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健康體檢已經普及到我們每個人,血常規更是體檢中的常見項目。那麽對於血常規報告單上“上上下下”的箭頭,到底應該怎麽看待呢?哪些需要重視,哪些可以忽略?今天我們就壹起來了解壹下,在醫生眼中,檢查血常規的意義都有哪些。
大傢都知道,人的血管里流動的是紅紅的血液,那麽這些紅色的液體裏面藏了壹些什麽物質呢?我們通常說的血常規,檢測的就是裏面的有形成分——血細胞。
看懂血常規第壹步:我的指標在正常範圍內嗎?
看懂血常規第二步:那些項目都是些什麽?
看懂血常規第三步:指標異常,可能暗示哪些潛在危險?
(1) MCV(紅細胞平均體積)≤82fl;
(2) MCH(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27.0pg。
嚴重肝損害、脫水、使用抗炎藥
不能簡單的把孩子的血常規和成人的壹概而論,而是要根據孩子年齡來劃分數據,這樣對於診斷孩子病情才能更準確,也避免過度醫療。
慢性理化損傷:如電離輻射、長期服用氯黴素後可抑制骨髓細胞有絲分裂,使白細胞減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係統性紅斑狼瘡可以使中性粒細胞減低、脾功能亢進。
①手術應激
還有就是淋巴細胞,淋巴細胞可以被叫做免疫攻擊細胞,有些淋巴細胞能特異性攻擊被病毒侵害的細胞組織,因此與中性粒細胞相反,當出現病毒感染的時候,中性粒細胞降低而淋巴細胞反而是升高的。還有就是常見的嗜酸性粒細胞的增加,常常見於因為過敏為導致的超敏反應,包括皮膚過敏、寄生蟲感染等,需要根據病史以及其他輔助檢查明確病因。
簡單介紹完血常規的臨床意義之後,相信各位讀者對於血常規的檢查意義和項目有了壹個初步的印象,但千萬不要過度解讀血常規,更加不要妄自診斷,因為醫生對於疾病的診斷絕不僅是單看化驗報告就可以完成的,還要根據病史、症狀、其他化驗、檢查結果綜合判斷。
(2)組織損傷及壞死如手術、創傷、心肌梗死等。
作為人體的免疫細胞,白細胞是身體的衛士,是機體防禦係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牠通過吞噬和產生壹些吞噬細胞,可以對細菌和病毒都有重要的清除能力。白細胞的總數升高,常見原因如下:
(2)中毒:尿毒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代謂扣陛酸中毒、早期汞中毒、鉛中毒,或催眠藥、有機磷中毒。
臨床意義
(2)用藥見於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應用過量及應激反應等。
細菌感染、炎癥等
白細胞總共有五種指標:淋巴細胞(L)、中性粒細胞(N)、嗜堿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
↑↑紅細胞增高
不是。
很多種疾病可能有會引起血常規檢查的異常,由此可以幫助醫生考慮患者目前存在什麽樣的問題,可能是什麽疾病。
(3)特殊感染如革蘭陰性菌感染(傷寒、副傷寒)、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病毒感染(風疹、肝炎)、寄生蟲感染(瘧疾)等。
白血病
再生障礙性貧血
新生兒:(15~20)×109/L
幫助醫生進行診斷疾病
簡單介紹完血常規的臨床意義之後,相信各位讀者對於血常規的檢查意義和項目有了壹個初步的印象,但千萬不要過度解讀血常規,更加不要妄自診斷,因為醫生對於疾病的診斷絕不僅是單看化驗報告就可以完成的,還要根據病史、症狀、其他化驗、檢查結果綜合判斷。
(3)血小闆分布異常脾腫大、各種原因引起的血液稀釋。
參考值
本文由中國科普作傢協會醫學科普專委會主任委員王韜進行科學性把關。
No.1
動態觀察治療效果,指導醫生制訂和調整治療方案
↑↑增高
壹.白細胞計數(WBC)
(2)創傷及中毒,脾切除術後;鉛中毒、鉍巾毒,以及註射疫苗等。
什麽情況需查血常規?
②某些細菌、原蟲性感染:傷寒、瘧疾、嚴重敗血癥等
缺鐵性貧血是最常見的貧血,患者常常會有乏力、易倦、頭暈、臉色蒼白等症狀,而衹要做血常規檢查就很容易"揪出"這種疾病的。其實,孕婦發生缺鐵性貧血的比例較高,這是因為在妊娠期,由於需鐵量急劇增加,如果不補充高鐵食物,很容易造成缺鐵性貧血。
白細胞(WBC)是外周血常見的有核細胞,根據形態特徵,可分為粒細胞、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三類。粒細胞胞質中含有特殊顆粒,根據顆粒特點分為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三個亞類。白細胞通過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機制消滅病原體、消除過敏、參加免疫反應,是機體抵抗病原微生物等異物的主要防線。
嗜酸性粒細胞絕對值
幫助醫生進行診斷疾病
溫馨提示(重要):血常規的采血管是紫色的,如果妳看到抽血人員用其他管子(比如紅管或者黃管)給妳抽血檢驗血常規,別猶豫,馬上阻止,並提醒她用紫管,妳會少被紮壹針。
通過分析血液中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闆的壹些基本信息,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麵起作用:
最後壹項則是血小闆,簡稱PLT,大傢都知道血小闆有凝血的作用。如果血小闆增高,可能是炎癥感染、慢性白血病、骨髓纖維化、缺鐵性貧血乃至惡性腫瘤的表現。
首先,血常規的壹個重點內容是白細胞,具體又分為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嗜酸粒細胞、嗜堿粒細胞、單核細胞。血常規最重要的壹個用途就是判斷機體是否有感染,如白細胞增多、中性粒細胞增多常提示細菌感染;白細胞正常或減少而淋巴細胞增多,常提示病毒感染。通過嗜酸細胞的增多,常用來判斷壹些過敏性疾病、寄生蟲疾病等。通過嗜堿細胞可以提示壹些藥物過敏、寄生蟲、血液係統疾病等。通過單核細胞數目可以提示壹些傷寒、血液係統疾病等。壹般來講,白細胞用於最多的還是判定感染、過敏、血液係統疾病。
3:孩子6個月~6歲紅細胞數4×10 ¹²/L,血紅蛋白105~140克/L。
⑥ 猩紅熱:
(2)用藥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或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等。
百日咳、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病毒感染、急性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癥、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等。
缺鐵性貧血
(1)出血:血紅蛋白量減少的程度與紅細胞相同,見於大出血、再生障礙性貧血、類風濕性關節炎及急、慢性。腎炎所致的出血等。
我前幾天才做過壹次,今天又讓我做,醫生是不是要騙我錢?其實通過分析血液中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闆的壹些基本信息,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麵起作用:
1.Neutrophil (N)
2. Eosinophil (E)
3.Basophil (B)
4.Lymphocyte ( L)
(2) 淋巴細胞減少(Lymphocytopenia)
5.Monocyte ( M)
作者:admin | 分類:腫瘤治療方法 | 瀏覽:74 | 迴響:0
- 热门文章
- 最近发表
- 随机文章
-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