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傢談談喉嚨經常發炎會得癌症,以及喉嚨癌症能治好嗎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壹個傷口,居然惡化成了癌?
據浙江日報報道,劉阿姨的右腳二十多年不小心被車碾了壹下,然後右腳受傷了,皮膚也受到了損害。當時劉阿姨隻到村里的診所拿了壹些藥,傷口始終不見好轉,發炎紅腫。傢屬也是心大,覺得多換換藥,傷口就能好。
沒想到壹晃眼二十多年就過去了,她的傷口居然還在,大約雞蛋大小的傷口長滿了老化水腫的肉芽。在兒子上大學家庭經濟變好之後,劉阿姨才到醫院進行了正式的檢查,結果讓壹傢人全懵了。病理結果提示“右足跟鱗狀細胞癌”,也就是癌症。
小傷口竟然也能造成大問題?這還真的不是在開玩笑。
壹、病理學之父:癌症是無法愈合的傷口,起源於炎癥慢性炎癥和癌症有著緊密的聯係,並且早在壹百多年前,就有科學家註意到牠們之間的因果關聯了……
1863年,壹位叫魯道夫.維爾肖(Rudolf Virchow)的德國病理學傢觀察到,腫瘤內竟然存在炎癥細胞。並假設:當人體的受傷時,損傷部位中的細胞會增強,促進血管和相關組織重新長出;同時炎癥細胞在傷口集聚,及時清除傷口“異物”,而正是這種細胞增殖,導致了癌症的癌症的發生。他把癌症比作“壹個無法愈合的傷口”,後來出版了《細胞病理學》,被譽為“病理學之父”。
炎癥其實是機體的自我保護,浙江大學附屬第壹醫院全科醫學科任菁菁主任表示,炎癥屬於基本免疫反應。是機體受到某種刺激時發生的壹種防禦反應為主的基本病理過程。通過炎癥反應,可以防止感染擴散、清除壞死組織、幫助器官恢復。
具有修復作用的炎癥,為什麽又會變成誘癌因素呢?
慢性炎癥中,炎癥修復過程反反復復。修復再生意外這細胞增殖,而細胞增殖需要大量細胞分裂,分裂越多,DNA復制出錯的幾率就越大,增加細胞“異變”的概率也就越大。
二、炎癥可以說是萬病之源,這些病都可能和牠有關任菁菁主任表示,在可控範圍內炎癥反應是有益的,但如果這壹平衡打破,過程可能會產生壹些炎癥因子,炎癥失控,就會對重要器官和組織細胞造成傷害。
1、心臟病
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根源都是由於免疫紊亂,炎癥因子對血管壁造成強力攻擊,導致血管中斑塊、血栓等形成,從而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等。
2、糖尿病
眾所周知,糖尿病與胰島細胞有關。當身體發生炎癥反應,可通過氧化應激造成血管和組織的內皮細胞的損傷,抑制胰島素的作用,由於缺乏胰島素水平,加速了糖尿病的發展。
3、神經係統疾病
炎癥失控也會損害神經元細胞。當炎癥反應失控時,牠們會釋放神經毒性,如老年癡呆患者,腦內的星形膠質細胞會在炎癥反應中釋放壹氧化氮、腫瘤壞死因子等,加劇神經元病變的發生。
4、抑鬱癥
美國埃默里大學醫學院安德魯·米勒教授表示,炎癥是抑鬱癥的病因之壹。抑鬱癥患者不僅炎癥因子增加,也會出現炎癥反應增強。
三、以下幾種炎癥,和癌症關係密切慢性炎癥很可能會加速癌症的發展進程,尤其是以下幾類與消化係統有關的炎癥,壹旦發現,壹定要及時幹預。
1、慢性潰瘍性結腸炎
癌變進程: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結直腸息肉或腺瘤→結腸癌
河南省腫瘤醫院普外科莊競醫師表示,結直腸黏膜慢性炎癥可引起黏膜隆起樣病變,即結直腸息肉或腺瘤。通過外界因素作用,息肉或腺瘤可能會發生細胞突變,形成癌變。
2、胃炎
癌變進程: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胃癌
河南省腫瘤醫院普外科李劍醫師指出,胃炎反復發生,胃黏膜不斷修復受損,容易刺激胃部長出原本屬於腸道的細胞,導致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的情況,經過漫長積累,可能發展成癌。
3、肝炎
癌變進程: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
河南省腫瘤醫院肝膽胰外科馬超醫師指出,肝炎病人轉變為肝癌的概率約0.3%。病毒感染或者發生脂肪肝,都會破壞正常肝細胞,反復的過程就可能產生基因突變。
四、這幾種促炎飲食,切記改掉促炎食物就是長期食用這類食物,可能會增加人體炎癥反應水平。想要預防癌症的發生,這幾類“促炎”食物壹定要少吃。
1、高糖精制食物
除了蔗糖、麥芽糖以外,還包括蛋糕、麵包、餅幹、白米等含有大量澱粉的精制碳水食物。高糖食物容易引起血糖升高,易促進細菌病毒生長,同時促發胰島素、腎上腺素釋放,刺激炎癥因子的增長。
2、高油高脂食物
《脂質研究雜誌》中的壹項小鼠試驗研究發現,高質飲食可刺激小腸中細胞的應激反應,引起某種免疫分子產生。
3、紅肉加工肉
人體在消化紅肉或加工肉的過程,可導致腸道菌群失調、破壞腸道屏障,增加炎性浸潤,炎癥反復的情況會加速細胞癌變進程。
最要要提醒的是,並不是發生炎癥反應就意味著會“癌變”。雖然炎癥與癌症雖存在聯係,但衹要嚴格控炎,炎癥也是修復身體的“利器”。所以從日常生活做起,遠離慢性炎癥的生活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資料:
[1]《為什麽癌症那麽容易復發轉移?幫兇竟然是ta》.醫師報腫瘤頻道.2020-06-07
[2]《炎癥失控,引發多種疾病!控炎要從生活點滴入手》.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2021-08-21
[3] 《從“炎癥”到“癌症”有多遠?醫生提醒:這3種炎癥千萬不要拖》.文匯網.2021-10-08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很多民眾都有喉嚨發炎、腸胃炎等經驗,壹般吃點藥物都會有所好轉。其實,這就屬於急性發炎,臨床上多是因外傷、感染引發紅腫、發熱、疼痛等症狀。而當急性炎癥遷延不愈,就會慢慢轉變為慢性炎癥,這個時候想要完全治愈,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道理很簡單,慢性炎癥與急性炎癥不同,因為牠與身體免疫係統的異常有關。近年來,很多研究發現,長期慢性炎癥會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為什麽會這樣?我們就借著這篇文章壹探究竟。
為什麽說炎癥是癌症的“幕後推手”?在臨床上,當癌症第壹次出現在我們的身體之中,然後變成具有攻擊性,我們將這個發展過程稱之為“致癌”。而致癌的發生卻是與慢性炎癥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恐怕關於這壹點,很多人都是難以置信的。布魯斯-艾姆斯是壹直以研究致癌聞名的美國加州大學教授,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約20%的癌症都與炎癥症狀或慢性感染癥有關。
事實上,武漢大學在國際權威雜誌《臨床癌症研究》上發表的壹項課題研究,也明確提出了“炎癌轉化機制”,甚至還在研究中發現“炎癌轉化”的重要趨化因子——人趨化素樣因子。在研究中已然證明,在原發性肝癌中,人趨化素樣因子可以作為炎癌轉化的信號通道,並誘導肝癌的發生。其實,還有很多研究,也證明了基因的變異與慢性炎癥的密切關係,便是癌症的主要成因。
這是怎麽壹回事呢?
當人體受到細菌感染,為了消滅細菌,會產生炎癥。與此同時,巨噬細胞與嗜中性白細胞開始活躍,瞄準外敵發射活性氧飛彈。可是活性氧不僅隻會消滅敵人,也會破壞自身細胞內部的DNA。其實,這就是現實版的“殺敵壹千,自損八百”。
由於DNA受損,導致DNA的排序改變而出現變異,就會形成異常生長與增生的良性腫瘤。慢性炎癥所產生的生長因子蛋白質若是註入良性腫瘤,時間壹長就會演變成惡性腫瘤,也就是癌細胞。正常細胞就是如此轉變為癌細胞。
從這個角度而言,我們完全可以解釋腸炎引發大腸癌、肝炎演變成肝癌的原因。同時也能說明HPV所引起的慢性感染癥會導致子宮頸癌、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會引發胃癌了。而肺癌則是源自香煙煙霧中所含的各種有害物質引起的支氣管發炎症狀。
這3類食物或加速炎癥,您還在吃?隨著大傢養生意識的逐漸提高,我們也越來越知道,不良的飲食很可能會增加患癌的風險。雖然我們在飲食方麵總會不斷去避免,但是即使我們做得再好,也會有吃錯食物的時候。不管如何,在日常生活之中,避開以下3類發炎食物,有利於減少炎癥,從而降低患癌風險。
1、加工、超加工制品
在網絡上經常看健康科普的朋友都應該知道,加工肉會導致患癌風險增加,這可是得到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證實的。其實,大多數研究都認為吃太多加工過的肉,會導致癌症,尤其是大腸癌。 另壹方麵,除了加工肉類,還有由工廠製造的超加工食品,比如再生肉等等,也與癌症的風險有著很大的關聯。
2、高糖食物
新研究指出,有些食物確實會助長癌症,或會造成有利癌症發展的環境,比如慢性炎癥。而高升糖指數的食物很容易使得血糖升高。壹旦血糖升高,可能會引發體內的慢性炎癥反應。在這種情況下,慢性炎癥會促進不正常細胞的生長,從而導致癌症的發生。
3、極度高溫烹調的食物
眾所周知,我們做菜的烹飪方式多種多樣,比如煎炒爆炸煮。當我們將高蛋白質食物,比如紅肉、雞蛋等,選擇油炸、炒、煎和燒烤肉時,牠們就會在高溫下產生多環胺類、丙烯酰胺等有害物質。大量的研究證明,多環胺類和丙烯酰胺具有致癌性。當這些物質在體內過量時,就會讓身體產生慢性炎癥,從而引發其他疾病,甚至是癌症。
預防癌症,您還可以這樣吃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選出了最健康食物,其中大部分與癌症預防作用食物不謀而合,就以十大食物:綠茶、青花菜、大蒜、番茄、紅酒、藍莓、菠菜、果仁、燕麥、鮭魚而言,就有壹半以上的相同性。
壹般養生防癌的飲食原則是什麽?
低脂肪、高纖維、少煙酒、少鹽、少糖、少加工(精制)(糖類)食品、少辛辣刺激物、壹天攝取5份以上蔬果,若再加每天運動30分鐘以上、少肥胖(BMI 24以下;腰圍男性小於90公分、女性小於80公分),放鬆心情,讓免疫功能維持良好狀態,並適量補充益生菌以改善腸道環境。
事實上許多所謂的人間美味都是以高油、高糖、高鹽的方式來烹調的,與養生原則是截然不同、背道而馳的,無怪乎有“好吃的東西都不要吃”的養生說法。然而民以食為天,如果為養生,以致食之無味,失去口福,人生也實在太乏味了。如果食之無味也能甘之如飴,當然最好,否則偶爾吃些美食,應是無妨。經常大魚大肉,飽食終日,當然不可取,衹要把握適量、多樣、均衡的飲食法則,才是最健康的飲食方式。
總而言之,飲食雖然有預防致癌的功效,但其效果並非壹蹴可及,必須長期堅持,才可能有收穫,無法期望短線操作,立即獲利,就像努力不壹定會成功,但是不努力壹定不會成功壹樣。如果不幸已經出現癌症,就要尋求積極的治療,食療隻可當成輔助的角色,不可本末倒置。
參考資料:
[1]《炎癥如何轉化為癌症,科研人員發現重要趨化因子》.新華網.2019-04-19
[2]《胃炎、肝炎和腸炎,炎癥進展到癌症要多久》.醫師報腫瘤頻道.2021-07-21
[3]《吃啥能抗癌?美國癌症研究所公布最新抗癌食物清單》.光明網.2019-12-09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