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傢談談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發生率為,以及癌症患者晚期怎麽度過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12月3日,據英國《每日郵報》消息,巴西著名足球運動員貝利因“呼吸道感染”入院接受治療,已經被轉移到醫院的“臨終關懷”病房。貝利的主治醫生已經停止對貝利進行化療,原因是他的身體對於腸癌治療已經沒有反應。
另據巴西媒體的報道,82歲的貝利接下來將待在該醫院的“臨終姑息治療”病房,接受壹些減輕疼痛的治療措施。
12月4日,貝利在社交媒體發文表示自己堅強冷靜,還會繼續觀看巴西隊比賽。“我很堅強,充滿希望,我像往常壹樣接受治療,我要感謝整個醫療和護理團隊對我的照顧。”
癌症的治療,我們都不希望被醫生下最後通牒,都想聽到醫生說還有希望。而現實有時很殘酷。有些癌症來勢洶洶,有些癌症如頑固的牛皮癬,去不掉除不掉。最終和遍布全身的腫瘤壹起離開這個世界。
癌症晚期更需要治療
在被醫生宣判“死刑”後,很多人選擇回傢等待,和傢人守候在壹起。其實這個過程有時也很痛苦。首當其中的就是“癌痛”、乏力、厭食等。《癌症疼痛診療規範(2018年版)》指出,初診癌症患者的疼痛發生率約為25%,而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發生率可達60%-80%,其中1/3的患者為重度疼痛。而如果缺乏必要的幹預手段,癌晚期患者,經會在極度痛苦中離開世界。
晚期癌痛復雜多樣
大致可分為以下三類:
1. 腫瘤相關性疼痛:因為腫瘤直接侵犯、壓迫局部組織,或者腫瘤轉移累及骨、軟組織等所致。
2. 抗腫瘤治療相關性疼痛:常見於手術、創傷性操作、放射治療、其他物理治療以及藥物治療等抗腫瘤治療所致。
3. 非腫瘤因素性疼痛:由於患者的其他合並癥、並發癥以及社會心理因素等非腫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積極治療減輕痛苦
而治療對緩解疼痛及晚期壹起的各種並發癥帶來的不適症狀,可以起到緩解作用,能讓患者在所剩無幾的生命中,平靜安詳和在傢人的關愛中度過。無論是西醫還是中醫,治療都是對腫瘤患者積極、整體的關懷照顧。
癌症是壹個讓人聞風喪膽的疾病,患上癌症的人往往就意味著命不久矣,在癌症到了晚期的時候,是生還是死就是壹道千古難題。
王軍是肛腸科著名的醫生,從醫幾十年治好了不少的病人,辦公室的錦旗都放不下,他的醫者仁心是所有患者公認的。但是在他年過半百的時候,他的父親被檢查出了癌症,還是有著癌症之王稱號的胰腺癌。
確診前兩個月,王軍的父親就出現了便血,那會他覺得這就是普普通通的痔瘡,畢竟他這個毛病也不是壹天兩天了。所以也沒有跟旁人提及.
但是沒多久的時間,王軍父親便血情況愈加嚴重、還伴隨不規律的腹痛、食欲逐漸減退,饒是工作繁忙嫌少回傢的王軍也發現了父親的異常,趕緊就讓父親掛號去檢查。
醫生根據他的情況做了腸鏡檢查,但是在檢查的時候卻尚未發現異常。意識到事情不對勁趕緊就告訴了王軍醫生,憑借多年的工作經驗,王軍隱約猜到了事情不簡單。於是安排了腹部CT。
在做完CT檢查後,提示有腫瘤物。進壹步檢查,是癌王!晚期!
得知這壹結果的王軍呆坐在了地上,從醫這麽多年,自然是再清楚不過了。更何況父親的病情已經到了晚期,救不救?
胰腺癌被稱為癌王理由何在?果然名副其實
據統計,胰腺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2008年全球每年新發胰腺癌的病例達到227,000例,其中死亡病例超過215,000例。而到了2018年,這壹數字已經上升到466,000例,死亡病例也增至443,000例。這樣的數據足以說明胰腺癌疾病的流行趨勢,牠的威脅正逐年加重。
其次,胰腺癌的患者在很大程度上麵臨著生存困境。研究表明,胰腺癌的五年生存率極低,僅為7-8%左右。與其他常見的癌症相比,如乳腺癌的生存率約為85%,肺癌的生存率約為14%,胰腺癌的患者往往麵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
另外,胰腺癌患者的平均存活時間僅為6個月至1年左右。即使進行了手術切除,在術後的5年期生存率也極低,衹有20%左右。這壹點與其他常見癌症相比,胰腺癌的存活期明顯較短,而且復發率極高,這也是胰腺癌被賦予“癌王”稱號的重要原因之壹。
癌王晚期治還是不治,身為醫生的王軍做出了抉擇
身為醫生的王軍,在自己父親生病的第壹時間就陪伴在側。但是醫生的身份讓他見識到了太多癌症的患者,在處理事情的時候也有更理性的因素。最後他給出的答案是不治了。
做出這個決定壹方麵是父親本身就不願意繼續在醫院呆著,另壹方麵也是父親本身的身體也有很多慢性的疾病隱患,化療意義不大,更何況胰腺癌的可怕程度讓人咂舌,綜合下來,選擇了放棄。
如果我們也遇上了同樣的問題,在治與不治的選擇上這些因素都值得我們去作壹番參考。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患者的意願。患者的意願應該是我們最重視的因素之壹。他們是直接麵臨疾病和死亡的人,應該對如何處理自己的健康狀況有絕對的主權。作為親屬,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需求和決定,並全力支持他們選擇的路徑。如果患者選擇治療,我們應該在可能的情況下提供他們所需要的支持和希望。
其次,我們需要考慮患者的身體狀況和治療效果。治療對於癌症晚期患者來說可能是非常痛苦和艱難的。對於壹些患者而言,治療可能會延長他們的生存時間,但卻無法帶來明顯的緩解或改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密切關註患者的身體狀況,確保他們的舒適和尊嚴。如果治療無法為患者帶來實質性的益處,我們應該考慮提供終末護理,以確保患者能夠在最後的日子里得到最好的關懷和陪伴。
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傢人的感受和需求。作為親屬,我們對病情和治療的了解可能會引起我們更多的恐懼和焦慮。我們需要認識到這種感受,並找到合適的方式來處理牠們。可以與其他專業醫生或心理健康專家進行交流和咨詢,以便更好地理解我們自己的情緒,並為我們的傢人提供更好的支持和關懷。
最後,我們需要註意到,治療和不治療並不是相互矛盾的選擇。治療並不壹定意味著完全康復,而不治療也不意味著放棄壹切。我們可以探索其他替代性治療方法,如中醫、心理療法等,以幫助患者緩解症狀和提高生活質量。我們可以提供心理支持和病友交流,以幫助患者更好地麵對病情和死亡。選擇治療與否,並不隻是關乎生死,而是影響患者和傢人整個身心健康的決定。
在癌症晚期的治療選擇中,我們沒有絕對的答案。每個患者都有自己獨特的經歷和需求,我們需要以尊重和關愛為出發點,並根據患者的狀況和意願做出決策。身為親人,我們應該扮演支持者和傾聽者的角色,幫助患者在艱難的選擇中找到他們內心的平衡和安寧。
無論我們最終做出的決定是治還是不治,我們都應該確保患者能夠體驗到基於尊嚴和舒適的終末護理。我們應該為他們提供關懷和陪伴,確保他們在最後的日子里能夠感受到愛和安寧。
據統計,國內每年新發癌症病例數超過350萬,每四個初診患者中就有壹個發生疼痛。癌症晚期患者中,疼痛發生率則高達60%至80%(《癌症疼痛診療規範》)。其中每三個患者中就有壹個達到重度疼痛。
癌症並發癥和治療副作用都是難以避免的。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見的症狀之壹。在我國,目前普遍的止痛治療方式還是以口服止痛藥物為主。
使用強阿片類藥物的患者占48.85%(《執業藥師西藥學專業》),對阿片類藥物成癮性(精神依賴性)的過分擔心,嚴重影響了患者使用藥物的依從性,已經成為制約癌痛治療的主要障礙之壹。
在中國臨床中常用的強阿片類藥物主要有四種:芬太尼、嗎啡、羥考酮、美沙酮。雖然同屬阿片類藥物,但卻有各不相同的作用。那麽,就讓我們來了解壹下吧。
美沙酮為強效鎮痛藥,毒性較大,有效劑量與中毒量較接近,安全度小。其副作用有眩暈、惡心、嘔吐、出汗和嗜睡等,久用可成癮。(醫學百科/美沙酮)藥理作用性質與嗎啡相似,其鎮痛作用較弱,強度與持續時間與嗎啡相當。耐受性與成癮性發生較慢,戒斷症狀略輕,且易於治療。對呼吸中樞有明顯的抑製作用,並有明顯的縮瞳作用及平滑肌興奮作用。適用於創傷、手術及晚期癌症等所致劇痛。(《藥理學/美沙酮》)但尤其需要註意,此藥物禁止用於分娩止痛,以及呼吸功能不全者和幼兒禁用。不宜作靜脈註射。
羥考酮為阿片受體純激動劑。對腦和脊髓的阿片受體具有親和力,羥考酮的作用類似嗎啡。主要藥理作用是鎮痛,其他藥理作用包括抗焦慮、止咳和鎮靜。無極量限制,鎮痛作用無封頂效應,隻受限於不能耐受的副作用。從幾項研究資料可以認為,羥考酮對人產生基因毒性的危險性較低。用於非癌症慢性疼痛治療時,應遵循“強阿片類藥物在慢性非癌痛治療中的指導原則”的各項規定。懷孕期及哺乳期婦女禁用;不推薦18歲以下的患者使用該藥物。(《藥理學/鹽酸羥考酮控釋片》)
醫用嗎啡易溶於水,常製成白色小片狀或溶於水後製成針劑。其能抑制大腦呼吸中樞和咳嗽中樞的活動,使呼吸減慢並產生鎮咳作用,因有成癮性,並不適用於臨床;對胃腸道平滑肌、括約肌有興奮作用,使張力提高,蠕動減弱,因此有止瀉和治便秘的效果;對中樞神經係統有強烈的麻醉、鎮痛作用。鎮痛範圍廣泛,幾乎適用於各種嚴重疼痛包括晚期癌變的劇痛,對持續性鈍痛比間斷性銳痛及內臟絞痛效果強。壹次給藥鎮痛時間可達4-5小時,並且鎮痛時能保持意識及其他感覺不受影響。故僅用於創傷、手術、燒傷、心肌梗塞等引起的劇痛。此外其在鎮痛的同時有明顯的鎮靜作用,有時產生欣快感,能消除疼痛所引起的焦慮、緊張、恐懼等情緒反應,顯著提高患者對疼痛的耐受力。
有利亦有弊,嗎啡是壹個具有極強鎮痛藥物的同時,也具有極強的成癮性。長期吸食者無論從身體上還是心理上都會對嗎啡產生嚴重的依賴性,造成嚴重的毒物癖,從而使嗎啡成癮者不斷增加劑量以收到相同效果。(醫學百科/嗎啡)
芬太尼為阿片受體激動劑,屬強效麻醉性鎮痛藥物,成癮性小,鎮痛作用產生快,但持續時間較短,用於麻醉前、中、後的鎮靜與鎮痛,也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疼痛。個別病例可能出現惡心和嘔吐,約1小時後自行緩解,還可引起視覺模糊、發癢和欣快感。(醫學百科/芬太尼)不良反應有眩暈、惡心、嘔吐及膽道括約肌痙攣。大劑量產生明顯肌肉僵直,靜脈註射過速易抑制呼吸。禁用於支氣管哮喘、顱腦腫瘤或顱腦外傷引起昏迷的患者以及二歲以下小兒。(《藥理學/芬太尼》)
2002年,SFDA和衛生部批準非口服不上癮的抑制癌痛的芬太尼透皮貼劑用於慢性非癌痛的適應癥,至此,開始了癌痛患者的“減負”之路。
2007年《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規範化臨床應用和管理》、2016版《NCCN成人癌痛指南》、歐洲姑息協會(EAPC)、歐洲腫瘤內科學會 癌痛管理指南(ESMO)2012、NCCN成人癌痛指南(中國版)等多指南中明確指出,對於吞嚥困難、嚴重嘔吐、胃腸梗阻或嗎啡耐受性差的患者,可選用芬太尼透皮貼劑等。
對疼痛進行有效控制,不僅可以提高癌症患者的預後表現,更重要的是改善患者生命質量。在生命今天,維護為人的尊嚴。
---END---
禁忌內容或者註意事項詳見說明書
請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或者在醫務人員的指導下購買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