瘧原蟲治療癌症(癌症血常規三個標準)

2023-11-07 23:56:49
腫瘤網 > 腫瘤治療方法 > 瘧原蟲治療癌症(癌症血常規三個標準)

本篇文章給大傢談談瘧原蟲治療癌症,以及癌症血常規三個標準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詳情介紹:

瘧原蟲能夠治愈癌症?專家:現在下結論為時過早

據《北京晚報》報道,此前中科院廣州生物院研究員陳小平表示,團隊研究發現腫瘤死亡率與瘧疾發病率呈現負相關關係,瘧原蟲對治療癌症有幫助,10名病人中,有5人治療效果明顯,其中2人可能被治愈。因此,有說法稱,瘧原蟲是治愈癌症的“神方”,壹篇名為《瘧疾可以抗癌?是真的!兩例“無藥可救”晚期患者或已被治愈》 的文章也在網絡和朋友圈中刷屏。那麽,瘧原蟲是什麽?瘧原蟲真的可以治愈癌症嗎?這壹方法能夠推廣嗎?

2018年4月15日,腫瘤專家(左)在第24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河北省係列活動上為市民提供義診咨詢。(傅新春/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係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瘧原蟲是壹種單細胞寄生性的原生動物,有蚊蟲和人兩個宿主,是導致瘧疾的病原體。在理論上,瘧原蟲感染人體,如果真的能夠導致腫瘤消失,最可能的機理有兩類:壹是瘧原蟲感染激活了非特異的天然免疫通路,從而順便殺傷癌細胞;二是瘧原蟲感染激活了特異的獲得性免疫通路,本來是專門抗瘧原蟲,但由於免疫係統的復雜性,也意外能對抗某些癌細胞。

理論上雖是如此,但針對此前的實驗結果和“瘧原蟲能治愈癌症”的說法,中國科學院院士鐘南山表示,該項實驗已進行近四年,僅用於其牠治療方法均無效果的終末期癌症患者,目前臨床試驗患者有近30例,有10例觀察了壹年,其中5例有較明顯效果。目前該項研究仍有很多未知數,尚沒有充分的證據和足夠數量的案例證實該方法有效,個別案例不足以說明問題,現在下結論太早了。

此外,將瘧原蟲用於治療還有壹定風險。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醫師王新宇表示,由瘧原蟲感染引起的部分烈性傳染病,其致死率相當高。儘管目前已有青蒿素等治療手段,但瘧疾畢竟屬於傳染病,由此引發的公眾安全問題要慎之又慎地對待。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主任醫師張曉東也表示,目前,將瘧原蟲用於治療還麵臨著壹係列問題,比如如何減少感染瘧原蟲帶來的副作用,如何根據患者的病情控制“感染瘧原蟲”的數量等,用壹句話來概括:“真的不是感染了瘧原蟲就能治療癌症那麽簡單。”(王子喬)

本文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總醫院腫瘤內科副主任醫師張建偉進行科學性把關。

腫瘤專家談“瘧原蟲治癌”:是否有效還需嚴格論證

圖說:健康研究院研究院陳小平 來源/網絡

近日,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的陳小平研究員在壹場公開演講里介紹了自己的研究工作——利用瘧原蟲成功治療晚期癌症患者。這壹“重磅新聞”讓他“引火上身”。昨天,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腫瘤專家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瘧原蟲尚不可能成為常規治療癌症的方法,該研究團隊公布的兩例成功病例還不能稱之為“治愈”;且經過了部分媒體的渲染後,研究初衷已被誤讀。

瘧疾是如何跟癌症扯上關係的?

據報道,陳小平在演講中指出,他偶然發現世界範圍內瘧疾發病率和癌症死亡率的地理分布圖,似乎存在負相關的關係。為了驗證這個“突發奇想”,他和團隊在小鼠模型中研究發現,引發瘧疾的瘧原蟲能夠顯著抑制腫瘤生長,其機制可能是通過激活小鼠的免疫係統來對抗癌症。幾年來,團隊開始了利用瘧原蟲治療晚期癌症的臨床試驗。

腫瘤醫院胃外科主任助理、主任醫師黃華表示,到底瘧疾發病率和癌症死亡率有沒有相關性,需要通過長時間、大樣本的隊列研究,經過嚴密的統計學分析審慎地形成結論。因為是否會生癌症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人種、人口年齡結構、地理環境因素,經濟收入、飲食生活習慣、生物因素,理化因素等有關。癌症的死亡率更與醫療技術、就診階段等多種因素有關。

圖說:鐘南山對實驗的評價 采訪對象供圖

瘧原蟲可以治愈癌症嗎?

陳小平表示,已有30多個病人接受瘧原蟲治療,並且“已經看到效果”:十個最早的患者當中,五個有效,兩個“可能治愈”。

陳小平本身是口頭演講,不是嚴格的學術討論,其語言表述上存在瑕疵和不規範。腫瘤醫院腫瘤內科副主任張劍指出,撇開語言是否科學、規範不說,鑒於臨床數據尚未公開發表,參加臨床試驗的受試者是否還受到其他治療手段的幹擾,目前也無法統計。“比如其中壹例患者用瘧原蟲治療之後,腫瘤形狀變化,因此用手術切除,這個案例評價為完全緩解並不合理,其作為瘧原蟲臨床試驗的最佳療效應當在手術幹預之前判定,術後再收集療效信息就沒有意義了。”張劍認為,尚沒有充分的證據和足夠數量的案例證實該方法有效,即便特殊有效案例真實存在也不足以說明問題。

“‘治愈’這兩個字是不能隨便用的,老百姓認為的治愈,和臨床治愈本來也不壹樣。”黃華介紹,臨床上壹般衹有症狀完全緩解、並持續五年的病例,才能成為臨床治愈,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五年生存率”。兩位患者距離臨床治愈還很遙遠。

什麽病人可以選擇瘧原蟲治療?

“多線治療失敗,患者無藥可用,我們會推薦其參加新藥臨床試驗。”張劍指出,所有臨床試驗也都必須科學、合法、合乎倫理,盡可能不傷害患者利益。“腫瘤治療的方法包括傳統的手術、化療、放療、內分泌治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隨著國傢政策的開放和新藥研究的井噴,對常規治療失敗的患者,能參與臨床新藥試驗的機會也比以前多了。”

黃華還談到,目前最有效的針對實體腫瘤的治療方法仍然是以手術為主的綜合療法。但現在已經有了更加可靠、安全和有效的抗癌藥物,尤其是壹些藥物已證明對部分癌症療效顯著。 “靶向藥物及免疫療法的發展越來越快,現在壹些非醫學媒體、自媒體對其過度解讀甚至誤讀,對患者產生了壹定的誤導和幹擾。臨床上常常遇到壹些患者,明明符合手術指徵,甚至部分早期腫瘤患者完全能通過手術達到根治效果,卻不願意接受手術,壹上來就要求使用免疫療法或者吃新藥。”

陳小平團隊的研究有沒有價值?

兩位專家都表示,答案是肯定的。黃華認為,研究的出發點是值得鼓勵的。任何壹種創新都要有點“異想天開”的精神,任何研究也都不可能壹蹴而就。短期內取得突破性成果是不符合科學研究規律。對於這種新嘗試,應該冷靜思考理性對待,既不能盲目吹捧,也不宜壹竿子打死。瘧原蟲抗癌的小鼠模型研究確有可能真實有效。但實驗室有效的方法用在人身上是否有效還要經過嚴格論證,畢竟人和鼠之間有很大差別。

張劍認為,陳小平團隊實驗的初衷或許已被扭曲。儘管從公開信息看,其研究存在漏洞,但於生物學研究本身而言,團隊依舊可以繼續就瘧原蟲抗癌的可能機制進行持續研究,找出他們背後可能的機理,最終目的是開發出有效、安全的新藥或新措施造福患者。

(原標題:“瘧原蟲治癌”研究精神值得鼓勵,但是否有效還需嚴格論證)

顛覆認知:血常規有這些異常,或提示癌症來臨!請及時進壹步檢查

癌症是壹種非常麻煩的惡性疾病。雖然醫學發展已經較之前進步很多了,但是還是有癌症生存率並不高。所以能夠盡早發現癌症的預兆,就能在早期進行治療。而我們最常見的壹項檢查——血常規出現某些異常,就可能提示壹些癌症的來臨。

血常規有3處異常,可能是癌症來臨,請及時進壹步檢查!

說起血常規,很多人並不會覺得陌生,這是壹個去醫院常做的檢查。常規檢測的是血液的細胞部分,牠能發現細胞數量和形態的變化,其結果有利於發現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跡象,有助於臨床病情的診療判斷。所以血常規的結果雖然簡單,但是包含了很多信息。比如以下3處異常,需要引起我們的警惕,壹方麵血常規異常可能和血液係統腫瘤有直接關係,但同時k也可能是其牠類型癌症發出的信號,當然確診還需進壹步檢查。

1)血紅蛋白減少

癌症患者血細胞出現貧血的發生率非常高,特別是消化道癌症。因為癌症是壹個慢性消耗性疾病,在早期腫瘤細胞就會由於機體炎癥因子作用抑制紅細胞和促紅細胞生成素生成,導致機體對促紅細胞生成素反應低下,而且由於腫瘤引起體內造血功能下降,導致鐵的利用率不高。癌性貧血補充鐵劑雖然可以短時間讓血色素上升至正常,但是也很容易再度下降。

2)白細胞異常

白細胞是身體的第二道防線,通過某些機制調節機體免疫係統,抑制排斥反應,在腫瘤的進展和轉移中起重要作用。在腫瘤細胞存在的時候會激活炎癥反應,引起機體功能變化。有研究表明,腫瘤相關的巨噬細胞密度越高,腫瘤的預後越差。

而且當腫瘤轉移,特別是漿膜或骨轉移的時候,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會更明顯。所以當出現白細胞異常時要警惕癌症。

3)血小闆計數異常增高或減少

癌症患者很容易發生血管內凝血,導致出血的發生,所以會引起血小闆生成增加,凝聚功能亢進。但是肝癌、胃癌等也可以出現血小闆大幅度降低的情況。

近期壹項刊登在《British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雜誌上的論文,指出:老年男性血小闆計數高於正常值的話,癌症發病風險將大大增加。該研究統計了近30萬名血小闆超過正常範圍的男性患者,研究分析發現:當血小闆升高的時候,發病風險會明顯增加的就是肺癌和結直腸癌——和對照組相比,如果超過正常值的話,那麽肺癌的發病風險將升高470%,結直腸癌的發病風險將升高390%!

總結

當然,癌症不會僅僅隻是侵襲壹個部位,有時甚至會侵犯全身組織,包括血液係統。在癌症的發展過程中,血紅蛋白、白細胞及血小闆均可出現相應的異常改變。但是我們也不能僅僅隻從血常規壹個結果就判斷自己得了癌症,還需要從其他的很多輔助檢查中找到其他的證據,所以需要專業醫生來診斷。

參考文獻

[1] 羅錦花,田亞平. 從血常規分析癌症患者血細胞參數的變化[J]. 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3,03:188-190.

[2] 鄭翠玲. 癌症患者如何學看血常規化驗單?[J]. 抗癌之窗,2014,04:39-40.



作者:admin | 分類:腫瘤治療方法 | 瀏覽:39 | 迴響:0