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傢談談直腸癌症化療怎麽化療,以及直腸癌症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直腸癌是壹種消化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壹,牠是從齒狀線到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之間的癌。直腸癌的位置低,但是深入盆腔,手術是不易徹底清除的,容易術後復發。直腸癌的發病年齡多為四十五歲左右,現在青年人的發病率有上升趨勢。
壹、直腸癌的治療方法
直腸癌的治療方法以外科手術為主,化學療法和放射療法為輔助療法。
1、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分為根治性手術和姑息性手術,根治性手術有經腹會陰聯合切除術、經腹低位切除和腹膜外壹期吻合術、保留肛括約肌的直腸癌切除術。當癌腫部位局部浸潤嚴重或者有廣泛轉移現象並且無法根治時,可以進行姑息性手術,這種手術方法可以減輕病人的痛苦、解除梗阻。
2、放射療法
放射療法對於治療直腸癌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在治療局部分期較晚的中低位直腸癌時,手術前進行放化療後再進行手術,生存期會更長。
3、化學療法
二期和三期的直腸癌術後病理患者,建議術後進行化療,時間為半年。
4、局部復發治療
如果範圍廣泛,則進行手術治療;既往沒有進行盆腔放療的患者,盆腔內復發采用放射療法。
5、肝轉移
全身化療、姑息性化療、放射療法、止疼藥、造瘺術等。
關註現代人的健康趨勢,您會發現有不少的人被“結直腸癌”困擾,任何疾病在到來之前,其實都會有壹些相關的“蛛絲馬跡”可以找到,對於結直腸癌同樣如此。說到腸癌,無疑是壹種“消化係統疾病”,那麽牠就會有壹些消化係統相關的症狀和表徵出現;消化道腫瘤壹般長在肚子里,其實在早期很少會出現壹些身體不適的症狀,正因為如此才很難在早期被發現;但是結直腸腫瘤是在結直腸黏膜上生長的,在早期的過程中通過糞便會有相關的發現。生活中刻意觀察大便的性狀、顏色、次數以及質地等特徵,其實從另外壹方麵來講有助於幫助發現早期大腸癌。
四種“大便問題的改變”可能預示著患上結直腸癌(兩種癌症):如果大便次數莫名的增加,而且持續了很長時間,很可能代表您的腸道出現了問題。
大便習慣出現了改變,比如說之前已經養成多年的晨起排便習慣被改變,或者腹瀉、便秘等問題的反復出現,都有可能代表著腸道可能出現了壹些問題。
大便的性狀和以前相比出現了改變,之前的大便非常成形,而近期的大便中出現了黏液、血液、有固定的壓痕或者是長時間的性狀改變,皆應該重點關註。
伴隨著排便習慣異常出現的貧血、身體消瘦、黑便等問題。
出現上述情況中的任意壹種,其實都應該引起大傢的關註和重視,大便習慣、大便感官出現了改變,很可能代表著腸道嚴重問題的發生風險(情況)。
這樣幾種人是腸癌的高發人群,需要關註:存在腸癌傢族史的人群:
如果傢族中已經有人患過結直腸癌,那和這個患者存在直親戚親關係的人群都是高發群體,應該重點關註。
40歲以上的人群:
中年以上人群需要關註,隨著年齡的增加,結直腸癌的發生風險同樣會增加。
飲食結構長期不合理的人群:
生活中飲食習慣存在“瑕疵”的人群,同樣值得關註。比如說長時間的大魚大肉(隻吃肉不吃菜)、主食過於精細、高脂高蛋白食物攝入頻次過高、經常食用腌制食品(臘肉、鹹菜等)等,都是生活中該註意的飲食問題。
已經摘除了膽囊的人群:
這類人群需要註意,已經摘除了膽囊的人群膽汁會直接進入大腸,更容易發生大腸癌等消化係統疾病。
生活中應該如何預防大腸癌?飲食過程中應該刻意增加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促進腸道代謝,預防便秘等腸道問題的發生,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蔬菜和粗雜糧是富含纖維素的食物,生活中應該偏向攝入。
多喝水,每日保證溫白開水的攝入量,1500—1700毫升是基本飲水量。
少吃腌制食品,特別是烤肉、熏肉、醬肉、鹹菜、酸菜等食品。
積極應對和治療大腸炎癥性疾病,特別像潰瘍性結腸炎等疾病。
戒煙戒酒,拒絕生活中的不良因素。
吃動平衡,保證每日的運動量,至少半小時以上;拒絕熬夜,早睡早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
關註遺傳因素,定時體檢。
如果存在結直腸腺瘤等大腸息肉樣病變問題,請早期切除。
關註腸道健康,關註大便情況,科學預防大腸癌,希望您“腸健康,人長壽”。
註:王思露原創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係刪除。
轉載自 傅傳剛主編《大腸癌100問》
專家簡介:傅傳剛,教授、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胃腸肛腸外科主任。擅長結直腸癌的診斷、傳統開腹與3D腹腔鏡微創手術以及綜合治療,尤其在低位直腸癌的保肛和局部晚期、復發性結直腸癌的手術方麵成績卓越,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在國際上首創“直腸拖出式經括約肌間吻合器切除吻合術(PISTA)”,”3D腹腔鏡結直腸腫瘤腹部無切口切除術”等,使結直腸手術更加微創,術後快速康復,低位腸癌保肛率明顯提高,絕大多數患者避免做永久性人工肛門,術後局部復發率明顯降低。另外在結腸鏡診斷和治療方麵有較深的造詣。是國內PPH手術治療重度環狀脫垂痔的開拓者之壹;在慢性頑固性便秘、直腸脫垂等疾病的診治方麵有較深的造詣。
大腸癌術後輔助化療如何實施?
結腸癌術後輔助化療如何實施?
1) 術後病理分期為Ⅰ期的結腸癌患者手術後不需要行化療。
2) Ⅱ期的結腸癌應當評估是否存在危險因素(詳見第70問)。低危Ⅱ期患者可不化療單純觀察或考慮使用卡培他濱或5-FU/LV 輔助化療,不適合用FOLFOX 方案。高危Ⅱ期患者的預後較差,可考慮5-FU/ LV,卡培他濱,FOLFOX,卡培他濱/奧沙利鉑(CapeOx)或FLOX 方案化療;不行化療僅進行觀察也是壹個選擇。NCCN專家組推薦,擬行輔助化療的Ⅱ期結腸癌,應考慮行MMR 檢測。因為這類人群患有Lynch綜合徵的可能性更大。因為MSI-H(高度微衛星不穩定,MMR缺失)的II期患者預後較好,且不能從5-FU輔助化療中受益。具有MSI-H的Ⅱ期結腸癌患者,3/4 級分化(低分化)不再認為是高危因素。(各種化療方案的具體情況詳見第73問)
3) Ⅲ期患者手術後推薦使用為期 6 個月的輔助化療。方案可選用:奧沙利鉑/5-FU/LV 作為標準治療(mFOLFOX6,1 級證據);奧沙利鉑/5-FU 推註/LV(FLOX,1 級證據);卡培他濱/奧沙利鉑(CapeOX,1 級證據)。對不能使用奧沙利鉑的患者可選單藥卡培他濱或5-FU/LV。
4) IV期的結腸癌患者不論是否行手術,均需要行化療。還可考慮使用貝伐單抗、西妥昔單抗、帕尼單抗等生物靶向藥物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不推薦除使用生物靶向藥物和伊立替康輔助治療非轉移性結腸癌。
直腸癌術後輔助化療如何實施?
1) 接受了術前新輔助放化療的直腸癌患者,不論術後病理結果如何,術後均應行輔助化療。術前/術後治療的總療程為期6個月。方案可以是5-FU±LV、FOLFOX或卡培他濱或XELOX。
2) 如果患者未行術前放化療,則應根據手術後的病理報告決定是否行術後輔助放化療。如術後病理證實為pT1-2,N0,M0,則術後可僅予觀察;如術後病理證實為pT3-4,N0,M0 或pT1-4,N1-2,M0,術後應接受大約為期6個月的“三明治式”術後輔助放化療。上段直腸癌,病理證實為T3,N0,M0,切緣陰性,無預後不良的特徵者,術後放療的額外臨床獲益很小,術後可以考慮單純輔助化療,當然,這類直腸癌患者是很少的。
3) 局部晚期的或者伴有遠處轉移的直腸癌患者,如果有潛在切除的可能性,可以考慮行術前放化療或術前化療,治療後重新評估是否可手術切除。對於不可切除的直腸癌,也可考慮行姑息化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