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結癌症能活多久(癌症引起淋巴結腫大)

2023-11-09 14:27:31
腫瘤網 > 腫瘤治療方法 > 淋巴結癌症能活多久(癌症引起淋巴結腫大)

本篇文章給大傢談談淋巴結癌症能活多久,以及癌症引起淋巴結腫大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詳情介紹:

淋巴癌不可怕,積極配合治療很重要

淋巴癌的早期表現就是淋巴結腫大,最常見的就是頸部淋巴結腫大,當然也可以發於身體各個淋巴組織,隨著病情的惡化淋巴結的數目開始增加,並且個頭也越長越大。當出現這些情況時,應高度警惕淋巴癌,那麽,懷疑淋巴癌需要做什麽檢查?查血能查出來嗎?

李曉林

血液科主任、主任醫師

在本地區率先成功開展自體骨髓移植技術治療急性白血病和惡性實體瘤、自體外周血幹細胞移植、異基因幹細胞移植、臍血移植等治療惡性血液病、自體骨髓移植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省內首先開展HLA不全相合骨髓和外周血幹細胞移植治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

專家門診時間:每周壹全天

淋巴癌查血能查出來嗎?

淋巴癌是壹種惡性腫瘤,壹般在早期血常規就可以看出壹些異常的情況,患者要是驗血的話,也會有貧血,白血球增加的情況出現,特別是嗜伊紅性白血球特別多,或伴有溶血性貧血,血小闆降低,尿酸增加,血中酵素增加等現象,也是可以驗出來的。

必要時需做病理切片檢查,可以清楚的知道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然後才可以進壹步的進行檢查和治療,患者也可以做胸部、腹部、腎臟、大小腸、淋巴管X光攝影,並做血液及骨髓檢查,這樣就可以基本上的確診是不是得了淋巴癌這樣的疾病,確診之後還需要積極的進行治療,不可以耽誤治療的時機,越早治療效果會越好壹些。

淋巴癌如何治療?

1、聯合化療:聯合化療的話在大部分淋巴瘤患者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壹部分,化療方案有很多,像氮芥、長春新堿、甲基芐肼、強的鬆;或阿黴素、博萊黴素、長春花堿、氮稀咪胺等都是可以的,具體采取哪種,還需根據個人情況而定。

2、放療:依病情而定。

3、免疫治療:有些患者在經過放化療之後,需要結合幹擾素進行治療,從而達到提高治愈率的目的。單克隆抗體對低度的惡性淋巴瘤也有不錯的治療效果。

4、骨髓移植/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術:此為目前高度惡性淋巴瘤、部分治療後復發或治療未愈患者的選擇。即先將患者自身骨髓/或用壹種儀器分離患者自身外周血管中的造血細胞,在體外進行處理、保存,然後進行超大劑量抗癌藥物化療或全身放療,再回輸所保存的自身骨髓/外周血造血細胞,達到最大限度地殺傷癌細胞,又保護造血功能,更利於患者的治療。

5、手術治療: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決定切除的範圍,由於手術創傷大,風險比較大, 所以術後還需要結合放化療或中醫治療等方法,進行療效鞏固,降低復發轉移的幾率。

專家提醒:隨著醫學的發展,淋巴瘤已經不是不可治的癌症,像早期的淋巴瘤多數是可以達到治愈的,而中晚期的患者,衹要積極配合,也有長期生存的機會。所以壹旦被診斷為淋巴癌,壹定要積極配合治療。

俗話說,“三分治七分養”,飲食調理是淋巴瘤康復中的重要壹環。淋巴瘤患者除了要註意平衡營養外,還應做到不吃或少吃油炸、火烤、煙熏及鹽腌的食品,同時可以多吃含有抗腫瘤成分的新鮮蔬菜和水果,比如富含維生素C的西紅柿、橙子、山楂、獼猴桃,富含維生素A的胡蘿蔔、萵筍,富含礦物質的香菇、銀耳等。

來源:徐州市中心醫院院報

癌症從1個細胞長成大肉瘤需要多久?醫生終於說了大實話!

科學需要奇思妙想!

比如我們普通人吃魚,隻會感慨魚鰾很好吃,很有嚼勁!但有心人卻能從充氣的魚鰾想到魚類潛水機制,引導發明潛水艇。

醫學進步常常也需要這種發散性思維。

壹位讀者留言問:所有的癌症都是從壹個癌細胞開始的,那這個壞蛋細胞長成大肉瘤需要多久呢?能不能抓住規律,對牠們進行早期“斬草除根”呢?

我們知道癌症的種類很多,各係統都能發生,但牠們生長速度不同,從單個癌細胞增長成大腫塊需要的時間差異很大!

我們以最常見的肺癌為例,簡單說壹下:

從病理分型上說,肺癌常見三種類型:

(壹)肺腺癌

這種最常見,大約占60%左右。

其增長速度長短不壹,短的不到壹年,長的可達十幾年。

這位老人感冒入院,CT發現做肺尖淡片狀、索條狀影,這種形態可能是炎癥,也可能是早期小腫瘤。

六年後復查,長成比較明顯的腫塊。因為病人年紀大了,沒有選擇手術。

第11年復查,已經是很巨大的腫塊:

像這種生長緩慢的肺腺癌,即使不治療也能生存十年以上,但這種病人很少。

有的病人是以轉移症狀為首發表現,比如因胸悶發現不明原因的胸腔積液,或者頭暈、頭疼發現腦轉移,進壹步檢查明確為肺癌。

比如上圖這位老人,因為頭痛發現腦轉移瘤(左圖),進壹步檢查胸部,發現小肺癌,還不到3厘米(右圖),卻已經發生轉移。

不幸中的幸運,病人對放化療敏感,經過腦放療和全身化療後,半年復查病竈明顯縮小:

壹般來說,肺腺癌會經歷這樣壹個發展過程:不典型腺瘤樣增生>原位腺癌>微浸潤腺癌>浸潤性腺癌。

而牠的發展速度在不同人身上,是不壹致的,有的快有的慢,但壹般不會在壹年內從無到有,到晚期

(二)肺鱗癌:

這種類型跟吸煙高度相關!

早期肺鱗癌僅表現為氣管壁局部增厚,診斷比較困難。

像下圖這位老煙民,61歲,咳嗽加重幾個月,CT發現右肺上葉支氣管壁局部增厚:

這位病人非常幸運,沒有放過這個疑點,進壹步做了支氣管鏡確診為早期肺鱗癌,手術切除治愈!

這種徵象有時候跟小氣道炎癥難以鑒別。

而他的鱗癌從發生到CT發現,還不到壹年的時間。

(三)小細胞肺癌

這是肺癌裏面的“短道高手”!發病率不低(大約占15%左右),並且生長快、轉移早!

小細胞肺癌可以在壹年內從無到有,並進展到晚期。

目前的研究認為,開展肺癌早期篩查,不能預防小細胞肺癌,不能提高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期。

但也偶有例外:

這位患者體檢發現的左側小細胞肺癌,已經發生局部淋巴結轉移。

經過放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目前已經生存五年以上。

大致統計,小細胞肺癌有手術條件的隻占5%,因為很難早期發現!

此外,還有壹小部分肺癌分化差,看不出具體的病理類型,稱為未分化癌

這種的常常以轉移竈為首發,比如發現頸部淋巴結轉移,或者發現惡性胸腔積液,但壹直找不到肺部原發病竈,太小了!

這種類型也可以在不到壹年的時間里發生、進展。

除了肺癌之外,肝癌也常常比較兇險!

某些乙肝肝硬化病史的患者,可以在壹年內發生肝癌並進展。

這個病例前幾天分享過,病人在14個月前還沒有發現異常,這個月卻查出晚期肝癌。

懶癌

某些前列腺癌,甲狀腺癌通常比較溫和,可以在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里保持穩定,被戲稱為“懶癌”。

總之,癌症的發展速度不壹致,其診斷和治療也不能壹概而論,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這里是影像科豪大夫,謝謝閱讀!

惡性淋巴瘤侵犯骨髓壹例

作者 | 何壹波1,盛賢福2

單位 | 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壹醫院:1.醫學檢驗科;2.血液內科




前 言


淋巴瘤是B細胞、T細胞和罕見的NK細胞引起的壹組異質性惡性腫瘤,也稱惡性淋巴瘤。分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其金淋巴瘤。淋巴組織分布於全身器官,可以發生於機體的任何部位,但最常見是淋巴結,其次為脾臟、胸腺、腭扁桃體以及沿腸或支氣管等粘膜分布的相關淋巴組織。




案例經過


患者5年余前體檢時發現腋下、頸部淋巴結腫大,均約核桃大小,當時就診外院,具體診治不詳,後未定期復查,自覺腋下、頸部淋巴結逐漸增大。半月前患者無明顯誘因下出現乏力,伴背部疼痛,且腋下、頸部淋巴結明顯腫大,當時未重視,後於昨日就診某醫院,查體示“腋下淋巴結腫大,大小約20*15cm,質地硬,固定,無壓痛;頸部右側淋巴結6.8*3.3cm,左側1.8*1.2cm”,檢查示“B超:肝內多發占位,轉移竈考慮;後腹膜多發淋巴結腫大;雙側頸部及右腋下多發低回聲團,轉移性首先考慮”,建議患者住院進壹步明確診斷,患者拒絕,今為求進壹步診治,特來我院。




臨床案例分析


患者,女,74歲因“發現腋下、頸部淋巴結腫大5年余,乏力半月”入院。T 37.2℃,P 88次/分,R 16次/分,BP 77/44mmHg,身高156cm,體重44.3kg。神誌清醒,呼吸平穩,對答切題,口齒清晰,查體合作。全身皮膚粘膜無黃染,全身淺表淋巴結有腫大(腋窩250cm2,質地硬,固定,無壓痛);(頸部右側淋巴結6.8*3.3cm,左側1.8*1.2cm),頸軟,頸靜脈無充盈與怒張,氣管居中,雙側甲狀腺無腫大。

胸廓正常,無肋間隙增寬,雙肺叩診清音,呼吸音清音,未聞及幹濕囉音,未聞及哮鳴音,心界叩診無擴大,心率88次/分,節律齊,心音正常,無雜音。腹部平坦,無腹部壓痛,無腹部反跳痛,肝臟未觸及,脾臟未觸及,Murphy’S徵陰性,腸鳴音正常。脊柱正常,活動正常,四肢正常,活動正常,關節正常,無腎區叩擊痛,雙下肢無浮腫。

患者7年前曾行直腸癌手術(具體不詳),否認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否認中毒史,否認肝炎、結核等傳染病史,否認食物藥物過敏史,預防接種隨社會。

初步診斷:淋巴瘤?淋巴結轉移?




檢驗案例分析


血常規示Hb,plt略減低。儀器報單核原始,遂進行鏡檢復查。

圖1.該患者就診當天血常規結果

形態學鏡檢可見少量幼稚細胞。原始細胞?淋巴瘤細胞?


圖2 就診當天外周血圖片復檢

生化結果示心肝腎功能受損,LDH顯著增高。

圖3 次日生化結果

超聲結果顯示左側頸部、右側鎖骨上,右側腋下低回聲占位。等待活檢結果進壹步明確。

圖4 次日超聲結果

骨髓塗片可見異常細胞占16.5%,此類細胞胞體大小不壹,形態變化多端,核型不規則,染色質粗糙,核仁未見,胞質量不等,部分見少許嗜苯胺藍顆粒及空泡。



圖5 患者骨髓結果

骨髓活檢示成熟T細胞腫瘤,具體分型參照淋巴結活檢。可見異型細胞增生,胞體大,胞核較大,胞質較少,染色質粗糙,可見核仁,可見較多核分裂象。免疫組化:CD3+CD4+、CD8-、CD43+、CD34-、TdT-、MPO-、S-100-、CD20-、Lysozyme-。

免疫分型:免疫分型:未見原始細胞增多。染色體:88,XXXX,add(1)(p36.1),del(1)(q12),der(1)(?),del(2)(p21)*2,add(3)(p25)*2,del(3)(p23),-4,-5,-6,-6,der(8)t(8;14)(p11.2;q11.2),del(9)(q21)*2,10,der(10)t(10;14)(q26;q11.2),add(11)(p25)*2,del(15)(q15q22)*1,del(16)(p11.2),dic(17;20)(p11.2;q11.2)*2,add(22)(p12)*2,+mar1,+mar2,+mar3,+mar4[20]。

淋巴結活檢病理示(淋巴結)外周T細胞淋巴瘤,非特指型。免疫組化:CD2+、CD3+、CD5-、CD7-、CD4+、CD8-、TdT-、CD117-、CD20-、ALK-、MPO-、Lysozyme部分+、CD68少量+、CD30-、Ki67 50%+、CD10-、BCL6-。診斷為T細胞淋巴瘤。




知識拓展


1.部分淋巴瘤的形態特點

(1)原、幼淋巴瘤:大小和形狀十分懸殊,幼稚淋巴瘤細胞的基本形態特徵為胞體大小不壹,可出現巨大胞體,胞核異形(如核長芽和突起),胞質較豐富。周邊胞質嗜堿性強,壹般無顆粒。Burkitt淋巴瘤具有特色的大小壹致蜂窩狀的空泡。

(2)成熟T淋巴瘤細胞:常為高核質比例、不規則核形、輕至中度的嗜堿性胞質和壹般無顆粒

2. 異型淋巴細胞與淋巴瘤細胞的部分區別




案例總結


此次案例診斷淋巴瘤不難,重點在需要檢驗人員盡快發現外周血異常並進行復檢,從而盡快發現惡性淋巴侵犯骨髓的情況。該病人血象異常並不明顯,如不進行鏡容易遺漏,影響患者的診斷及治療。檢驗科工作人員從檢驗角度經過分析和思考,積極與臨床溝通,表達出自己的看法與想法,給臨床的診治提供建設性的意見。

惡性淋巴瘤與其他淋巴細胞疾病也需多加鑒別:

    惡性淋巴瘤細胞浸潤血液係統壹般會導致壹係或幾係受損。

    惡性淋巴瘤壹般會有淋巴結的腫大而無壹般病毒感染的急性症狀。

    惡性淋巴瘤壹般會導致糖代謝旺盛,在生化中就是LDH會明顯增高。

    惡性淋巴瘤壹般發生於年齡較大者:HL發病峰值40歲,10歲以下罕見;NHL中位發病年齡是64歲。而EBV引起的單核細胞增多癥患者通常在25歲以下。




專家點評


惡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是壹組起源於淋巴造血係統的惡性腫瘤的總稱,其主要臨床表現是無痛性淋巴結腫大,全身各組織器官均可受累。淋巴瘤患者在發現淋巴結腫大前或同時可出現發熱、盜汗、消瘦、皮膚瘙癢等全身症狀。

根據病理、臨床特點以及預後轉歸等將淋巴瘤分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和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兩類。HL的病理學形態特徵為多種非腫瘤性炎癥細胞增生的背景中見到診斷性的里-斯(Reed-Steinberg,R-S)細胞。

2008年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將HL按照病理類型分為結節性淋巴細胞為主型和經典型,後者包括:富於淋巴細胞的經典型、結節硬化型、混合細胞型和淋巴細胞消減型。

NHL是壹組具有較強異質性的淋巴細胞異常增殖性疾病的總稱,其發病率遠高於HL。NHL的組織病理學特點是淋巴結結構消失,皮質和髓質分界不清,淋巴竇及淋巴濾泡或淋巴結包膜受侵,整個淋巴結呈彌漫性,為不同分化程度的淋巴細胞代替。根據NHL的自然病程,可以分為三大臨床類型,即高度侵襲性、侵襲性和惰性淋巴瘤。根據淋巴細胞起源的不同,又可分為B細胞、T細胞和自然殺傷(natural killer,NK)細胞淋巴瘤。

關於血液病的診斷,包括這個案例,臨床離不開檢驗科的輔助檢查。大量血液病例都來自檢驗科的早發現,尤其是血常規及白細胞手工分類。兩個科室應該多加溝通合作,檢驗科在日常工作中能將檢查結果結合患者臨床表現等進行綜合分析, 主動給臨床醫生提出進壹步檢查的建議, 為臨床進壹步明確診斷提供幫助, 彰顯出紮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檢驗人員在工作中應主動學習臨床醫學和檢驗醫學的專業知識, 不斷提昇自己的知識儲備和工作能力, 積極與臨床溝通交流, 協助臨床做出正確、 全麵的診斷。

參考資料

[1]劉爾坤,張之南. 惡性淋巴瘤的診斷與治療.《 中華血液學雜誌 》 , 1988

[2]胡超蘇,應紅梅,吳永如.上頜竇惡性淋巴瘤的治療.《 中國癌症雜誌 》 , 1999

[3]鄭祥武,吳恩福,程建敏等. 小腸原發性惡性淋巴瘤的CT診斷. 《 中華放射學雜誌 》 , 2001

[4]李靜,石木蘭,王爽.惡性淋巴瘤和頭頸部鱗癌頸部受累淋巴結的CT與病理比較. 《 中華放射學雜誌 》 , 2002

[5]硃雄增,李小秋.解讀2008年惡性淋巴瘤WHO分類. 《 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誌 》 , 2010

END

聲明:本平臺旨在為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傳遞更多醫學信息。本平臺發布的內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的醫療指導,也不應被視為診療建議。如該等信息被用於了解醫學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臺不承擔相關責任。本平臺對發布的內容,並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觀點。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權利人與我們聯係,我們將盡快處理。

作者:admin | 分類:腫瘤治療方法 | 瀏覽:29 | 迴響: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