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壹些甲狀腺癌在切除後可能會復發,所以定期監測復發是非常重要的。
甲狀腺癌術後如何復查?
以上為常見的腫瘤,其他腫瘤基本上大致也是這個復查頻率,壹般情況下超過5年不復發可認為腫瘤痊愈,所以5年後采取與正常人壹樣的壹年體檢頻率。
優甲樂與壹些藥物服用間隔最好在4小時以上,如硫糖鋁、消膽胺、維生素D或碳酸鈣等均可影響小腸對優甲樂的吸收;壹般來說,鈣劑建議晚飯後服用。
對於甲狀腺癌術後患者來說,究竟都在查哪些項目呢?
所以在就診的時候,首先考慮去知名大學的附屬醫院,或名為“某某省/市第幾醫院”的醫院就診。
推薦的隨訪方式是:頸部彩超6月/次,甲功+Tg+TgAb3月/次,胸部CT6月-1年/次,見醫生3-6月/次,TSH目標範圍小於0.1。如果病竈發展比較快則可能還需要使用PETCT和腦部MRI。
例如,腫瘤醫院呼吸科治療肺腺癌的經驗肯定要要遠多於綜合醫院的呼吸科或腫瘤科。因此為患者提供的專業醫療服務也會更加到位。
甲狀腺癌術後多久復查ct
甲癌術後如何監測復發?
本文係微信公眾號“中華醫學科普聯盟”獨傢用稿,
甲狀腺癌術後多久復查b超
怎麽知道自己的檢查檢驗報告
對於甲狀腺全切的患者在做過碘131清甲治療後,患者的TG水平,即甲狀腺球蛋白的水平可以作為觀察腫瘤有沒有復發和轉移的指標,若患者的TG值增高,或是呈現出動態進行性升高,就要高度懷疑患者是否有復發轉移,要做進壹步的檢查明確。此外,若是髓樣癌的患者,在術後可通過抽血查看患者的降鈣素以及CA,都是作為腫瘤是否有復發轉移的壹個指標。
術後首次超聲檢查建議為:推薦術後3個月開始進行。由於術後壹月往往淋巴結反應性腫大,此時進行超聲檢查容易產生誤導。
與B超相比,其不受解剖部位限制,對於B超顯像不佳的病竈或某些部位如氣管前、胸部、頭顱、骨骼等亦可清晰顯示。
中華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分會會員
由於甲狀腺癌惡性程度低,術後大部分患者可以長期無病生存,但術後復發率也較高,術後定期復查以早期發現腫瘤復發,早期給予治療,延長患者生存期。
35歲,女性,乳頭狀癌,經典型,腫瘤最大徑1.2厘米,單發,無明顯腺外侵犯,中央區淋轉1/6,術後吃藥Tg=0.1, 如何隨訪?
推薦的隨訪方式是:頸部彩超1年/次,甲功+Tg+TgAb6月/次, 見醫生1年/次,TSH目標範圍0.5-2.0。
25歲,男性,乳頭狀癌,經典型,腫瘤最大徑1.4厘米,多發,無明顯腺外侵犯,中央區淋轉8/12,左側頸淋轉3/27,淋巴結轉移最大直徑0.9厘米,碘治療100豪居碘掃無病竈吸碘,碘後吃藥Tg=0.4, 如何隨訪?
這是壹個中危的甲狀腺癌,意味著以後可能還會在淋巴結中發現病竈,但是遠處轉移的風險非常小。隨訪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彩超,因為彩超能更好發現淋巴結中的轉移竈。壹般情況下不需要隨訪胸部CT,當然也可以根據血液指標的變化3-5年做壹次胸部CT檢查。頸部增強CT隻在多次手術前考慮。小劑量碘掃復查的意義比較小,因為第壹次大劑量治療淋巴結都沒有攝碘,可能不是攝碘病竈。
52歲,男性,乳頭狀癌,高細胞亞型,腫瘤最大徑4.3厘米,單發,腫瘤肉眼侵犯喉返神經,中央區淋轉12/12,左側頸淋轉移14/38,淋巴結轉移最大徑3.2厘米,碘治療175豪居無病竈吸收,碘後吃藥Tg=38, 如何隨訪?
38歲,女性,髓樣癌,腫瘤最大徑3.2厘米,單發,顯微鏡下腺外侵犯,中央區淋轉14/16,左側頸淋轉2/24,右側頸14/38,術後降鈣素1200, CEA34,如何隨訪?
首次碘131治療後,還會再次通過放射性碘掃描檢查是否還殘留有存在攝碘功能的可疑病竈,以評估療效。在二次碘131治療前,通常需要服用放射性碘劑(小劑量碘131)進行放射性碘掃描,判斷病竈是否攝碘;
然而,目前對非小細胞肺癌(NSCLC)術後復發轉移及隨訪策略的探討還比較少,國內外對於非小細胞肺癌術後患者的隨訪頻率和采用的檢查方法還沒有明確的方案,我國的胸外科專家制定了《非小細胞肺癌術後隨訪中國胸外科專家共識》,以此作為手術後隨訪復查的重要指導。
18FDG-PET/CT通過將標示有帶正電子化合物的放射性核素(18FDG)註射到患者體內,利用腫瘤細胞糖代謝增高的特性對全身可疑的腫瘤病竈進行掃描顯像。18FDG-PET/CT掃描如出現代謝異常升高病竈,則預示著存在腫瘤局部復發或轉移的可能。
首先,癌症患者要掌握好復查時間。術後兩年內是癌症復發的高峰期,所以此階段必須做好康復工作,不能掉以輕心,每3個月到6個月復查壹次,特別是手術壹年內3個月復查壹次。衹要檢查結果都正常,壹年後每6個月復查壹次。2至5年根據身體狀況和復查結果確定檢查間隔時間。5年後衹要沒有異常,每年復查壹次即可。但這也不是絕對的,如果身體出現不舒服,或者出現壹些症狀時,需要立即進行復查。
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重視,越來越多的體檢項目納入了甲狀腺超聲檢查,使得甲狀腺結節的患病率越來越高。其中,甲狀腺癌的患病率為5-15%。分化好的甲狀腺癌占90%,牠們的生物學特性是進展緩慢,近似良性病程。但壹些少見的組織學亞型腫瘤容易發生侵襲和轉移,規範甲狀腺癌術後管理可以減少藥物治療的副作用,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的復發和轉移,讓患者獲得更長、質量更高的生存期。
甲狀腺癌的治療是壹個多學科合作的過程,其中包括內分泌科、甲乳外科、核醫學科、腫瘤科等專科。壹般術後沒有明顯並發癥,且不需要二次手術及補充131I治療、局部放化療的患者,可以在內分泌科定期隨診。但無論在哪個專科就診,務必請帶好手術相關資料,比如病理報告,手術記錄及出院小結,這對醫師評價患者的復發風險、設定治療目標都極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