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傢談談腫瘤標誌物能查出哪些癌症,以及血常規能查出癌症嗎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癌症的發病率不斷增高,所以臨床會用腫瘤標誌物來篩查腫瘤。那麽,腫瘤標誌物是什麽?腫瘤標誌物的具體作用是什麽?腫瘤標誌物異常就意味著存在腫瘤嗎?下麵將為大傢解答。
腫瘤標誌物是什麽?
腫瘤細胞及其異常產生的物質或者正常細胞受到腫瘤細胞刺激後產生的物質,我們稱之為腫瘤標誌物。腫瘤標誌物存在與患者的血液、體液及排泄物中,可以通過檢測這些物質來篩查腫瘤。
腫瘤標誌物的具體作用是什麽?
現在癌症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如何才能正確應對癌症呢?最好的辦法就是早發現,早診斷以及早治療。
這個時候就能體現腫瘤標記物的作用。腫瘤標記物可能存在與腫瘤組織內,或者在體液、排泄物中,能夠反映腫瘤不同階段的狀態,包括腫瘤的發生、發展等。
臨床上,腫瘤標記物是迄今幫助早期發現無症狀微竈腫瘤的唯壹辦法,所以腫瘤標記物有很重要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麵:
1.對惡性腫瘤高危人群的篩查。特別是有腫瘤傢族史、長期酗酒抽煙等不良生活習慣者,通過定期檢測腫瘤標記物,可以提早發現腫瘤。
2.有助於腫瘤的診斷。比如甲胎蛋白AFP對肝癌有特異性診斷價值,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對前列腺癌的診斷很有價值。
3.預測、監視腫瘤的復發或轉移。例如結腸或直腸癌術後癌胚抗原CEA處於正常水平,如果復查時癌胚抗原CEA升高,就算患者沒有明顯症狀,也不能排除腫瘤復發或者轉移的可能。
4.評估腫瘤治療效果。壹般情況下,腫瘤標記物濃度的變化和治療效果有相關性。
5.預測預後。術後檢查患者的腫瘤標記物,判斷預後。
腫瘤標誌物異常就意味著存在腫瘤嗎?
腫瘤標記物是腫瘤檢測的輔助手段,起到提示作用。臨床上,腫瘤標記物的結果不可能為零,而是有個區間範圍。某些非腫瘤疾病,甚至生理因素或者某些治療措施都會使腫瘤標記物檢測結果上升。所以腫瘤標誌物呈陽性並不等於腫瘤,畢竟存在個體差異,壹般需要結合臨床主訴、患者體徵、其他檢查等,才能判斷腫瘤的情況。
健康人進行腫瘤標記物檢查時,發現數值表較高,呈陽性,那就要進行綜合的分析和隨訪,如果多次檢測結果仍為陽性,那就要引起重視,應當在醫生的幫助下做更深入的臨床檢查。另外檢測結果為陰性也不能代表絕對健康,仍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
腫瘤的早發現能夠提高治愈率和存活率,所以腫瘤標記物的指示作用很有意義,提示腫瘤的存在,了解癌症的動態。不過腫瘤標誌物和癌症並沒有完全的等號,就算腫瘤標記物檢測為陽性,也需要結合更多因素壹同分析判斷才可以。
“醫生您看看,我這血常規報告里的白細胞怎麽升高了,聽說白細胞是管疾病的,不會是白血病吧!”
72歲的孫大爺最近完成了壹次常規體檢,相比於其他壹直保持較好的指標,孫大爺的血常規報告出現了壹些異常,其中白細胞計數12*109/L,高於正常值;中性粒細胞百分數為76%,也高於正常值。
由於血常規結果壹直沒有什麽問題,這次兩項指標的突然升高,讓孫大爺產生了壹絲憂慮,尤其是在七十多歲的年紀,出現什麽異常都容易往嚴重後果甚至癌症方麵想。於是孫大爺立刻找到醫生,希望能得到壹些專業的回答。
通過全麵查看孫大爺的各項檢查結果,醫生告知,此次血常規的兩項升高程度都屬於輕微,可能由孫大爺在檢查前的活動量較大造成,也可能隻是有壹些輕度的細菌感染,與近期溫度驟降偶感風寒有關,並不是白血病。
孫大爺這才鬆了壹口氣,他平時很少關註血常規這項檢查,覺得就是壹些簡單的指標,也很少出現問題。
“那血常規檢查這麽基礎,是不是跟癌症就沒關係了?即使有異常的話,應該也都不是什麽大問題吧?”
聽到孫大爺的疑慮,醫生解釋道,儘管血常規項目在各種常規體檢、院前檢查、術前檢查等過程都會出現,但由於過於基礎和簡單,很多人認為牠的改變無足輕重,在瀏覽報告時容易被壹帶而過。
但血常規結果可能蘊含著很多隱藏的疾病信息,在壹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壹些機體的異常,並不能說完全與癌症沒有關係,相反,血常規的壹些異常改變,還有可能是警醒人們進壹步診斷是否存在癌症的重要信號。
但即便是具備這種隱藏的實力,很多人卻不壹定真的了解血常規,報告單上各種細胞的名字和專業術語也時常讓人摸不著頭腦。那麽,血常規檢查背後的奧秘到底是什麽呢?
壹、什麽是血常規檢查血常規是臨床檢驗項目中的壹種,專業名稱為全血細胞計數。需要抽取病人的血液,通過觀察、計算血液中相應細胞的量、態、質等多方麵因素進行血液係統與多種疾病的檢查【1】,血常規檢查的主要觀測對象是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闆。
紅細胞是血液中含量最多的壹種細胞,具備運輸能力,源源不斷地向全身各處送去氧氣並帶走二氧化碳。且新陳代謝速度很快,在人體內經歷著產生—衰老—又產生的循環,是壹群活躍而關鍵的“運輸工”。
白細胞不是壹種細胞的名字,而是壹類具有攻擊性,可以四處奔波,穿梭於各種組織和器官間隙,發現並清除外來有害物質的免疫類細胞的統稱。
報告單上提到的單核細胞,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嗜酸/嗜堿粒細胞都屬於白細胞;白細胞的日常就是在身體里到處巡邏,壹旦發現外來的細菌、病毒等,將會迅速展開防禦,是構築機體免疫防線的強大“衛士”。
血小闆嚴格來講不是壹種完整的細胞,牠是另壹種成熟細胞在裂解時脫落下來的小部分胞質碎片,雖然沒有完整的細胞結構,但血小闆的凝血止血能力卻是維護人體血管和組織正常生理功能的核心因素,是血液係統的重要“輔助”。
在臨床檢驗中,血常規的所有項目都是圍繞這三大類細胞開展的,對牠們的數量,形狀,性質和質量等等做出了全麵的觀測,儘管血常規項目可以細化至高達二十余項,但仍然屬於最基本的檢驗,對於復雜的整個人體係統來說還遠遠不夠。
既然血常規隻包含最基礎的三類細胞的情況,為什麽在臨床檢查中還是缺壹不可呢?這是由於血液遍布全身,與各種組織,器官相互交匯,是眾多代謝過程進行的場所,也是部分物質交換的平臺,壹旦出現異常,血液係統常常最早掀起波瀾,在這壹背景下,壹份看似普通的血常規結果往往隱藏著豐富的線索。
二、血常規不壹定 “常規”當壹個長期食物結構不合理的人進行血常規檢查,可能他的外貌和體型看上去很正常,但其降低的血紅蛋白含量表明他已經存在輕度貧血;當壹個沒有什麽明顯症狀的人參加常規體檢,升高的白細胞數值提示他可能正受到細菌的感染引發機體炎癥,從而給予他及時幹預的機會。
血常規除了觀測三大細胞的狀態和數量等,也能從相關指標的變化來顯示患者的疾病水平,常見的有細菌、病毒感染、貧血、過敏、凝血異常等。
同時,血常規也作為很多疾病診斷的輔助,為臨床醫生提供多方位的參考,例如肺心病、肺氣腫可能出現紅細胞增多;心肌梗死,酮癥酸中毒會引起白細胞增多;而血栓形成與血管栓塞都是繼發於血小闆含量的明顯升高。
因此,血常規其實並不常規,對於普通人來講,也許就是壹份日常的檢驗報告,但對於有疾病隱患的人而言,血常規的異常可能就是壹種信號與指示。既然血常規的功能這麽廣泛,檢測方式也相對簡單,能不能查出醫學界的頭號敵人、惡性疾病之王——癌症呢?
首先,必須明確的壹點是,在目前的醫療標準下,血常規結果不能直接作為癌症的診斷標準。對於臨床而言,所有的檢查檢驗項目都是疾病確診過程中的輔助與參考,不能依靠某個單壹的指標進行評判,必須綜合考慮,全麵評估。癌症作為壹個多係統參與的復雜疾病,其診斷方式和標準都是非常細緻而嚴謹的。
但作為臨床檢驗中最基礎的項目,很多症狀或疾病對人體產生的影響或多或少能夠在血常規報告中得以體現,並且在當今先進的檢測技術加成下,即使是蛛絲馬跡也不會被放過。當癌症這壹類細胞惡性增生性疾病在身體中發生時並累及血液係統時,血常規結果中的壹些變化就可以成為壹種異常“信號”,警醒我們及時就醫。
三、血常規結果背後的癌症“信號”:出現後需進壹步診斷癌症的本質是細胞的惡性增生,是壹種多係統參與的復雜疾病,可以以初發病竈為中心,不斷地向外輻射,侵蝕、浸潤正常組織,最終嚴重影響人體的正常生理結構和功能,甚至危害生命。
骨髓增生性腫瘤就是其中的壹種,牠是由骨髓內細胞的異常增殖導致,包含真性紅細胞增多癥,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血小闆增多癥等。血常規檢查中以下三項指標的異常與癌症的發生與進展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1)白細胞增多
作為人體內的衛士,白細胞會積極地應對我們身體里出現的任何外來入侵。當機體出現了感染或炎癥時,白細胞相應地增多,以源源不斷地補充“兵力”從而消滅外來的細菌,病毒等。
當身體恢復正常時,白細胞的數量也會逐漸回到正常水平。但當白細胞數量出現短時間內的急劇升高時,就需要警惕白血病的發生。
(白細胞異常增殖的顯微鏡下表現)
白血病是骨髓增生性腫瘤的壹種,表現為骨髓內造血係統的功能異常,產生了大量不具備正常生理功能的白細胞,不僅使機體原有的防禦能力迅速下降,還能浸潤骨髓以外的其他組織,例如肝、脾、淋巴結,逐漸損害人體健康,因此,壹旦血常規報告發現了白細胞的明顯異常升高,要立即就醫,完善檢查,排除白血病風險。
(2)血小闆增多
血小闆的異常增多不僅僅提示可能患有血小闆增多癥,同時也可能是其他惡性腫瘤的表現之壹。
血小闆在人體的活動是非常活躍的,壹旦出現炎癥刺激或者血管的破損等,血小闆將會被激活並開啟凝血機制,因此,很多有炎癥因素或者能引起血管破損或者觸發高凝血狀態的疾病就與血小闆的增多離不開關係,例如進展期的胃癌患者,隨著腫瘤的進壹步生長,相關的細胞介素會刺激血小闆的增殖,並進壹步依附在腫瘤組織上形成結合體,造成病情的加重【2】。
此外,研究證實血小闆與多種惡性腫瘤的生長和轉移有關【3】,並且血小闆的異常增高也會引起血液高凝,極大增加血栓形成和血管栓塞的風險。因此當血小闆結果出現異常升高時,也要及時就醫。
(3)紅細胞增多
紅細胞的異常增多除了本身可能是真性紅細胞增多這壹類癌症,也有可能是由肝癌引起的。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同白血病壹樣,也是骨髓內的異常增生,從而導致外周血液中紅細胞數量的急劇增加,使血液的黏稠度增加,出現出血,血栓以及肝脾器官損傷等。
而肝癌患者的血液紅細胞含量增加,則是由於促紅細胞生成素EPO的存在。在生理狀態下,EPO多在腎臟產生,可以促進造血係統不斷地產生紅細胞,以供人體使用。而在腫瘤的環境中,來源於癌細胞的EPO將會引發紅細胞的惡性增殖,在超出機體承受閾值的情況下還會繼續生成,對血液環境和器官組織造成嚴重危害。
由此看來,血常規的這三項主要指標的異常改變,與癌症都是有壹定關聯的。但這也不意味著這三項指標的改變就壹定等同於癌症。能夠引發血常規檢查異常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前文提到的感染、貧血、炎癥刺激等等,當我們發現血常規報告異常時,不能壹味地慌亂與暗自焦慮;出現異常盡快就醫,將掌控健康的主動權交由臨床醫生,開展進壹步的診斷才是更好的選擇。
血常規是臨床檢驗中最基礎也最根本的項目,主要對紅細胞,白細胞以及血小闆三大類細胞進行形態數量狀態等方麵的觀測,以檢測人體的健康水平和進行壹些常規疾病的輔助診斷。但血常規這三大類指標的異常改變還能提示人體存在壹些惡性疾病例如不同係統不同部位的癌症,在沒有表現出明顯症狀前暗示我們身體正在出現悄然變化。
儘管血常規檢查不能夠直接作為癌症的診斷標準,也並不代表著血常規的改變都會指向癌症,但任何異常結果的出現都是壹種提示與警醒,無論是壹些常規的疾病因素還是人們聞之色變的眾病之王—癌症,保持良好的心態,及時就醫,科學治療才是麵對病痛的最終王道!
參考來源:【1】
https://baike.baidu.com/item/血常規/4345170?fromtitle=血常規檢查&fromid=5453036&fr=aladdin【2】中華消化外科雜誌2009年12月第8 捲第6期 Chin J Dig Surg. Deremher 2009. Vol. 8. No.6
【3】黃琰菁,王海霞,陳俊民.惡性腫瘤患者血小闆增多的臨床意義[J].海南醫學,2013,24(14):2100-2102.
【4】Ke S,Chen S,Dong Z.王紅陽院士發現肝癌患者中紅細胞增多癥的分子機制[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誌,2016,25(12):1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