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介紹
結腸癌病發的關鍵與高脂和低甲基纖維素飲食搭配相關。乙狀結腸的炎癥使直腸癌的發病率比壹般人群體高。有結腸息肉者,結腸癌發病率是無結腸息肉者的5倍。大傢族性多發性腸息肉瘤,病變的發病率高些。基因遺傳要素可能也會參加結腸癌的病發。
8月22日,星期壹
美國癌症協會建議從45歲開始進行篩查。最有效的是腸鏡檢查,可以及時發現並切除結直腸內的癌前病變(息肉)。息肉不是癌症,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有些息肉會發生癌變,及時切除可以降低患癌風險。腸鏡檢測:與癌症擦肩而過,這樣的篩查真的能救命!
除了這三種較為常見的徵兆外,腸癌還可能表現為消化不良、腹痛、腹部包塊等症狀。而且,如果癌細胞擴散,還可能引起貧血、發熱等,因此壹旦出現以上壹種或幾種症狀時,就需要立即就醫,到醫院進行檢查治療。
因此,全身症狀也不同,在腸梗阻僅2天後的小腸,全身情況已經惡化了很多,而在腸梗阻3-4天後的結腸,壹般情況仍然良好,所以如果小腸阻塞了就需要立即手術。
浙江省抗癌協會腫瘤精準診治專業委員會常委
癌症分期係統是腫瘤規範化診斷和治療體係的基石,"在與癌症進行抗爭的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牠能夠為癌症患者及醫師評判預後風險和預測療效提供參照,並借此尋求最佳治療方案"。
如果是這樣,牠將是“尋找壹個在人類身上不存在的聯係的機制”,哈佛商學院公共衛生學教授Walter Willett警告。他說,儘管有很多相關的研究表明人類體脂增長會增加患癌的風險,但是並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高脂肪飲食和患癌之間的關係。
再者,腸癌是可以通過健康的飲食習慣來預防的,人們可以避免許多風險因素,例如:紅肉(牛肉、羊肉)與結腸癌密切相關,每天吃約 160 克或每周吃肉超過 5 次的飲食與風險增加 3 倍有關,以油炸、燒烤、臘肉、火腿、香腸等形式存在,經常食用這些會增加人們得致癌因素,而脂肪會被腸腔內的細菌代謝,增加異常上皮細胞的增殖,經常發展為癌症。大量食用肉類、脂肪、蛋白質、低纖維容易導致肥胖,並且有很高的引發結腸癌的風險,因此必須改用更科學的飲食來預防疾病。
好了,以上就是結直腸癌的壹個基本介紹,希望對妳能有所幫助。平時千萬不要小瞧腸道的各種不適,如果已經存在息肉,或有傢族病史,就應該每年到醫院進行嚴格正規的結直腸癌篩查,做到早發現,才好早治療,取得良好的治愈效果。
大腸癌也與其他癌症非常相似。如果早期發現,存活率會大大增加。因此,預防是最好的治療方法,及時篩查成為唯壹的答案。
今天給大傢科普壹些有關腸癌的知識點。
避免飲酒
收藏!美國癌症協會發布最新版腸癌篩查指南!
N1b:2〜3個區域淋巴結中有腫瘤細胞。
放射治療可引起急性毒性,導致尿急、排尿困難、腹瀉和直腸疼痛;長期副作用包括勃起功能障礙、直腸出血和尿道狹窄等。
04
經過壹腸檢、病理活檢係列的檢查後,趙阿姨的腸壁息肉是惡性腫瘤,且麵積已經擴散了,最終被確診為腸癌晚期。現在不是簡單地手術或者吃藥就可以治療的了。
大便常規+潛血試驗(OB)∶OB(+)。
壹般確診癌症的人是不願意配合治療的,總認為治療過於痛苦,也無法痊愈,何必受那些罪痛。但腸癌不壹樣,部分腸癌發現時是早期,手術治療後便跟正常人是壹樣的。
之後,隨著惡性腫瘤的擴散,腸腔中發生癌變的部位越來越多,腸腔的出血量、出血頻率也會隨之增加,這種時候再觀察血便就會很明顯。血便中,血液會呈現鮮紅、暗紅的顏色,往往還混合著粘液。如果腸癌誘發感染,之後還會出現伴隨膿液的血便。
合理體檢,提高預防意識
糖尿病是壹種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作用障礙所致的代謝性疾病,主要特徵為血糖偏高。胰島素可以促進胰腺癌細胞的生長發育,因此糖尿病對胰腺癌具有不容忽視的影響。
高風險是指:患有腺瘤、無蒂鋸齒狀息肉、結腸癌病史,或有炎性腸病 (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 病史、腹部腫瘤或盆腔放射史;結直腸癌或息肉的重要傢族史;遺傳性綜合徵 (占所有結腸癌的5%~ 10%),例如傢族性多發性結腸息肉病、Lynch 相關綜合徵等。
腸癌的發病率從高到低,依次為直腸、乙狀結腸、盲腸、升結腸、降結腸及橫結腸,不論是哪個部位的腸癌,對於病人來說,都是非常痛苦的,因此才需要盡早註意到腸癌的徵兆。
壹般來說,在腸癌早期,腸腔已經癌變的部位並不大,出血量也很少,因此很難發現大便中帶有血液,這種時候的大便更偏向於黑色的、柏油狀。
本文為來自邁阿密米勒醫學院的Damas OM與Abreu MT教授對Ola Olén等人把UC患者的CRC發生率與無任何炎癥性腸病人群的CRC發生率的趨勢相比較的研究的壹份述評,該份述評被發表在《柳葉刀》(影響因子:47.83)上。
研究人員發現UC患者的CRC的發生率比普通人群的CRC發生率高1.7倍,危險比(HR)為1.66。
此外,與患有CRC但無UC的患者相比,同時患有CRC和的UC患者因CRC死亡的幾率更高(儘管腫瘤不同階段的死亡率有所差異,但經過對這部分因素的調整後,仍可得出相同結論),調整後危險比為1.54。
Olén及其同事的研究有多個重要的局限性,首先,研究人員不能確定UC患者在患CRC後,與普通人群患CRC後治療方式之間有什麽差別,這種差別可能影響CRC的生存率,比如,化療和手術帶來的生存率就不壹致。
其次,儘管該研究提供了更多信息,但能否把該結論推廣至其牠人群尚不明確。
[1]Damas OM,Abreu MT.Are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still at increased risk of colon cancer?Lancet.2020 , 395 ( 10218 ) :92-94.
[2] Olén O, Erichsen R, Sachs MC, et al. Colorectal cancer in ulcerative colitis: a Scandinavian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Lancet 2020; 395: 1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