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傢談談引起癌症的主要原因,以及癌症是什麽原因造成的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曾伯在傢看電視,突然感覺自己右邊肩膀傳來陣陣疼痛感。以為上了年紀,身體老化,也就揉壹揉、按壹按,沒當回事。可是5個月後,肩膀疼痛不見好轉,即便貼了藥膏也無濟於事,疼痛越發強烈,就像有烈火灼燒,讓曾伯受不了了。
在傢人的勸說下,曾伯決定去醫院看壹看。醫生了解曾伯情況後,讓曾伯先去拍了胸片。結果胸片結果疑似有腫瘤狀物,經過壹係列診斷,最後確診為肺癌......
壹、我國每天6000人死於癌症日前,美國癌症學會官方期刊發表《2018年全球癌症統計數據》,報告評估了185個國傢中的36種癌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數據指出,2018年全球大約有1810萬癌症新發病例和960萬癌症死亡病例,新增病例中,亞洲占據了壹半,而死亡患者中,亞洲占近7成。
全球新發癌症發病率最高的依次為:肺癌(11.6%)、乳腺癌(11.6%)、結腸直腸癌(10.2%)、前列腺癌(7.1%)、胃癌(5.7%);
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依次為:肺癌(18.4%)、結腸直腸癌(9.2%)、胃癌(8.2%)、肝癌(8.2%)、乳腺癌(6.6%)。
新增癌症病例及癌症死亡病例中,我國新增病例數占380.4萬例、死亡病例數占229.6萬例。也就是說全球每100個患者,中國就占21個,每100個因癌症而亡的患者中,中國人占24個,相當於我國每天有6000人死於癌症。
二、身上4處疼痛,或是癌症徵兆疼痛是身體的壹種疾病信號,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醫生孟堯表示,癌症也會引起疼痛,當身體這些部位發生疼痛,就應該提高警覺:
1、神經性痛
當腫瘤壓迫、侵襲,或者損傷神經係統,可引起的疼痛,這種疼痛占癌痛的20%。這種痛表現為刺痛、麻木痛、燒灼痛,往往難以定位和描述,常見於頭頸部、胸腰椎等。
2、內臟痛
腫瘤阻塞或者刺激內臟器官,可引起持續性或間接性絞痛,這種疼痛占癌痛的15%左右,通常疼痛難忍,且會發生轉移,如胸部、腹部、背部。
3、軟組織痛
腫瘤侵襲皮膚、肌肉、筋膜等軟組織,可引起表淺性、深部鈍性、刀割樣的持續性或間歇性脹痛,這種癌痛較為少見,占10%左右,容易定位,會隨著腫瘤生長而加重。
4、骨痛
骨痛是最常見的癌痛,占所有癌痛50%以上,當腫瘤轉移到骨骼或直接侵襲骨骼,會對骨骼造成損傷或壓迫,引起劇烈疼痛或脹痛,常見於脊柱、肋骨、髖部等。
不過,當身體某壹部位出現疼痛,也不壹定就是癌症造成。那麽如何區分癌痛和壹般疼痛呢?
壹般疼痛的持續時間較短,在去除病因後有所緩解。
而癌痛會隨著病情加重,而持續存在,且這種痛苦往往難以描述和定位,藥膏和普通鎮痛藥物也無法緩解。
三、權威發布:中國常見的致癌“元兇”是這5種發表在《柳葉刀—全球健康》上的壹項研究總結出中國各省份主要的23個致癌危險因素,共分為5類,包括行為因素、飲食因素、代謝因素、環境因素以及感染因素。
研究顯示,每年約有103.6萬國人死於23種致癌因素引起的各種癌症,若對致癌因素做好防控,中國每年約有100萬人是可以避免癌症死亡的。
想要遠離五類致癌因素,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健康管理科醫生給出以下建議:
1、行為因素:戒煙是頭等大事
大量研究證實,煙草是全球癌症死亡的單壹最大可避免風險因素,可導致肺癌、口腔癌、食道癌、嚥喉癌等十數種癌症。除了戒煙,還要少飲酒,以及避免久坐不動,每周進行3—5次中等強度運動。
2、飲食因素:吃對很重要
減少攝入或不吃具有致癌性的加工肉類、中式鹹魚等腌制食品,並按照膳食營養指南調整飲食結構,適當控制紅肉攝入量,多攝入水果、蔬菜等營養豐富的食物。
3、代謝因素:減肥不容忽視
肥胖被證實與多種癌症相關,肥胖往往會導致代謝紊亂,激素失衡等問題。想要遠離癌症,就要控制體重,BMI值應在18.5-24kg/m2之間.
4、環境因素:出門口罩要戴好
日常生活中接觸的環境致癌因素主要是受汙染空氣中的PM2.5和紫外線輻射,因此外出最好佩戴口罩,以及做好防曬措施,避免被紫外線直射。
5、感染源因素:接種疫苗+定期篩查
接種疫苗,如HPV疫苗、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降低宮頸癌、肝癌等發生幾率。定期做好身體篩查,以免及時發現病原體。
癌症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但可以通過有效規避,大大降低發病風險。
參考資料:
[1]《中國每天有超過1萬人確診癌症 這10大致癌因素 多數能避開》.央視新聞.2018-12-24
[2]《右肩疼竟查出肺癌?警惕!身上4處疼痛,或是癌症預兆…》.中國科普.2023-05-30
[3]《遠離中國人最常見的23種致癌因素,超過40%的癌症死亡可避免》.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健康管理科.2023-04-20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在當今世界,癌症已經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之壹。而在這些國傢中,中國被認為是癌症發病率最高的國傢之壹。
相比之下,壹些人口眾多的國傢並沒有這麽高的癌症發病率,這是為什麽呢?
是飲食、生活方式、環境,還是其他因素?
中國每年新診斷出的癌症患者已經超過100萬,其中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等高發病種類的發病率仍然居高不下。
而在壹些其他人口眾多的國傢,例如印度,癌症發病率卻沒有這麽高。這種差異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
壹、和印度相比,中國的癌症發病率較高?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的癌症發病率為約281人/10萬人,而印度的癌症發病率僅為約129人/10萬人。
這種差異可能與以下幾個方麵有關:
人口構成:印度的人口結構年輕化程度更高,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僅占總人口的5.3%,而中國的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則占總人口的12.6%。由於癌症的發生與年齡相關,因此中國的癌症發病率較高。
飲食習慣:中國人的飲食習慣相對不太健康,例如高油脂、高熱量、高鹽、高糖的飲食習慣,以及缺乏膳食纖維、水果和蔬菜等健康飲食。而印度的飲食以素食為主,口味清淡,相對比較健康。
生活方式:中國人的生活方式相對比較忙碌和壓力較大,這也與某些癌症的發生有關。印度人則相對較為放鬆和悠閑。
以上是可能影響中印癌症發病率差異的幾個因素,但需要註意的是,這種差異並不意味著印度就沒有癌症問題,癌症是全球範圍內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需要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應對。
二、哪些癌症是發病率較高的?在中國,發病率較高的癌症包括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和食管癌等。
根據2020年全國惡性腫瘤發病和死亡情況統計數據,中國男性的肺癌發病率為67.32/10萬,胃癌發病率為28.54/10萬,肝癌發病率為30.44/10萬;
女性的乳腺癌發病率為43.68/10萬,肺癌發病率為43.13/10萬,胃癌發病率為15.49/10萬,食管癌發病率為11.77/10萬。這些數字都來自於國傢癌症中心發布的數據。
要預防這些癌症,有幾點建議可以提供:
首先,戒煙限酒,減少肺癌、胃癌、食管癌等消化係統腫瘤的發生風險。
其次,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註意攝入足夠的蔬菜水果,減少高鹽、高脂、高糖、高蛋白質等不健康食物的攝入,有助於預防胃癌、肝癌等癌症。
此外,註意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保持身體健康也有助於預防癌症的發生。
定期進行癌症篩查也可以幫助早期發現癌症,提高治愈率。
最後,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麵對生活和工作壓力,也可以降低患癌症的風險。
三、定期篩什麽項目?定期篩查是預防癌症的重要手段之壹,下麵是壹些常見的癌症篩查建議和推薦:
乳腺癌篩查:對於女性來說,40歲以上每年都要進行壹次乳腺癌篩查,可以通過乳腺X線攝影(乳腺X線),超聲波或核磁共振成像等方法進行篩查。
宮頸癌篩查:建議女性每年進行壹次宮頸塗片檢查,特別是在30歲以上。
腸癌篩查:對於50歲及以上的人群,建議每隔10年進行壹次結腸鏡檢查或雙氣囊充氣結腸鏡檢查,或每年進行壹次便隱血試驗。
前列腺癌篩查:男性在50歲以後應每年進行壹次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測試,以檢測前列腺癌的早期跡象。
肺癌篩查:建議高危人群(例如長期吸煙者)進行低劑量CT掃描進行肺癌篩查。
除了上述常見的癌症篩查建議和推薦外,還應該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煙限酒、健康飲食、定期運動和控制體重等,以減少癌症的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