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術後轉移還有救嗎(癌症骨轉移能活多久)

2023-11-10 04:33:14
腫瘤網 > 腫瘤治療方法 > 癌症術後轉移還有救嗎(癌症骨轉移能活多久)

本篇文章給大傢談談癌症術後轉移還有救嗎,以及癌症骨轉移能活多久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詳情介紹:

肝癌術後出現復發轉移,仍然有機會消除腫瘤,長期生存

不久前,正值壯年的林先生因“右上腹疼痛”在珠江醫院確診為巨塊型肝細胞癌,作為傢里的頂梁柱,林先生積極尋醫就診,先後接受了肝癌切除術、經皮肝動脈栓塞化療術(TACE)、術後靶向藥物治療,隨後還進行了右半肝切除術。術後恢復良好。

正當林先生以為跟病魔的鬥爭要告壹段落時,術後3個月後的檢查報告提示林先生肝癌復發。這對林先生來說無異於晴天霹靂。

肝癌的復發和轉移是肝臟腫瘤治療中壹個永恆的話題。相關數據顯示,肝癌術後復發率可達到40-70%,並且復發轉移病竈不僅局限在肝臟,還可能會出現在肝外的其他臟器。

那麽肝癌患者術後該如何降低復發率?壹旦出現復發,還有沒有治療方法?

三大原因導致肝癌復發

1.手術時肝癌已出現轉移

肝癌根治術對於早期肝癌效果較好,但對於中晚期肝癌效果不佳,很多病人術後即復發。這是因為肝癌出現侵入周圍組織和遠處轉移時,例如微血管侵犯。癌細胞已經不可能經過手術完全切除,遺漏的肝癌組織也會迅速增殖造成肝癌復發。

2.術前評估錯誤導致手術不徹底

在手術前對病竈充分分析十分必要,可通過PET-CT這樣的精確檢查來提高轉移竈診斷率,傳統檢查極容易漏診轉移病竈。如果根據這些錯誤的信息進行手術,難免會遺漏病竈,所導致的後果當然也是術後迅速復發。

3.病人免疫力下降

其發生機理與首次原發性肝癌相同,肝癌患者大部分都患有乙型肝炎,如果術後沒有進行規範化抗病毒治療,肝癌病人經過癌症的折磨體質明顯下降,已經不能形成強有力的抗癌屏障,也會導致迅速復發,因此術後的肝癌病人要註意飲食和心理調整以提高免疫力。

有沒有辦法可以降低術後復發風險?

對於有高危復發因素的患者,醫生會采取壹些幹預的治療措施,包括抗病毒藥物、介入治療、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目的是希望能夠阻止或者推遲患者的復發。

但腫瘤好比壹顆大樹,樹幹被手術清走,而那些細小的樹根以及散落的樹葉,隻能依靠術後化療清理掉,但僅僅依靠化療作用有限,但少數放療抵抗或耐化療藥或靶向藥的癌細胞仍潛伏在身體里。壹旦機體免疫力低下或被其牠因素誘導,那些潛伏的癌細胞又會活躍起來,造成復發或遠處轉移。

日本腫瘤專家就曾表示:“健全的免疫係統,能夠對腫瘤的生成起到監視的作用。但很多癌症患者經過多重消耗,體內很難提供足質足量的免疫細胞,甚至都被癌細胞所同化。這種缺乏“戰士”的戰鬥是很難打贏的,因此此時應該及時采用Neo癌免疫苗治療,且越早介入治療效果越好。”

Neo癌免疫苗治療是通過回輸攜帶新生抗原的免疫細胞,來清除體內的癌細胞,並激活免疫係統,從而達到降低復發概率的作用。

正常細胞要癌變,必須要積累足夠多的致癌突變,由這些致癌突變製造產生的癌蛋白,為癌細胞所特有,而並不存在於正常細胞上。而腫瘤新抗原是由癌細胞基因突變產生的特異性抗原,在正常細胞中不表達,可激活CD4+T和CD8+T細胞產生免疫反應,抑制腫瘤生長;

1、精準、快速攻擊癌細胞,使腫瘤縮小或消除

2、激活體內免疫細胞,協助抗癌

3、形成長期免疫,消除體內隱藏癌細胞,降低術後患者復發轉移概率

4、重建患者免疫係統,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對於高復發風險的患者,除了術後積極配合醫生進行輔助治療,患者還應遵醫囑定期復查

壹般情況下,患者在術後2年內,建議定期監測早期復發,術後第1個月時壹定要做復查,之後可以每2~3個月查壹次;手術2年後,至少3~6個月要復查壹次;等到5年以後就可以1年復查1次了。

復查的主要項目是B超和血清腫瘤標誌(AFP和PIVKA-Ⅱ)檢查。

B超方便、靈敏、價格便宜,是肝癌復查的重要手段之壹,而血清標誌物檢查隻需要抽血即可查驗,相對也比較方便。

若B超發現疑似病竈,或AFP和/或PIKVA-Ⅱ有升高,就需要進壹步做肝臟增強CT或增強MRI檢查明確結果。

如果醫生懷疑患者出現了肝外轉移,可能還會讓患者做肺部CT 平掃、頭顱 MRI或者全身 PET-CT掃描等相關檢查。

已經出現復發轉移,是否還有治療機會?

癌細胞轉移到全身各處生長繁殖,最後導致人體消瘦、無力、貧血、食欲不振、發熱及臟器功能受損等,進壹步導致器官衰竭死亡。

肝癌復發後就不可治了嗎?其實並非如此,近年來,隨著抗癌新技術的不斷麵世,壹些原本不適合手術的復發腫瘤病人,通過藥物治療也能轉化為可手術的狀態。因此肝癌復發了不代表“沒救了”,醫生還是有很多方法來為您保駕護航

近年來,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的出現讓肺癌治療進入了精準醫學時代,顯著提高了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尤其是Neo癌免疫苗,該療法能夠提高腫瘤細胞的免疫原性和對效應細胞殺傷的敏感性,激發和增強機體抗腫瘤免疫應答,並應用免疫細胞和效應分子輸註宿主體內,協同機體免疫係統殺傷腫瘤、抑制腫瘤生長。

不僅能夠進壹步消殺腫瘤,使癌症保持穩定,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延長患者的生命周期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實現腫瘤降低,最終獲得手術根治機會。

(肝癌術後出現轉移,後聯合細胞免疫治療成功控制)

長期生存是每壹位癌症患者的迫切訴求,尤其是在經歷手術切除之後的患者,更是希望自己不會出現復發轉移。而如今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癌症也已經變得不那麽可怕,衹要我們在術後積極復發,采用正確的治療方法,我們仍然可以將體內癌細胞消除。

而即便是已經出現復發轉移,我們也無需悲觀消極,隨著細胞免疫療法的發展,尤其是新生抗原技術的突破,即便是晚期患者,仍然有機會實現長期生存。因此,對於晚期癌症患者來說,不應該輕易放棄治療,應積極尋找權威的專家診治,制定最合理的治療方案,進壹步提高預後效果,延長生存期

如果有腫瘤治療相關問題,也可通過點擊我頭像進行私信!

男子肺癌七年,兩次轉移都死里逃生!藥師:這些抗癌方法值得借鑒

幾年之前,醫院急診室送來了壹位穿著壽衣的病人,值班的醫生略看了壹眼,病人已經完全沒有了生命體徵,再實施搶救也隻是白費力氣。誰知死者的女兒卻堅持說看到父親的手指動彈了,哭著喊著要求醫生再搶救壹下。見醫生態度堅決,女兒的情緒開始變得激動,扯著身旁的傢屬開始大聲叫嚷,說都是因為他們才害死了父親。

原來,死者姓張,今年68歲,三個月前查出肺癌晚期,起初還被傢人瞞著,結果高昂的治療費用叫幾個兒子爭吵起來,張老知道自己患癌後禁不住嚇,整日郁郁寡歡,沒幾個月就嚥氣了。最小的女兒從外地趕回來後,認為都是哥哥們讓父親過早知道自己患癌,才導致父親突然過世,不然肯定不至於隻活了幾個月的時間。

等傢屬最終離開醫院,值班的醫生不免感慨,看張老之前的病歷,衹要後續介入治療,最起碼再活半年是不成問題的,可張老卻從心理上先放棄了自己,像很多癌症患者壹樣,覺得衹要被癌症盯上,便相當於被宣判了死刑。與此相反,曾經有位患者,被查出肺癌後並沒有放棄治療,反而是積極配合治療,沒有輕言放棄。患癌的7年間,他兩次轉移都死里逃生,不僅延長了壽命,也給很多癌症患者做了榜樣。

抗癌7年,這些“秘訣”值得學習!

不少患者在得知自己患癌後,心態會瞬間崩潰,甚至會自己主動放棄治療,但是大傢首先要明確壹點,得了癌症並不就等於死亡,衹要主動配合治療,也存有逆轉的可能。

1、配合治療、積極麵對:剛開始,該男子得知自己患癌後,也曾壹蹶不振,但好在傢人的不斷安慰和鼓勵,以及全過程的溫暖陪伴,給予了男子很大的求生信唸,最終沒有選擇放棄。放療、化療過程雖然很是痛苦,但男子都選擇盡力治療、積極麵對。

2、保證營養、少食多餐:治療過程中,為保證患者的營養供應,男子的傢人在飲食上十分用心,不僅註意營養均衡,也會為了增加免疫力和抵抗力,增加鐵元素、維生素等營養素。為了減輕腸胃負擔,保證少量多餐的標準,不僅能提高食欲,也能保證身體必備的營養物質。

3、適當散步、有氧運動:很多人在檢查出癌症後便開始臥床不起,這樣反倒不利於後期恢復。適當出去散步,適度有氧運動,都可以增強身體素質,等到身體適應了運動量,可以漸次增加運動量,每周運動3-5次,堅持下去會使身體免疫力增強,有助於後續的治療。不過患者同時需要註意,化療階段身體比較虛弱,不要過度鍛煉,要選擇相對比較和緩的方式,達到強身的效果即可。

4、定期復查,多做調理:除了上述內容,還有壹點很重要,那就是定期去復查。男子之所以能兩次死里逃生,就是在癌細胞剛開始轉移的時候就提前發現了問題,越早治療治愈率越高。癌症患者尤其要註意,在手術或者放療、化療之後,壹定不要放鬆警惕,定期去醫院復查,多做調理,才能在疾病惡化前就做好防範。

抗癌之路,傢人壹定要陪伴同行!

從上述兩位患者的癌症經歷來看,傢人對於癌症患者的治療恢復至關重要。抗癌過程中不僅需要患者本人心態積極樂觀,傢人們的鼓勵與支持更是支撐患者進行後續治療的壹大動力所在。放療、化療雖然能治療惡性腫瘤,但對身體各臟器也有壹定損傷,後期療養階段需要多加註意,飲食上需要營養均衡,這都離不開傢人的照顧和幫助。

醫學專家稱,壹定程度上來說,群體抗癌有助於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因此,王藥師想提醒大傢,在癌症發病率日益提高的今天,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正視疾病,尤其是麵對癌症,更加需要冷靜、樂觀。

如果身邊出現了癌症患者,不僅要給予鼓勵,還要密切註意患者的心理狀態,不少患者會因為初期治療效果不佳或是病情出現波動後,出現失望、消沈等抑鬱情況。此時,家庭支持、社會關係、病友交流等方式顯得尤為重要,所以癌症患者在抗癌之路中,傢人壹定要陪伴同行,親人給予的愛與關懷是他們最大的安慰,也能在最大程度上增強信心、積極治療。

作者:admin | 分類:腫瘤治療方法 | 瀏覽:27 | 迴響: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