瘤的類型、大小、形態、分級、分期、癌症的位置和轉移的途徑等等。
甲狀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宮頸癌等,可通過影像學及物理檢查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從而達到治愈的目地。
幾乎所有癌症到最後都會發生骨轉移。骨髓是我們造血係統存在的地方,當捎帶著癌細胞的血液經過骨髓時,就可能發生骨轉移。而且骨髓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比較適合癌細胞生長。骨轉移最顯著的症狀是疼痛,有些患者會發生骨折,且常見於下肢。發生骨轉移通常意味著病情已經發展到晚期,此時身體狀態較差,會伴隨出現消瘦、貧血、乏力、低熱、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狀。
不論是手術還是放化療等治療都不能保證100%清除了癌細胞,體內殘留的癌細胞還會伺機興風作浪。尤其是術後2年是癌症復發轉移的高風險期,壹定要註意密切隨訪。復查的時間壹般為2年內每3個月復查壹次,2~5年內每6個月復查壹次,5年以後每年復查壹次。
患者到了晚期也不要輕言放棄,晚期癌症不等於沒救了,還有很多癌症晚期經過抗腫瘤治療後效果也很好。癌症晚期和晚期不壹樣,甚至是天壤之別,具體情況同醫生去溝通,選擇最恰當的治療方案。若有主流治療方法能有很大獲益時,不要輕易放棄,同時,要正確看待中醫藥在癌症治療中作用。作為晚期癌症患者,治療效果差,痛苦多,生存時間短,是最常遇到的問題。每到此時,患者往往痛不欲生,甚至喪失對生活的信心,針對晚期癌症,中醫治療不僅可減少患者痛苦,對於延長生存時間也很有幫助。
目前癌症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放療和化療等,雖然比較常用,但不壹定都適合晚期癌症病人。但相當多的不適合手術、放化療的晚期癌症患者仍然被無休止的手術、放療、化療,導致了病情的進壹步惡化。晚期癌症病人在選擇治療方法時,壹定要慎重,避免陷入過度治療。晚期癌症病人在接受手術、放化療之前,應對病人的體質狀況進行全麵、認真、負責任的評估,如果進行某種有損傷性治療時,壹要與病人傢屬認真溝通,二是要在治療前、治療中、治療後做好相應的、安全的預防措施。在晚期癌症的治療上,讓癌症患者相對健康、有尊嚴、有質量、少痛楚地活著,這是每個醫生都需要積極思考的問題。
1、發現治療時癌症的分期,也就是發現的早晚。發現越早期治療越不容易轉移。
2、癌細胞的生物學特性,也就是分化程度,分化越低越容易轉移。這跟低分化癌的幾個特性有關:分裂快也就是說長的快;癌細胞互相之間連結鬆散,喜歡往遠處跑;對周圍組織如肌肉、血管、神經破壞性強,不容易形成包膜;更容易逃避免疫係統的攻擊。
3、治療措施是否得當,特別是首次治療選擇得當可以明顯降低腫瘤復發轉移的可能。當然後續輔助治療也非常重要。
4、治療後的康復是否正確有效。癌症雖然起於局部,但本質上是個全身性疾病,而目前的治療主要集中在局部,全身治療如化療還有很大的副作用。因此,治療後的全身支持康復極其重要。要在營養、運動、精神各方麵進行優化保障。
閱讀延伸:壹般癌症晚期能活多久?
好的心態是抗癌路上的護衛兵,生存期很長的患者往往都有著積極樂觀的心態。因此癌友們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凡事往好處想,堅強、勇敢地配合治療,這樣才有利於獲得最好的治療效果。建議癌友可以多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或者培養壹個興趣愛好,多感享受愉悅、滿足的心情。
然而,隨著醫療技術和臨床實踐的不斷進步,即使處於晚期的癌症患者,也有可能獲得更長時間的生存並提高生活質量,相應的治療方法包括化療、放療、免疫治療、手術等。
癌症的轉移速度因病種、病情和環境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具體速度難以確定,有些癌症可能比較緩慢,可以持續發展數年或更長時間。
1、基因突變:許多癌症是由基因發生突變或變異所致,這些突變可能是遺傳的也可能是由環境因素引起的。
2、環境因素:環境因素,如化學物質、放射線等會增加某些類型的癌症的風險。吸煙、飲酒、汙染空氣、過度暴露於陽光下等也會增加某些類型的癌症的風險。
3、飲食和生活方式:不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如高脂肪、高熱量、高甜度的食物,缺乏運動等會增加某些類型的癌症的風險。
4、某些傳染病:例如人類乳頭瘤病毒(HPV)、乙肝病毒或幽門螺旋桿菌等病原體也可能是導致某些類型的癌症的原因。
1、異常的腫塊或腫瘤:癌細胞可以侵入周圍組織或器官,形成腫塊或腫瘤,牠們通常比正常組織或器官堅硬,容易被觸摸或發現。
2、疼痛或不適感:癌症擴散可能會導致疼痛或不適感,這可能是當癌細胞侵入骨骼或神經時產生的。疼痛可能在不同的時間出現,可能是持續的或不規律的。
3、疲勞和虛弱:擴散性癌症可以讓身體產生抵抗力,這可能導致疲勞和虛弱。
4、身體瘀傷及出血:擴散性癌症會影響身體的血管和血小闆,可能會導致身體瘀傷和不適。
5、消瘦和厭食:擴散性癌症可能影響人的食欲和進食,導致消瘦和體重下降。
1、蔬菜和水果:這些食物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抗氧化劑,如維生素C、維生素E、β-胡蘿蔔素等。其中蔬菜中的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蘭花、花椰菜、捲心菜等)被認為有抗癌作用,而水果中的漿果類、柑橘類水果等也具有類似作用。
2、全穀類食物:全麥、糙米、燕麥等全穀類食物中含有豐富的纖維、礦物質和維生素。研究表明,長期食用這些食物可以降低多種類型的癌症風險,特別是消化係統癌症。
3、高纖維食物:紅薯、豆類、堅果、種子等高纖維食物能夠促進腸道健康,預防慢性疾病和癌症。
4、非脂肪的動物性食物:如雞蛋、豆腐、魚類等,尤其是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研究表明,這些食物可以降低某些癌症的發病風險。
5、綠茶:綠茶中的多酚類物質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降低癌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