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這種檢查,可以了解腫瘤的恢復情況,是否存在癌症惡化,還能檢測出癌細胞的活躍度,然後再通過這些相關的資料選擇手術、放療或化療等等方式處理。綜合來說,對於癌症的治療有很大的幫助。
PET-CT能夠對腫瘤進行有效的診斷和性質鑒別,在短時間內就能確定腫瘤的位置和嚴重程度,然後再進行分期確診,確定病情的嚴重程度。醫生再利用這些有效的信息,找到腫瘤原發和轉移竈,確定用藥的方案。
PET-CT可以判斷出早期的腫瘤位置以及腫瘤細胞的活躍性,腫瘤的性質判斷疼痛等等,能夠在腫瘤尚未惡化的時候,發現微小病竈。
解讀
“PET-CT不是用來做體檢的!”早在2011年,解放軍306醫院腫瘤外科主任醫師藺宏偉就曾在微博公開批評,PET-CT被體檢機構大肆濫用。
田艷濤認為,癌症最好的治療在於預防,早期篩查又是腫瘤預防的重要壹環。大多數惡性腫瘤可以早期診斷,並且此時治療效果令人滿意,所以癌症早篩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係我們(郵箱:)
通過PET-CT檢查能及時發現惡性腫瘤、心臟和大腦疾病,從而有效治療疾病或預防疾病。
CT分為平掃和增強,分辨率高,特別是對判斷血管豐富的腫瘤有優勢,不過屬於局部篩查,無法做到全方位的篩查。PET-CT是把兩者的優點相結合,檢查費用較高。
任何檢查手段都不是萬能的
據悉,壹旦患者初診時疾病已發展至中晚期,那就意味著很多患者失去了手術根治的機會,這些患者往往隻能通過內分泌治療來控制疾病的進展。這位專家告訴記者,“能夠接受根治性手術治療的患者僅僅占到初診患者的三分之壹。”葉定偉教授介紹,接受傳統內分泌治療的患者,幾乎都在1到2年後變為耐藥性前列腺癌,病情迅速惡化。
1.牠也有“盲區”,對某些小腸癌、肝癌、腎癌不敏感。
2.被檢查者會受到輻射。檢查後幾天內不要接近小孩,近期也不要有懷孕的打算。
3.價格貴,不納入醫保。而且牠不是癌症的確診指標之壹,其他檢查仍要做。
還有壹位網友曉瑩提醒,這個檢測輻射太大,“當時不懂,專門找的專家花了9800元給傢人做的。醫生交代做完後要遠離傢里的小孩三天,後來做手術時還要重新做穿刺活檢。”
PET-CT是什麽?
超聲是通過向人體發射超聲波,並利用人體各種組織聲學上的特性差異,對超聲波產生反射、折射、散射、衰減等信號,然後通過接收器接收這些信號來達到顯示各種組織形態的檢查方法。CT則是利用精確的放射線束,在探測器的作用下對人體的某壹部位進行壹定層厚的斷層掃描,最後轉變為數字化的圖像。而核磁是將人體置於強磁場內通過脈沖激發人體中的氫原子,產生磁共振現象而獲得電磁信號,最後經計算機處理構成圖像。PET-CT是將PET與CT相結合,PET可獲取病竈的功能代謝情況,CT則可準確描述病竈的形態、大小和位置等解剖學特徵,因此PET-CT在癌症篩查方麵也是最具優勢的。
參考文獻:
發現
PET-CT能鑒別心肌能不能存活,是否需手術處理。壹般心梗血運重建治療前必須做此檢查,因為PET-CT也被譽為評估心肌活力的金標準,為放療提供依據,同時也用於診斷早期冠心病。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體檢中心主任醫師廖振爾曾接受采訪表示,不要認為做壹個全身的PET-CT檢查就認為其他不用理會。確切來講PET-CT並不是用來篩查的,牠主要是用來判斷身體是否存在壹些疾病,如果身體有存在癌症通過這項檢查可以知道其他部位有沒有擴散,或者癌細胞有沒有轉移到其他地方。由於這項檢查帶有壹定的射線,所以將牠作為篩查對於健康人來講是有壹定影響的。
PET-CT能反映腫瘤結構形態和代謝,對癌症檢查有很高的準確性,準確率能達到90%以上。PET-CT能發現直徑5毫米的腫瘤,檢查出全身約90%的腫瘤疾病,安全無創傷。
通過壹次顯像技術,了解全身的健康狀況,利用全身檢測可明顯觀測出人體是否存在腫瘤及心、腦疾病,從而達到預防的效果。
當身體出現癌細胞細胞的分裂速度會比正常的細胞分裂速度要快,而且在營養成分上的需求就會更高,壹般是正常細胞的8倍。PET-CT檢查主要是向身體內註射含有放射性的脫氧葡萄糖,讓服這種葡萄糖流向身體各個部位,再通過相應檢查部位來對對這些葡萄糖所產生的射線進行攝影,通過所檢測出來的圖像來判斷是否存在癌症。不過雖說PET-CT的準確率比較高,但牠並不適合用於所有人,所以如果是以下這些人群,就不能夠用這項檢查來做癌症篩查。
既往對於中晚期患者的疾病分期主要依賴於傳統影像學檢查,但受限於精度不足,往往會遺漏小的轉移病竈,造成“未轉移”假象,貽誤治療。葉定偉教授聯合核醫學科主任宋少莉教授共同研究發現,在傳統影像檢查中被認為“未轉移”的患者中,73%的患者實際已經出現了淋巴結或遠處轉移。
PET-CT顧名思義是PET和CT的結合體,PET通過正電子放射性核素,對人體組織和器官功能探查和分析,成像比較清晰,利於判斷病情,相對來說迅速又準確,無論是安全性、敏感性,還是顯像範圍比較好,用於判斷和分析腫瘤類、心腦血管疾病類以及神經中樞係統;CT應用廣泛,對特定部位做斷層篩查,成像清晰。
文/本報記者 宋霞 統籌/白龍
但他強調,PET-CT作為壹種費用昂貴的檢查,並不適用於普查,目前主要適用於癌症確診病人排除是否存在遠處轉移病竈,以及惡性腫瘤高危人群的腫瘤篩查。
“PET-CT不是用來做體檢的!”早在2011年,解放軍306醫院腫瘤外科主任醫師藺宏偉就曾在微博公開批評,PET-CT被體檢機構大肆濫用。
研究人員還改變了過去“衹要轉移就無法手術治療”的常規認識,發現在早期去勢抵抗階段(內分泌治療失效),約51%的患者可以進行相關手術或放療。新研究已經讓患者獲益。王大伯經過精準影像檢查,被發現兩處早期轉移病竈,葉定偉教授在全身治療的基礎上,為他制定了:局部機器人手術治療外加轉移竈精準放療的綜合治療方式,最終病竈在治療後達到完全緩解。
PET-CT費用高昂,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這個財力,從多位做過此檢測的網友反饋來看,壹次的價格普遍在6500元至1萬左右。現在很多醫院也配備了這種設備,雖然有些地方還納入了醫保,可更多的是自費。很多兒女為了父母的健康願意壹擲千金,有壹定經濟基礎的也會選擇“壹步到位”給自己買個安心。“做常規的檢測壹圈下來,查不出結果,豈不更浪費錢。有條件的直接來貴的,不然耽誤病情。”小雨表示。
哪些患者需要做PET-CT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