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傢談談後背發熱是癌症前兆,以及痣癌變是皮膚癌嗎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五年前進行了肺癌切除術,五年後突然出現背痛,對於47歲的何先生來說,這絕對不是壹個好的信號,雖然何先生進行了肺部的檢查,並沒發現有腫瘤復發的痕跡,但是醫生建議他好好檢查壹下胸椎,隨後通過核磁共振檢查,何先生被確診為胸椎轉移瘤。癌症五年以內復發的幾率非常高,雖然原發病竈被切除了,但有些殘留的癌細胞卻可能潛伏在身體的某個部位,伺機東山再起。
胸椎作為脊柱的壹部分,很容易被多種癌症盯上,比如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等,都可能會發生胸椎的轉移,從而引起程度不同的背痛。所以,在出現背痛的時候,千萬別忽視,最好去檢查壹下胸椎。
既然肺癌,前列腺癌和乳腺癌,都可能引起背痛,那麽如何提前發現這些癌症呢?
第壹,選擇正確的體檢方式
對於肺部,最佳檢查方式是肺部CT,前列腺是抽血檢查PSA和核磁共振檢查,乳腺則最好選擇鉬靶和彩超,如果排除胸椎轉移,最佳方式是胸椎MRI或骨掃描。
第二,在針對上述疾病治療的五年以內,最好每年檢查壹次脊柱
檢查脊柱可以提前發現是否合並有骨轉移,從而及時選擇治療方式,因為上述三種癌症,是最容易在脊柱上發生復發轉移的。
第三,出現背痛不要擅自吃藥
出現背痛,在未明確病因前,不應亂吃止痛藥等藥物,應該先檢查,再根據情況決定下壹步治療。
最後小編想說,現在生活節奏很快,很多人在身體有些小症狀時都選擇忍壹忍,或者簡單吃點藥,以便節省時間,殊不知這種態度往往會耽誤壹些疾病的治療,錯過最好的治療時機,所以大傢如果身體感到不舒服,壹定盡早去醫院檢查。畢竟身體健康才是革命的本錢!
還記得某天我突然開始發燒、腹痛,以為是感冒引起的腸胃炎,到診所、醫院求診也都說是感冒,那時我剛考上公務員,上班才3天就頻頻腹痛、拉肚子,隻好到醫院掛急診,照了腹部電腦斷層,發現腹部有不好的東西,初步判定是婦科問題,但到婦科照超音波卻看不出異常,建議我轉到醫學中心。我當天直接到醫學中心掛急診,還是朝婦科方向檢查,但當晚突然血便,且持續發燒不退,就安排進壹步住院檢查,因為我血紅素偏低,淩晨還緊急輸了3袋血,住院幾天陸續做了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大腸鏡等檢查,在醫師談話中,隱約知道可能是癌症。住院期間我天天拉血便,壹天高達3、4次,更持續腹痛,我被禁食,什麽東西都不能吃,隻靠點滴支撐,壹度餓到幾乎覺得自己快撐不下去,另壹方麵,腹痛到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真的很折騰。術後如釋重負 學習適應人工肛門我知道癌症可怕,但也許是我對癌症沒有太多認識,當時隻企盼盡快確診、盡快治療,好拿診斷書向單位請假,手術前曾想過若失敗怎麽辦,隻好不斷給自己加油、打氣,相信醫師、相信自己壹定會好的,因為若不這麽想,我隻會更緊張。手術後我整個人如釋重負,開刀前腹痛、血便狀況都緩解了,雖然取而代之的是傷口痛,但覺得好險,自己還活著。術後我又插了3天鼻胃管,由於術前餓了好多天,終於能進食的喜悅遠高於擔心,況且術後我肚臍左邊多了個人工肛門,我必須花時間學習、適應人工肛門,也轉移了我對癌症的註意力。生病前天天吃洋芋片 腸道瘜肉疏於回診回想我過去的生活,每天雖排便正常,但我不喜歡吃水果。生病前2年,父親因病進出加護病房,我壹邊準備高普考、壹邊照顧傢人,其實蠟燭兩頭燒,準備考試煩悶時,就想喝可樂、吃炸雞,天天壹包洋芋片紓壓、肚子餓就吃巧克力。另其實早在7、8年前健檢時,就發現腸道有瘜肉,但因工作忙碌,我也疏於回診。術後我需要做12次化療,聽親友說做化療很痛苦,讓我很焦慮,恐慌到失眠,心里壹直想「到底化療有多可怕?」朋友的先生是傢醫科醫師,勸我年輕才有體力撐過12次化療,做化療才能帶來最佳治愈率,為把握治療黃金期,我覺得不應該再花時間貨比三傢,決定開始化療。壹次化療住院就長達5天,化療期間,我吃東西就反胃,常覺得疲倦、食欲不振,手術後我瘦了8、9公斤,加上照護人工肛門,每天要勤換藥、避免傷口感染,飲食不僅要低渣,又不能吃多,甚至有時邊換藥、糞便就邊跑出來。但對於人工肛門,我不覺得煩,隻覺得好奇、有趣,我每天都在觀察腸子是怎麽運作,例如我吃香蕉、木瓜等容易促進排便的食物,糞便就會大量湧出,隻好趕緊沖回傢清理,後來我開始摸索出吃東西完幾小時會排便,和人工肛門和平共處了1年。今年3月回診我意外發現腹膜有0.9公分的轉移,9月再追蹤時竟已長到2公分大,醫師評估後建議我再開刀切除,手術壹切順利,且慶幸的是沒有再發現轉移到其他部位。我壹直以為自己夠堅強,但經過這次復發,才了解我過去其實沒能好好照顧自己的心情。我覺得每個病人都應該要摸索出照顧自己心靈的方式 ,我過去太執著、太追求完美,現在也在學習別把自己當成病人。擔任電訪誌工 好想疾呼大傢趕緊做檢查治療過程中我曾到地方衛生所擔任電訪誌工,負責打電話通知糞便潛血陽性的病人進壹步檢查,常會遇到有些人很鐵齒,覺得血便問題改善了,就不必再檢查了。我好想和這些人分享自己的故事,和他們說「妳還來得及,請把握機會」,政府補助50到74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我的年紀還輕,需要自費篩檢,若我當年有做這項檢查,也許就能及早發現。我現在每年都被迫要做檢查,妳們現在不做,反而以後更痛苦。若篩檢結果沒有生病,也請好好愛惜自己的身體。
提到痣,幾乎是每個人身上都會有的,小小的痣可能很不起眼,所以很少會有人重視。但其實,有很多痣都是不好的痣。如果不註意牠們的變化,後果是不堪設想的。大多數人身上的痣隻會影響美觀,沒有太大的問題,但也不排除可能會癌變的痣。如果痣的形狀怪異、顏色很特別的話就得多註意了,趕緊檢查看看妳身上有沒有。
身上的痣到底會不會癌變?若是有以下4個特徵,趕快去檢查千萬別大意,這些痣很可能都是皮膚癌偽裝出來的!皮膚癌很會藏!仔細觀察發現,暗藏的風險要牢記。皮膚癌的標誌有哪些?不要忽視了,尤其是痣的變化,大意不得。
身上出現哪些痣,是需要我們多註意的?
表面凸起的黑痣。正常來說,身上長出的黑痣都是流於表面的,若是觀察發現自己的皮膚上的黑痣是表面隆起的狀態,那麽就要小心了。正常的痣表現都是十分平滑的,如果是屬於異常出現的黑痣的話,那麽牠的表面往往就會比皮膚的表面要高得多。如果不多加意的話,很可能會發生惡變,帶來不利的影響,應當及時的檢查。
邊緣不規則的黑痣。平時如果我們發現自己的皮膚上麵長的黑痣是沒有規則的也是需要多註意的,壹般來說,沒有問題的黑痣邊緣都是十分清晰的,大多是圓形或是橢圓形的。若是出現異常的黑痣,黑痣的周圍多半都不清晰,分布和也不是很均勻。若是這種情況的痣的話,就是我們要多小心的了。
快速長大的黑痣。我們身上的黑痣,往往都是本來多大就是多大,不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發生明顯的改變。如果妳身上的痣在很短的時間當中,突然的增大可能就是不好的痣了。因為壹些癌變的痣牠們在早期的生長速度都是非常快的,如果稍不註意的話,這些痣很可能就會發生惡化了。而普通的痣是不會無緣無故就有增大現象發生的,希望妳重視。
潰爛的黑痣。黑痣在生長的過程當中,如果有疼痛、瘙癢等不適的話,多半就是痣在惡變所帶來異常現象。此時不要覺得是件小事,大部分的人出現這種情況的痣都跟可能都要做好壞的打算。在皮膚癌的發展中,傷口沒有好的治愈能力,因為身上的黑痣很容易有潰爛的情況發生,有了潰爛的現象還不好愈合時,就要及時的就醫檢查了,不要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耽誤了病情。
有的人黑痣是天生的,從小就有,也沒有什麽改變,這種很正常不用擔心。而有的人身上的黑痣是後天形成的,在身上好多年,壹些不好的痣也可以在身體潛伏,因此我們對於痣的變化切不可掉以輕心。如果發現了表面凸起的黑痣、邊緣不規則的黑痣、快速長大的黑痣、潰爛的黑痣別不當回事,小心是皮膚的癌的前兆,最好查壹下放心。
還記得某天我突然開始發燒、腹痛,以為是感冒引起的腸胃炎,到診所、醫院求診也都說是感冒,那時我剛考上公務員,上班才3天就頻頻腹痛、拉肚子,隻好到醫院掛急診,照了腹部電腦斷層,發現腹部有不好的東西,初步判定是婦科問題,但到婦科照超音波卻看不出異常,建議我轉到醫學中心。我當天直接到醫學中心掛急診,還是朝婦科方向檢查,但當晚突然血便,且持續發燒不退,就安排進壹步住院檢查,因為我血紅素偏低,淩晨還緊急輸了3袋血,住院幾天陸續做了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大腸鏡等檢查,在醫師談話中,隱約知道可能是癌症。住院期間我天天拉血便,壹天高達3、4次,更持續腹痛,我被禁食,什麽東西都不能吃,隻靠點滴支撐,壹度餓到幾乎覺得自己快撐不下去,另壹方麵,腹痛到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真的很折騰。術後如釋重負 學習適應人工肛門我知道癌症可怕,但也許是我對癌症沒有太多認識,當時隻企盼盡快確診、盡快治療,好拿診斷書向單位請假,手術前曾想過若失敗怎麽辦,隻好不斷給自己加油、打氣,相信醫師、相信自己壹定會好的,因為若不這麽想,我隻會更緊張。手術後我整個人如釋重負,開刀前腹痛、血便狀況都緩解了,雖然取而代之的是傷口痛,但覺得好險,自己還活著。術後我又插了3天鼻胃管,由於術前餓了好多天,終於能進食的喜悅遠高於擔心,況且術後我肚臍左邊多了個人工肛門,我必須花時間學習、適應人工肛門,也轉移了我對癌症的註意力。生病前天天吃洋芋片 腸道瘜肉疏於回診回想我過去的生活,每天雖排便正常,但我不喜歡吃水果。生病前2年,父親因病進出加護病房,我壹邊準備高普考、壹邊照顧傢人,其實蠟燭兩頭燒,準備考試煩悶時,就想喝可樂、吃炸雞,天天壹包洋芋片紓壓、肚子餓就吃巧克力。另其實早在7、8年前健檢時,就發現腸道有瘜肉,但因工作忙碌,我也疏於回診。術後我需要做12次化療,聽親友說做化療很痛苦,讓我很焦慮,恐慌到失眠,心里壹直想「到底化療有多可怕?」朋友的先生是傢醫科醫師,勸我年輕才有體力撐過12次化療,做化療才能帶來最佳治愈率,為把握治療黃金期,我覺得不應該再花時間貨比三傢,決定開始化療。壹次化療住院就長達5天,化療期間,我吃東西就反胃,常覺得疲倦、食欲不振,手術後我瘦了8、9公斤,加上照護人工肛門,每天要勤換藥、避免傷口感染,飲食不僅要低渣,又不能吃多,甚至有時邊換藥、糞便就邊跑出來。但對於人工肛門,我不覺得煩,隻覺得好奇、有趣,我每天都在觀察腸子是怎麽運作,例如我吃香蕉、木瓜等容易促進排便的食物,糞便就會大量湧出,隻好趕緊沖回傢清理,後來我開始摸索出吃東西完幾小時會排便,和人工肛門和平共處了1年。今年3月回診我意外發現腹膜有0.9公分的轉移,9月再追蹤時竟已長到2公分大,醫師評估後建議我再開刀切除,手術壹切順利,且慶幸的是沒有再發現轉移到其他部位。我壹直以為自己夠堅強,但經過這次復發,才了解我過去其實沒能好好照顧自己的心情。我覺得每個病人都應該要摸索出照顧自己心靈的方式 ,我過去太執著、太追求完美,現在也在學習別把自己當成病人。擔任電訪誌工 好想疾呼大傢趕緊做檢查治療過程中我曾到地方衛生所擔任電訪誌工,負責打電話通知糞便潛血陽性的病人進壹步檢查,常會遇到有些人很鐵齒,覺得血便問題改善了,就不必再檢查了。我好想和這些人分享自己的故事,和他們說「妳還來得及,請把握機會」,政府補助50到74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我的年紀還輕,需要自費篩檢,若我當年有做這項檢查,也許就能及早發現。我現在每年都被迫要做檢查,妳們現在不做,反而以後更痛苦。若篩檢結果沒有生病,也請好好愛惜自己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