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癌的症狀有哪些(腸癌轉移的症狀有哪些)

2023-11-09 22:21:26
腫瘤網 > 腫瘤治療方法 > 結腸癌的症狀有哪些(腸癌轉移的症狀有哪些)

本篇文章給大傢談談結腸癌的症狀有哪些,以及腸癌轉移的症狀有哪些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詳情介紹:

出現這4個症狀,多半是結腸癌早期!醫生:現在去醫院,還能治

前端時間,深圳的汪女士因為下腹反反復復疼痛,而且還有便血的情況,去到當地醫院婦科就診,經過規範的檢查後,醫生建議汪女士最好在做個CT檢查確診病情。4天後,CT檢查結果出來了,提示結腸有包塊,汪女士預感自己99%是結腸癌,因為不想拖累家庭,所以決定放棄治療。給丈夫發了壹條微信“遺言”後,汪女士選擇了跳樓輕生。

這個悲劇讓人惋惜,但其中也延伸了壹係列問題,值得人深思。比如:CT有包塊,能確診結腸癌嗎?結腸癌是不可治的嗎?下麵和好問君壹起來了解壹下。

CT檢查可以幫助我們明確病變侵犯腸壁的情況,是結腸癌病情分期、療效評估非常關鍵的壹個檢查項目,但是牠卻不能直接診斷結腸癌,因為牠對胃、腸等空腔臟器的檢查敏感性較低,所以CT檢查對結腸癌的診斷有局限性。衹有當腫瘤生長,導致腸壁增厚時,CT或許能提示結腸癌,而確診則需要靠腸鏡檢查、標本癌細胞等來進行確診

結腸癌,並不是不可治,數據顯示,我國結腸癌的5年生存率在50%-60%之間,所以早期的結腸癌治愈率非常高,並不像大傢想象得那麽可怕。如果我們能在身體向我們發出早期“求救信號”時,及時重視並積極治療,可以極大提高生存率。

汪女士反反復復的腹痛,還有便血情況,其實是非常需要引起重視的,便血可以說是結腸癌最為多見,也是最早出現的壹個信號了,從臨床來看,大約超過80%的大腸癌患者都有便血情況。不過值得註意,粘液血便、粘液膿血便或鮮血便等,常常會被誤診為痔瘡出血或者痢疾,從而延誤治療,所以需要針對性地進行項目檢查。

除了便血,排便規律的異常改變也需要重視。排便的次數變多,比如原本壹天壹次,但是最近卻莫名的壹天會大便三五次,或者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大便形狀發生改變,像水壹樣,夾帶血或是膿,如果出現這些情況,雖然別的原因也可能引起,但也需要警惕結腸癌,尤其是經過正規治療兩周以上仍無效的情況,需及時做進壹步的檢查確診。

很多疾病會引發腹痛,而結腸癌的腹痛症狀通常為右下腹不適或隱痛,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合並糜爛、糜爛、梗阻或繼發感染,可出現明顯腹部絞痛

由於長期腹痛、腹脹,會導致身體消化吸收功能減弱,從而使得患者營養不良,時間久了,體重便會明顯下降,嚴重消瘦。所以如果沒有控制飲食也沒有改變運動習慣,卻莫名暴瘦,最好是去醫院檢查,以免延誤病情。

總而言之,如果妳出現上述這些症狀,在排除了其牠疾病以後,壹定要高度警惕結腸癌,及時去醫院檢查確診,結腸癌是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切不可重蹈覆轍,輕易放棄生命。

參考資料:

1、《女子疑患癌未確診就輕生,丈夫質疑醫院:檢查結果為何不先告知傢屬》.四川手機報.2019-11-04.

2、《結腸癌不隻會便血》.人民網-生命時報.2018-03-30.

3、《壹天排便幾次是惡癌先兆?結直腸癌的4大徵兆》.人民網.2015-06-24.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肚子咕嚕響了半個月,反復脹氣,老人到醫院壹查,竟是結腸癌

62歲的李大爺最近身體不太舒坦,天氣壹熱,食欲也下降了,但是肚子仍是鼓鼓脹脹的,之前李大爺患有過腸炎,腸胃功能本來就不好,老放屁。結果現在肚子咕嚕咕嚕地叫,有脹氣,卻壹個屁也放不出,感覺“堵得慌”,體重也輕了不少。

害怕是之前腸炎情況更嚴重了,李大爺到醫院做腸鏡,結果被發現右側結腸癌,幸好隻是處於早期階段,還沒轉移,及時手術還有救。

結腸癌的早期症狀有哪些?

結腸癌早期的症狀不明顯,有的甚至沒有症狀。隨著病情的不斷加重,患者的症狀才會逐漸出現。最顯著的表現就是排便習慣的改變,往往還伴隨著腹痛、腹脹以及便血。觸摸腹部的話,能夠摸到包塊以及腸梗阻等。

有些患者還伴隨著發熱、貧血、身體消瘦等全身性的症狀。如果腫瘤出現了轉移和浸潤,那麽根據轉移部位的不同,也會引起不同的症狀來。

脹氣的原因有很多,疾病提醒莫忽視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腹部感到墜脹是相對常見的情況,尤其是脹氣,導致的情況很多。

飲食上,有些食物本身就容易“產氣”。常見的食物有豆制品、大麥、小麥、燕麥、洋蔥、洋姜、土豆、紅薯、西蘭花、闆栗、苤藍、高糖水果,這些食物吃多了,都會產生很多氣。如果這類食物吃多了,想不脹氣都難。

此外,吃東西的方法不對,也會導致更多的氣體進入體內。比如狼吞虎嚥吃太快、邊吃東西邊說話、吃太飽直接吹風,這些不良的吃飯習慣都會吸入太多的氣體,最終都會引起不同程度的脹氣甚至惡心嘔吐。

除了飲食因素,其他情況導致的脹氣就相對復雜了。

腸道菌群失衡,人體內益生菌數量下降,便會導致腐敗菌在上呼吸道內大量繁殖,這種情況下,便會出現食欲不振、脹氣、口臭等症狀。

胃腸係統的疾病很多,比如急慢性的胃炎、胃潰瘍等,這些疾病會引起胃腸道功能紊亂、通路受阻、腸壁氣體吸收減少,往往最終會引起脹氣。

此外,肝膽類的疾病,比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膽囊炎等也會引起不同程度的脹氣。若是出現嚴重病變的話,胃癌、原發性的肝癌以及結腸癌等,由於消化功能的紊亂,也會導致脹氣的產生。

如何避免、緩解脹氣問題?

對於壹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脹氣,是可以通過調理和改變習慣來緩解的。

在吃飯的過程中,要避免說話,要細嚼慢嚥,不要喝太多碳酸飲料,如果是喝飲料的話,避免用吸管喝,可以直接喝,這樣能夠避免吸入太多的氣體。另外在吃的食物上,那些容易產氣的食物,盡量要吃的少壹些,不要壹次吃太多。

如果出現了脹氣的情況,則可以通過壹些方式進行適當的緩解。

進行腹式呼吸,吸氣的時候肚皮鼓起來,呼氣的時候肚皮收縮。可以在肚臍周圍塗抹壹些薄荷油。還可以喝壹點薄荷茶或者金桔水進行緩解。此外脹氣厲害的話,多喝水也能適當的緩解。

當然,如果是病理因素導致的脹氣,就要對癥進行積極的治療。比如改善腸道菌失衡的問題,治療胃腸係統方麵的疾病等等。

但總的來看,除了病理因素外,大部分的脹氣都是不良的飲食方式所致。所以,建立起正確的吃飯方式,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氣體在腹內聚集。

參考資料:

[1]《肚子脹氣,“屁”大點兒事,忍忍就過去了?》 健康時報網 2018.5.3

[2]《如何解決胃腸脹氣》 新華網 2016.2.1

[3]《愛脹氣的人都該反思,是不是這些習慣連累了妳》 人民日報 2019.4.16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腸癌來臨前,會先經歷4個症狀!發現1個,建議及早就醫檢查

繼“老戲骨”吳孟達和廖啟智因癌症去世後,娛樂圈再次傳來不幸的消息。

在4月10日,香港演員黃樹棠的兒子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黃樹棠因病去世,享年77歲的消息。

早在2017年,黃樹棠就在麵對記者采訪時說出了自己患有大腸癌的事實,他表示確診的時候已經發展到大腸癌二期了。

雖然這幾年黃樹棠壹直在積極配合治療,但還是攔不住癌細胞轉移的腳步。

去世前,他的癌細胞已經擴散到肺部,整個人也處於昏迷的狀態,不久就遺憾離世了。

近段時間,多個明星因為癌症而相繼離世,引起了大眾對癌症的關註與重視。

其中,黃樹棠所患的大腸癌是我國高發的惡性腫瘤之壹,發病率高達38.7/10萬人,死亡率也在不斷上升,如何預防和及早發現大腸癌顯得尤為重要。

80%的大腸癌確診已是晚期

大腸癌的發病率逐年攀升,死亡率也是居高不下。中國抗癌協會大腸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顧晉表示,目前臨床上近80%的大腸癌在發現時已經是晚期,很多時候癌細胞已經發生了擴散,失去了手術的意義。

造成大腸癌早診率低的原因是大腸癌早期的症狀不具有特異性,人們容易與痔瘡、腸炎混淆,容易忽視,導致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但若留心,其實腸癌來臨前還是會發出危險信號,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有利於提高治愈率。

腸癌不是突然發生的,4個“蛛絲馬跡”及早發現

和其他很多癌症壹樣,腸癌不是突然發生的,其中八成左右的腸癌是由大腸息肉演變而來

腸息肉的出現是從腸道內黏膜出現異常增生開始的。部分大腸息肉屬於腺瘤型,這部分的息肉就有惡變的可能。

但這壹過程仍然非常漫長,需要從息肉發展為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最後才是浸潤性癌。

雖然腸癌的早期症狀不甚顯著,但依然會出現以下幾個信號:

1.便血

大腸癌早期最常見的症狀之壹就是便血,但由於很多腸道疾病如痔瘡等都有便血的現象,因此也十分容易被忽視。

需要註意區分痔瘡便血與腸癌便血的區別:痔瘡的便血通常是因為肛門撕裂引起,血液顏色鮮紅,呈噴射狀;

腸癌的出血是在腸道內發生的,主要原因是腫瘤和腸道的摩擦。因此血液會和糞便混合在壹起排出,顏色呈暗紅色

2.排便習慣改變、大便變形

早期的症狀還有排便習慣的突變,如本來壹直是早晨排便壹次,最近突然變成壹天數次,還有反復的腹瀉和便秘交替發生等。

另外,腸癌患者會發現自己的大便性狀與以往不同,會越來越細,有的甚至衹有手指粗細。

3.腹痛、肛痛

由於腫瘤擠壓了腸道和肛門附近的神經,引起腹痛和肛門疼痛。

4.里急後重

“里急”指便意非常濃烈,腹部絞痛,有馬上排便的沖動;“後重”指排便時,又會產生糞便欲下不下的感覺,肛門墜脹,總感覺沒排幹凈。

不想讓腸癌“盯上”妳,盡早遠離這4點

以下幾個原因都是臨床上大腸癌的常見誘因,盡早了解並避開,能夠起到預防作用。

大腸息肉

大約有80%~90%的結直腸癌是由大腸息肉演變而來的,而且直徑越大的息肉,癌變幾率也就越高。

壹般來說,多發的息肉、單個直徑超過20mm的息肉需要盡早治療。

腸道炎癥

除了大腸息肉外,慢性潰瘍性結腸炎也是容易誘發大腸癌的慢性病之壹。

有研究表明,有慢性腸炎的人患大腸癌的風險是健康人群的4~20倍不等。

遺傳因素

傢族中有結直腸癌病史的人群患大腸癌的風險也會比普通人要高出許多,因此建議這類人群定期進行大腸癌的篩查。

不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

腸道屬於消化係統,因此飲食習慣也與腸道健康息息相關。長期保持高脂肪飲食,纖維攝入量將嚴重不足,這類人群患腸癌的風險也更高。

此外,長期攝入紅肉、久坐不動也是危險因素之壹。

發現早期大腸癌,篩查少不了

浙江大學腫瘤研究所所長張蘇展表示,若能在早期發現,獲得及時的治療,早期結直腸癌患者可以基本實現治愈,五年生存率高達80%以上。

因此早發現、早治療將是防治大腸癌的關鍵,建議高危人群壹定要定期做篩查工作。大腸癌的高危人群包括:

    生活在大腸癌高發地區,或當地飲食習慣較容易誘發大腸癌的人群;

    長期保持高飲食、低纖維飲食習慣的人群;

    傢族中有腸癌病史和傢族性息肉病史的人群;

    喜歡吃加工肉類食品的人群;

    長期便秘、腹瀉的人群;

    已經患有腸炎等慢性腸道疾病的人群。

大腸癌的篩查以腸鏡和直腸指檢為主。肛門指檢能夠直接發現存在於直腸末端的腫瘤;

而腸鏡能夠清晰地觀察腸道內是否有息肉和黏膜的病變,如果發現可疑情況還可以直接通過腸鏡末端的工具直接截取病理組織進行化驗。

此外,糞便DNA檢測也是大腸癌的壹種篩查手段。

直腸癌原本是高發於中老年人的壹種惡性腫瘤,但近年來許多年輕人也被“盯上”。如果近期出現便血伴隨腹痛、反復便秘和體重下降等情況,建議及時到醫院進行篩查,平時在飲食上要多加註意,保持良好的作息。

參考資料:

[1]《壹旦身上長有這種“息肉”,十有八九會癌變,再拖小心變成大病》.浙江省人民醫院浙北健康管理中心.2019-11-03

[2]《大腸癌發生的6大危險因素》.健康時報.2015-05-04

[3]《專家:結直腸癌及早篩查可提高治愈率》.新華網.2019-01-09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作者:admin | 分類:腫瘤治療方法 | 瀏覽:28 | 迴響: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