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惡性腫瘤的確診方法(惡性腫瘤是癌症嗎壹般能活多久)

2023-06-17 18:25:36
腫瘤網 > 腫瘤治療方法 > 骨惡性腫瘤的確診方法(惡性腫瘤是癌症嗎壹般能活多久)

壹到晚上就喊痛,居然是癌症信號?

球球今年7歲,近期在夜間經常嚷嚷著膝蓋疼痛,傢長對此並沒有當回事,隻當是孩子在長個引起的“生長痛”。某日球球媽媽在給他洗澡的時候,發現孩子的膝蓋上長了個大包,她急忙帶著孩子去醫院進行檢查。

所以,建議大傢壹經診斷,還是盡早進行手術切除,因為骨軟骨瘤本身是長在長骨的兩端關節的周圍,表面的軟組織覆蓋都比較表淺,手術切除是非常簡單的壹個小手術,不會造成其他的附帶損傷。

【例114】2013N89A 最常見的原發性惡性骨腫瘤是

X線片顯示骶骨中心位溶骨性破壞,溶骨區內殘存模糊骨陰影。腫瘤膨脹變大,有軟組織腫塊陰影。手術切除腫瘤是主要治療方法,不保留骶神經,患者可獲痊愈。復發率為20%~30%。低度惡性、肺轉移率低於10%,偶見淋巴結轉移。

【延伸】結直腸癌僅有肝轉移者,根治性切除術後,有長期存活甚至治愈的可能性;因此結直腸癌僅有肝轉移可以同時行手術切除原發竈和肝轉移竈。

脊索瘤(chordoma)較少見,占所有惡性骨腫瘤的4%。40~60歲多發。好發於骶骨、蝶骨和上頸椎。骶骨最多。腫瘤生長緩慢,疼痛、腫塊為主要症狀。骶骨受累常有慢性腰腿疼,大小便機械梗阻和肛門指診觸及腫物。蝶骨與頸椎受累則有疼痛和神經壓迫症狀。

繼發於骨軟骨瘤、內生軟骨瘤的軟骨肉瘤。單發骨軟骨瘤惡變率為2%,骨軟骨瘤病為5%~25%,Ollier病和Maffucci綜合徵25%~30%。好發於骨盆、肩胛骨。患者病情突然變化,疼痛出現,腫塊變大。X線片骨軟骨瘤有不規則鈣化,軟骨帽增厚。軟骨瘤出現骨破壞,向軟組織侵犯。骨軟骨瘤惡變預後好,軟骨瘤惡變預後同傳統軟骨肉瘤。

傳統性骨肉瘤最常見,發病率為4~5人/100萬人,最好發於10~20歲,約60%的患者<25歲,30%>40歲,男∶女3∶2(<20歲)。好發於長骨幹骺端和骨端,尤以股骨下端、脛骨上端、肱骨上端與腓骨上端為最多。病史幾周或幾個月,疼痛明顯逐漸加重。局部腫脹,晚期腫脹明顯,血運豐富、皮溫增高發紅、水腫、靜脈曲張,區域淋巴結反應性腫大,血中堿性磷酸酶可以增高。

X線片顯示中心型為長骨幹骺端偏幹,廣泛溶骨,邊界不清,皮質變厚,輕度腫脹或穿過皮質形成軟組織陰影,溶骨區有致密影和點狀、環狀、片狀鈣化。邊緣型皮質破壞,邊界不清,外圍有軟組織腫塊和鈣化。

對於骨腫瘤積極的進行穿刺活檢或者進行切除活檢能夠有效的鑒別是惡性還是良性,也就是說進行病理學檢查。進行磁共振檢查在壹定程度上也能夠判斷,但是病理檢查才是鑒別診斷的金標準。

(1)Paget骨肉瘤:Paget病中0.7%~0.95%發生惡變,多數為骨肉瘤。約占骨肉瘤的20%。疼痛,腫脹,病理骨折,AKP升高為主要表現,多數發生在長骨,溶骨性破壞,預後差,5年生存率11%。

骨軟骨瘤最常見的發生部位是股骨的遠端和脛骨的近端,或上臂的肱骨的近端和遠端,壹般牠的臨床症狀不太明顯,主要表現是在骨相應的病竈周圍,可以觸及到壹個指頭硬的包塊,除此之外,很少有其他不適症狀,很多患者都是在無意中發現的。偶爾有壹些骨軟骨瘤,因為牠的生長的方向或者部位侵襲到了我們旁邊的肌肉、肌腱組織或者神經組織,會出現壹些相應的疼痛,或肢體麻木的表現。

❼疲勞

屬G2T1-2M0者.采取綜合治療。術前大劑量化療,然後根據腫瘤浸潤範圍做根治性切除瘤段、植入假體的保肢手術或截肢術,術後繼續大劑量化療。骨肉瘤肺轉移的發生率極高.屬G2T1-2M1者,除上述治療外,還可行手術切除轉移竈。近年來由於早期診斷和化療迅速發展,骨肉瘤的5年存活率提高至50%以上。

【臨床表現】

(壹)成骨肉瘤

D.骨肉瘤

③X線表現常見的特徵 外有骨膜反應(骨膜增生、新骨形成),呈闆層狀或“蔥皮狀”表現;(同心圓)

(三)纖維肉瘤

X線片顯示廣泛的溶骨性破壞,蟲蝕樣,可有皮質缺損和軟組織腫塊陰影。廣泛性局部切除並行功能重建是主要治療方法,破壞嚴重者行截肢術。化療有效,方案同骨肉瘤。

根據骨肉瘤的腫瘤學的表現,將其分為成骨型、溶骨型和混合型,因為骨肉瘤是惡性程度比較高的腫瘤,病情進展比較迅速,所以針對骨肉瘤的治療原則應該是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

A.頭顱CT

❻腰部疼痛

1. 毛細血管擴張型骨肉瘤

惡性成骨性腫瘤,病變內被血液填充,有分隔的大空腔。罕見,占骨肉瘤的4%,好發年齡10~20歲;好發部位:長骨幹骺端、股骨遠端、脛骨近端、肱骨上端、股骨上端。容易骨折約占1/4,1/3的患者AKP增高。

2. 小細胞型骨肉瘤

罕見,占全部骨肉瘤的1.5%,好發於10~20歲。好發部位:長骨幹骺端,偶見多發病變。疼痛和腫脹為主要症狀。

3. 低度惡性中心性骨肉瘤

4. 繼發性骨肉瘤

(2)放射後骨肉瘤:被放射治療後的正常骨,良性腫瘤,非成骨惡性腫瘤所發生的骨肉瘤,其特點在照射野內,放射劑量>55Gy,潛伏期長(最短2年,平均11年)。疼痛與腫脹為主要表現,影像學為受累骨高密度硬化或溶骨性破壞和軟組織包塊,約50%的患者伴有放射性骨炎。5年生存率,在肢體68.2%,中軸骨27.3%。

5. 骨旁骨肉瘤

6. 骨膜骨肉瘤

來源於骨表面,中度惡性,為軟骨性骨肉瘤。發病率占骨肉瘤不足2%,占骨旁骨肉瘤的1/3,多發生在10~30歲和股骨骨幹或幹骺端,無痛性包塊和肢體腫脹、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病史長達6個月以上。腫痛位於骨表面,邊界清晰,質不均,基底密度高且有垂直骨針和Codman三角。預後稍好,邊緣切除極易復發,轉移率15%。

7. 高度惡性表面骨肉瘤

原發性軟骨肉瘤(chondrosarcoma)起源於以前正常的骨骼。比較常見,占惡性骨腫瘤的20%,僅次於骨髓瘤、骨肉瘤,居第三位。占所有軟骨肉瘤的90%。好發於成人和老年人,50~80歲為發病高峰,男>女。好發部位包括骨盆、股骨上端、肱骨上端、股骨遠端和肋骨。前三位占3/4,手足脊椎極少受累。疼痛與腫脹為主要症狀,病程緩慢。邊緣型以硬性腫塊為主,疼痛輕微。

1. 骨膜軟骨肉瘤

2. 繼發性軟骨瘤

3. 去分化軟骨肉瘤

4. 間充質軟骨肉瘤

5. 透明細胞軟骨肉瘤

作者:admin | 分類:腫瘤治療方法 | 瀏覽:72 | 迴響: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