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傢談談癌症患者能吃螃蟹嗎?,以及癌症患者可以吃韭菜嗎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林先生是壹名結腸癌患者,因發現得比較晚,所以術後還需要輔助化療,以此鞏固療效,但剛進行了2個周期,林先生就因體重大幅度下降、無法耐受而不得不暫時停止化療。
經醫生詢問得知,原來得知林先生患癌後,有朋友就提醒他,癌症患者有嚴格“忌口”,尤其是發物不能吃,還特別貼心的給林先生列了很長壹串所謂“發物”的名單。此後,原本就比較挑食的林先生能吃的、想吃的東西就更少了,體重也因此下降了20幾斤。
醫生對此簡直是恨鐵不成鋼,但還是耐心的給林先生做了解釋,所謂的癌症患者不能吃“發物”,其實並沒有科學的依據,患者若盲目忌口,尤其是林先生這種消化道癌症術後患者,消化吸收能力本來就差,這樣做隻會導致營養不良,影響後續治療。
壹、大傢口中的“發物”到底指什麽?雖然經常提起發物,但是牠具體是什麽,很多人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其實,牠最早是來源於傳統醫學和民間的習俗而總結出來的“忌口”,人們常將雞、魚、蝦、羊肉、海鮮等食物稱為發物。
而有時候之所以會囑咐患者盡量避免食用發物,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壹是動物性食物當中可能含糖皮質激素等激素,過量食用,可導致感染擴散、潰瘍出血等後果;
二是部分食物,如魚、蝦、螃蟹等當中含異性蛋白,可能會成為過敏源,食用後可誘發蕁麻疹、濕疹等皮膚病;
三是部分食物,如蔥、蒜等,刺激性比較強,過量食用可導致炎癥擴散,影響傷口恢復。
那麽,癌症患者不能吃發物,有科學依據嗎?
如果妳仔細留意壹下,妳會發現這些所謂的發物,大多都是壹些營養比較豐富的食物。而對於癌症患者來說,本來癌細胞就會大量消耗人體營養,需要補充更多的營養,如果此時再放棄食用這些營養的食物,患者會因缺乏足夠的營養作為抗病基礎,而影響到抗癌的效果。
而且,從現代科學的角度分析,經過對“發物”進行檢測分析後,並沒有找出牠與其牠食物的成分有何不同;再加上目前也沒有確切的證據,可以表明哪種食物與癌症病情惡化有確定的關聯,所以,對於“癌症患者不能吃發物”的說法並沒有科學依據可以支持,大傢不要輕信。
二、吃肉會助長癌細胞,吃素會更好?而對於抗癌過程中的壹些忌口,肉也不幸“中槍”,不少人認為吃肉會“助長癌細胞,所以要多吃素”,而究其原因是因為有人覺得魚肉、雞肉、羊肉等是“發物”,會加快腫瘤生長,不利於抗癌。
對此,中山六院胃外科練磊醫生表示,肉類食物是人體獲取優良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之壹,很多時候比植物蛋白質更加全麵、均衡,對提昇患者的免疫力有很大幫助;而人體如果缺乏蛋白質,組織細胞修復的必須成分也會產出不足,反而會影響傷口恢復,同時導致免疫力持續下降,增加感染機會,影響疾病恢復。
所以,癌症患者是可以吃肉的,光吃素反而不好。當然,不是讓妳大口吃肉,最重要的是要註意葷素搭配,除了肉類外,還要多吃各種蔬菜水果,更要補充全穀、豆類、蛋、奶,衹有做到飲食均衡,才能幫助癌症患者盡快恢復機體健康。
三、康復期不知道怎麽吃?腫瘤專家推薦菜單來了對於康復期的癌症患者來說,到底應該怎麽吃好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綜合科副主任醫師叢明華給出了詳細的建議。
首先,這階段的癌症患者,因治療對身體產生了大量消耗,所以主要還是以恢復營養狀況、恢復體質為主,所以建議多吃壹些高能量、高蛋白飲食,具體如下:
高能量
1、碳水化合物,如米飯、饅頭。
2、油脂:肉類以及蔬菜類食物當中含的油脂,以及食用油。
3、純蛋白質:保護肉裏面的蛋白質。
高蛋白
蛋白質是維持人體生理功能的要素之壹,少了牠,人體就無法正常運轉,而癌症,包括癌症治療,可大量分解蛋白質,所以癌症患者需及時補充蛋白質。像肉類(以魚肉、雞鴨肉為最優選擇,因為更好消化和吸收)、蛋類、乳制品、豆制品、堅果等食物當中都含大量蛋白質,大傢可以搭配食用。
而飲食如果細緻到壹日三餐的話,多推薦軟食,也就是易消化的食物,具體如下:
早餐:壹個雞蛋羹或水煮蛋,壹杯牛奶,加壹個小包子,如果不夠可再來壹碗五穀雜糧粥。到午飯期間還可以吃半個水果。
午餐:壹碗豐盛的麵,要有菜、有肉末,再吃二兩嫩滑的魚肉。
晚餐:壹碗豐盛的肉末粥,配點青菜,飯後再來壹杯奶。
註意,叢明華醫生提醒應盡量避免食用油炸、煙熏燒烤、辛辣刺激、油膩生硬等食物,對病情恢復不利。
總結:癌症患者因疾病以及治療帶來的消耗,所以在飲食方麵要比常人更加細緻,而因為每個人的病情都不壹樣,所以如果對營養方麵有任何疑問,都可以咨詢主治醫師,相信對方會給出最正確的指導。
參考資料:
[1]《癌症患者要不要“忌口”?“發物”壹說在不在理?》.大眾健康雜誌 .2021-04-19
[2]《“世上本無發物” 癌症患者無需對發物避之不及 》.人民網.2018-08-15
[3]《癌症患者需要忌口嗎?—癌症患者飲食六大誤區》.中山六院胃外科. 2015-05-31
[4]《【專家訪談】叢明華醫生:癌症患者康復期吃什麽恢復的好》.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2017-11-03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腫瘤患者要忌口嗎?
飲食上有哪些禁忌?
腫瘤患者手術後該靜養還是該運動?
4月15日-21日
是第29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
網上關於腫瘤的各種謠言和誤區層出不窮
其中和飲食、運動相關的最多
今天壹壹解答
【吃】腫瘤患者飲食上有哪些禁忌?
1、能吃發物嗎?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牛奶、雞蛋、雞肉、豬肉、牛肉、羊肉、狗肉、蝦、蟹等食物都是發物,腫瘤患者都不能吃,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什麽樣的食物會被定性“發物”,不是食物決定的,是不同患者的不同疾病所決定的。對於腫瘤患者來說,上述食物大多是動物肉類,其中富含了大量的優質蛋白,對改善腫瘤患者的營養狀況有好處,所以千萬不能“壹刀切”。
2、少吃或不吃能“餓”死腫瘤細胞嗎?
有傳言說:如果少吃或不吃,就可以“餓”死腫瘤細胞,這種說法非常不科學。
大部分腫瘤患者都存在營養不良的問題,如果絕食,不僅可能加速腫瘤進展,還會導致患者無法耐受後續的腫瘤專科治療。
3、有什麽忌口的嗎?
腫瘤患者有忌口食物,包括以下幾類:
西柚類水果:服用靶向藥時忌口。西柚類水果體內存在呋喃香豆素,這種物質會影響肝臟對靶向藥物的代謝,使其不能被及時排出體外。藥物長時間遺留在人體血液係統中,極易引起嚴重副作用。
蜂王漿、蜂皇漿、燕窩、雪蛤、紫河車(胎盤):乳腺癌忌口。這些食物里含有性激素,而性激素與乳腺癌的發生發展關係密切,因此乳腺癌患者在日常的飲食中要註意避免減少食用。
含有致癌物的食物:所有患者忌口。比如酒精、香煙、加工肉、檳榔、黴變的食物等。
4、治療期間需不需要吃保健品?
生活中常見的保健品主要包括維生素、礦物質、植物提取物、益生菌等,但沒有任何壹種保健品可以獨立治療癌症或者預防癌症的發生和復發,因此不要把保健品當作救命的“神藥”。
保障營養全麵且均衡的膳食才是治療的關鍵,保健品隻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切不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5、可以多喝湯、少吃肉嗎?
答案是不能。食物的營養成分中衹有壹小部分會溶解到湯里,並且還會受到鹽濃度和熬湯時間的影響,而湯里的主要成分是脂肪、嘌呤、維生素和無機鹽。
對於腫瘤患者來說,如果隻想靠喝湯來補充營養,卻丟棄其中的肉類的話,很可能導致蛋白質和能量的缺乏,進而引發或加重營養不良。
當然,對於因疾病限制而隻能進流質飲食的患者,根據情況是可以適量喝湯的。
6、能吃水果嗎?
答案是能吃。雖然有研究顯示水果中的果糖可以代替葡萄糖成為腫瘤細胞的新能源,但其實腫瘤細胞的增殖不僅會消耗糖,還會消耗大量其他的營養物質,比如氨基酸、脂肪、微量營養素等。
而水果中果糖含量相對較低,並且含有大量的維生素、膳食纖維和其他營養素,是不可替代的食物,所以,2017年國傢衛健委發布的《惡性腫瘤患者膳食指導》中推薦腫瘤患者每天食用200~300克的水果。
但要註意的是,吃水果要吃天然的。精加工的果汁和軟飲料中果糖含量非常高,而且其他營養素含量較低,腫瘤患者應慎重食用。
7、能吃紅肉嗎?
紅肉壹般指豬、牛、羊等畜類的肉,其特點是肌肉纖維粗硬、脂肪含量較高,尤其是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腫瘤患者通常存在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需要足夠的熱量、蛋白質和多種微量元素,均衡攝取各種飲食,才有助於增強抵抗力。
因此,患者可以吃適量的紅肉,但需要註意的是,腫瘤患者應盡量吃新鮮的肉,少吃或不吃煙熏肉、臘肉等加工肉制品。
8、可以吃辣嗎?
可以適當食用。辛辣的食物包括蔥姜蒜、韭菜、辣椒、花椒、胡椒、桂皮、八角、小茴香、姜黃等。
腫瘤患者由於經歷了放化療,時常會出現口腔炎、口幹、嚥痛、吞嚥困難、皮膚幹痛等副作用,在飲食方麵宜清淡富營養,但也不必過分忌口。
當患者營養不良、食欲下降時,如果患者胃腸道黏膜沒有損傷,適當的辛辣食物可以刺激患者食欲,增加食物的攝入及營養素的攝入。
【動】腫瘤患者該靜養還是該運動?
1、運動消耗體能,會降低免疫力嗎?
不會,衹要控制好運動強度和時間,運動不但不會消耗體能,而且有利於體能的恢復,同時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功能。
2、如何掌握運動量?
運動的強度以休息後疲勞可緩解為度,運動應該根據身體的情況循序漸進,逐漸增加運動量與時間,靈活調整。
總的來說,腫瘤患者以和緩的運動為主。在腫瘤康復或者治療過程中,大傢應該根據自己每天的體力狀態適度運動,量力而行,做到身體微微出汗,消耗掉六、七成左右的體力就可以了。因此,無需硬性規定壹個具體的量,更不要讓體力透支,甚至運動到精疲力竭。
在感到非常疲勞或疲倦的時候,應及時休息,不要做超出自己體力耐受之外的運動。適當地保存體力才能更好地進行後續的抗癌治療。
3、應該選擇哪些運動方式?
運動的方式有很多,不局限於跑步、做器械,慢走、太極拳等都可以,甚至有時與傢人去買菜,或做壹些力所能及的傢務勞動,同樣也能夠達到目的。
關鍵在於,和傢人在壹起,通過適度的運動達到身心的愉悅。從這個方麵來說,不僅有助於腫瘤的康復,也能更好地回歸的家庭和社會。
4、運動要采取哪種頻率和強度?
運動對腫瘤的康復有壹定效果,但也並非壹日之功,衹有長期堅持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因各人情況不同,可咨詢醫生後具體選擇。總體來說:
運動頻率:每次連續運動20~30分鐘,體力不佳者中間可休息3~5分鐘;每周3~5次;
運動方式:有氧運動為主,輔助以耐力及力量訓練;
運動強度:低強度和中強度為宜;
推薦運動:快走、慢跑、瑜伽、太極拳、健美操、遊泳等。
5、術後虛弱,是不是應該靜養不運動?
不是這樣的,術後適當運動可以降低血栓的發生風險(術後久臥不動,容易發生血栓);可以促進胃腸功能,改善食欲;積極進行功能鍛煉,可將手術造成的損傷降到最小;有利於排痰;適量運動可改善睡眠,恢復體力等。
6、放化療期間身體虛弱,不能運動?
即使在放化療期間,適當的運動仍具有重要的意義。運動可以改善胃腸蠕動緩慢,緩解消化道症狀;進行適量的戶外運動,不僅不會增加感染的風險,還有助於增強身體抵抗能力;運動可提高化療的完成率;運動還可以轉移患者的註意力,調節情緒,緩解軀體不適。
7、腫瘤患者運動時環境有什麽要求?
壹是選擇平坦開闊、有新鮮流通空氣及安全設施的場所,例如公園、健身房等,註意避免如下雨、路麵不平整等危險因素,防止跌倒的發生。
二是若有免疫力下降的情況,盡量避免在人群密集場所鍛煉,外出時請戴好口罩,做好自身防護,避免交叉感染。
8、出現哪些情況需要立即停止運動?
出現任何不適,都應停止鍛煉,並及時就醫,比如體溫異常升高、皮下瘀斑等出血傾向、白細胞低於正常值、病情復發等。
來源:健康時報
編輯:歐桂歡
責編:熊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