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傢談談高分化癌已經不算癌症,以及高分化癌已經不算癌症不治能活多久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患者,男,76歲。2015年10月於外院體檢發現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19ng/ml,2015年10月21日就診於我院泌尿外科,查PSA 17.590ng/ml;盆腔磁共振(MRI)示(圖1)前列腺體積稍大,大小約4.7cm×3.1cm×3.6cm,左側外周葉內可見結節樣異常信號影,大小約2.2cm×1.6cm,邊界欠清,考慮前列腺癌。全身骨顯像未見異常。2015年10月26日行前列腺穿刺病理活檢示(圖1-2)(左外腺)前列腺增生癥,局竈低級PIN,(右外腺)前列腺增生癥,背景中見小竈高分化前列腺腺泡細胞癌,Gleason評分3+2=5。
圖1 2015年10月23日放射治療前盆腔MRI
圖2 2015年10月26日前列腺穿刺活檢病理
【臨床診斷】前列腺腺癌(T2N0M0,Ⅱ期,中危)。
【治療過程】根治性放療:2015年11月6日行前列腺癌根治性調強適形放射治療,考慮患者病竈局限於前列腺內,76歲高齡,為提高生活質量,放射治療範圍為小靶區照射,不良反應輕,故不予盆腔預防照射,靶區包括前列腺及雙側精囊,腫瘤照射劑量72Gy/40f/8w。
同步內分泌治療:放射治療過程予以“比卡魯胺50mg口服,1次/日+註射用醋酸亮丙瑞林3.75mg皮下註射,1/4周”內分泌治療。
療效:2015年12月29日放射治療結束復查(圖3)PSA 0.088ng/ml,睪酮12.25ng/dl,提示治療有效;2016年5月27日復查PSA<0.079ng/ml,2016年12月28日復查PSA 0.052ng/ml,2017年7月復查PSA 0.01ng/ml。考慮疾病控制良好,故停止內分泌治療。2018年6月復查PSA 0.004ng/ml,睪酮89.75ng/dl。放射治療後隨訪至今無排尿困難,無尿頻、尿急、尿痛及血尿膿尿,無發熱、腰痛、骨痛等,生活自理、健體娛樂活動正常,生活質量高。
圖3 2015年12月28日放射治療中復查盆腔MRI
病例分析(1)患者明確診斷為前列腺癌(T2N0M0,Ⅱ期,中危組),因患者盆腔MRI提示腫塊局限於前列腺內,因此T分期為T2;中危因素包括PSA 10~20ng/ml。根據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絡(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指南Ⅱ期患者預期生存期大於等於10年,可選擇放射治療聯合全雄激素阻斷內分泌治療或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術+盆腔淋巴結清掃術,該患者無其他基礎疾病,預期生存期大於等於10年,首選放射治療及內分泌治療,患者76歲高齡,為提高生活質量,放射治療範圍為小靶區照射,不良反應輕,可耐受,有效控制病情。
(2)隨著前列腺癌診斷技術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前列腺癌在早期即被確診。然而,在確診為早期前列腺癌的患者中,部分患者由於年老多病而不能耐受手術,而他們的腫瘤分化程度可能較差,分期偏晚,采取等待觀察處理的方式肯定不合適,這時可采取與手術治療效果差不多但創傷小、能耐受的治療方法——放射治療。放射治療是指應用放射線治療疾病的壹種方法。人們很早發現,當用放射線照射癌細胞時,癌細胞會慢慢死亡。30年臨床實踐證明,足夠劑量的放射治療(至少70Gy以上)可以有效控制前列腺癌,達到與根治手術相同的療效。
參考文獻:
《前列腺癌病例精解》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20.5
有壹種痛,叫口腔潰瘍的痛。
哪怕隻是壹個米粒般的小白點,也能讓妳分分鐘崩潰,吃飯不香了、說話也不利索。
出現口腔潰瘍,很多人的第壹反應是“上火”了,整杯涼茶、來片西瓜霜就完事,剩下的就衹有硬扛、聽天由命了。
殊不知,這看似不起眼的小潰瘍,卻是身體的“求救”信號!
浙江杭州,47歲的許先生(化名)半年多來壹直感到舌頭疼痛,壹開始以為隻是普通潰瘍也沒太上心,直到影響到了進食和說話才去就診,壹查竟是“中分化鱗狀細胞癌”。
而且,不幸的是,頸部已經發生了轉移,除了放射治療之外,他還需要進行全身化學治療……
好好的嘴巴,怎麽就潰瘍了呢?口腔潰瘍,是壹種十分常見的口腔黏膜疾病,患病率可超過10%,尤以中青年人群最為多見。
潰瘍常常遊走在軟腭、唇、頰、舌等部位,壹般呈圓形或橢圓形狀,以“黃、紅、凹”為特徵,主打的就是壹個“疼”。
這疼痛還可以分為3個級別:
輕型,疼痛明顯,潰瘍小而淺;
重型,疼痛劇烈,潰瘍大且深,痊愈後可能會留有瘢痕;
皰疹型,大麵積疼痛,潰瘍雖小卻多、連成片狀,可伴隨低熱、淋巴結腫大等症狀。
口腔潰瘍經常被貼上“上火”的標簽,尤其是在熱騰騰的夏天,而愛養生的中國人,最熱衷的事就是“降火”。
但結果無非是在碰運氣,有時很奏效、有時白忙活,潰瘍甚至越發嚴重。
實際上,除了上火,這些原因也可能會造成口腔潰瘍:1. 缺乏維生素
體內的維生素B不足,也會導致口腔潰瘍。
此時,需要多吃蔬菜、水果補充營養,如菠菜、土豆、番茄、柑橘、草莓、香蕉等。還可以搭配雞蛋、牛奶壹起食用,其中的蛋白質有利於維生素B的吸收。
2. 激素波動
人體內黃體酮與雌激素的水平,同樣與口腔潰瘍存在聯係。
尤其是女性,月經到來前,受激素波動影響,可能會引起內分泌紊亂,進而造成口腔潰瘍。
3. 精神波動
長期焦慮、壓力過大或者不規律的作息,精神波動容易使得免疫力下降,繼而引發口腔粘膜疾病。
4. 創傷
燙傷、咬傷,或口腔局部殘根、殘冠,都可以帶來口腔潰瘍。
比如小龍蝦、甘蔗、火鍋,這些硬的、燙的、辣的食物吃起來雖然爽,卻很容易劃傷或燙傷嬌嫩的口腔黏膜。
破損的蛀牙,壞牙留下的殘根、殘冠,不適合的牙套、假牙,也可能形成尖銳的邊緣,紮傷口腔黏膜。
而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硬毛牙刷、刷牙時勁太大,或者喜歡咬唇、咬腮,同樣容易弄傷牙齦或損傷口腔黏膜,壹不小心就踩雷。
5. 疾病
很多人不知道,口腔潰瘍其實與胃腸疾病有關。當發生便秘、胃熱或是慢性消化道炎癥等,可表現為口腔潰瘍。
除此之外,病毒感染也可引起口腔潰瘍,特點是突發、多發,且伴有局部淋巴結腫脹、發熱等症狀,比如梅毒、艾滋病感染。
值得註意的是,口腔潰瘍還是口腔癌來臨的信號,壹旦嘴里出現這3個變化,千萬要提高警惕,別讓小病拖成癌!
嘴里出現3個變化,是癌來臨的信號!1. 潰瘍經久不愈
口腔內出現的潰瘍,約有95%是復發性口腔潰瘍。
壹般情況下,愈合的時間不會超過2周,且不需要特殊治療即可自愈。
如果潰瘍麵積增大,且超過2周沒愈合,潰瘍呈彈坑樣、表面凹凸不平、邊緣不規則、基底變硬,有可能會發展成口腔癌。
2. 口腔新生物
口腔內的腫物、鼓包、硬結、隆起等新生物,是口腔癌的常見表現。
有浸潤性且質地較硬的腫塊,疼痛感明顯,並且會伴隨舌運動困難或進食困難。
其中,菜花狀的新生物是最典型的臨床表現。
3. 口腔黏膜變化
口腔黏膜變厚、粗糙、出現硬結,頜麵部疼痛、腫脹、舌頭麻木。
口腔癌及癌前病變,還可表現為口腔黏膜顏色改變。如紅色(口腔黏膜紅斑)、白色(口腔黏膜白斑)、黑色(口腔黏膜黑斑、黑色素瘤)、藍色(高分化黏液表皮樣癌)。
說到口腔疾病,人們往往首先想到蛀牙和口腔潰瘍,很少有人會和癌症聯係起來。
事實上,我國口腔癌並不少見,其發生率約占全身惡性腫瘤的1.75%-5.18%。
據國傢癌症中心統計,每年新增口腔癌病例4.81萬,與口腔癌致死相關病例達2.2萬。在男性患者中,口腔癌的發病率位列全身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8位。
當然,常見的普通潰瘍、復發性潰瘍,並不會發展成癌。
那麽,如何分辨不同的潰瘍呢?其實,大多數潰瘍衹要照照鏡子就能自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