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鼻涕,十有八九是被感冒纏身;夜間尿頻,可能是被前列腺疾病盯上……生活中,身體會用各種各樣的症狀來提示我們“生病了”。
其實,人體內有許多對疾病敏感、能及時發出“信號”的器官,最特別的就是淋巴結。
參考文獻
發現淋巴結腫大,患者該怎麽做呢?
右鎖骨上淋巴結腫大提示縱隔、肺或食管惡性腫瘤。
大傢好,這里是上市公司華東醫藥集團旗下健康品牌華東精選,初次見麵請多多關照。每天我們都會在頭條更新健康小常識,提供正確的養生方法,養生指南,熱愛健康的養生達人可以關註我們哦~
因為淋巴很“脆弱”,壹旦淋巴細胞出了問題,就可能患上各種疾病,甚至淋巴瘤。惡性淋巴瘤早期的症狀十分隱匿,被稱為“最會偽裝”的癌症。《滾蛋吧腫瘤君》的作者熊頓得的就是這種病。
右側鎖骨上淋巴結腫大,可見於支氣管肺癌、食道癌的淋巴結轉移。
正常人體的淋巴結像米粒壹樣大小,牠們質地較軟,光滑且可移動,很難觸摸到。如果淋巴結出現腫大、疼痛、質地變硬或變軟、破潰或觸及波動等,實際上就是機體通過淋巴結向我們發出了疾病警報。不同部位的淋巴結異常往往預示著不同的意義。
坐著時不蹺二郎腿。
穿有保護作用的軟襪子。
對於腫瘤患者來說,淋巴與腫瘤轉移、治療不良反應相關,因此也是大傢日常關註的重點。以下2件關於淋巴的事相信妳也很關心。
淋巴結是什麽?
淋巴癌通常有以下幾種的治療方法:1.化療;2.放療;3.手術;4.中醫;這幾種方法中,以化療為主,放療可以作為化療後的鞏固和輔助方法。手術是限於活組織檢查或並發癥處理,為後續化療提高效果做準備。為了緩解西醫治療的毒副作用,有時會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會效果更好。
不同部位的淋巴結異常,必定是有不同的疾病含義,要註意對症狀和部位進行不同的區分判斷。
1.化療
2.放療
3.幹細胞移植
4.中醫
5.其他方法
當壓力過大時會影響免疫係統的正常運作,降低人體的免疫力,讓內分泌發生失調,紊亂了體內的代謝,大量的酸性物質會在身體中沈積。壓力過大時也會讓體質處於血瘀狀態,從而誘發了淋巴癌,要學會釋放壓力,註意勞逸結合,不能讓身體過度疲勞。
(三)耳前淋巴結腫大
常見原因多是乳房、上肢、肩背部出現炎癥,或乳腺癌的淋巴結轉移。
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時間,盡量避免熬夜,熬夜對身體的傷害是非常大的。並且不能讓身體過度勞累,保證充足的睡眠,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掉煙酒。健康的身體處於弱堿性狀態,香煙和酒屬於酸性物質,如果不節制吸煙喝酒的話會讓身體變成酸性體質,容易引起癌細胞的增殖和擴散。
另外,壹些乳腺癌患者進行乳房重建使用的矽膠乳房假體,也可引起鎖骨上和腋窩淋巴結腫大;區域淋巴結有炎癥,係矽膠微粒異物引起的反應。
壓垮巴先生的最後壹把稻草是治療後無效。巴先生確診為淋巴結核時,病情已經到了中後期,腫大變紅變軟似要破潰,隨後醫院開始給予巴先生常規的抗結核治療,異煙肼、利福平等口服治療,但治療了1個月,治療的巴先生的膿腫都破潰了,沒有顯著效果。巴先生走投無路了。
淋巴癌患者的淋巴結都會出現腫脹,而且患者淋巴會出現轉移,不像正常人的淋巴結隻存在於脖頸處,淋巴癌患者的淋巴可能還會和周圍組織出現黏連,但是在癌症初期可能疼痛感不強,很難引起別人們的註意,
乳腺外形改變
醫生
出診時間:周二上午嶺南名醫門診8樓、周三下午門診大樓4樓腫瘤科門診
質地堅硬的頸部淋巴結,尤見是在老年患者和吸煙者中,提示頭頸部轉移癌,例如口嚥癌、鼻嚥癌、喉癌、甲狀腺癌、食管癌。
怎麽預防淋巴癌呢?
帶包時,不要使用肩帶。
壹、診斷步驟和全身其他部位的腫塊的診斷步驟壹樣,問診、視診、觸診、聽診都是必須的。在問診中應特別註意病史的長短,Skandalakis提出的“7”的規律,對頸部腫塊的初步鑒別有壹定的參考價值:即發病時間在7天以內的多為炎癥,發病在7周~7個月的多為腫瘤,發病在7年以上的多為先天性畸形 視診要著重觀察腫塊的部位、形態、大小、表面皮膚色澤、有無搏動等現象。觸診是頸部腫塊的重要檢查方法,牠可初步探知腫塊的位置及其與周圍組織的關係,並且還可探查腫塊的硬度、光滑度、活動度、有無波動感,以及腫塊的大小、形態、有無壓痛、搏動、震顫等情況。聽診壹般不屬常規檢查,但對壹些特殊腫瘤如蔓狀血管瘤、頸動脈體瘤和頸動脈瘤以及甲亢等有壹定幫助。 全身檢查在鑒別其他部位原發竈在頸部的轉移性腫塊是十分必須的。如發現在鎖骨上淋巴結腫大,應想到消化道或呼吸道腫瘤轉移的可能。某些輔助檢查有時可成為頸部腫塊最後確診的重要依據,如X線、造影、B超、穿刺、脫落細胞檢查、活組織檢查、同位素、超聲波檢查等,必要時可選擇CT、磁共振檢查,以提供確診的可靠依據。
二、頸部腫塊80%的規律(仿Skandalakis)頸部腫塊甲狀腺腫塊占±20%;非甲狀腺腫塊占±80%炎性腫塊、先天性畸形及其他占±20%,腫瘤性腫塊占±80%,良性腫瘤占20%;惡性腫瘤占80%原發性占±20%;轉移性占80%,來源於鎖骨下占±20%(左側稱 Virchow淋巴結 )來源於鎖骨上占±80% ;國內所報道的百分率與上述結果有所差距,但大體相近,基本符合這壹規律 。壹些特殊試驗如伸舌試驗、透光試驗、吞嚥試驗、腫塊加壓回縮及體位試驗、穿刺液觀察等,在壹些特殊腫塊的診斷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如位於頸中線舌骨上下的甲狀舌管囊腫,在伸舌時,腫塊有內縮現象;甲狀腺來源的腫塊,由於其包膜和氣管前筋膜的來源壹致,故在作吞嚥動作時,腫塊可隨喉頭上下活動;囊性水瘤由於其內容物為透明的淋巴液,故透光試驗陽性;腫塊加壓回縮及體位試驗多用於鑒別海棉狀血管瘤;穿刺檢查用於鑒別囊性腫瘤,如血管瘤可通暢地吸得易凝血液,有時肉瘤亦可吸出血液;囊性水瘤的穿刺液為清徹透明,淡黃色的淋巴液;神經鞘瘤可吸出陳舊性血水,不凝固為特點;腮裂囊腫可吸出混濁“膿性”液體,但鏡檢無膿細胞,充滿膽固醇結晶;寒性膿腫可吸出黃綠色稀薄的膿液。三、頸部各分區常見腫塊及其診斷要點 頸部上界為下頜骨下緣、乳突、上項線及枕外隆突的連線,下界為胸骨頸靜脈切跡、胸鎖關節、鎖骨、肩峰和第七頸椎的連線。整個頸部可分為三部分:即頸前區(包括頦下區、頜下區和頸前正中區),頸側區(包括頸動脈三角區、胸鎖乳突肌區和頸後三角區)、頸後區。(壹)頜下三角區1、涎石病及慢性頜下腺炎(1)臨床上二者多並存或互呈因果關係,以中年男性多見,表現為頜下腺腫大,質地變硬,並且多為單側受累。(2)症狀:涎石病最早出現的症狀為阻塞症狀,在進食時,尤其以進酸性食物時腺體腫大、脹痛,稱之為涎絞痛。慢性頜下腺炎早期頜下區不適或輕微疼痛,口腔內常感有鹹味,待頜下腺導管阻塞時,亦可發生涎絞痛。(3)檢查:腫大之腺體可有壓痛,頜下腺導管口常有紅腫,擠壓腺體有時可有膿性或粘稠性分泌物自導管口溢出,口底捫診可觸及呈條索狀的導管,或可捫及導管內的結石。(4)X線檢查或造影:陽性結石X線咬合片可顯影,陰性結石在碘油造影時可見導管充盈缺損或造影劑不連續。慢性頜下腺炎時碘油造影常表現為導管外形不整齊,擴張或狹窄,分支導管擴張,形成所謂雪花狀或葡萄狀的影像。2、慢性淋巴結炎(1)臨床上表現為頜下區無痛性腫塊,有時大、時小、反復腫大的發作病史,無腺體導管阻塞症狀。(2)腫塊位置表淺,數日可能有多個,呈串珠狀,可活動,腺體導管口粘膜正常。(3)結核性淋巴結炎還可以有:a:血沈加快;b:OT試驗陽性;c:可有低熱、盜汗;d:試驗性抗結核治療有效。3、頜下腺囊腫和舌下腺囊腫頜下腺囊腫較舌下腺囊腫少見,而壹些舌下腺囊腫的腫脹卻可以表現在口外頜下區,應當加以註意,其鑒別點如下:(1)仔細觀察口底有無腫脹,用手指輕壓頜下區腫塊,如口底出現有波動感的囊腫,即可確定為舌下腺囊腫。(2)二者穿刺液澱粉酶試驗均為陽性,但以舌下腺囊腫的液體較為粘稠。(3)有時如無法在術前確定囊腫來源,可於手術中觀察囊腫與二腺體內的關係,最後確診。 4、頜下淋巴管瘤淋巴管瘤按其組織結構和臨床特性可分為毛細管型、海綿型和囊腫型三種,發生於頜下區多為海綿型淋巴管瘤。(1)位置靠近頜下三角後緣,患處明顯肥大畸形,多為無痛性腫脹。(2)早期質地柔軟,壓迫可有部分回縮,但體位試驗陰性。晚期腫塊可變硬。(3)穿刺有時可抽出清亮透明的淋巴液,不含膽固醇結晶,澱粉酶試驗陰性,以此與腮裂囊腫、頜下腺囊腫鑒別。5、腮裂囊腫(1)多見於青壯年,腫塊生長緩慢,質地柔軟,有波動感,但無搏動。(2)病人多無自覺症狀,如發生上呼吸道感染時,腫塊可驟然增大,並可有疼痛,且向腮腺區放射。(3)穿刺液多為黃綠色或棕色清亮液體,多數含膽固醇結晶,繼發感染後穿刺液則呈膿性。(4)囊腫破潰後可引起長期不愈,形成腮裂瘺。 6、頜下腺腫瘤(1)發病年齡在50歲上下,惡性者年齡更大壹些。症狀多為無痛性,腫塊呈進行性增大。病程自數月至20年以上不等,但惡性者很少有超過2年以上的,低度惡性的粘液表皮樣癌或惡性混合瘤病程可稍長壹些。(2)惡性腫瘤多於良性腫瘤(55∶45),良性腫瘤中95%為多形性腺瘤,惡性腫瘤中35%為腺樣囊性癌,其次為惡性混合瘤,粘液表皮樣癌各占20%左右,其余25%為表皮樣癌、腺癌、未分化癌和腺泡細胞癌等。(3)頜下腺惡性腫瘤除病程較短,晚期可有疼痛外,其臨床表現與良性腫瘤相似,臨床上診斷有壹定困難,以吸取活檢鑒別腫瘤良惡性的準確率僅達70%左右,確診多靠冰凍切片。(二)頸動脈三角區1、神經鞘瘤(1)臨床上以中年人多見,表現為圓形或卵圓形,初起時質地堅韌,長大後容易粘液變,質地變軟。(2)觸診時腫塊可沿神經軸左右移動,但不能上下移動,較大的腫瘤可有囊腫樣感覺。本區的神經鞘瘤多來自迷走神經,如來自感覺神經可有壓痛和放射痛。(3)穿刺可抽出陳舊性血性液體,不凝固。 2、頸動脈體瘤(1)較少見。在頸動脈分叉處出現無痛單個腫塊,生長緩慢,常有數年病史。(2)檢查見腫塊位置較深,質地較硬,可左右移動但不能上下移動。在腫塊上可捫及傳導性搏動。聽診時可聞及雜音,壓迫頸總動脈腫塊不縮小,部分病例腫塊可向嚥部突出。(3)頸動脈造影可見頸內、外動脈分叉部角度增大,角的頂端由銳角變為鈍角。(4)B超、CT檢查在確診時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CT 檢查,可清楚顯示腫瘤與頸動脈的位置關係。 (5)可雙側同時患病。3、頸動脈瘤(1)極為罕見。可見於頸總動脈分叉處或頸內、頸外動脈幹。(2)腫塊不能被拉動,有明顯搏動感及雜音,壓迫其近心端動脈,腫塊可縮小。(3)頸動脈造影可見患部呈囊性擴大。B超顯示與頸動脈相連的囊性影像,CT檢查更有助於確診。 (三)頸前正中區1、甲狀舌管囊腫(1)本病屬先天性疾病,故多見於1~10歲兒童,囊腫多在頸正中線舌骨上下部,尤以舌骨上區為多,壹般無自覺症狀。(2)腫塊質軟,界清,和表面皮膚無粘連,但可隨吞嚥活動,伸舌試驗陽性。(3)穿刺液為黃色,透明微混濁或粘稠。易繼發感染,感染後內容物即為膿性液體。2、皮樣、表皮樣囊腫(1)好發於兒童或青年,尤以頦下區多見。腫塊生長緩慢,無自覺症狀。(2)腫塊質地中等,界清,和表面皮膚無粘連,觸診呈典型的堅韌而有彈性的所謂麵團樣感覺。(3)穿刺可抽得乳白色豆渣樣物質。(4)二者臨床上難以鑒別,最後確診靠病理切片;囊腔內有皮脂腺汗腺等皮膚附件者,為皮樣囊腫;囊腔中如衹有上皮細胞而無皮膚附件者,則為表皮樣囊腫。 3、甲狀腺機能亢進(1)甲狀腺對稱性、彌漫性腫大,腺體上有極明顯震顫,聽診有雜音。(2)眼球突出。(3)由於基礎代謝率增加所引起的症狀:如易於出汗,食欲增加,體重下降,易於疲勞,心率加快,脈壓增大等。(4)T 3 、T 4 明顯升高,具有確診意義。4、慢性甲狀腺炎(1)甲狀腺彌漫性腫大,表面有細顆粒感,亦可有硬結感。(2)可出現甲亢症狀,但化驗結果正常,基礎代謝率正常或降低。後期可出現疲勞、怕冷、皮膚乾燥等機能減退症狀。 5、甲狀腺腺瘤(1)患者多為無意中發現頸前中、下部無痛性腫塊,生長緩慢。(2)腫塊邊界清,與周圍組織無粘連,可隨吞嚥上、下移動。(3)同位素掃描示腫塊區為典型的熱結節,具有診斷意義。(4)B超、CT、ECT掃描對甲狀腺腺瘤的診斷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6、甲狀腺惡性腫瘤甲狀腺惡性腫瘤發病率較低,常見的多為乳頭狀癌,與良性腫瘤相似,惡性程度較低,病史較長;其他如濾泡狀腺癌,多發於中老年,易侵犯血管,導致血行播散,腫瘤遠處轉移;髓樣癌多有傢族史,常並發嗜酸細胞瘤,甲狀旁腺瘤等內分泌腫瘤;未分化癌惡性程度很高,進展迅速,常有明顯疼痛,吞嚥困難,呼吸困難,聲音嘶啞等,腫塊堅實而固定,常於確診後壹年內死亡 ;另外還可有惡性淋巴瘤、肉瘤等,因臨床較罕見,不壹壹敘述。 (四)頸側區1、囊性腫塊(1)腮裂囊腫:頸側區亦為好發部位,(前述);(2)囊性水瘤:①臨床上以兒童多見,尤其以2歲以內男性幼兒好發,本病90%在頸側部,生長緩慢,無自覺症狀。②觸診有波動感,但體位試驗陰性,透光試驗陽性。③穿刺可吸得清亮的淋巴液。(3)海綿狀血管瘤:①本病屬先天性疾患,臨床上如位置表淺,可使表面皮膚呈蘭色或紫色,如位置深則皮膚顏色正常。②觸診腫塊邊緣不清,既有壓迫性,又有回復性的特點,仔細捫診有時在腫塊內可觸及綠豆大小的靜脈石,體位移動試驗陽性。③穿刺可吸得可凝固的血液。(五)實質性腫塊1、轉移癌頸部出現實質性、位置較固定的腫塊,按照80%規律,應高度懷疑轉移癌的可能,及時準確地尋找原發竈,對早期治療,提高病員生存率十分重要。①按80%規律首先在鎖骨以上區域尋找原發竈。②按淋巴引流的區域尋找原發竈,③穿刺抽吸或手術活檢,根據病理、腫瘤細胞類型,結合轉移竈部位,尋找原發竈,④在原發竈隱匿的頸部轉移癌,應進行係統有重點的全身檢查,B超、CT、核磁共振都可有選擇的應用。 2、頸部淋巴結核和慢性淋巴結炎:須除外其他疾病。尤其是轉移癌後,方可下此診斷,並要定期檢查,以免誤診。3、惡性淋巴瘤①以青壯年多見,主要表現為多發性淋巴結腫大,逐漸互相融合成團,不移動。②全身症狀明顯,如局部疼痛、頭痛、嚥吞困難、咀嚼困難、鼻塞、氣短等,很快出現發熱、消瘦、貧血、盜汗等症狀。③確診主要靠活組織檢查。血沈、血清堿性磷酸酶檢查,骨髓穿刺有壹定的輔助診斷價值。(六)頸後區1、脂肪瘤(1)臨床上多表現為無痛性,生長緩慢的圓形腫塊。(2)觸診表現呈分葉狀,質軟、基底大、活動度小、界限不清、有假波動感。(3)穿刺偶爾可吸得淡黃色油脂樣物質。 2、纖維瘤(1)亦為無痛性、生長緩慢的圓形腫塊。(2)觸診表面光滑、質地較硬、活動度大、界清,和周圍組織無粘連。以上僅敘述了頸部各分區常見腫塊的鑒別診斷要點,尚有許多較罕見的頸部腫塊有待於進壹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