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骨轉移疼痛特點(癌症疼痛診療規範2021)

2023-11-08 17:08:38
腫瘤網 > 腫瘤治療方法 > 癌症骨轉移疼痛特點(癌症疼痛診療規範2021)

本篇文章給大傢談談癌症骨轉移疼痛特點,以及癌症疼痛診療規範2021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詳情介紹:

疼痛在醫學上如何定義?癌症引起的疼痛分哪幾種類型?

疼痛是壹種與組織損傷或潛在組織損傷相關的不愉快的主觀感覺和情感體驗以及保護性或病理性反應。疼痛是由傷害性刺激誘發的“痛知覺”和“痛反應”。傷害性刺激是壹種與組織損傷或潛在組織損傷相關的能量釋放,其釋放過程是感受器進行能量轉換引起神經沖動的過程。“痛知覺”包括感覺辨認、情感沖動和認知評估三種成分。感覺辨認負責分析刺激性質、部位、強度、持續時間等方麵的信息;情感沖動產生痛覺認知中的不愉快成分;認知評估包括註意力,預期和過去經歷的記憶。“痛反應”包括警覺反應和病理反應兩種成分。警覺反應作為警報係統具有保護功能,喚起註意力和促進傷後恢復;病理性反應是機體對疼痛誘發、回歸和預後所產生的具體表現。

疼痛的分類

1. 按疼痛的部位分類:廣義的講疼痛可以分為軀體痛、內臟痛和心因痛三大類,其中軀體痛按照其具體解剖部位又可以分為:頭痛、頸肩痛、胸痛、上肢痛、腰背痛等。

2. 按疼痛的持續時間分類:壹般認為,6個月以內的為急性痛,持續時間超過6個月的疼痛為慢性疼痛。持續2年以上的疼痛常被認為是永久性疼痛。也有觀點認為,對於非惡性疼痛,3個月是區分急、慢性疼痛的時間點。

3. 按疼痛的原因分類:根據疼痛的發生及原因可以分為創傷性疼痛、炎癥性疼痛、神經病理性疼痛、癌性疼痛、心因性疼痛等。創傷性疼痛多見於骨折、燒傷、扭傷等引起的急、慢性疼痛。炎癥性疼痛主要是與外周組織損傷和炎癥有關,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神經性疼痛是由於中樞或外周神經係統損傷或疾病引起的疼痛,如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糖尿病引起的神經病變等。癌性疼痛是因腫瘤壓迫、浸潤周圍組織或神經所引起的疼痛,如肝癌、胃癌以及惡性腫瘤骨轉移所致的疼痛。心因性疼痛多是由於心理障礙引起的疼痛,常常沒有確切的軀體病變,除疼痛外還可以伴有失眠、抑鬱等。

癌性疼痛是癌症患者特別是晚期癌症患者最常見和最難忍受的症狀之壹,同時某些癌症的治療措施,如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均可導致疼痛。癌症痛日益成為影響癌症病人生活質量的壹個重要問題。據統計,大約30%-5O%的癌症患者和約75%-95%的晚期癌症和轉移癌患者都有疼痛發生。45%的癌症病人其疼痛未得到有效控制。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將癌痛的控制列為癌症防治綜合規劃的四個重點之壹。

癌症痛的特點

癌性痛在初期多為慢性、隱匿的鈍痛,隨著病情的進展,慢性鈍痛逐漸轉變為銳痛、刀割樣痛,可沿神經支配區放散,通常是慢性疼痛。慢性非癌性疼痛壹般為“壹個病人,壹種疼痛”,而大多數慢性癌性疼痛則表現為至少有兩種原因導致的疼痛,即同壹個癌痛患者所表現出的疼痛可以是多性質、多部位和多原因的。癌症患者在出現癌性痛的同時,可以伴有焦慮、厭食、失眠和神經衰弱等精神心理方麵的症狀。

癌症痛的原因

癌症本身造成的疼痛

癌症本身可通過以下幾個方麵導致疼痛:

(1) 癌症組織直接侵犯壓迫神經和鄰近組織,引起周圍組織的缺血、壞死;

(2) 癌症細胞浸潤到淋巴組織產生炎癥和化學致痛物質,如組織胺、5-HT、緩激肽、前列腺素,H+等;

(3) 癌症細胞轉移到鄰近骨組織,導致病理性骨折或侵及骨膜;

(4) 癌症細胞侵入內臟和血管引起內臟梗阻、動脈閉塞、靜脈瘀血;

(5) 癌症細胞侵及胸膜、腹膜、內臟的包膜和血管壁層神經導致疼痛。

癌症治療造成的疼痛

癌症治療造成的疼痛可分為三個方麵:(1)手術痛:例如胸腔手術後損傷肋間神經,乳腺癌術後損傷肋間神經、臂叢神經等;(2)化療後綜合徵:化療藥物本身的毒副作用對神經造成的損害,以及在註射時對局部造成的刺激、發生靜脈炎等;(3)放療後綜合徵:放療後組織纖維化所引起的神經壓迫性疼痛,放射性骨髓病變導致的局部感覺異常,放療後繼發腫瘤導致的疼痛。

其他因素造成的疼痛

對癌症病人進行的壹係列診斷性檢查,例如淋巴結穿刺活檢;癌症晚期患者因營養不良、長期臥床等原因出現便秘、壓瘡和肌肉痙攣等。

癌痛綜合徵

1. 癌性骨痛綜合徵:癌性骨痛是臨床常見的癌症痛,大約1/3的癌症患者存在骨轉移,出現骨痛。骨痛多表現為中、重度的疼痛,性質為脹痛、刺痛、撕裂樣痛,可持續存在或陣發加重。當骨髓腔內壓增高或侵及骨膜時,可表現為定位不明的鈍痛,伴有局部深壓痛。

2. 癌性盆腔痛綜合徵:盆腔痛大多是由直腸癌或婦科腫瘤侵及盆腔的軟組織所致。癌性盆腔痛大約占癌症痛的14%左右。疼痛多為中、重度疼痛,性質可為脹滿感或燒灼樣痛。當盆腔繼發感染、出血或梗阻時疼痛加重。

3. 癌性肝痛綜合徵:多由肝癌或轉移性肝癌所致。臨床表現為兩種主訴:右季肋下持續性疼痛;右上腹突發性刺痛,持續數分鐘後可緩解,每日發作數次。如果瘤體突然破裂出血,疼痛可突然加劇。

4. 癌性腸絞痛綜合徵:腹部及盆腔腫瘤壓迫、粘連、侵蝕平滑肌、靜脈、神經等時,可出現癌性腸絞痛。癌性腸痛多位於臍周或上腹部。當局部腸管絞窄或壞死時,相應部位的腹痛會突然加重。

5. 癌性胸痛綜合徵:支氣管肺癌和乳腺癌均可出現胸痛,表現為持續性或陣發性胸痛。

6. 癌性臂叢神經痛綜合徵:支氣管肺癌或乳腺癌侵及臂叢神經時會發生癌性臂叢神經痛,表現為上肢灼痛或鉗壓樣痛,嚴重時有感覺和運動障礙。

7. 癌性頭痛綜合徵:顱內的原發腫瘤可出現頭痛,繼發腫瘤以乳腺癌、黑色素瘤等多見。臨床主要表現為持續或陣發性頭痛,也可以出現頸部和背部疼痛。

癌症發生骨轉移後,身體會有3個表現!提前發現、盡早治療很關鍵

癌症現在已經成為了壹個多發疾病,如果能早發現早治療,效果還是很理想的。但有壹種情況令癌症患者談之色變,那就是骨轉移。當癌細胞進入血管跟隨血液運動,抵達骨骼並在骨骼中生長,就叫癌症骨轉移。對於患有腫瘤的病人,即使在腫瘤切除後十幾年,都可能有骨轉移的情況發生。癌症骨轉移的前期也會有壹些症狀,我們如果能提前發現,盡早進行治療,就可以避免更大的危害。

癌症發生骨轉移後的第壹個表現就是間歇性疼痛,早期與普通疼痛沒有差別,很容易被忽視導致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機;隨著病情的發展,會慢慢轉變成持續性或爆裂性的疼痛。有過腫瘤病史的病人出現持續性疼痛,尤其是夜間爆裂性疼痛壹定要警惕是骨轉移。

其次,患者容易出現病理性的骨折。骨轉移會破壞患者的骨頭,所以骨頭會變脆,非常容易折斷。除了局部性的疼痛之外,壹不小心可能就會出現骨折。所以壹旦出現骨折的情況,就要警惕骨轉移了。

另外,如果腫瘤轉移到脊柱,可能會導致脊柱相關壹些神經組織受到壓迫,這時候往往會出現括約肌障礙等情況;腫瘤細胞轉移到盆腔位置的話,會導致直腸和膀胱受到壓迫,上廁所的時候會出現壹些大小便異常情況;轉移到肢體,會導致手腳麻痹。

最後,骨轉移晚期還會出現壹些全身性的症狀,例如貧血、身體出現低熱,以及食欲下降、消瘦等等,這說明身體已經處在了很差的狀態,必須要抓緊時間治療了。

隨著醫療條件的進步,以前難以治療的癌症骨轉移,現在也有壹定的治療機會。就比如說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等,這種癌細胞增殖速度比較慢的癌症,即使他們發生了癌症骨轉移,衹要我們積極地接受相關的治療,不僅可以緩解骨疼痛的情況,同時還可以保護我們骨骼和神經,所以說並不是發生骨轉移就沒有治療的可能。

對於已經是癌症骨轉移患者來說,由於骨骼被癌細胞侵蝕,骨密度下降比較大,出現壹些摔倒或者碰撞就會發生骨折的情況。所以生活中要註意,盡量避免進行壹些體力方麵的活動,也不要站的時間過長。

作者:admin | 分類:腫瘤治療方法 | 瀏覽:27 | 迴響: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