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傢談談癌症術後可以吃人參嗎,以及癌症術後中藥調理壹般吃多久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中醫有“有胃氣則生”的說法,人罹患重大疾病無論是手術,還是放化療後,胃氣必然會受到壹定傷害。脾胃為後天之本,是攝取五穀精華營養機體的重要器官,胃氣受損,攝食和運化功能就會減退,加之手術耗氣傷陰,導致患者氣血不足,陰陽失調,病人的體質會更加虛弱,必須進行適當的進步,以增強體質和抗病能力,促進康復。但是壹味的十全大補可取嗎?
中醫進步講究虛什麽補什麽,不可隨意亂補,並且會根據疾病的進程有輕重緩急之分,分為峻補、緩補和平補之分。當癌症患者大出血,出現血脫、氣脫或血氣皆脫時,應以“獨參湯”來補氣攝血,平日進補以黃芪、阿膠、茯苓、桂圓肉等施以緩補。癌症患者手術後,多數存在脾胃虛弱的情況,過分進補常會出現虛不受補的現象,症狀以服藥後胃脘作痛、食欲不振、腹滿腹脹、消化不良為主。若是患者屬於陰虛內熱誤服辛溫之藥,還可能出現發熱、出血等意外。另外,癌症患者最多出現的是虛實夾雜之癥,局部或全身的淤滯通常也是腫瘤的的病因,進補之時需要配伍相應的消導、化瘀、清熱、理氣等藥物。
此外,進補也分為藥補和食補,藥補的力量大於食補,癌症患者在術後治療期應以藥補為主,在康復階段以食補為主,也可根據情況藥食並用。
當患者出現氣虛症狀,表現為氣短乏力、動則氣喘、神疲懶言、食少便溏時,可用人參、黃芪、白術、大棗、黨參、山藥;當病人表現為麵色蒼白、失眠多夢、頭暈心悸、支腿麻木等血虛症狀時,加用當歸、桂圓肉、熟地補之;當出現五心煩熱、嚥幹津少、潮熱盜汗等癥,則是陰虛火旺,以太子參、蜂蜜、玉竹、百合、銀耳等滋陰;當病人表現為四肢逆冷、腰其酸軟、陽虛畏寒時,可用杜仲、鹿茸、肉蓯蓉、胡桃等進補。
中醫自古就有“藥食同源”的說法,食物也有四氣五味,大棗、山藥、蓮子、核桃、百合、芝麻等都具有滋補作用,可以製成藥膳或膏方。人體必需的主食穀物、肉類、魚類、蛋類、大豆類、菌菇海藻類、蔬果類則應在合理營養的前提下,合理調配,總體原則食物種類要豐富多樣,營養全麵易於吸收,少食多餐,忌食生冷,辛辣刺激、不易消化、容易產生脹氣的盡量避免。
俗語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動補,動補不如神補”。這句話告訴我們:進補要全麵而適宜,補劑不可濫用應適當控制,食補重在合理膳食均衡營養。
視頻加載中...
很多人覺得腫瘤術後就沒事了,殊不知,術後調理同樣重要,就如視頻中的這個患者,在術後選擇中醫調理,可以改善不適症狀,提高生活質量。
這位患者是壹位腫瘤術後患者,而且還是兩種腫瘤,壹年內做了肺部腫瘤切除、胃部腫瘤切除。手術切除癌腫,可以直接作用病竈,同時也會損傷患者的元氣,尤其是像視頻中的這位患者,壹年做了兩次大手術,元氣損耗會更嚴重,身體在術後也會出現不適症狀,這位患者主要的表現是氣短、咳嗽、困乏、精神差、食欲不好、反酸等。
那麽這個時候中醫藥介入治療,有3個非常重要的作用。
1、緩解不適症狀腫瘤患者在術後往往會出現壹些不適症狀,疲勞、疼痛、眠差、食欲不佳等等,中藥辨證調理,能緩解這些術後不適症狀。
2、降低復發轉移就中醫角度而言,腫瘤的發生是機體虧虛,加之飲食不節、情誌失調、外協侵襲等因素作用的結果。那麽切除腫瘤,隻是去除病竈,身體的虧虛沒有恢復,那麽腫瘤就有可能復發、轉移,通過中醫藥固本培元,調節整個機體的癌的狀態,通過化瘀通絡、解毒散結等,預防復發轉移。
3、修復損傷術後,人正氣虧,此階段中醫藥調理,通過補益肝腎、調脾胃等方法,提高患者消化吸收的能力、改善營養狀況、增加免疫力,修復術後造成的損傷。
像上述這位肺癌胃癌術後患者,在術後通中醫藥調理,困乏的情況改善,胃腸不適減輕,不適感減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人精神氣好,心態也挺積極。目前這位患者還在服用中藥調理。
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各有優勢,西醫直擊病竈,快速;中醫陰陽平衡調理,減少並發癥、減少痛苦、帶瘤生存、減少復發和轉移。正確選擇中西醫的精準結合,是治療腫瘤的關鍵!我是腫瘤專家李仁廷,有各類腫瘤方麵的問題都可以告訴我!
癌症的治療與好轉並非壹日之功,科學研究表明,通過中西醫相結合的方式,運用多種特色治療手段,對癌症的好轉極為有利。
因此,很多癌症患者會找到中醫尋求治療,這些患者在找到中醫大夫治療開具中藥處方後,由於路途較遠,常常選擇在傢煎藥。
在煎藥和服用的過程中,有很多不符合規範的地方,使得藥效不能夠充分發揮,從而影響了治療效果,這不能不說是壹種很大的遺憾。今天我就和大傢來說壹說在傢煎藥和服藥的註意事項。
中藥熬制有方法首先,在煎制器具上要選擇搪瓷燒鍋或砂鍋等容器,因為這類容器密封性較好,能夠充分鎖住藥效,使藥物的有效成分不易流失。
其次,要根據藥物的特點確定先煎哪味藥後下哪味藥,比如像(鱉甲、石燕、煆牡蠣)這類動物藥或礦石類藥物,有效成分短時間內不易流出,應先煎,其他植物類藥物煎制時間不宜過長,應後下。
再次,煎藥之前可以用冷水浸泡藥材2~3小時,使其藥汁浸透出來,其有效成分能夠充分釋放。然後就是用文火煎藥,根據藥的性能和作用,滋補的藥可煎至20~30分鐘,清熱解毒的藥煎至10分鐘,輔助藥壹般煎至15~20分鐘。
我們常碰到壹些老年患者,他們常常煎1~2小時,認為這樣藥效好,其實恰恰相反,煎制時間過長會使其藥效大打折扣。
中藥服用有講究那麽,壹天中什麽時間服用中藥最好呢?我們認為在兩餐飯的中間,既不影響食欲,又不影響睡覺,因為吃了飯後馬上服中藥,胃部脹得不舒服,影響胃的消化。另外,晚上服中藥,往往小便多,影響睡眠。
因此時間為上午9∶30~10∶00,下午2∶30~3∶00,也就是兩餐飯的中間為較佳時間。壹般湯藥提倡溫服。另外在服用中藥期間,不要飲用烈酒、濃茶、海鮮及辛辣和肥甘厚味之品,這樣會影響藥效的發揮。
寫在最後總之,衹要掌握了中藥的煎服要領,壹定能取得應有的療效。作為輔助治療癌症的有效方法之壹,中醫藥已經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和肯定。相信在中醫藥的幫助下,您的抗癌治療又增添了有力的武器,這對癌症患者是大有裨益的。
圖片來源:網絡
經常有癌症患者咨詢這樣的問題:“醫生,聽說癌症病人不能食用人參,是真的嗎?”
關於這個問題眾說紛紜,其中有壹個解釋是這樣說的,癌細胞是人體內生命力特別旺盛的細胞,牠們對營養物質的吸收比正常細胞要快得多,多得多,如果進補,營養物質會讓癌細胞生長繁殖得更快。
怎聽起來好像挺有道理,事實上這完全是張冠李戴,混淆視聽。癌細胞是機體中生命力特別旺盛的細胞沒錯,牠們對能量的消耗比較多也是事實,但癌細胞是寄生在人體內,牠消耗的是人體的能量,而不是直接吸收食物製造營養,所謂進補營養物質會讓癌細胞生長繁殖得更快是偷換概唸。也就是說,不管妳進不進補,癌細胞都會消耗機體的能量,與患者進不進補沒有半點關係。因為營養物質是相對人體來說,對癌細胞來說未必是營養。
圖片來源:網絡
人參的神奇功效人參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神奇植物,生長時間越長的人參,根莖的形態越似人形,因為牠有千草之靈,百藥之長的神奇功效,被稱為百草之王。《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是壹種名貴的中藥材。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闡述了人參可“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開心益智、延年益壽”。 人參,味甘、微苦,性溫、平。歸脾、肺經、心經。對人體具有非常好的補益作用,具有大補元氣、回陽救逆、健脾益肺、寧心益智、養血生津的功效。
現代醫學認為,人參對神經係統、心血管係統、內分泌係統、消化係統、生殖係統、呼吸係統都有明顯的作用。
人參有許多美麗的傳說,比如人參會變成穿著紅肚兜的胖娃娃、頭戴紅花的美麗姑娘、善良的白頭老翁,幫助受苦受累的人們擺脫艱難困苦,寄託著人們對人參的喜愛和贊美。
圖片來源:網絡
人參的使用方法中國醫傢使用人參的歷史悠久,醫學巨著《景嶽全書》記載了大名鼎鼎的“獨參湯”在治療危急重癥病人的獨特療效,癥見大出血、大汗淋漓、麵色蒼白、氣短,肢冷脈微等,使用及時可以達到大補元氣,回陽固脫的神奇功效。
含有人參的中醫名方數不勝數,信手拈來就有人參養榮湯、龜鹿二仙湯、真人養臟湯、天王補心丹……等等。
說癌症患者不可吃人參是毫無根據的,從古至今醫傢壹直都有使用人參的記載,關鍵是要辨證準確,“有是證用是藥”。在臨床上,我們針對乳腺癌化療患者,常常會使用包含人參的“龜鹿二仙湯”,在補氣生血、升高血細胞、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功能、保障患者如期化療方麵有很大幫助。
圖片來源:網絡
人參的使用禁忌人參是壹種大補元氣的藥,既然是藥就不可濫用,不管是否罹患癌症都不能亂用。清末著名傷寒學傢鄭欽安稱:“病之當服,附子、大黃、砒霜皆是珍珠。病之不妥服,參、芪、鹿茸、枸杞,都是砒霜”。清楚說明了中醫辨證論治的重要性,與是否患癌症無關。大致來說,下麵3種情況都是禁用人參的。
1.人參不可用在沒有氣虛的患者身上。對體質壯實,無虛證患者誤用或多用,往往會出現頭痛、流鼻血、胸悶、腹脹、口苦、多夢等不適症狀。
2.感冒發熱患者不可以使用,否則會閉門留寇,使邪無出路。
3.脾胃虛弱,濕熱內蘊,濕濁中阻者不可以用。否則脾胃運化失調,不僅無法消化吸收,反而出現腹部脹悶,胃納差等症狀。
圖片來源:網絡
總的來說,人參的使用並非是以有否患癌症作為標準,主要是以是否有虛證作為要點。衹要辨證準確,科學使用,人參對癌症的治療還是有壹定幫助的。若對證,人參可以救人。若不對證,人參也可以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