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傢談談世界癌症發病率排名,以及世界抗癌症日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妳有關註過身邊的致癌物嗎?近日“身邊的超級致癌物黃曲黴菌”話題在微博上引發關註。
“黃曲黴毒素”是黃曲黴菌產生的壹種強致癌物!早在1993年,黃曲黴毒素就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為1類致癌物,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鉀的10倍,致癌能力是二甲基亞硝胺的70倍,對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經常攝入可能增加患肝癌風險。
除了黃曲黴毒素,我們身邊其實還存在壹些“致癌物”,很可能隨著每天的飲食、生活入口。
1.黃曲黴毒素:發黴的糧食、堅果
在黴變食物中,有壹種黴變來自黃曲黴菌,尤其糧食中多見。2007年刊發在《中國食品衛生雜誌》的壹項關於國人黃曲黴毒素膳食暴露量評估指出:玉米和大米是國人黃曲黴毒素膳食暴露的主要貢獻食品。
此外,花生和花生油等也可能含有黃曲黴毒素。
黃曲黴毒素的常見來源 | |
發黴的玉米、大米 | 發黴的特別是澱粉含量高的食物中,如玉米、大米等。 |
變質的堅果 | 吃到苦味的堅果,壹定要馬上吐掉並漱口。 |
破舊、不幹凈的竹木筷 | 筷子本身不會長黃曲黴菌,未清洗幹凈的筷子里易隱藏澱粉,存在發黴風險。 |
劣質芝麻醬 | 用劣質、變質的芝麻、花生做原料,花生中可能存在黃曲黴毒素。 |
土榨花生油 | 有些“土榨油”或自榨油無品質把關,加上設備不易徹底清洗幹凈,殘留的油漬及穀物殘渣易黴變。 |
2.苯並芘:經過燒烤、高溫油炸的食物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潘戰和2017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表示,采取燒烤或者熏制的方法,製作過程中就可能會產生雜環胺和多環芳烴,其中大傢最熟知的是壹種叫作苯並芘的化學物,很多烤制、熏制的食品都可能含有。
2018年刊發的壹項暨南大學研究發現,在燒烤過程中人體對“多環芳烴”的攝入量:吃燒烤食物>皮膚接觸>肺部吸入。
這意味著,在燒烤時,皮膚吸收的致癌物比肺部吸入的還多。
苯並芘的常見來源 | |
烤肉 | 燒烤或者熏制過程中可能會產生。 |
高溫油炸食物 | 食用油在高溫下會產生大量苯並芘,油溫越高,產生越多。 |
炒菜油煙 | 炒菜的油煙中也會攜帶苯並芘,別等鍋里油冒煙了才放菜。 |
3. 亞硝胺:經過熏臘、腌制的食物
江蘇省腫瘤醫院副院長張勤2019年在江蘇城市頻道《約見名醫》節目中談到,在熏臘食品中,含有大量的亞硝胺類物質,某些消化係統腫瘤,如食管癌的發病率與膳食中攝入的亞硝胺數量相關。當熏臘食品與酒共同攝入時,亞硝胺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就會成倍增加。
腌制品裏面往往含有較多的亞硝酸鹽,雖然亞硝酸鹽本身不致癌,但進入體內會和蛋白質結合,形成亞硝胺。此外,像中式鹹魚在脫水的過程中,會生成壹些亞硝胺類化合物,如亞硝基二甲胺等,這些亞硝基化合物就具有致癌性。
亞硝胺或亞硝酸鹽的常見來源 | |
加工肉制品 | 壹些香腸、火腿、培根的加工肉制品中會添加亞硝酸鹽。 |
隔夜菜 | 隔夜菜,特別是隔夜綠葉蔬菜,會產生亞硝酸鹽,且營養也會打折扣。 |
熏臘、腌制食物 | 泡菜、鹹魚、鹹肉,高鹽腌制、熏臘食物中含亞硝酸鹽。比如,腌菜中亞硝酸鹽最多的時候是在開始腌制以後的兩三天到十幾天之間。 |
4. 煙焦油:煙草燃燒吸入
吸煙及二手煙草煙霧都被列為1類致癌物。香煙在燃燒過程中,形成將近4000種新的化學物質。其中絕大部分物質對人有害,其中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壹氧化氮、煙焦油,後者是致癌的罪魁禍首。
而且,吸煙不單單是引起肺癌壹種癌症,還與鼻嚥癌、口腔癌、食管癌等相關癌症的發生有密切關係。
5.乙醛:喝酒後產生的中間產物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進入肝細胞後氧化為乙醛,後者具有肝毒性和致癌性,體內過量積聚會對肝臟造成嚴重危害。
酒精飲料攝入有關的乙醛被列為1類致癌物。2014年世界癌症報告中做出了壹個統計——3.5%的癌症是由酒精造成的,同時每30個癌症死亡患者中就有壹個是酒精造成。
雖然我們的身邊存在著各種致癌物,但致癌物會導致某些癌症,指的是長期、超量攝入後的壹種可能。如果妳隻是偶爾、少量吃壹點,或者偶爾、少量接觸,那不用擔心,還是安全的。
資料:鬆江科普
編輯:毛震瓏
鼻嚥癌在廣東、廣西較為高發,甲狀腺癌在天津、浙江高發,前列腺癌在經濟較發達地區高發。3 月 22 日,《中華腫瘤雜誌》發表國傢癌症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的重磅文章,公布 2016 年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數據,首次提供各省主要癌譜流行情況。
圖源:《中華腫瘤雜誌》
這份報告根據全國各腫瘤登記處上報至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的 2016 年惡性腫瘤登記數據,共覆蓋人口 3.8 億人,其中城市人口 1.92 億人,農村人口1.88億人。按性別、城鄉、年齡分層計算不同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很多人會疑問為什麽是 2016 年的數據呢?這是因為全國數據收集、整理和核查等需要時間,因此,癌症數據報告通常有壹定的延後。
01
各省癌症高發地圖
1. 全國來看:五大高發癌症,肺癌依舊排第壹!
從全國來看,肺癌位居我國惡性腫瘤發病數量首位,2016 年我國肺癌新發病例約 82.81 萬,其他高發惡性腫瘤依次為結直腸癌、胃癌、肝癌、乳腺癌等,前 5 位惡性腫瘤發病約占全部惡性腫瘤發病的57.27%。
2. 男女來看:男性肺癌高發,女性乳腺癌高發!
男性發病首位為肺癌,2016 年新發病例約 54.98 萬,男性其他高發惡性腫瘤依次為肝癌、胃癌、結直腸癌和食管癌等,前 10 位惡性腫瘤發病約占男性全部惡性腫瘤發病的82.33%。
女性發病首位為乳腺癌,2016 年新發病例約 30.60 萬,女性其他高發惡性腫瘤依次為肺癌、結直腸癌、甲狀腺癌和胃癌等,女性前 10 位惡性腫瘤發病約占女性全部惡性腫瘤發病的78.90%。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3. 地域來看,這 3 種癌症在這些省份更加高發!
(1)鼻嚥癌——廣東、廣西、海南、江西、貴州
鼻嚥癌在全國惡性腫瘤發病順位中位居第 20 位,但在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和海南省位居第 6 位,在江西和貴州也位居前 10 位。
(2)甲狀腺癌——天津、浙江、新疆
甲狀腺癌在全國發病位居第 7 位,但在天津市、浙江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上升為第 2 位;且甲狀腺癌主要發生在女性人群中,位居城市女性人群惡性腫瘤發病第 4 位,農村地區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第 8 位。近 10 年來,女性人群甲狀腺癌的發病每年增幅超過20%。
(3)前列腺癌——北京、上海、江蘇、浙江
前列腺癌的高發表現在社會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城市,如北京市、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等。
圖源:健康時報
02
重點防好這幾種高發癌!
根據國傢癌症中心發布的《2016年中國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報告顯示,不管男性還是女性都有幾種“高發癌”,重點要防好!
男性“高發癌”:肺癌、肝癌、胃癌、結直腸癌、食道癌,這 5 種癌症占男性所有新診斷癌症的約68.83%。也就是說,預防好這 5 種癌症,男性就可以預防68.83%的癌症。
女性“高發癌”:乳腺癌、肺癌、結直腸癌、甲狀腺癌、胃癌,這5種癌症占女性癌症死亡總數的約56.11%,預防這 5 種癌症,女性就可以預防56.11%的癌症。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1. 防肺癌——要遠離“五氣”
肺部離不開呼吸,更離不開氣體。首都醫科大學肺癌診療中心主任、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胸外科首席專家支修益教授提醒,防肺癌要遠離“五氣”:
“壹氣”是霧霾和PM2.5。在人們呼吸的過程中,PM2.5會被直接吸入肺部,誘發呼吸係統疾病和心血管疾病,長期暴露於霧霾天氣中,可導致有害物質中毒和肺癌的高發。
“二氣”是煙草煙霧中煙氣汙染。煙草中有幾百種有害物質,其中致癌物質就有 60 多種,若長期暴露於被煙霧汙染的室內環境中達 20 年以上將會成為肺癌發病的重要因素。
“三氣”是廚房油煙氣。長期暴露於廚房油煙汙染、燃氣燃竈等燃料汙染和烹調過程中的油煙汙染、燒煤取暖、燃煤或燃氣汙染的廚房環境也是肺癌的常見致病因素。
“四氣”是室內空氣汙染。來自房屋裝修裝飾材料中的有害物質近年越來越多,其中氡汙染與肺癌發病關係密切。
“五氣”是我們常說的生氣、生悶氣。生氣稱其為“心理汙染”或“癌症性格”。如果心情不愉快,總愛生悶氣,平時感覺“壓力山大”,遇到挫折再過分焦慮抑鬱,可使機體免疫功能下降,也會造成腫瘤的發生。
2. 防胃癌——查幽門螺桿菌
2021 年 12 月,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下屬美國毒理研究所公布了第 15 版致癌物報告,其中最引人註意的就是幽門螺桿菌慢性感染被列為明確人類致癌物。2017 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將幽門螺桿菌(感染)也被列入壹類致癌物。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李景南介紹,幽門螺桿菌是目前發現的唯壹可以在胃內高胃酸濃度環境中生存的細菌,牠通過自身生產特殊的尿素酶,釋放壹些堿性物質如氨類,中和胃酸,製造生存環境。對胃內環境和胃壁結構,導致患者出現慢性胃,進壹步發展還會導致胃壁糜爛病變出現胃潰瘍,甚至是胃癌。
3. 防肝癌——逆轉脂肪肝
重慶市腫瘤醫院肝膽胰腫瘤科主治醫師羅小軍介紹,在我國目前脂肪性肝病成為僅次於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脂肪肝容易轉變成脂肪性肝炎,繼續進展可能發生肝硬化,肝硬化又轉變成肝癌,這就是醫學上所說的“脂肪肝惡化三部曲”。
羅小軍醫生提醒,調整飲食是治療大多數慢性脂肪肝的基本方法,也是預防和控制脂肪肝進度的重要措施。常吃富含膳食纖維素的食物,可以排出體內的毒素。控制高脂飲食可以減少脂肪肝的發生。同時建議每天至少進行 30 分鐘的運動,以感到心跳加速,呼吸加速作為鍛煉效果的標準(以運動時脈搏為100~160次/分鐘)。
4. 防腸癌——50歲後做個腸鏡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結直腸外科主任王錫山 2019 年在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主辦的《人民名醫》直播節目中談到,我國結直腸腫瘤的篩查目標人群建議為 50~74 歲人群,但我覺得,腸鏡篩查不要卡在固定年齡,有指徵了就得做,例如有消化道症狀(便血、大便性狀改變、黏液便、腹痛)和傢族史,此外,患有慢性闌尾炎以及膽囊結石,長期精神壓力大,有過甲狀腺癌、乳腺癌或者肺癌病史的人都是結直腸癌高危人群。
壹般來說,首次做完腸鏡,檢查沒有問題的,可以五年後再做第二次。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5. 防乳腺癌——遠離高危因素
對於乳腺癌,目前針對病因的壹級預防還很難做到,因此主要針對高危因素進行預防。如:減少含雌激素類藥物、食物的攝入;規律飲食和作息;少食用煎炸、高糖、高脂食品;多食用新鮮水果、蔬菜;調暢心情與合理安排體育運動、睡眠;對於育齡期婦女而言,盡早生育和哺乳都是有益於乳腺癌的預防。
成年女性及時做乳腺體檢,壹般包括乳腺彩超和乳腺鉬靶。乳腺彩超適合任何年齡女性。40 歲以上女性及高危人群建議做鉬靶檢查。此外,如果在乳房處發現腫塊,壹定要引起重視,及時就醫檢查。
6. 防食道癌——別吃“燙食”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相加慶表示,像火鍋這類食物溫度比較高,比較燙口,長期保持這樣的飲食習慣,容易損傷食管黏膜,反復修復,長期循環很容易導致癌症。腌制品要盡量少吃,腌制品中含有較多的致癌物,和腫瘤發病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7. 防甲狀腺癌——保持好心情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壹醫院甲狀腺診治中心主任鄔壹軍 2019 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表示,像長期的碘攝入不當,攝入過多或者過少;女性壓力過大;服用激素、利尿劑人群;放射性檢查或治療;不恰當的飲食等都屬於甲狀腺癌的高危因素。
因此預防甲狀腺癌要保持好的心情,少吃辛辣刺激的東西,盡量戒煙戒酒,少吃高脂、高膽固醇的食物,多吃含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能減少甲狀腺結節的發生。
(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